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1969A 樂邦文類(宋 宗曉編)▪P7

  ..續本文上一頁引)薩哩[口*縛](二合)吉梨(二合引)舍叉演羯哩曳(引)娑[口*縛](二合引)賀

  若人用此法門。加持淨土作塔。又複書此總持。安在塔內。香華供養。延于壽命。及增智慧。若人于此塔前。倍興供養。日日誦持滿八百遍。發自利利他平等之心。如是依法消除八難。是人命終。不生地獄畜生焰摩羅界。如蛇蛻皮。即生極樂。獲大果報。受勝妙樂

  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一字真言

  觀世音菩薩。說一字真言曰 唵(喉中擡聲引呼。此下叁咒唵字。並同此呼)

  如是真言大悲心觀觀世音。如法受持。應善修行者。能害過現重罪。一切垢障。盡皆消滅。當得一切諸佛菩薩。天仙龍神。悉皆歡喜。當舍命後。往于西方極樂國土。住極喜地。蓮華化生

  溥遍解脫心真言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于佛前谛觀一切。說溥遍解脫心真言曰此道咒二百一十二句。文廣不錄(此下叁咒。經中具有結壇撚印立像等法。文涉一卷)

  又溥遍解脫心真言曰 唵沒(二合)啰[可*欠]麼(一)廢灑陀(上)啰(二)馱啰馱啰(叁)地利地利(四)度噜度噜(五)縒曼亸入縛[打-丁+羅](六)畝佉[合*牛](七)莎縛(二合)诃(八)又溥遍解脫心一字真言曰 唵惡(輕呼一)莎縛(二合)诃(去二)

  若人六時。倍複精進。如法嚴治身器。依法持誦。滿一落叉。是業成熟。觀世音菩薩。現金色身。當滅無始一切根本重罪。若不現者。複倍精進。誦滿二落叉或叁落叉。是業成熟。觀世音定當現身執手。指示西方淨土阿彌陀佛。坐寶蓮華師子之座。複得阿彌陀佛手摩其頭。謂同彼土一切菩薩福命功德。舍此身後。往于西方安樂國土上品蓮華。具諸相好。識宿命智。得不退轉

  不空大灌頂光真言(出不空罥索神變經第二十八卷潔字函)

  爾時釋迦牟尼如來。即伸右手。摩清淨蓮華明王頂。時大千世界六變震動。所有十方刹土。過現未來一切如來。毗盧遮那如來。一時皆現。亦同授與清淨蓮華明王灌頂叁昧耶。爾時十方叁世一切如來。毗盧遮那如來。各伸右手。摩清淨蓮華明王頂。同說不空大灌頂光真言曰 唵(喉中擡聲引呼一)旖暮伽(上)廢(無計反)噜者娜(二)摩诃畝[打-丁+柰](能乙反)啰麼抳(叁)缽頭(二合)麼入縛[打-丁+羅](四)跛啰(二合)[革*(廿/(ㄇ@人)/戍)]亸野[合*牛](五)

  若有過去一切十惡五逆四重諸罪。得聞此大灌頂光真言叁七遍。即得除滅一切罪障。若諸衆生。具造十惡五逆四重諸罪。猶如微塵滿斯世界。身壞命終。墮諸惡道。以是真言。加持土沙一百八遍。屍陀林中。散亡者屍骸上。或散墓上塔上。彼所亡者。若地獄餓鬼修羅傍生中。以一切不空如來毗盧遮那如來真言。加持沙土之力。應時即得光明。及身除諸罪報。舍所苦身。往于西方極樂國土。蓮華化生。乃至菩提更不墮落

  秀州海鹽普照院釋智圓。母喪以遺骨。盛于小匣。日誦毗盧灌頂咒。加持土沙。覆于骨上。殆至盈尺。一日頂骨。忽湧于土面。初不以爲然。仍舊覆之。翌日複爾。衆皆驚駭。時武夷公權作記以廣其事。大智律師。作贊以美之。文見芝園集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咒(出彌陀不思議神力傳養字函)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宋元嘉年。求那跋陀奉製譯。合計五十九字一十五句。若人能誦此咒者。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日夜擁護。無令怨家而得其便。現世常得安隱。臨命終時。任運往生。龍樹菩薩。願生安養。夢感此咒。那舍叁藏誦此咒。天平寺鏽法師。從那舍口授此咒。其人雲。經本外國不來。若欲受持。當嚼楊枝。澡豆漱口然香。于佛像前。胡跪合掌。日夜六時。各誦叁七遍。所有四重五逆十惡謗方等罪。悉得滅除。現世所求皆得。不爲諸惡鬼神之所惑亂。若誦滿二十萬遍。即感得菩提芽生。若至叁十萬遍。即面見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一)他伽跢(二)夜哆地(叁)夜他阿彌唎(四)都婆毗(五)阿彌唎哆(六)悉耽婆毗(七)阿彌唎哆(八)毗迦蘭谛(九)阿彌利哆(十)毗迦蘭哆(十一)伽彌膩(十二)伽伽那(十叁)枳多迦隸(十四)莎婆诃(十五)

  此咒有六哆字。藏中經本。注多曷切。此爲正呼也。龍舒文。恐人不正此音。並改爲掇字。擅改咒文。世所不許。有二他字。俱透戈切。跢字都餓切。地字澄買切。唎字上聲。與裏同音。枳字止音。此咒人所誦持。並不與上一十五句相應。失本真也。欲期效驗者。須正此句讀

  無量壽論 往生偈及五門修法(天親菩薩)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量光如來  願生安養國

  觀彼世界相  勝過叁界道

  究竟如虛空  廣大無邊際

  正覺阿彌陀  法王善住持

  如來淨華衆  正覺華化生

  愛樂佛法味  禅叁昧爲食

  永離身心惱  受樂常無間

  大乘善根界  等無譏嫌名

  女人及根缺  二乘種不生

  衆生所願樂  一切能滿足

  故我願往生  阿彌陀佛國

  我作論說偈  願見彌陀佛

  普共諸衆生  往生安樂國

  若人修行五念門成就者。畢竟得生安樂國土見阿彌陀佛。一者禮拜門。身業禮拜阿彌陀佛。爲生彼國意故。二者贊歎門。口業贊歎彼佛光明智相。欲如實修行相應故。叁者作願門。心常作願。一心專念畢竟往生。欲如實修行奢摩他故。四者觀察門。以智慧觀察。欲如實修行毗婆舍那故。一觀察彼國土莊嚴。二觀察彼佛莊嚴。叁觀察彼諸菩薩莊嚴。五回向門。所有功德善根。以方便回向攝取衆生。不舍一切世間故。又觀察門叁種莊嚴。略說入一法句。謂清淨句。真實智慧無爲法身故。菩薩如是修五門。自利利他。速得成就菩提故

  毗婆沙論  念佛爲易行道

  龍樹菩薩論第四曰。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難行則久可得(是墮聲聞緣覺地者)或有勤行精進。以信方便。易行疾至。應當念佛稱其名號。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必定得阿耨菩提。是故常應憶念。偈曰

  若人願作佛  心念阿彌陀

  應時爲現身  是故我歸命

  若人欲疾至  不退轉地者

  應以恭敬心  執持稱名號

  彼佛本願力  十方諸菩薩

  來供養聽法  是故我稽首

  彼土諸菩薩  具足諸相好

  供自莊嚴身  我今歸命禮

  彼諸大菩薩  日日于叁時

  供養十方佛  是故稽首禮

  若人種善根  疑則華不開

  信心清淨者  華開則見佛

  十方現在佛  以種種因緣

  歎彼佛功德  我今歸命禮

  其土具莊嚴  殊彼諸天宮

  功德甚深厚  是故禮佛足

  若人生彼國  終不墮叁趣

  及與阿修羅  我今歸命禮

  十疑論曰。難行道者。在五濁惡世。求阿鞞跋致。甚難可得。略述有五。一外道相善亂菩薩法。二無賴惡人破他勝德。叁顛倒善果能壞梵行。四聲聞自利障于大慈。五唯有自力。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過數裏。易行道者。謂信佛教念佛叁昧。乘彌陀願力攝持。決定往生。如人水路行船須臾千裏。亦如劣夫從轉輪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輪王力也

  大智度論

  樂多集功德者。求生淨土(同前)

  論四十叁問曰。菩薩法應度生。何以但至清淨無量壽佛國土中。答菩薩有二種。一者慈悲心多爲衆生。二者多集諸佛功德。樂多集功德者。至一乘清淨無量壽國土。好多爲衆生者。至無佛法衆處。贊歎叁寶之音。又論四十五曰。菩薩有二。有先自成就功德。然後度衆生。有先成就衆生。後自成就功德者

  (妙宗鈔問曰。觀經上品。是出假位。合在穢土。利益有情。何故求生淨土耶。答今十向菩薩。求生淨土。乃是大論。先自成就功德人也。故十疑論明。未得無生忍已還。要須常不離佛故須求生(十向菩薩。約別教說。約圓即十信位))

  大智度論

  釋迦彌陀各有淨穢國土(同前)

  論叁十六曰。當知。釋迦文佛。更有清淨國土。如阿彌陀佛國。阿彌陀佛。亦有不嚴淨國。如釋迦文佛國。又叁十八卷曰。此間閻浮惡故。釋迦壽應短。余處好故。佛壽應長又涅槃經二十二曰。西方去此叁十二河沙乃至有無勝國。所有莊嚴。如安樂世界。我于彼土。出現于世

  (觀經疏曰。應佛皆爲兩量。逐物隨緣參差長短。妙宗釋曰。佛佛既皆叁身圓證。應身被物。物壽長短。豈不隨順。各示兩量故。彌陀現長。亦能現短。釋迦現短。亦能現長)

  起信論

  娑婆不值佛專勸念佛(馬鳴菩薩)

  複次衆生。初學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性弱。以住此娑婆。自畏不能常值諸佛親承供養。懼謂信心難可成就。意欲退者。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謂以專欲念佛因緣。隨願得生他方佛土。常見于佛。求離惡道。如修多羅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回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若觀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得生。住正定故

  (賢首起信疏曰。往生有叁位。一如蓮華未開信行未滿。未名不退。但以處無退緣故稱不退。二信位滿足已去。華開見佛。入十住位。得少分見法身。住正定位也。叁叁賢位滿。入初地已去。證遍滿法身。生無邊佛土。如佛記龍樹等住初地生淨土等也。此中畢竟等。是後二位)

  (四明融心解曰。此土濁重。十信方出苦輪。彼土境勝。九品悉皆不退。故今托彼勝境修觀。縱理未顯。見愛俱存。舍報必生無退轉處。起信令觀彼佛真如法身者。自非一心叁觀。將何觀之。今家以叁觀釋經。與馬鳴之意。更無少異。故十疑論。令想彌陀法身報身光明相好。故知。往生之行。正在叁觀。想彼叁身。舍此求彼。初心不退。其義皆成也)

  思惟要略法

  利鈍二根觀佛相好

  觀無量壽佛。有二種人。鈍者先自觀察額上一寸。除卻皮肉。但見赤骨。系念在緣。不念他念。心若余緣。攝之令還。次觀赤骨。辟方一寸。令白如珂。又複通變其身。皆作白骨。無有皮肉。更變此骨身。使作琉璃光色清淨。從此琉璃身中。放白光明。自近及遠。遍滿閻浮。唯見光明。不見諸物。還攝光明。入于身中…

《1969A 樂邦文類(宋 宗曉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