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缘,等到因缘具足转生之后,便会忘记前世的经历,这个叫做“隔阴之迷”,因为有这种隔世遗忘的现象,所以今生不记得过去生的种种困苦,而投胎再生后也会忘记今生的烦恼。顺治皇帝有一首诗说:“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就很能说明死亡状况的流转。
其实,知不知道过去生,晓不晓得未来世,都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在佛法里面,人是死不了的,死去的只是这个四大假合的身体、躯壳,而生命却是绵延不断的。如法正觉的道心、自性,虽历千秋万世亦常存不灭;佛法就是要我们知道这身体如水泡,觉悟世间如幻化,能够如此,对于死亡的存在便能顺其自然,处之泰然了。
二.从死后的审判说到死亡的去向
我们常常想念死去的人,不知道他们死后的情形是怎样,所以逢年过节就替他们诵经超度,祈求他们的安宁。这种超度、祭祀如果是表示慎终追远的孝心当然很好,可是一般人常常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亲人去世了就会到地狱去,所以要赶快请法师来替他诵经超度,给他念上几声“南无阿弥陀佛”,死者的灵魂就可以安息了,这种想法真是大错特错,对父母长辈也太不恭敬了!因为堕入饿鬼地狱的都是作恶多端、罪孽深重的众生,难道父母、亲人在我们心目中是个人间的大恶人吗?我们为什么不会想:父母、亲人去逝,是到天界去享乐,或者是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呢?
世界上许多宗教都认为:人死后必然会先受审判。例如:我们民间的道教,就相信人死以后要受十殿阎罗的审判,要上刀山、下油锅、进鬼门关。天主教和基督教也说人死了以后要受上帝的审判,那时万民仆伏在上帝座前,像一群羊般的静候判决,上帝根据人们有没有悔改信耶苏的标准,把信主的聚集在右边,不信主的驱赶到左边,好像分别绵羊、山羊一样,然后上帝就对信主的人说:“蒙父赐福,回预备的国吧!”又对不信主的人说:“你们这些被咒诅的人,离开我,和魔鬼一起到水火里去吧!”
我们佛教对于人死后的去向不是这样安排的。道教审判的大权操在阎罗王手里,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最后审判权操之于救主上帝,而我们佛教相信:死后审判我们的不是佛祖,不是菩萨,也不是阎罗王,而是由我们自己的业力来审判我们自己!未来投胎转生的好坏,要依过去作为的好坏决定;未来轮回六道的去向,要看自己过去造业的因果而定。在佛教里,我们每一个人未来的幸福与痛苦不是被神只操纵左右的,而是在自己手里。
人死了以后,往何处去呢?唯物论者认为人只要一死,就什么也没有了,谈不上什么去向,因此生命是短暂的,是容易消灭的,这种论调使许多人对生命的本质起了怀疑和恐惧,不懂得珍惜人生。既然人死了什么都没有,因此有人就纵欲享乐,有人杀盗淫妄,无所不作,这种遮无因果的人生观,实在是一种肤浅可怕的邪见。基督教对于死后审判的看法虽然与佛教不同,但是他们既有升天国、下地狱主张,就表示死后生命还是存在的。佛教则更进一步预知死后的去向,预知死后转世投胎的去处,预知在五趣六道里轮回的情形,而用一首偈来表达投胎的状况:“顶圣眼升天,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足底出。”
这首诗偈的意思是说:人死了以后,身体的哪里一个部位最后冷却,就代表往生到哪里里。如果这个人死后是从脚底冷至头顶,而头顶还暖热的话,就表示他成圣果了;如果身上所有的部位都冷了,而眼睛还是暖热的,就表示灵魂从眼睛出去,这个人必定是升天去了;全身僵冷而心窝还是温热的,是再世为人而转生人世了;如果身上各部位都冷了,只有腰部是热的,就表示这个人堕入“饿鬼道”了;至死一段时间膝盖犹暖热的,是沦入“畜生道”了;如果一个人最后泛冷的部位竟然是脚底,那就是受罪而堕落到地狱里去了。
所以,人死了以后,会随着各人业力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归宿,有的可以升天成圣,有的转世做人,不一定都会下地狱或变成饿鬼。而死后究竟轮回到五趣六道的哪里一处呢?这就要完全看自己平生所做的善恶业报如何了。所谓“欲知来世果,今生造者是”,人死后所能依凭的业力也有三种:
(一)随重受生:好比银行查帐,债务欠得最多的人要先查先还,人死了以后,依照各人生前积聚最多的重因,而随从去轮回受生。譬如善根深厚的人,出生善途享乐;恶业盈贯的人,轮回恶道受苦,这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二)随习受生:佛教相信人死后会随着平日的某种习惯去受生。例如一个人平时“阿弥陀佛”念得习惯成自然了,一旦遭到意外事故而死亡,在濒临弥留的一刹那间也是一句“阿弥陀佛,这时候的一句“阿弥陀佛”,比念佛几十年还要有效,随着这人天交战时的一句“阿弥陀佛”,便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三)随意受生:人死后受生的去向,跟日常自己的所思所念关系很大。如果平日专心致志想成佛成道,死后便能随这个意念往生净土;如果平日一心一意想跻登天堂,死后便能随这个意念往生天界。所以日常修持的时候,如何念念相续不断是非常重要的关键。
无论是用哪里一种业力受生,大部份的人死后都要通过一条漫长而黑暗的隧道,然后自有人前来接引。有的人是靠一条船引渡,带他渡过生死海到达彼岸;有的是牛头、马面鬼卒来拘拿,前往地狱受苦;而念佛的人,会有阿弥陀佛、仙佛、菩萨等圣众来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所以真正的佛教徒,如果平日能慑心正念,行善去恶,就不怕审判,也不怕死亡!
三.从死后的处理说到死亡的观念
生死事大,世界各地因为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对于死后的葬仪也各自相异。在尸身的处理上,有土葬、火葬、海葬、天葬、立葬……等不同的方式;在尸身的保护上也有冷冻、风干、尸解、木乃伊……等种种不同的方法。而佛教对死后的处理方式也有一些原则,和其它宗教大异其趣。例如:人死之后的八个小时之内最好不要随便搬弄他,也千万不要随便哭出声来。
这种原则不但合于佛法,而且有科学依据。因为人的呼吸虽然停止,心脏也不再跳动,理论上可以宣告死亡了,但是他的神经系统和脑部还在运作,潜意识里面还残存着某些知觉,实际上人还没有完全死亡。所以,不管那时候他的姿态是躺着、坐着,还是一半在床上一半在地下,都不宜随便搬动他,也千万不要急急忙忙的给他换寿衣;因为你动他的时候,可能会引起他身体上的不舒服,让他有痛感,他一不喜欢就会生起瞋恨心,这一念之间就会影响他的业力而产生不幸的后果,他就不能心生欢喜的去投胎受生了。过去有一个国王笃信佛教、奉行佛法,临终的时候,国王的亲人都守在床侧看着国王安静地灭度,不巧一只蚊子飞来,正好停在国王的鼻子上,国王的亲人一看,一掌挥打过去,却打在国王的脸颊上,弥留中的国王一疼,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因此堕入恶道,转世成为一条大蟒蛇。所以人往生之后,最好等过了八个小时再去搬动他的遗体,替他换衣服安排后事,家人到这个时候也才可以哭,在这八个小时之内,只可以助念,协助亡魂系念于佛号而往生,千万不要哭出声来,忍不住要哭的话,也要避到远远的地方去哭,不要让死者听到。因为他虽然身躯已经僵冷了,可是耳识仍然存在,如果听到亲人家属的哭声,心里留恋割舍不下,不忍离开世间安然地去受生转世,对他来讲也是很痛苦的事。
其实,人死了又何必恸哭呢?就把他当成出国去旅行,他会玩得很愉快很舒服;或把他想成升天堂成圣作佛,从此安住在极乐净土,不必再受这个无常人间种种风波的折磨,不是也很好?在佛教来讲,死亡是另一个新生的开始,如蝶破蛹,如虫化茧,如鸟出壳,进入了另一个更光明祥和的世界,我们在世的人又必私念结执而为他恸不欲生呢?
至于八小时之内不宜搬动,还有另外一种理由──就是我们打坐参禅的人,有时候会入定到心脉俱微的境界,不明究理的人,便以为是坐化了。像过去有一个老和尚,在参禅的时候入定了,寺里的小徒弟一看师父毫无气息,以为死了,就抱起老和尚的身体,一把火火化了;等到老和尚想出定的时候,一看没有身体了!以后寺里的人就常常听到老和尚的声音在喊:“我的房子呢?我的房子呢?”早也喊,晚也喊,喊得徒弟们内心不安,就去找来老和尚很要好的法师帮忙,这个法师一言不发的到了寺里,等老和尚又叫着找“房子”的时候,大喝一声:“去便去了,还要房子做什么?”老和尚一悟,无念无想,从此就不再嚷着要找房子了。
另外在“死亡的真相”这本书里,也曾经提到,有个人死了很多年之后,家人开棺捡骨,发现他竟然四肢绻屈面向棺底俯卧着;原来他只是一时晕死,入敛之后又复活了,一醒来,赫然发现自己被关闭在棺木里,大为恐慌,痛苦万分的拼命挣扎着想破棺而出,翻来覆去的终于还是闷死。所以佛教里面停灵八个小时的说法,不管对真正的死或假象的死,都是一种缓冲的过渡期,既使生者能宁静地面对生命的转捩,他使死者能平坦地跨过死亡的门槛。
再说到佛教的葬仪方式,佛教主张火葬,既方便又卫生,尤其适合于人口爆满,用地日狭的今日社会;不像土葬费用既高,占地又广,并且埋葬几年后还要捡骨,非常不方便。而火葬安厝灵骨,不需要占太大的空间,真是一劳永逸。我记得有一位东初长老,曾经付托我说:“我过身以后,你替我把骨灰撒到海里面去,跟鱼虾结个缘!”谈笑间见胸襟,和一般人的执着贪欲成了强烈的对比。许多人生前贪心,要买这一块地,买那一块地;死后还是计较,要自己的坟墓建得高大宽广,装璜得华丽美观。活着的时候与死人争地,死了以后还要与活人争地,既贪心又可笑!有的人认为佛教的葬仪虽然隆重,但是看起来未免太简单了…
《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