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的前途在那裏?(第四講)▪P2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仍然把古老的木刻書拿出來一印再印,仍然把有句點沒有標點,只有全文沒有分段的經文影印又再影印,宋明時代印行佛經多采用流金印刷,現在一般書籍都是彩色版面,而佛教本應重視佛法的流通傳播,爲什麼我們現在反不重視印刷的精美呢?

  印刷精美以外,生動的文字更重要,當初鸠摩羅什大師譯經,非常重視通順暢達,甚至長行不足,補以重頌,總使你讀來朗朗上口,沒有文字障礙。多少曆代大師將經文改編爲變文體裁,用來歌唱,如八相成道變文,維摩诘變文,爲了度生的方便,如此苦心的普及佛教讀物,爲什麼古人能,我們今人就不能呢?

  基于這種原因,我們希望今後佛教界能從下列佛教讀物用力:

  1.編印佛化家庭叢書:佛教的重點,不一定要定于寺院,每一信者的家庭,應該就是一所道場,在家庭,擁有一部佛化家庭叢書。舉凡家庭份子的需要,如修身篇、處事篇、職業篇、財務篇、倫理篇、素食篇、解疑篇、應用篇、儀禮篇、經論篇等,讓家庭每一份子人人都覺得家中擁有一部佛教百科全書,凡是他需要的佛法,在家庭叢書中,都能獲得實用。

  2.編印佛陀聖僧叢書:宗教給人啓發信仰,除教理以外,主要就是教主和聖弟子的人格給人崇敬,所以教主佛陀傳記,菩薩、羅漢、聖僧的事迹,能以流暢的文筆,亦事亦理的敘述,給學者有見賢思齊的想法,最能攝受各方面的信徒。甚至善男信女見聞的證道,士農工商學佛的心得,都應編印叢書,作爲入門的基礎。

  3.編印敦品勵志叢書:佛教給予人的,不止對來生的希望,尤其對現世人格道德的完成。社會上敦品勵志的書籍很多,但都沒有佛法的深入與圓融。比方說:發心篇、結緣篇、律己篇、利行篇、愛語篇、除習篇、達觀篇、嘉言篇等,此書能編印完成,則家庭的父母教導子女,學校的老師教導學生,機關的上司告誡部下,相交的朋友互勉互勵。如此實用的佛教,誰不接受?

  4.編印禅淨概論叢書:佛法的經論,浩瀚無涯,但最爲人普遍接受的莫過于禅與淨土,但此類書籍供人研究的多,供人實踐的少。比方,參禅究竟有多少法門,悟道的過程究竟怎麼樣?九住心的階第,七支禅的坐法,還有語錄的範例,禅僧的行誼等,都可分類編纂。《淨土十要》很好,《淨土全書》搜羅也廣,只是我們要求更精更簡,更能通達易行。

  5.編印分齡分性叢書:例如男士的有工商篇、經營篇、應酬篇、正行篇等,女士的有治家篇、育兒篇、衣食篇、健康篇等;分齡的應有少年叢書、青年叢書、女青年叢書、婦女叢書、中年人叢書、無量壽叢書等。我們所以主張分齡和分性別編印叢書,主要原因我們認爲今日叁根普被的讀物太難了,不如分開來,各取所需,各讀己愛之書,比較給有心人容易契入。

  6.編印文藝文學叢書:如果說到弘揚佛法的文學力量,當推文藝創作。有的人筆力如萬鈞之重,有的人筆如千軍萬馬,文藝作品最能脍炙人口,最能深入人心。佛教應該鼓勵文字界人士以佛經內容編寫各種文藝作品,以便彙集成篇,如:小說篇、散文篇、寓言篇、詩歌篇、譬喻篇、戲劇篇等,因爲佛法文學化,佛法才更容易宣揚。

  現在,普及佛教文化,光靠文字叢書已經有嫌不足之感,我們更能重視所謂視聽的效果,各種錄音錄像,能把各種佛學講座、梵呗音樂、電視電影、連環漫畫等,納入有計劃的推行之中,佛教讀物果能如此普及,佛教還挂念沒有前途嗎?

  四.增強信息運用 

  過去我們把佛法關在山門裏,把佛經放在藏經樓上,衆生未能得益,實在可惜!何以致此?佛教不重視信息傳播之故也!而佛陀並不如此,佛陀是一位最重視信息傳播的大聖者。

  佛陀說法,一說到國土,此界他方,十方無量世界,如果佛陀信息不夠,何能跟十方世界來往?何能暢說東方琉璃世界、西方彌陀淨土?佛陀說法,一說到衆生,天上人間,五趣六道,設若佛陀沒有他的信息,何能縱論法界衆生?何能解脫衆生苦惱?在佛經裏,佛陀經常提到日光菩薩、月光菩薩、虛空藏菩薩、電神、雷神、風神、雨神,其實那都是佛陀的神通無礙,信息運用。

  佛陀上升忉利天探母,目犍連到東方佛國試探佛陀說法的音量,佛陀告訴弟子西方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甚至暢論華藏世界裏種種情形。佛陀的神通就是信息,佛陀的心力就是信息。甚至佛陀托缽乞食、行腳雲遊,都是將信息落實于生活之中。佛陀對社會的了解,對人心的了解,都有他自己的信息管道,故佛教未來不能不重視信息!

  假如今日全世界各國都有數份佛教日報,全世界各國都有一兩家電視臺,則佛教活躍于群衆生活中,群衆需要接受信息,他就需要接受佛教!

  佛教在現代如不重視信息的價值,仍然關閉在深山叢林裏,形成個人自我的圈圈,坐井觀天,自我陶醉,不能和世界脈搏同時跳動,不能和大衆人心同時共鳴,怎麼能弘揚佛法?怎麼能普渡衆生?怎麼能解除衆生的憂悲苦惱?怎麼能貢獻于國家社會?現在寺院裏裝設電話,用電話連絡法務多麼方便;現在道場裏安置傳真、電腦,大家的心意交流多麼迅速!所以爲了佛教的前途,我們呼籲佛教界重視信息的運用,我們建議佛教界成立下列有關信息的機構:

  1.佛教通訊社:現在世界上有很多大型的通訊社,把各種信息供應世界各地,讓社會大衆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佛教亦應有一個傳播善行善事的通訊社,把佛教每天的活動,每天的大事,對政經的看法,對輿論的督促,甚至對一切生權(超過人權)的維護,對有關和平的倡導,讓佛教能在天涯若比鄰的現代社會,扮演一個和大衆同在的角色!

  2.佛教資料社:佛教需要各種資料社,因爲佛學太過博大精深,光是要在萬千卷的大藏經中,找尋一份自己需要的資料,談何容易?現在社會上每一個機關,每一家報紙,他們都不惜一切的建立數據文件,臨時需要,一查便知。現在有人研究佛學,要曆史上的資料;弘法講經,要講說的根據資料;想探知世界各地的佛教,要國際間人事資料;想明白各種學說,各種考據,要研究考據的資料,總之,有了資料社。可以用收費的方法,維持資料社,給予大家的方便。

  3.電腦詢問中心:目前這個時代可以稱爲電腦信息的時代,現在一切學術、經濟、教育、政事都已由電腦控製。人所需要的一切,都可求助電腦。現在,電腦裏有人事資料,有數據檔案,有統計圖表,有電腦藏經。可是電腦的發達,目前仍是政府機關,各級團體所用,一般民間大衆仍無法人人擁有,假如佛教界先能注意及此,成立電腦詢問中心,各種征信、各種資料,都可向電腦中心查知,佛教造福大衆,大衆自然成爲信徒。

  4.開設電臺電視臺:弘法最容易獲得的效果,當推電臺或電視臺,一場講經,叁五百人聽講,就算不錯,但電臺廣播,數十萬人聽;電視臺弘法,可數百人觀看,所以世界其它國家,基督教、天主教,都有自設的電臺和電視臺。目前臺灣佛教,在各電臺電視臺所播出的節目,不是有很大的效果嗎?假如佛教界能自設電臺、電視臺,可以在二六時中,不斷的出和雅音,法音宣流,佛法每日在每個人家出現,佛法必能發揚廣大!

  5.信息人的聯誼會:我們假定將佛教報刊雜志的主持者,定爲信息人,則目前的信息人彼此間都沒有聯誼來往,所以由佛教報刊所報導的信息都挂一漏萬,或門戶偏頗。設若佛教各信息人互相合作,成立信息聯誼會,彼此互相交換信息,讓佛教徒只要訂一份雜志,就能了解全佛教的動態。

  6.道場相互觀摩會:佛教道場即使宗派不同,但仍如一體之五官,一家之兄弟姐妹。佛教大衆不是冤家仇敵,不必同行相輕,同中雖有異,但異中仍可求同。所以我們主張各寺院可組織相互觀摩會,讓寺衆和信徒,經常互訪、互談、互相交換心得,互相交換信息。佛教道場必因彼此相互了解,相互增加情誼,人我之間必因信息的溝通交流,消除誤會隔閡,則佛教必然呈現出一片祥和之氣,何憂佛教沒有前途!

  佛教的前途在哪裏裏?

  我們的主張是:

  一、重新結集叁藏

  二、普建八宗叢林

  叁、普及佛教讀物

  四、增加信息應用

  佛教界若能有此共識,則佛教前途必光大無疑!

  

  

《佛教的前途在那裏?(第四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