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死亡之後的生命怎麼樣▪P2

  ..續本文上一頁緣,等到因緣具足轉生之後,便會忘記前世的經曆,這個叫做“隔陰之迷”,因爲有這種隔世遺忘的現象,所以今生不記得過去生的種種困苦,而投胎再生後也會忘記今生的煩惱。順治皇帝有一首詩說:“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誰?”,就很能說明死亡狀況的流轉。

  其實,知不知道過去生,曉不曉得未來世,都不是很重要的問題。在佛法裏面,人是死不了的,死去的只是這個四大假合的身體、軀殼,而生命卻是綿延不斷的。如法正覺的道心、自性,雖曆千秋萬世亦常存不滅;佛法就是要我們知道這身體如水泡,覺悟世間如幻化,能夠如此,對于死亡的存在便能順其自然,處之泰然了。

  二.從死後的審判說到死亡的去向

  我們常常想念死去的人,不知道他們死後的情形是怎樣,所以逢年過節就替他們誦經超度,祈求他們的安甯。這種超度、祭祀如果是表示慎終追遠的孝心當然很好,可是一般人常常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爲親人去世了就會到地獄去,所以要趕快請法師來替他誦經超度,給他念上幾聲“南無阿彌陀佛”,死者的靈魂就可以安息了,這種想法真是大錯特錯,對父母長輩也太不恭敬了!因爲墮入餓鬼地獄的都是作惡多端、罪孽深重的衆生,難道父母、親人在我們心目中是個人間的大惡人嗎?我們爲什麼不會想:父母、親人去逝,是到天界去享樂,或者是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呢?

  世界上許多宗教都認爲:人死後必然會先受審判。例如:我們民間的道教,就相信人死以後要受十殿閻羅的審判,要上刀山、下油鍋、進鬼門關。天主教和基督教也說人死了以後要受上帝的審判,那時萬民仆伏在上帝座前,像一群羊般的靜候判決,上帝根據人們有沒有悔改信耶蘇的標准,把信主的聚集在右邊,不信主的驅趕到左邊,好像分別綿羊、山羊一樣,然後上帝就對信主的人說:“蒙父賜福,回預備的國吧!”又對不信主的人說:“你們這些被咒詛的人,離開我,和魔鬼一起到水火裏去吧!”

  我們佛教對于人死後的去向不是這樣安排的。道教審判的大權操在閻羅王手裏,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最後審判權操之于救主上帝,而我們佛教相信:死後審判我們的不是佛祖,不是菩薩,也不是閻羅王,而是由我們自己的業力來審判我們自己!未來投胎轉生的好壞,要依過去作爲的好壞決定;未來輪回六道的去向,要看自己過去造業的因果而定。在佛教裏,我們每一個人未來的幸福與痛苦不是被神只操縱左右的,而是在自己手裏。

  人死了以後,往何處去呢?唯物論者認爲人只要一死,就什麼也沒有了,談不上什麼去向,因此生命是短暫的,是容易消滅的,這種論調使許多人對生命的本質起了懷疑和恐懼,不懂得珍惜人生。既然人死了什麼都沒有,因此有人就縱欲享樂,有人殺盜淫妄,無所不作,這種遮無因果的人生觀,實在是一種膚淺可怕的邪見。基督教對于死後審判的看法雖然與佛教不同,但是他們既有升天國、下地獄主張,就表示死後生命還是存在的。佛教則更進一步預知死後的去向,預知死後轉世投胎的去處,預知在五趣六道裏輪回的情形,而用一首偈來表達投胎的狀況:“頂聖眼升天,人心餓鬼腹;旁生膝蓋離,地獄足底出。”

  這首詩偈的意思是說:人死了以後,身體的哪裏一個部位最後冷卻,就代表往生到哪裏裏。如果這個人死後是從腳底冷至頭頂,而頭頂還暖熱的話,就表示他成聖果了;如果身上所有的部位都冷了,而眼睛還是暖熱的,就表示靈魂從眼睛出去,這個人必定是升天去了;全身僵冷而心窩還是溫熱的,是再世爲人而轉生人世了;如果身上各部位都冷了,只有腰部是熱的,就表示這個人墮入“餓鬼道”了;至死一段時間膝蓋猶暖熱的,是淪入“畜生道”了;如果一個人最後泛冷的部位竟然是腳底,那就是受罪而墮落到地獄裏去了。

  所以,人死了以後,會隨著各人業力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歸宿,有的可以升天成聖,有的轉世做人,不一定都會下地獄或變成餓鬼。而死後究竟輪回到五趣六道的哪裏一處呢?這就要完全看自己平生所做的善惡業報如何了。所謂“欲知來世果,今生造者是”,人死後所能依憑的業力也有叁種:

  (一)隨重受生:好比銀行查帳,債務欠得最多的人要先查先還,人死了以後,依照各人生前積聚最多的重因,而隨從去輪回受生。譬如善根深厚的人,出生善途享樂;惡業盈貫的人,輪回惡道受苦,這也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二)隨習受生:佛教相信人死後會隨著平日的某種習慣去受生。例如一個人平時“阿彌陀佛”念得習慣成自然了,一旦遭到意外事故而死亡,在瀕臨彌留的一刹那間也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時候的一句“阿彌陀佛”,比念佛幾十年還要有效,隨著這人天交戰時的一句“阿彌陀佛”,便能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叁)隨意受生:人死後受生的去向,跟日常自己的所思所念關系很大。如果平日專心致志想成佛成道,死後便能隨這個意念往生淨土;如果平日一心一意想跻登天堂,死後便能隨這個意念往生天界。所以日常修持的時候,如何念念相續不斷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無論是用哪裏一種業力受生,大部份的人死後都要通過一條漫長而黑暗的隧道,然後自有人前來接引。有的人是靠一條船引渡,帶他渡過生死海到達彼岸;有的是牛頭、馬面鬼卒來拘拿,前往地獄受苦;而念佛的人,會有阿彌陀佛、仙佛、菩薩等聖衆來接引我們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所以真正的佛教徒,如果平日能懾心正念,行善去惡,就不怕審判,也不怕死亡!

  叁.從死後的處理說到死亡的觀念 

  生死事大,世界各地因爲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的不同,對于死後的葬儀也各自相異。在屍身的處理上,有土葬、火葬、海葬、天葬、立葬……等不同的方式;在屍身的保護上也有冷凍、風幹、屍解、木乃伊……等種種不同的方法。而佛教對死後的處理方式也有一些原則,和其它宗教大異其趣。例如:人死之後的八個小時之內最好不要隨便搬弄他,也千萬不要隨便哭出聲來。

  這種原則不但合于佛法,而且有科學依據。因爲人的呼吸雖然停止,心髒也不再跳動,理論上可以宣告死亡了,但是他的神經系統和腦部還在運作,潛意識裏面還殘存著某些知覺,實際上人還沒有完全死亡。所以,不管那時候他的姿態是躺著、坐著,還是一半在床上一半在地下,都不宜隨便搬動他,也千萬不要急急忙忙的給他換壽衣;因爲你動他的時候,可能會引起他身體上的不舒服,讓他有痛感,他一不喜歡就會生起瞋恨心,這一念之間就會影響他的業力而産生不幸的後果,他就不能心生歡喜的去投胎受生了。過去有一個國王笃信佛教、奉行佛法,臨終的時候,國王的親人都守在床側看著國王安靜地滅度,不巧一只蚊子飛來,正好停在國王的鼻子上,國王的親人一看,一掌揮打過去,卻打在國王的臉頰上,彌留中的國王一疼,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因此墮入惡道,轉世成爲一條大蟒蛇。所以人往生之後,最好等過了八個小時再去搬動他的遺體,替他換衣服安排後事,家人到這個時候也才可以哭,在這八個小時之內,只可以助念,協助亡魂系念于佛號而往生,千萬不要哭出聲來,忍不住要哭的話,也要避到遠遠的地方去哭,不要讓死者聽到。因爲他雖然身軀已經僵冷了,可是耳識仍然存在,如果聽到親人家屬的哭聲,心裏留戀割舍不下,不忍離開世間安然地去受生轉世,對他來講也是很痛苦的事。

  其實,人死了又何必恸哭呢?就把他當成出國去旅行,他會玩得很愉快很舒服;或把他想成升天堂成聖作佛,從此安住在極樂淨土,不必再受這個無常人間種種風波的折磨,不是也很好?在佛教來講,死亡是另一個新生的開始,如蝶破蛹,如蟲化繭,如鳥出殼,進入了另一個更光明祥和的世界,我們在世的人又必私念結執而爲他恸不欲生呢?

  至于八小時之內不宜搬動,還有另外一種理由──就是我們打坐參禅的人,有時候會入定到心脈俱微的境界,不明究理的人,便以爲是坐化了。像過去有一個老和尚,在參禅的時候入定了,寺裏的小徒弟一看師父毫無氣息,以爲死了,就抱起老和尚的身體,一把火火化了;等到老和尚想出定的時候,一看沒有身體了!以後寺裏的人就常常聽到老和尚的聲音在喊:“我的房子呢?我的房子呢?”早也喊,晚也喊,喊得徒弟們內心不安,就去找來老和尚很要好的法師幫忙,這個法師一言不發的到了寺裏,等老和尚又叫著找“房子”的時候,大喝一聲:“去便去了,還要房子做什麼?”老和尚一悟,無念無想,從此就不再嚷著要找房子了。

  另外在“死亡的真相”這本書裏,也曾經提到,有個人死了很多年之後,家人開棺撿骨,發現他竟然四肢绻屈面向棺底俯臥著;原來他只是一時暈死,入斂之後又複活了,一醒來,赫然發現自己被關閉在棺木裏,大爲恐慌,痛苦萬分的拼命掙紮著想破棺而出,翻來覆去的終于還是悶死。所以佛教裏面停靈八個小時的說法,不管對真正的死或假象的死,都是一種緩沖的過渡期,既使生者能甯靜地面對生命的轉捩,他使死者能平坦地跨過死亡的門檻。

  再說到佛教的葬儀方式,佛教主張火葬,既方便又衛生,尤其適合于人口爆滿,用地日狹的今日社會;不像土葬費用既高,占地又廣,並且埋葬幾年後還要撿骨,非常不方便。而火葬安厝靈骨,不需要占太大的空間,真是一勞永逸。我記得有一位東初長老,曾經付托我說:“我過身以後,你替我把骨灰撒到海裏面去,跟魚蝦結個緣!”談笑間見胸襟,和一般人的執著貪欲成了強烈的對比。許多人生前貪心,要買這一塊地,買那一塊地;死後還是計較,要自己的墳墓建得高大寬廣,裝璜得華麗美觀。活著的時候與死人爭地,死了以後還要與活人爭地,既貪心又可笑!有的人認爲佛教的葬儀雖然隆重,但是看起來未免太簡單了…

《人死亡之後的生命怎麼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