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1969A 樂邦文類(宋 宗曉編)▪P6

  ..續本文上一頁。何故經中贊歎阿彌陀佛刹七寶諸樹。宮殿樓閣。諸願生者。皆悉隨彼所欲。應念而至。佛告普廣。汝不解我意。娑婆世界人多貪濁。信向者少。習邪者多。不信正法。不能專一。令諸衆生專心有在。是故贊歎。彼佛國土諸往生者。悉隨彼願。無不獲果

  大集日藏經

  念佛隨心睹見大小

  佛言。欲生清淨佛刹。不生障礙。而此衆生。應淨洗浴。著鮮潔衣。菜食長齋。勿啖辛臭。于寂靜處。正念結加。或行或坐。念佛身相。更莫他緣。或一日夜。或七日夜。至心念佛。乃至見佛。小念見小。大念見大。乃至無量念者。見佛色身無量無邊。佛身叁十二相。于一一相。亦念亦觀。皆能明了。隨所見相。見青光明。于彼光相。專精系意。無令心亂。彼光出已。從行者頂入。爾時安心。謹莫驚怖。念此青光。于自身中。支體遍行。見身火然。乃至成灰。風來散滅。如是念時。無有一相。十方皆空。如是修者。能于一彈指頃。到一佛刹及無量刹  此經所明念佛。雖不定指西方。竊見慈雲忏主念佛方法。引證念佛大小之義。故此錄之庶覽彼文者。知經始末

  目連所問經

  無量壽國易往易取

  佛告目連。譬如萬川長流。有浮草木。前不顧後。後不顧前。都會大海。世間亦爾。雖有豪貴富樂自在。悉不得免生老病死。秖由不信佛經。後世爲人。更甚困劇。不能得生千佛國土。是故我說。無量壽國。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返事九十六種邪道。我說。是人名無眼人。名無耳人

  十往生經

  念佛之人菩薩守護

  佛言。若有衆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臥。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觀佛叁昧經

  佛記文殊當生極樂

  文殊白佛言。我念過去。寶威德上王佛時有長者。名一切施。長者有子。名曰戒護。子在母胎。以敬信故預。爲其子受叁歸依。生年八歲。童子見佛。恭敬作禮。一見佛故。即得除滅百千萬億生死之罪。從是已後。常生淨土。得百千億念佛叁昧門。故今釋尊複記之曰。文殊師利。汝當往生極樂世界證入初地

  文殊發願經

  文殊發願求生極樂

  願我命終時  滅除諸障礙

  面見阿彌陀  往生安樂刹

  生彼佛國已  成滿諸大願

  阿彌陀如來  現前授我記

  嚴淨普賢行  滿足文殊願

  盡未來際劫  究竟菩薩行

  入楞伽經

  佛懸記龍樹生極樂國

  大慧汝當知  善逝涅槃後

  未來世當有  持于我法者

  南天竺國中  大名德比丘

  厥號爲龍樹  能破有無宗

  世間中顯我  無上大乘法

  得初歡喜地  往生安樂國

  (楞伽經有叁本。此出七卷成文。實叉難陀所譯。在四字函)

  善信摩親經

  善信厭女求生淨土

  佛在舍衛。有長者女。名曰善信。智慧博達。常有大願。不樂世俗。自念萬物無常。當歸于死。天地亦當敗壞。何況人身。念我父母兄弟不知罪福。貪欲無厭。我年叁五。以許他男。我家兄弟。受取匹帛。我身當往受諸苦難。不如。今日清淨。當發上願。求覓安隱長樂之處。可以自娛。便正一心。自誓身命。爾時天帝現于空中。告善信言。若當自歸西方安隱清淨法國。先向十方禮拜。慈心敬意念必達也。女便歡喜。澡浴燒香。向十方禮。天又告曰。汝當說頌贊歎阿彌陀佛。善信依教。帝釋即化端生男子。手抱黃金。以頌調之。善信答頌。诃男女過。帝釋叉手勞之。欲何求索。普世無雙功德洋洋。不可稱量。善信聞已歡喜。地爲大動。說偈歸佛。佛即與大衆俱飛到其家。善信禮佛。佛便放光微笑。爲授二十四戒。善信聞已而得七住。即于佛前化爲男子。父母兄弟。皆受五戒(此緣出經律異相第叁十八卷)

  首楞嚴經

  情想多少論報高下

  佛告阿難。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命終時。未舍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情少想多。輕舉非遠。即爲飛仙。情想均等。不飛不墜。生于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情多想少。流入橫生。重爲毛群。輕爲羽族。七情叁想。沈下水輪。生于火際。受氣猛火。身爲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純情即沈入阿鼻獄。若沈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诳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

  守護國界主經

  命終善惡感報優劣

  佛言。若人命終之時。預知時至。正念分明洗浴著衣。吉祥而逝。光明照身。見佛相好。衆善俱現。定知。此人決定往生淨土。若人念佛持戒。無精進心。命終亦無善相。亦無惡相。地府不收。安養不攝。如睡眠去。此人疑情未斷。生于疑城。五百歲受樂。再修信願。方歸淨土。若人起憐憫心。正念現前。于財寶妻子。心無愛戀。眼色清淨。仰面含笑。想念天宮。當來迎我。耳聞天樂。眼見天童。舍此報身。定生天界。若人生于柔軟善心。起福德心。身無病難。憶念父母妻子。于善于惡。心不錯亂。其心正直。遺囑家財。辭別而去。定生人界。若人于夫妻男女。惡眼瞻視。舉手扪空。便利不覺。身常嗅穢。兩目紅赤。仆面而臥踡身左脅。百節酸疼。或見惡相。口不能言。聲吟叫喚。冤債現前。心識散亂。狂惑顛倒。遍體如冰。手撚死拳身硬如石。此人命終。定入地獄。若人好舐其

  唇。身熱如火。常患饑渴。好說飲食。張口不合。貪戀財寶。命卒難斷。開眼而去。此人定入餓鬼。若人身染重病。如在雲霧。心神昏散。怕

  聞佛名。多愛食啖血肉之味。不受勸化。愛戀妻兒。踡手足指。遍身流汗。出粗澀聲。口中咀沫。此相現前。定入畜生

  無量壽修觀行供養儀軌(出大藏沖字函)

  爾時金剛手菩薩。在毗盧遮那大集會中。白佛言。我爲當來雜染世界惡趣衆生。說無量壽陀羅尼。修叁密門。證念佛叁昧。得生淨土。入菩薩位。不以少福無慧方便得生彼刹。依此教法。決定得生上品初地。應先入曼荼羅。得灌頂已。然後從師受此儀軌。當于勝地。塗拭淨室。建立方壇。上張天蓋。周匝懸幡。上壇分布八曼荼羅。磨白壇香。用塗聖位。壇西安無量壽像。持誦者東坐面像。坐卑腳床。行者每日澡浴。登壇叁時散種種華。置二阏伽。或新寶器。滿盛香水。置于壇上。于壇四角。安四賢瓶。香華飲食。隨力所辦。一一加持。殷勤供養。行者即觀察一切有情本性清淨。爲諸客塵所蔽。不悟真理。是故說此叁密加持。能令自他清淨

  (右儀軌一卷。叁藏不空所譯。自此文後。列淨叁業及普禮結界獻座觀想並結印誦咒總二十四章。非不精切。願依法行持者撿之。今于中錄其簡。而可行者。叁章于後。庶資廣淨業雲)

  無量壽如來拳印真言

  次結如來拳印。以左手四指握拳。豎大指以右手作金剛拳。握左大指即成。以此拳印地。真言加持七遍。變其世界。如來拳真言曰

  唵(引一)步欠(平聲二)

  由結此印。真言威力故。即變此大千世界。成極樂刹。七寶爲地。水鳥樹林。皆演法音。無量莊嚴。如經所說。行者由數習此定。每于定中。見極樂世界無量壽佛。在大衆會。聞說契經。臨命終時。心不散動。叁昧現在。刹那迅速生蓮華中。證菩薩位

  無量壽如來根本印真言

  次結無量壽如來根本印。二手外相叉作拳。豎二中指頭相拄。如蓮華葉形。結此契已。誦無量壽真言七遍。以印于頂上。散陀羅尼曰

  曩谟(引)啰怛曩(二合)夜(引)耶(一)娜莫阿(引)哩野(二合引)弭跢(引)婆(去引)耶(二)怛佗(去)孽跢(引)夜啰曷(二合)帝叁(去)藐叁(去)沒馱耶(叁)怛[仁-二+爾]也佗(四)唵阿蜜[口*栗](二合)帝(五)阿蜜[口*栗](二合)妒(引)納婆(二合)吠(微閉反引六)阿蜜[口*栗](二合)多叁(去)婆(上)吠(准上七)阿蜜[口*栗](二合)多孽陛(八)阿蜜[口*栗](二合)多悉弟(九)阿蜜[口*栗](二合)多帝際(自曳反十)阿蜜[口*栗](二合十一)多尾訖磷(二合引)帝(十二)阿蜜[口*栗](二合)多[言*我]曩吉(引)底(丁以反)迦[口*(隸-木+士)](十叁)阿蜜[口*栗](二合)多懶(上)弩枇娑[口*縛](二合)[口*(隸-木+士)](十四)薩[口*縛](引)啰佗(二合)娑(去引)馱甯(十五)薩[口*縛]磨訖禮(二合引)舍乞灑(叁合)孕迦[口*(隸-木+士)]娑[口*縛](二合引)賀(引十六)

  此真言才誦一遍。身中十惡四重。無間罪。一切業障。悉皆消滅。若苾刍苾刍尼。犯根本罪。誦七遍。即時還得清淨。誦滿萬遍。獲得不廢忘菩提心叁昧。菩薩心顯現。身中皎潔圓明。如淨月輪。臨命終時。見無量壽與大衆俱來迎安慰。即生極樂上品上生

  無量壽如來心真言

  無量壽如來心真言曰 唵(引一)阿蜜[口*栗](二合)多帝際賀啰吽(引二)

  此真言能誦十萬遍滿。得見阿彌陀如來。命終決定。得生極樂

  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出大藏高字函)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極樂刹大善法堂中坐。爾時無量壽如來。告觀自在言。一切衆生。疾病短壽者。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法門。若人受持讀誦。速得無病長壽安樂。即時觀自在請佛宣說(咒廣不錄)若人書寫此法。安置塔中。廣大供養。右繞千匝。恭敬禮拜。則獲智慧。若七日壽命延至七年。若七年壽命延至七十。獲得如是長壽安樂。無諸疾病。得宿命通

  無量壽如來總持法門

  爾時無量壽如來。入普照吉祥叁摩地。從定出已。即說一切如來無量壽總持法門曰

  唵(引)阿蜜哩(二合)帝(引)阿蜜哩(二合)帝(引)阿蜜哩(二合)睹[打-丁+柰]婆(二合)吠阿蜜哩(二合)多尾訖[口*闌](二合)帝(引)阿蜜哩(二合)多[言*我](引)彌[仁-二+爾](去)阿蜜哩(二合)多哩那(二合)祢[言*我][言*我]曩計哩帝(二合)羯哩(…

《1969A 樂邦文類(宋 宗曉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