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翅頭城華林園中龍華樹下成正等覺,前後分叁次說法。昔時于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未曾得道者,至此會時,以上中下根之別,悉可得道。
機緣
機,根機;緣,因緣。衆生的根機具有接受佛、菩薩等教化的因緣,稱爲機緣;凡說法教化皆以根機之純熟爲緣而起。
機鋒
禅林用語,又作禅機。機,指受教法所激發而活動的心之作用,或指契合真理的關鍵、機宜;鋒,指活用禅機的敏銳狀態。意思是說禅師或禅僧與他人對機或接化學人時,常以寄寓深刻、無迹象可尋,乃至非邏輯性的言語來表現一己的境界或考驗對方。
隨喜
見他人行善,隨之心生歡喜,稱爲隨喜。《法華經.隨喜功德品》載,聽聞經典而隨喜,次次累積,功德至大。《大智度論》則謂,隨喜者的功德,勝于行善者本人。又隨己所喜,亦稱隨喜,如布施時,富者施金帛,貧者施水草,各隨所喜,皆爲隨喜。
頭陀
苦行之一。謂去除塵垢煩惱。意即棄除對衣、食、住等貪著,以修煉身心。亦稱頭陀行、頭陀事、頭陀功德。
凡是修習頭陀苦行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須嚴守如下十二種修行規定:要選擇空閑的地方;要過托的生活;要飲食節量;要一日一食;要乞食不擇貧富;中後不得飲漿;要守叁衣具;要穿著糞掃衣;要常坐樹下思維;要常露地靜坐;要住于墳墓之處;要常坐不臥。修學頭陀苦行者的生活,就要過這樣簡單的生活,也是清淨的生活。
應病與藥
比喻諸佛、菩薩善應衆生不同的根機而說法,猶如醫生善能分別病相,曉了藥性,視衆生的病而授與藥方,使之樂服。因此,經典中以大醫王廣喻諸佛。衆生有貪、瞋、癡煩惱種種病症,諸佛菩薩則施以種種法藥,如以不淨觀對治貪心,以慈悲觀對治瞋心,以因緣觀對治愚癡等,這是以煩惱爲病,佛法爲藥的譬喻。
應供
佛陀十號之一。又稱應真。佛陀是斷盡一切煩惱,智德圓滿的覺者,應受人天供養、尊敬。
阿羅漢叁義之一。指阿羅漢得漏盡,斷除一切煩惱,應受人天的供養,故稱應供。
齋僧
設齋食供養僧衆。初設齋僧的原意在于表明信心、皈依,後漸融入祝賀、報恩、追善的目的。我國唐代齋僧法會極爲盛行,曾舉行萬僧齋。今之佛教徒亦盛行于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法會,以齋僧供佛表達對叁寶的恭敬供養。齋僧可得無量功德,但齋僧之法,以敬爲宗,並依僧次延迎,不得妄生輕重。
齋堂
指禅宗寺院的食堂。也就是用餐的地方。又稱五觀堂。
禅堂
"坐禅堂"的略稱,亦作僧堂,是衆僧坐禅用的堂室。因爲要與僧堂有所區別而稱禅堂。僧堂是坐禅、睡眠、飲食的地方;禅堂則專指坐禅用的堂室。
禅定
內不爲妄念所惑,是名爲"禅";外不爲境界所染,是名爲"定"。禅定意指令心專注于一境,而達于不散亂的狀態。
轉凡爲聖
禅林用語。指轉凡夫迷妄的狀態而入于聖者開悟的境界,與"轉迷開悟"同義。
禮拜
合掌叩頭表示恭敬。廣義而言,禮拜對象並不限于佛菩薩。如塔、長老、和尚等,均可以禮拜表達恭敬之意。
禮拜的種類及儀式作法上有種種不同,大抵而言,自印度以來,于各種禮法之中,以"五體投地"爲最殷重,是最恭敬的禮法。
禮忏
禮拜與忏悔的略稱,又作拜忏。即禮拜諸佛、菩薩,忏悔所造諸惡業。大抵藉由禮佛、誦讀經文,以爲忏悔之意。
藥石
指療病的藥餌與砭石。即醫藥與醫療器具。
又作藥食。指禅林的晚餐。意謂服之以療饑渴。
顛倒
違背常道、正理的意思。例如以無常爲常,以苦爲樂等違反于真理的妄見。一般常以衆生不知真理,迷妄爲真,執空爲有,爲煩惱所迷惑,稱爲衆生顛倒。
寶刹
諸佛的國土或其教化的國土的敬稱。例如《大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等,都說佛土有七寶莊嚴,所以稱爲寶刹。
佛寺或佛塔的美稱。在佛門中,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請問法師,貴寶刹在 那裏?"就是請問法師的常住寺院在那裏的意思。
灌頂
即以水灌于頭頂的儀式。原爲古代印度帝王即位及立太子的一種儀式,國師以四大海的水灌其頭頂,表示祝福。
灌是灌持,表示諸佛的護念;頂是頭頂,表示行持的崇高。
佛教諸宗中,密教特重灌頂,總稱爲秘密灌頂。其作法是由上師以五瓶水,象征如來五智,灌弟子頂,顯示繼承佛位的意義。
護法
保護、維持正法的意思。傳說佛陀派請四大聲聞、十六阿羅漢等護持佛法。
又梵天、帝釋天、四天王、十二神將、二十八部衆等善神聽聞佛陀說法後,皆誓願護持佛法,此等諸神總稱爲護法神,或稱護法善神。
此外,人世間的帝王及諸檀越,都是保護佛法的人,亦稱之爲護法。所以今日的佛教界,對于虔敬叁寶,護持佛教的在家居士,都以護法稱之。
辯才
巧于辯述。即善說法義的才能。
諸佛、菩薩等于多劫中,由口業莊嚴的功力而具足各種辯才,例如法無礙辯、義無礙辯、辭無礙辯、辯無礙辯等,稱爲四無礙辯。
灑淨
灑香水以淨物之意。即以印言(手結諸佛菩薩的印契,口誦真言陀羅尼)加持香水散灑之,是清淨道場或供具等淨化之法,稱爲灑淨,又稱灑水、灑水。今日佛教界,每于授戒、佛七、拜忏等諸法會之前,即以淨水散灑道場,爲結界清淨的儀式。
莊嚴
嚴飾布列的意思。即布列諸衆寶、雜花、寶蓋、幢、幡、璎珞等,以裝飾嚴淨道場或國土。
菩薩于因位發大誓願,爲利益衆生不惜身命所累積功德以嚴飾其身格,稱之爲莊嚴。
今亦以莊嚴來贊歎人的相好、威儀。
佛歡喜日
佛製每年一夏九十日間,僧衆聚集一處安居,堅持戒律,致力修行,于最後一日,大衆反省安居中的行爲,若有罪時,則自宣己罪,于大衆中發露忏悔而得清淨,自生喜悅;又十方諸佛歡喜其安居圓滿的精進修行,故稱"佛歡喜日"。
佛法浩瀚如大海,以上所列的"佛門用語",正如大海之一漚;就是現有的佛學大辭典,也未能將所有的名詞完全搜盡,但睹之已足以使人歎爲觀止矣!
限于篇幅,本篇僅擇要介紹,如對佛學名相有興趣者,可以自行參閱《佛光大辭典》,當能引領你進一步悠遊法海。
《佛門用語篇》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