..續本文上一頁班超投筆從戎,這是漢朝的一位將領。本來他讀書的,但是他要爲國家效力,投筆從戎,所以說“弱冠投班筆”。“衰顔寄旅蓬”,他說現在年紀老了,顔色都衰頹了。寄旅蓬,寄住在臺灣這兒,好像在一個旅遊的地方。“何時歸故裏”,什麼時候再回到老家鄉去呢?到長白山那兒看一看呢?“再轉庭前桐”,因爲這位李居士出生那一天,他母親夢見庭前有一棵梧相樹,醒了就生李居士。他爲了報母恩,所以念念不忘再到庭前那棵梧桐樹那兒轉來轉去;或者意思說再轉生,來生還要做他母親的兒子。你說啊!這個李居士做人的兒子,總也做不夠,來生還要做兒子去。
這首詩我念了一遍,一閉上眼睛就記得,我念給他聽。他說:“你記憶力這麼好。”“這已經壞了,我年輕時比這更好。”那麼你若能忍辱,記憶力就會好。有的人告訴我他沒有記性,就因爲你不能忍辱嘛!你若能忍辱,什麼事情都可以記得了;但是記一切事情也沒有用。你若能忍辱,就會得到禅那,也就會精進了。常不輕菩薩見到人就叩頭頂禮說:“我不敢輕視爾等”,我不敢輕視你們,“爾等皆當作佛”,他說你們都應該成佛的。那麼這樣,有人就打他、罵他;罵他,他還向人叩頭,他離遠遠地叩頭,就說:“我不敢輕視你等,你等皆當作佛。”這時增上慢的比丘又想去打他,他站起就跑,就這樣。你看我們現在忍辱,沒有像常不輕菩薩那麼忍辱,也沒有像釋迦牟尼佛那麼樣被割解身體,也不生嗔恨。我們若能到那個程度上,那才算有點辦法,功夫才到家了;這是忍辱波羅蜜。
毗黎耶波羅蜜:毗黎耶也是梵語,翻譯過來是懶惰,是不是啊?毗黎耶是不是翻懶惰?我忘了,果道對不對?
果道:精進。
上人:哦!那我懶惰,你精進,好不好?有事弟子服其勞,哈!你精進一點好,我懶惰一點,在這兒等一等你們,不然我跑到前邊,把你落下,你又找不著師父了,你們大家說對不對?所以我現在懶惰一點沒有關系,但是你不要學我這個懶,你要學我有的時候也精進,要學那個精進,對不對?聽見沒有?
果道:對。
那麼這個“毗黎耶”,我以爲我這個懶師父就講毗黎耶是懶,孰不知有這麼一個徒弟還懂梵文,他說翻譯是精進,那麼就照精進來講了。精進有身精進、心精進。精進,你或者看經,不要睡那麼多覺,這也是精進。所以我們那個“冰箱”——叁藩市金山寺,我給它另外取個名字叫“冰箱”,冰箱就是雪櫃。爲什麼?因爲那兒沒有暖氣,所以叫雪櫃,這是周老居士都知道的。沒有暖氣,在冬天,有時把人都凍得有多少受不了,因爲受不了,就要精進了,所謂“冬參夏學”。爲什麼要冬參?這是在中國的環境有這樣的說法,冬天因爲冷,冷就要坐禅了,就不能睡那麼多覺;夏天熱,熱就聽經,就講經說法,人就聽經。所以冬參夏學,這是道場裏的規矩。但是金山寺是冬夏都要精進的,沒有人休息。我這些弟子都是常精進,我就是一個常休息,不是不休息,是常休息;但是他們不敢學我這個休息。所以這毗黎耶波羅蜜也是到彼岸,精進到彼岸。
禅那波羅蜜:禅那,就是坐禅,就是修禅。禅要時間久了,才能有禅,久坐有禅。你不要覺得坐沒有什麼意思,就不坐了;你要坐得時間久,也還是要用忍耐心來幫助它。坐在那地方,腿痛了要忍,腰痛了還要忍,不能忍的也要忍,要打破痛關;痛關過去,它就不痛了。坐禅也有種種的境界,但是你不要怕這些境界,不要說或者我坐坐禅,來了一只老虎要吃我,嚇得站起來就跑,結果老虎也不知道到什麼地方去了!不要跑,它不會吃你,因爲這只是境界。來了老虎,你看著它要吃你,你在那兒定定的,它絕對不會吃你;因爲這是一種境界,或者是你的考驗,來考驗你,所以不要怕。總而言之,無論有什麼境界,都不要怕,你一“定”,一切的魔障就都化爲烏有,降伏一切魔軍,這禅定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六度在前面已經講過了,現在再略略講一講。般若就是智慧,你有智慧也能到彼岸;你若愚癡,會不會到彼岸?愚癡,那到不到彼岸,我就不知道了,因爲佛沒有說愚癡波羅蜜。
及以圓滿慈悲喜舍:慈悲喜舍是四無量心,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舍無量都圓滿,圓滿就是佛。那麼前邊說六度,這是菩薩所修的,就是修滿菩薩行,要是把六度修圓滿,就得到真正的解脫了;得到解脫,不久將來就會證到佛果,圓滿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舍無量心。這慈悲喜舍是佛的四無量心,我們修六度後,也要把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修圓滿了。
E2、具足十力
雲何得處非處智力。過未現在業報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界智力。種種解智力。一切至處道智力。禅解脫叁昧染淨智力。宿住念智力。無障礙天眼智力。斷諸習智力。
這一段是問“得十力智”,也就是怎樣才能修得佛的十種智慧力量?
雲何得處非處智力:處就是合理的,非處是不合理的。處,就是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對的;非處,是不對的。佛的十力,第一就是處非處智力,怎麼樣能得到這種知道事情是合理、不合理的智慧力量?
這個若講起來也很多的講法,那麼我講經,因爲我也不懂什麼,只淺淺地講一講。你們誰若懂得比我多,可以給沒有聽過的再講一講。因爲我講經只願意講淺淺的,所以在春天我來那一趟,就有人說:“啊!他也不認得字,怎麼會講經?你們不要去聽他講經,他盡是胡說八道!”有很多人這麼替我宣傳,我是很謝謝這些人。爲什麼?如果沒有這些人,這個講堂很小的,將來把曹居士給嚇壞了。我這次來的時候,曹居士說:“哦!春天講經,我怕人多把這個講堂都給壓塌了。”幸虧沒有那麼多人,也幸虧有我的善知識來這麼幫忙我,又說:“哦!他講得很淺的,給美國人和澳洲人講就可以,因爲他們不懂佛法,講這個淺淺的,他們可以接受。我們這些都是老資格、老佛教徒、老居士、老出家人、老上座了,不需要聽這個。”這是我真正的知己,知道我不會講經。那麼不會講經,我還講;那會講經的,吏不應該閑著,更不應該休息,更不應該那麼懶惰了。因爲不會講的我都講,我這叫“抛磚引玉”,我這磚頭抛出去,玉會來的。我不會講都講,那麼會講經的人看了就不好意思:“教化衆生我們也有份的,我們不應該不盡我們的責任啊!”所以他們也就都發菩提心,這是我的意思。
過未現在業報智力:怎麼知道過去的業報、現在的業報、未來的業報這種智慧的力量?
根勝劣智力:怎麼能知道一切衆生根基的殊勝和劣根?劣根性的衆生是不容易度的;不容易度,你就不度他了嗎?不可以的。因爲他劣根性,你才應該教他增長這個勝的根性。好像我的宗旨,我教化人,不一定教化好人,也不一定教化有善根的人。因爲有善根的人,自己就會發菩提心,不需要我教化。好的人,他已經好了,還何必來教化他呢?譬如人家已經信佛,皈依叁寶,發菩提心了,你又去:“哎呀!你要信佛呀!你應該皈依叁寶。”這叫幹什麼?人家已經信佛,皈依叁寶,發菩提心了,你還去教人:“啊!你應該發菩提心哪!”這豈不是叫馬後課啊!你應該教沒有發菩提心的人,想法子教他發菩提心;沒有信佛的人,應該教他信佛;沒有皈依的人,應該教他皈依叁寶。
我老老實實告訴你們,我現在所有美國的皈依弟子和出家人,對著他們面,我可以這樣說:“他們都不是好人來著。”這個大個子前六年到過臺灣。啊!他是一個最調皮的人,怎麼說呢?那時他做水兵,在潛水艇裏頭住了五年半的時間,一天到晚也見不著天,在海裏頭和魚在一起做朋友。那麼他和魚做朋友,有的時候也就討厭魚了,就要跑到岸上來玩一玩。他到了臺灣,臺灣很多酒吧,他那時候歡喜喝酒——白蘭地、威士忌——這是他最歡喜的東西。現在他也有一種歡喜的東西,我告訴你們,就是可口可樂。你誰要是想叫他說多一點法,就送給他一瓶可樂,他就滔滔不絕、津津有味和你們談話了。他還歡喜喝milk,milk是英文,中文叫牛奶,他歡喜喝牛奶。
那麼他那時歡喜喝酒,所以一到臺灣就到酒吧喝酒。他很能喝的,大約喝醉了,威士忌喝了有幾斤,你說怎麼樣啊?他就發狂了,本來面目現出來了,狂心野性露出來了。他先預備一挂鞭炮,中國這鞭炮、炮仗,叫hangfire,他把酒吧的門關上,把這一挂鞭炮就點著了。這鞭炮一點著,霹雳啪啦、霹雳啪啦,把酒杯、酒瓶都打爛了,人的頭也破了,血也流了,啊!這回他成功了。可是這樣子犯法了,犯法,他把門開開就跑了。跑了,就來兩個美國憲兵。這個憲兵是管著他們的,知道他們很不守規矩,常常要各處巡邏。那麼他一出門口就遇著兩個憲兵,這憲兵比他又高又胖又大,一邊一個,就像凶神惡煞。
這時候你看他喝醉了嘛,但是他還有醉的智慧,他會用金蟬脫殼的方法。怎麼樣呢?他把他的水兵帽子摘下,問這兩個憲兵:“你們看見過這個沒有?你知道這是什麼?”這兩個憲兵往帽子一注意、一看它,這時他把帽子丟到半空中,這兩個憲兵就仰面而觀:“這是個什麼寶貝啊?”正在那兒看這個寶貝呢!他跑了,無蹤無影。這不知道是金木水火土哪一遁?那麼用這個遁法他就跑了,跑到街上,電臺就廣播說:“有個水兵,沒有帽子的,看見一個水兵沒有帽子,趕快把他抓住。”但是在這個時候,他已經跑回船上,又同魚在水裏打球去了。你看看!他就有這麼大的智慧,所以你說他是好人嗎?不是的。不是,可是你看現在他會叁步一拜,祈禱世界和平,從金山寺門口出去,到Marble Mountain(雲石山)一千一百五十個mile(哩),在這十個月的期間,天天都那麼叩頭。你怎麼知道當初見在臺灣酒吧顯神通的這個水兵,將來會叁步一拜?所以這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種種界智力:大約講一講,種種界就不是一種的界。
種種解智力:又怎樣才能得到種種解的智力?
一切至處道智…
《華嚴經淨行品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