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遺教經淺釋▪P9

  ..續本文上一頁可不錯的。皈依我,他能拿出很多錢來供養我,幫助我造廟,幫助我做所有佛教的事情,幫助我印經,你看這有多好?”這個是貪心。那麼不貪錢的人呢?就貪了要修道。啊!我什麼時候能開悟呢?我要用什麼功呢?我要怎麼樣才能很快就開悟,很快就成佛了呢?這貪心就露出來了。你就是修道,也有貪心;不修道,那個貪心更大了。所以說,要無求才是功德,有所求都沒有功德。古來說:“到無求處便無憂”。你“知事少時煩惱少”,知道的事情少,是是非非也少知道,煩惱也就少了。“識人多處是非多”,你認識人多,麻煩就來了。這個說你對不住我,那個說我對不住你,那個又說你對不住他;你我他這裏頭就有很多文章寫出來,很多麻煩就現出來了。爲什麼?就都因爲這個貪心、求心。求人啊!求財啊!你看那個會占卦的趙老,一天到晚都給人占卦,這搖卦的就求好運、求發財,又求怎麼樣子、怎麼樣子,都是有所求的。你看糊糊塗塗的就糊塗求。他因爲不懂,自己不知道就要搖卦來問:“你看我這個命運怎麼樣?”“你這個命運是最好的,將來可以做皇帝。”但是這只不過是個夢,不要說你做不成,做成皇帝也是個夢;做總統也是個夢;天天在那裏作夢。夢,誰也看不破、放不下,所以到無求處,便無憂.你若是無所求,這就沒有憂愁了。

  求不得苦,爲什麼有求不得苦?就因爲你這個貪求心太過了,所以才會覺得苦,晚上也睡不著覺,白天也吃不下飯,都是因爲貪求太過。你們各位都比我聰明,應該深深地研究這個無求的功德。我不是和你們講笑話,你看那些讀書的學生,讀讀書外又生出另一個貪心來了,男的學生就想找一個好的女朋友,將來結婚生個好孩子,組織一個好家庭。女孩子也有所求,想求怎樣能遇到一個好對象,將來如何、如何、如何...說不完的那麼多。而有求沒有得的時候,就有求不得苦。那麼,已經得到的,又患失之,又怕丟了,包括財産、物質、一切一切。未得之的時候,就患得之;已得之,又患失之,又怕丟了。所以,說起來簡直沒有一個止境,沒有完的,都是盡有所求。那麼無求呢?你能無所求,這就是功德。所以“知足常樂,能忍自安”就沒有苦了。

  “汝等比丘,當知多欲之人”:你們各位衆生,不要單說比丘,所有的衆生啊!應該知道多欲之人,沒有餍足,貪而無餍,貪求不已。有了一百塊錢,說我若有兩百元可不錯;有了兩百,又想我若有兩仟元也很好;到有了兩仟元,又想有兩萬元;有兩萬元的時候,又想要有兩佰萬元,這無窮無盡的貪心,無底的深坑,總也不停止。“多求利故”:爲什麼他貪求呢?就因爲他想得到利益,得到很多的好處,對自己有好處,利益自已。“苦惱亦多”:因爲他貪得多,苦惱就跟著來了,求不得就有了苦惱,所以苦惱亦多。“少欲之人”:若是沒有貪欲的人。“無求無欲”:也沒有所貪求,也沒有所想要的。貪欲一點也沒有了,“則無此患”:那麼就沒有這些苦惱了。各位來研究研究:一貪,就有苦惱了。我說這個,你們不相信,每一個人自己想一想,你所求的東西,求不著了,又哭、又喊,又睡不著覺,又吃不下飯,又要自殺,又要自活的,又要自生自死的,搞顛顛倒倒一大堆,都跑出來了,這就因爲你有所貪求,無求無欲,什麼問題也沒有了,一切的問題都解決。

  “直爾少欲”:若只有少少的,一點點的欲,“尚宜修習”:若都沒有欲,這個人他就想要修行,因他無所貪求,只想修道了。“何況少欲”:何況這個欲,你時時都要將它減少,不是就是那麼一時,而是時時都要減少。“能生諸功德”:若要減少這個欲,能生諸功德。時時你都能少欲,一切的功德就都能生出來了。“少欲之人”:減少欲念的這個人,“則無谄曲”:就沒有谄曲。要向人谄媚,向人說好話?又委曲婉轉,怕得罪人,怕人不高興,爲什麼要這樣谄曲呢?“以求人意”:以討人歡喜,令人心裏聽了很高興。因爲別人歡喜,那麼自己就可以得到利益了。“亦複不爲諸根所牽”:你若沒有欲念了,眼就不被色塵所轉,耳不被聲塵所轉,鼻不被香塵所轉,舌不爲味塵所轉,身不爲觸塵所轉,意不爲法塵所轉,不被牽動了。

  “行少欲者”:你要是能修行少欲的行門,這樣的人,“心則坦然”:心裏總是坦蕩蕩的,很坦然的那麼快樂。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的心裏,什麼時候都是很開朗的,面上也很有光輝的—所謂仁、義、禮、智,“充實之謂美”,充實就是很圓滿了。這個“美”就是很好。“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這個美人能再充實有光輝,這就是個大人。“大而化之之謂聖”,大了又能變化,這就是聖人。“聖而不可知之謂神”,聖人也不知道這個人是如何,就是到那個妙不可言、不可思議的境界了。這個不可思議—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的境界,就是神了。“無所憂畏”:因爲他是個沒有所貪求的人,就什麼也不怕。怕什麼?你把我這個頭給割下來,我都不憂愁。爲什麼呢?無所求、無所貪了,活著和死沒有什麼關系,真是能看得破、放得下,就得到自在了。無所憂畏,這就自在。

  “觸事有余”: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是很達觀的。“常無不足”:那麼很達觀了,就覺得什麼都圓滿,無欠無余,也常無不足,什麼也不覺得不足了,因爲這個,我想起我對你們說的那幾句話,你們應該記得!說的是什麼呢?我說,“富人就不占便宜,占便宜的人呢?就是窮人。”他再有錢,想占便宜,這都是窮人。因爲他覺得不滿足,不滿足還有所貪心。你若真是富貴,就無所求了。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是窮人。善人就不怨人,真是做善的人,誰也不怨。甚至于自己吃多大的虧,也不怨人。“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惡人”。你盡怨人呢?那就是惡人之類。這個也說人家不對,那個也說人家不對,自己什麼都對,但是回頭看看,自己什麼都不對。所以啊,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惡人。賢人呢?就不生氣,有智慧的賢人就不生氣,生氣的人就是愚人。好生氣,那是沒有真正智慧。貴人,出貴的人呢?不罵人,什麼時候也不罵人,貴人化以慈,他不罵人。罵人就是賤人,盡好罵人的人就是賤人。所以你們各位對這一點要注意,也不要貪求什麼物質,也不要貪求財産,不要像共産黨似的。共産黨說是不貪、不貪,但是他把人家的東西共他自己,他自己的不共給人。或是教你的東西都要交給我,我來當家作主,你沒有權過問,我有權,我是一個最大的經理。我並不是要批評某一個黨,不過是講這個理,你們要研究真理。所以“有少欲者”:若是有修行少欲法門這樣的人,他具足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具足這叁德了,“則有涅槃”:這就是涅槃,也就是得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種常樂我淨的涅槃境界。“是名少欲”:什麼也無所求,什麼也無所貪,到這個時候,就是真正的少欲了。

  這個世界是怎麼形成的?世界由成、住、壞、空—這四個大劫所成就的。成有二十個小劫,住有二十個小劫,壞有二十個小劫,空有二十個小劫。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可是我們人要研究研究,怎麼會有成?怎麼會有住?怎麼會有壞?怎麼會有空?爲什麼有成、住、壞、空?這個成住壞空,也就是生老病死,也就是生住異滅。那麼這個生老病死,生住異滅是怎麼樣有的?我們要知道,都是由我們的妄想所造出來的。所以說“念動百事有,念止萬事無”,這念一動就有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你若一念不生,什麼都沒有了。所以這個世界成、住、壞、空,乃至于人的生、老、病、死,生、住、異、滅,都是由妄想所造成的。大的來說,往那個世界;小的來說,往那一個國,這都是妄想所造成的。再往小的來說,這個家也是妄想造成的;再往更小的來說,我們這一個身心也都是由妄想造成的。

  我們的妄想紛飛,有無窮無盡那麼多的妄想,好像塵沙一樣。在虛空裏頭,你看,那個微塵和那個沙,不知有多少,我們這個妄想也是那樣的,不知有多少。所以我們有一個善的妄想,就是補助天地間正氣的不足;有惡的妄想,就幫助這個世界的惡業一天比一天的增加。你有善的妄想,善業就增加。你的妄想若是普普通通的,不善不惡,那麼就造出平平常常的世界。乃至于你們看,今天我們大家聚會在這一個佛堂裏頭,有的講講這個,有的說說那個,你講你的道理,我講我的道理,這都是妄想所現出來的。我們今天的聚會,是由我們往昔所打的妄想而造成的。好像這些人,每一個人又有每一個人的妄想。我告訴你們,你們這些人來,是因爲我在往昔打這麼個妄想,將來我出家修行,成立一個佛堂,這佛堂裏又有張叁、又有李四。張叁呢是五呎叁吋半,李四或者是五呎四吋高;又有多少個女孩子在那個地方學佛法,多少個男孩子在那個地方研究佛法,又有多少個出家人,多少個在家人,多少個居士,老年人有多少,年輕的有多少...這都是妄想所造成的,你在往昔打這麼個妄想,現在就現出這麼一個境界來,在這兒共同研究佛法。

  談到研究佛法,人是很奇怪的一種動物,很奇怪的一種怪物,你教他往好的學,他總是不相信,將信將疑的;你若教他往不好的學啊!那他很快就會了。你看,不要說旁的,就在這一個地方,每天的巴士到拉斯維加斯去,沒有人教他怎麼樣去賭錢,但是到那個地方,他無師自通,扳了一扳,下了一大堆的錢,又一扳,結果一個也沒有,就輸了,這不需要人教他,他都會了,所以這就是妄想所造成的世界。不論那一個人,都是在往昔打妄想,因此今生現出一個什麼面貌來,現出一個什麼樣子來,這都是打妄想打成的。你生得很醜陋,也是在往昔盡打醜陋的妄想,你生得很美麗,就像那個女孩,非常美麗,好像天仙似的,那也是在往昔盡打這個美麗的主意。譬如:我去做人,現出一個最美麗的樣子,我就可以競選世界小姐,環球小姐。一選上環球小姐,周身都不舒…

《佛遺教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