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可閱讀報章雜志、文章或講些有趣的事,讓病人排遣寂寞,保持心情愉悅。與病人談話的時間不宜太久。
了解病人身體的病痛外,更要知道病人的心理狀態,以幫助其恢複健康。
病人的問題,如事業、家人、生活經濟等,應予關懷。
病人垂危時,要爲其說法,幫助他念佛,使病人能安然往生。
1探病者的禮儀
了解探病的時間,不宜太早或太晚,尊重病人意願,以免影響病人作息。
遵守病房規則。
可贈送鮮花(除特殊病情外)或書籍,讓病人心靈獲得慰藉。
事先了解病人能吃什麼,喜歡吃什麼,不要贈送病人不能食用的物品。
不宜介紹偏方。
進入病房時,表情應自然,切忌哭泣,以免影響病人及其家屬的心情。應當講體恤家屬辛勞的話。
不宜談刺激病人的人、事等,以免病人情緒反應過度,影響病情。
談話聲音適量,以免妨礙其它病人。
慰問病人應說充滿希望的話,給予病人鼓勵。
不要坐在病床上,以免令病人産生不舒服的感受。
不宜帶小孩去看病人,除非病人渴望見到這個小孩。
自己感冒時最好不要去探病,以免把病菌傳染給病人,加重病情。
見有他人來探病,應適時告辭。
離開病房時,要使病人保持愉快而樂觀的情緒,祝福病人早日康複。
1如何幫助病患?
病人剛進醫院,第一個産生的是對醫療儀器的恐懼,以及對未來前途的惶然。因此,多聽他傾吐,緩和他緊張的情緒最重要。
鼓勵他對未來抱有光明的希望。事前對病人作較深入的了解,屆時觀機逗教,應病與藥。
病人是佛教徒,可以帶佛教文物、佛教書刊、佛像、錄音帶、大悲咒水等探望病人。人在生病時最脆弱,宗教的力量能帶給病人不可思議的幫助。
一般人都是在病人剛生病時,一窩蜂趕集似的前去探病,時間久了就冷淡下來,反而容易讓病人有被遺棄的感受,繼而發生身心的諸多問題。所以,要時時關心病者,才能有效的幫助病患走過病痛的歲月。
當病患疲累痛苦時,除了給予適當的慰語,最好的話就是身體語言慈悲的笑容、柔和的照顧,尤其在加護病房內,病患插著各種管子,無法言語,身體 語言會給他很大的信心。
可以告訴病人,人難免會有一些病痛,生病的人應該把事情放下,把生死交給佛菩薩。
1如何在探病中把佛法傳到醫院?
探病時,除了真誠的關懷,應啓發他對宗教生起信心。
可小聲爲病人念佛,並視病人對佛教的認識程度,爲其講述佛法。
平時和病患建立良好關系,病人恢複健康後,也會引導他的家人皈依佛教。
得以佛像、念珠、梵呗錄音帶等,作爲傳播佛法的橋梁。
成立探病小組,一組兩人,探病時可攜帶各種資料、物品,如:念珠、佛像、 佛書、念佛機、錄音帶、大悲咒水等,可主動巡回到各醫院或病患家中慰問病人,如觀世音菩薩的尋聲救苦。
當身體四大不調時,身上就有疾病。當心靈被貪瞋愚癡、懷疑邪見的病毒所侵害時,出之于口兩舌、惡口、妄語、教唆,口中就有疾病;形之于色沒有表情、面帶敵意,臉上就有病;動之于手殺生、傷人、盜竊、邪淫,社會就有疾病。
身體有病,要找醫生治療;心靈生病,除了靠善知識勸告提醒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來醫治。弘法半世紀以來,我看遍人生形形色色,曾經有感而發,仿效石 頭希遷禅師的"心藥方",也爲衆生的心病開了一帖藥方:
慈悲心腸一條 真心本性一片
惜福一點 感恩叁分
言行實在 守德空間一塊
慚愧果一個 勤勞節儉十分
因緣果報全用 方便不拘多少
結緣多多益善 信願行通通用上
此藥用包容鍋來炒,用寬心爐來炖,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叁分(脾氣不要大,要柔和一點),于整體盆中研碎(同心協力),叁思爲本,鼓勵作藥丸,每日進叁服,不限時,用關愛湯服下,果能如此,百病全消。 切忌言清行濁、損人利己、暗中箭、肚中毒、笑裏刀、兩舌語、平地起風波,以上七件速須戒之,而以不妒不疑、不放縱、自我約束、心性有道來對治之。
以銅爲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鑒,可以知得失;以病爲鑒,則可以提起正念,擴大自己。昔時,悉達多太子目睹世間疾苦,心生悲愍,因而立願精進修行,終于成就佛道,作大醫王,療治衆生病;南嶽慧思大師罹患嚴重風疾,無法行動,後以般若空慧觀照,不但豁然痊愈,而且開悟見性,後來法化一方,度衆無數。我們不必祈求疾病之不臨己身,而應該效法古聖先賢,以疾病爲良藥,自救救他,以疾病爲針砭, 己利利人。
十六、吊喪的禮儀
生死是人生的二件大事,依佛法的觀點來看,生不足喜,死亦不足悲,惟以莊嚴的心態面對之。因此,遇有親朋好友往生,應以莊重的心情參加吊喪,並注意吊喪的禮儀。
接獲電話或訃文通知時,應以誠懇的語言安慰家屬,勿在言行中加重家屬的悲傷。
穿著樸素,舉止肅穆,以表達致哀之意。
奠吊時,應肅穆靜默。
司儀在稱揚亡者行誼時,應莊重聆聽。
上香時,齊眉一舉即可。
除直系親族成員外,一般行禮者以鞠躬或問訊即可。
向亡者致意後,接受二邊家屬的答禮並回禮。
奠禮的選擇,應視亡者及家屬的需要,尤以念佛爲最佳。
團體參加公祭時,行動要整齊一致,勿到處走動喧擾。
車輛的停放,不可妨礙鄰居出入。
十七、接機的禮儀
國際禮儀是國與國、政府與政府、人民與人民間,在不同語文、禮儀、生活、習慣下往來的准則,又可稱爲"外交禮儀"。
在民間團體交流中,機場迎接時所應注意的禮儀如下:
事前確定班機抵達時間,准時前往接機。
如果客人身分特殊,可考慮申請貴賓證,進入機場內,在空橋出口處迎接。
洽借航空公司貴賓室,將客人安排在貴賓室休息,等候辦妥行李通關等手續。
如客人素未謀面,應事先告知入境時,將派何人迎接。
確認迎接對象無誤後,應自我介紹,並致歡迎之意。
十八、旅遊的禮儀
旅遊已成爲物質豐饒的現代人的生活時尚,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旅遊不僅可開拓心胸,拓展視野,更可增長見聞,開啓智能。然而在旅遊之際,如何成爲一位高尚的文化傳播者,甚至出國旅遊時,如何同時做好國民外交,首先必須學習旅 遊的禮儀。
1一般旅遊
衣著要端莊、整齊、清潔,不可奇裝異服。
不高聲喧嘩。
行進間,不可吃零食,不可勾肩搭背。
所到之處應注意隨手功德,保持環境的清潔。
入公廁時,不宜嬉笑吵雜,並應隨手沖水,保持清潔,以便後人使用。
公共場所,應遵守規定,不可隨意吸煙,亂拋雜物,踐踏草坪,攀折花木,或在樹木上刻字。
候車、購物(購票)、入場,均應遵守先後秩序。
商場買賣,應有禮貌。
不肆意購物,以避免浪費及上當。
參觀競技,不可無謂叫囂。
聽樂觀劇,按時進退,保持甯靜,鼓掌中節。
對解說員及向導應尊重,注意聆聽解說。
不冒險或單獨到危險處。
如至寺院參訪,不隨意亂行,東觀西看,或隨意出入,應知會知客師。
1出國旅遊
出國前
應將旅程表、旅館與聯絡電話告知家人。
個人盥洗用具、衣物盡量簡化。私人藥品應隨身攜帶,放置于易取處。
勿攜帶僞禁藥、禁品、兵器、動物標本等物。
應事先了解當地氣候狀及民情風俗等。
搭乘飛機
行李件數、重量,應遵守航空公司規定。
在候機樓等候,俟宣布登機後,持證排隊,依序登機,不可爭先恐後。
勿在"禁止吸煙區"吸煙。
上飛機,坐上座椅務必扣上安全帶。
座椅仰臥或小桌的機件,如不明白使用方法,可以請服務員服務。
坐飛機應注意禮貌,向鄰座借道前應說一聲"Excuse me."(對不起),過後再說一聲" Thank you. "(謝謝)。
空服人員說明飛行安全設施,如穿著救生背心及氧氣面罩示範時,應予以注意。
進餐時,將前座背後的小桌放下來,以便服務員將菜盤放上。進餐時間內, 盡量不要在座位間進出行動。
空中小姐在餐後問你"Tea or coffee."(要茶或咖啡)時,可任選其一,如兩樣都不想要,就回答"No, Thank you." (謝謝,都不要)。
上洗手間應注意門上的標示:
"occupied"是有人在使用中,不要再去敲門。
"vacant"是表示沒有人,就可以拉門入內,不要忘記將門關上。
廁所內有"flash" 的標示,就是使用後按沖水鈕沖洗。
廁所內絕對禁止吸煙。
在機艙內不可高聲談笑,如需要空中小姐服務,可以按電鈕,但不宜隨便呼喚。
飛機降落後,尚未停妥前,不要搶著行動,應等候空服人員的招呼,順序下機。
1進入他國國境
入海關時,須順序排隊,並出示護照、機票等證件,待驗畢時,務必確實收好證件。
提取行李,應留意提取處班機號碼的標示,自行提取,所以隨身行李以輕便爲宜。
在旅館內
進住房間,應詳閱使用說明書,了解疏散路線。
旅館大廳不得喧嘩。
行李由服務生送至房間驗收後,須給予小費。
外出時必將門窗行李鎖好,以防盜竊,門匙交由櫃臺保管,以防遺失。
在房間內最好鎖上房門,或將絆煉拴上,以策安全。有人敲門,應先問清來人,不宜隨意請入房內,以免發生意外。
勿著睡衣、拖鞋在旅館內四處走動,也不宜站在走廊中交談、抽煙,尤其不應窺視房門敞開的左右客房的動靜。
如兩人同住一房,應與同住宿者相互禮讓尊重。
使用電器,應注意當地電壓。
旅館的客房是客人自己享受休息的地方,應保持甯靜而不要妨害到鄰室的安甯。
如非至親好友,不宜帶到自己房內。會見賓客,可利用旅館大廳或休息 室。
在電梯內不吸煙,不大聲談笑,同時要面向電梯門站立。
盥洗要在浴缸裏擦肥皂,不要使肥皂水外流地面。
離開旅館前,應清點行李,以免遺忘。旅館內物品,如睡袍、壁畫、煙灰缸等,如欲帶回紀念,可以購買,切勿順手帶走。
雖是付費住宿,但離開時仍應將房間稍做整理,切勿留下一大堆廢物垃圾。
小費
在國外旅行,除了在飛機上之外,差不多都有付小費的習慣,要給多少,並沒有一定的規定,通常以美金五角或一元爲宜。但費時較多,而且較麻煩的 服務,要多付一點小費。
吃飯時帳單如未加服務費,應給一成或一成半的小費,如已附加百分之十的小費,則另給百分之五就可以了。
觀光導遊人員、公共場所保管外衣或行李,劇院裏帶座的人,通常都要給付小費;搭乘出租車,大都是小額零錢免找。
購物
購物,切勿隨便要求折扣優待。
不要使旅行團成爲采購團。
觀光活動
參加觀光遊覽團體,絕對要遵守時間,嚴守"十分鍾前"報到的原則,以免時間匆促,心慌意亂,舉止失措或遺忘東西。
參觀名勝古迹,不要動手觸摸,標示禁止吸煙的地方不可以吸煙。
同車遊覽的人,要互相保持友善的態度,笑臉示意,動作禮讓。
團體遊覽導遊人員說明時,即使聽不懂,也不要顯得不耐煩或在一旁高聲談笑;若有問題,應待導遊人員解說告一段落後提出。
下車參觀時,切記車輛號碼,聽清楚開車的時間,准時上車,以免遲到而讓全車的人等候。
到達觀光地點,應先注意聽導遊人員介紹解說後,才拍照留念;禁止拍照的地方,即使無人看守注意,也應遵守不可拍照的規定。
進入教堂、寺廟應保持肅靜,不可隨便拍照,以免驚動他人。
前往劇場、音樂會或夜總會時,通常須穿著正式服裝。
在劇場或音樂會中如遇精彩表演,可于節目告一段落時鼓掌,不可噓聲怪叫;表演進行中,切忌起身走動或離場。
不可隨意吐痰、丟棄果皮、紙屑或煙蒂,行車時不可向車窗外拋棄雜物或紙屑。
人心易散亂且放逸難收,人格需要在生活中培養。在叢林生活中所訓練出來的人之所以不同于社會人士,乃是在于生活中有規範,行、住、坐、臥合乎律儀。 一個人只要能在生活中舉止言行守住律儀,不管外在環境如何汙染,一定會是一朵淨蓮。
《生活禮儀篇》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