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活禮儀篇▪P3

  ..續本文上一頁接受饋贈。

  發揮敬業精神,不斷充實專業知識。

  向上級長官報告,或對部屬說明時,必須簡明扼要,透徹明了,不噜蘇累贅,令人生厭。

  工作上搜集各種資料與實例,須客觀分析,深入比較。

  有任何建議時,必須具體不空洞。

  遵守職業道德,與同業之間不作惡性競爭,不互相傾軋,不互相挖角,不可見不得人好,不存同歸于盡的心態。

  工作主動勤奮,提升工作效率,注意服務品質,時時抱持"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工作信念,而不以"磨人爲樂"。

  上下班不遲到,不早退。

  上班時,不在辦公室吃零食、聊天、睡覺、看書報雜志或處理私事等。

  不在工作上宣泄個人的情緒,不發牢騷,不發怨言,不暗中批評同事。

  上下坦誠交流,彼此融和尊重。

  離職時,必須向人事單位辦理離職手續,並依規定辦妥移交。切勿帶走公物或業務機密,要保持應有的風度與禮貌。

  八、書信的禮儀

  科技文明日新月異,人際間的溝通透過電話、電報或傳真機的傳送,既方便又快捷,書信的往來彷佛有被這些新興科技産物取代的趨勢。然而,事實上,書信並未隨著文明的演進而被淘汰,因爲任何大小事情均可藉由書信來表達,無論是否同住,都可利用書信連系,許多不便直接陳述的事情,利用書信表達,將較爲婉轉妥切,因此書信的效用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價值。

  寫信的目的在敘事達意,因此,行文要切合格式,措辭用字宜力求簡練明晰,尤應了解套用語句及應酬語的含義,使字裏行間自然流露出真摯的情感。本篇就書信的結構、書寫要領、書信的折法和信封的書寫等基本常識及應注意事項,一一說明。

  1書信的結構及書寫要領

  書信的結構包括叁個部分:前文、正文、後文。

  前文:包括稱謂語、提稱語、啓事敬辭、起首應酬話。

  稱謂語:寄信人在書信的開端對受信人的稱呼,即爲稱謂語。稱謂語要切合收信人與寄信人雙方的關系,是信函中最重要的地方,既不可省,更不能錯用。如"父親大人"、"意公吾師"。

  提稱語:緊接在稱謂語下,是表示對受信人的禮貌,以及請求查閱的意思,又稱敬稱語或知照敬辭。如"膝下"、"尊前"。

  啓事敬辭:緊接在提稱語下,作爲正文的發語辭。現多不用。如"敬禀者"、"敬啓者"。

  起首應酬語:應切合受信人與寄信人之間的關系及情景,表現出真摯的情感,恰當生動。如"叩別慈顔,時保孺慕"。

  正文:是書信的主旨所在,不能輕忽草率,凡敘事、論理、說情,必須文字通順,層次分明,具體扼要地將自己的感情、思想、意見表達與對方知悉,才算達到了寫信的目的。若信件內容含糊其辭,不知所雲,則易讓人發生誤解。

  後文:包括結尾應酬語、結尾敬辭、署名、署名之敬辭、日期等。   結尾應酬語:這是書信結尾的應酬話,不外含有候覆、盼禱、致歉、保重之類的話。套用這些語句時,應適合受信人與寄信人之間的關系。運用得宜,可增添書信的力量,不當套用,不免贻笑大方。

  結尾敬辭:作爲結束上文的敬辭。結尾敬辭可分爲兩部分,一爲敬語,如"肅此"、"謹此"、"端此"、"草此"之類,敬語如用來申訴自己的情意,對信中已表示過的事作個綜合收尾時,稱爲"申悃語",如用以請對方收鑒,與申悃語具有連帶關系,並可連起來用的敬語則稱

  quot;請鑒語"。一爲請安語,如對父母,用"敬請 福安"、"跪請 金安";對親友長輩或長官,用"敬請 崇安"、"祇請 鈞安",對師長,用"敬請 道安"、"敬叩 铎安";對平輩,用"順頌 時祺"、"祇頌 臺安"等。

  署名:書信在正文寫完之後,必須在左方下端簽署寄信人的姓名。在信末具名時,一般對家屬及至親好友,只寫名不寫姓,對普通朋友應寫姓名。署名的右上角要加上自己和受信人關系的稱謂,這個稱謂必須和起首的稱謂相呼應,如對父母,用"兒","女",對長輩用"晚",對平輩用"弟"、"

  妹",對晚輩兒女用"父"、"母"、"愚"等。

  署名下敬辭:在署名下須再加敬辭,如對尊長,用"頂禮"、"敬禀";對長官用"敬呈"、"敬上";對老師用"敬叩"、"敬上";對平輩用"敬啓"、"謹啓"、"謹上"、"合十";對晚輩用"手書"、"手啓"、"手泐"。

  日期:在署名敬辭的右下方用略小的字體寫下寫信的日期,以表示書信的時效。一般僅寫月日,有時年月日可全寫,甚至加上時間。遇有節氣或特殊日子時,亦可加寫,如"端午節"、"中秋節前一

  quot;。

  附候語或補述語:在書信末尾另行補注,除非事實上的需要,否則宜避免之。對于內文未述及而必須補充的事情,可在署名之後,另起一行書寫,稱爲"補述語"。"附候語"則是附筆問候的意思,也要另起一行書寫。

  1書寫信封應注意事項

  字體:應力求工整,絕不可潦草,尤其寫給尊長,最好用正楷書寫。

  地址:受信人地址及寄信地址均應書寫清楚,不可省略,尤其寄挂號信及限時專送時,寄信人應將地址、姓名詳細寫明,以備無人收信時退回,避免誤事。

  姓名:受信人姓名應寫在信封上長方形框格內,首字不可低于受信人地址的首字。寄信人姓名亦應寫明,尤其是寄挂號信及限時專送信件。不過一般平郵信件多將其簡略化,只寫姓。

  受信人稱呼:書寫受信人稱呼,佛教徒可寫"居士"、"大德",亦可視受信人的身份而定,如"同學"、"老師"、"法師"、"師父"等,然對于政府官員及具有相當社會地位的人則應把受信人的官銜及職稱與姓名一並寫出。

  收啓字:收啓字因受信人與寄信人之間的關系不同而有所分別。對尊親屬如祖父母、父母可以用"安啓",對有官銜者可以用"勳啓",與大德通信應寫"慈展"、"尊啓"、"道啓"等,對老師可以用"道啓",對長輩可以用"賜啓",對尊長及長官可以用"鈞啓",對平輩則用"大啓"、"臺啓"、"惠啓",對于晚輩可以用"臺展"、"臺覽"、"收啓"、"親展"或"啓",如屬機密性書信,不願別人窺看的,則可用"親啓"、"親鈞啓",或"密啓"。然而寄明信片時,則無開啓的動作,所以對受信人只能用"臺收"、"收"。

  郵票:郵票的黏貼並無定則,不過郵票和圖案多爲我國的風光寶物、先哲名賢、名畫典故,應將其正貼,若是貼倒或貼歪,還是不妥。

  封緘字:在寄信人的署名下則用"緘"或"寄"字,對長輩用"謹

  quot;、"謹寄"。如果寄明信片時,由于沒有封閉(緘)的動作,所以只能用"寄"。

  托人帶信:在信封長方框外右側寫"敬請"或"敬煩",然後空一字,寫出"吉便帶交"或"轉交"、"轉致"、"轉陳"、"轉呈"、"攜交"、"面呈"、"面陳"、"面致"等字樣。在長方框外左下角寫"○○○拜托"、"○○○敬托"等字樣,並附月日。

  若在"敬煩"或"敬請"字上加注寄交者的姓名及稱呼,其首字不得低于受信者姓名首字。

  請對方送信人帶回的信:在信封長方框右側寫"藉複"或"藉陳","回文"、"回陳"等字樣。在長方框外左下角寫"名內具",受信人是尊長時則改作"名內肅"。

  1折信法

  過去對于信紙的折法十分考究,現在則比較不重視,但仍應把信折疊整齊,放入信封時,使稱謂語在上方,靠向封口,當受信人啓封時,可以先看到稱呼他的稱謂語。

  

  附對佛教人士尺牍稱謂表

  ┌──┬───────┬────────┬────────┐

  │稱別│ 開首(任用) │  結尾(任用)  │ 自署(任用)  │

  ├──┼───────┼────────┼────────┤

  │ 對 │某公大德仁座  │ 敬請 慈安  │  後學某某跪白 │

  │ 長 │某公大和尚慈鑒 │ 恭請 尊安  │晚某某和南謹上 │

  │ 輩 │某公大法師尊鑒 │祇頌 得大自在 │ 弟子某某頂禮 │

  │   │某公長老佛眼  │ 跪頌 慈安  │ 晚學某某拜禀 │

  │   │某公法師講席  │恭祝 福慧無量 │ 侍學某某拜啓 │

  │   │         │         │ 學人某某作禮 │

  ├──┼───────┼────────┼────────┤

  │ 對 │ 某某師兄慧鑒 │  順頌 淨樂  │  弟某某合十 │

  │ 平 │ 某某道兄淨鑒 │ 即請 禅安   │ 小弟某某謹啓 │

  │ 輩 │ 某某我兄道鑒 │  即頌 法喜  │慚愧弟某某謹白 │

  │   │         │         │  │

  ├──┼───────┼────────┼────────┤

  │ 對 │某某法師慧鑒 │  敬頌 道綏  │ 學者某某敬啓 │

  │ 不 │某某大德淨覽 │  祇請 慧安  │ 不慧某某和南 │

  │ 明 │某某仁者蓮右 │  謹頌 法安 │ 不學某某謹上 │

  │ 平 │某某上人法鑒 │ 敬祝 智能圓滿 │ 學人某某頓道 │

  │ 長 │某某和尚惠鑒 │ 肅叩 法喜無量 │ 末學某某謹白 │

  │ 輩 │         │         │  │

  └──┴───────┴────────┴────────┘

  與大德通信,稱呼當尊之以"長老"。自稱"學人"、"弟子"、"學生"、"門徒"、"叁寶弟子"皆可,信封面應寫"慈展"、"道啓"等字。

  盡量尊稱大德字號,不全稱名諱,或以上下一字稱之。

  若爲在家衆,則尊稱爲"居士"。

  九、便條的禮儀

  便條是簡便的字條,也可以說是一種變式的書信。

  今之社交應酬,除應用電話、傳真、書信往來溝通外,很多時候必須親自走…

《生活禮儀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化家庭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