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可阅读报章杂志、文章或讲些有趣的事,让病人排遣寂寞,保持心情愉悦。与病人谈话的时间不宜太久。
了解病人身体的病痛外,更要知道病人的心理状态,以帮助其恢复健康。
病人的问题,如事业、家人、生活经济等,应予关怀。
病人垂危时,要为其说法,帮助他念佛,使病人能安然往生。
1探病者的礼仪
了解探病的时间,不宜太早或太晚,尊重病人意愿,以免影响病人作息。
遵守病房规则。
可赠送鲜花(除特殊病情外)或书籍,让病人心灵获得慰藉。
事先了解病人能吃什么,喜欢吃什么,不要赠送病人不能食用的物品。
不宜介绍偏方。
进入病房时,表情应自然,切忌哭泣,以免影响病人及其家属的心情。应当讲体恤家属辛劳的话。
不宜谈刺激病人的人、事等,以免病人情绪反应过度,影响病情。
谈话声音适量,以免妨碍其它病人。
慰问病人应说充满希望的话,给予病人鼓励。
不要坐在病床上,以免令病人产生不舒服的感受。
不宜带小孩去看病人,除非病人渴望见到这个小孩。
自己感冒时最好不要去探病,以免把病菌传染给病人,加重病情。
见有他人来探病,应适时告辞。
离开病房时,要使病人保持愉快而乐观的情绪,祝福病人早日康复。
1如何帮助病患?
病人刚进医院,第一个产生的是对医疗仪器的恐惧,以及对未来前途的惶然。因此,多听他倾吐,缓和他紧张的情绪最重要。
鼓励他对未来抱有光明的希望。事前对病人作较深入的了解,届时观机逗教,应病与药。
病人是佛教徒,可以带佛教文物、佛教书刊、佛像、录音带、大悲咒水等探望病人。人在生病时最脆弱,宗教的力量能带给病人不可思议的帮助。
一般人都是在病人刚生病时,一窝蜂赶集似的前去探病,时间久了就冷淡下来,反而容易让病人有被遗弃的感受,继而发生身心的诸多问题。所以,要时时关心病者,才能有效的帮助病患走过病痛的岁月。
当病患疲累痛苦时,除了给予适当的慰语,最好的话就是身体语言慈悲的笑容、柔和的照顾,尤其在加护病房内,病患插着各种管子,无法言语,身体 语言会给他很大的信心。
可以告诉病人,人难免会有一些病痛,生病的人应该把事情放下,把生死交给佛菩萨。
1如何在探病中把佛法传到医院?
探病时,除了真诚的关怀,应启发他对宗教生起信心。
可小声为病人念佛,并视病人对佛教的认识程度,为其讲述佛法。
平时和病患建立良好关系,病人恢复健康后,也会引导他的家人皈依佛教。
得以佛像、念珠、梵呗录音带等,作为传播佛法的桥梁。
成立探病小组,一组两人,探病时可携带各种资料、物品,如:念珠、佛像、 佛书、念佛机、录音带、大悲咒水等,可主动巡回到各医院或病患家中慰问病人,如观世音菩萨的寻声救苦。
当身体四大不调时,身上就有疾病。当心灵被贪瞋愚痴、怀疑邪见的病毒所侵害时,出之于口两舌、恶口、妄语、教唆,口中就有疾病;形之于色没有表情、面带敌意,脸上就有病;动之于手杀生、伤人、盗窃、邪淫,社会就有疾病。
身体有病,要找医生治疗;心灵生病,除了靠善知识劝告提醒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来医治。弘法半世纪以来,我看遍人生形形色色,曾经有感而发,仿效石 头希迁禅师的"心药方",也为众生的心病开了一帖药方:
慈悲心肠一条 真心本性一片
惜福一点 感恩三分
言行实在 守德空间一块
惭愧果一个 勤劳节俭十分
因缘果报全用 方便不拘多少
结缘多多益善 信愿行通通用上
此药用包容锅来炒,用宽心炉来炖,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要柔和一点),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作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果能如此,百病全消。 切忌言清行浊、损人利己、暗中箭、肚中毒、笑里刀、两舌语、平地起风波,以上七件速须戒之,而以不妒不疑、不放纵、自我约束、心性有道来对治之。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病为鉴,则可以提起正念,扩大自己。昔时,悉达多太子目睹世间疾苦,心生悲愍,因而立愿精进修行,终于成就佛道,作大医王,疗治众生病;南岳慧思大师罹患严重风疾,无法行动,后以般若空慧观照,不但豁然痊愈,而且开悟见性,后来法化一方,度众无数。我们不必祈求疾病之不临己身,而应该效法古圣先贤,以疾病为良药,自救救他,以疾病为针砭, 己利利人。
十六、吊丧的礼仪
生死是人生的二件大事,依佛法的观点来看,生不足喜,死亦不足悲,惟以庄严的心态面对之。因此,遇有亲朋好友往生,应以庄重的心情参加吊丧,并注意吊丧的礼仪。
接获电话或讣文通知时,应以诚恳的语言安慰家属,勿在言行中加重家属的悲伤。
穿著朴素,举止肃穆,以表达致哀之意。
奠吊时,应肃穆静默。
司仪在称扬亡者行谊时,应庄重聆听。
上香时,齐眉一举即可。
除直系亲族成员外,一般行礼者以鞠躬或问讯即可。
向亡者致意后,接受二边家属的答礼并回礼。
奠礼的选择,应视亡者及家属的需要,尤以念佛为最佳。
团体参加公祭时,行动要整齐一致,勿到处走动喧扰。
车辆的停放,不可妨碍邻居出入。
十七、接机的礼仪
国际礼仪是国与国、政府与政府、人民与人民间,在不同语文、礼仪、生活、习惯下往来的准则,又可称为"外交礼仪"。
在民间团体交流中,机场迎接时所应注意的礼仪如下:
事前确定班机抵达时间,准时前往接机。
如果客人身分特殊,可考虑申请贵宾证,进入机场内,在空桥出口处迎接。
洽借航空公司贵宾室,将客人安排在贵宾室休息,等候办妥行李通关等手续。
如客人素未谋面,应事先告知入境时,将派何人迎接。
确认迎接对象无误后,应自我介绍,并致欢迎之意。
十八、旅游的礼仪
旅游已成为物质丰饶的现代人的生活时尚,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不仅可开拓心胸,拓展视野,更可增长见闻,开启智能。然而在旅游之际,如何成为一位高尚的文化传播者,甚至出国旅游时,如何同时做好国民外交,首先必须学习旅 游的礼仪。
1一般旅游
衣着要端庄、整齐、清洁,不可奇装异服。
不高声喧哗。
行进间,不可吃零食,不可勾肩搭背。
所到之处应注意随手功德,保持环境的清洁。
入公厕时,不宜嬉笑吵杂,并应随手冲水,保持清洁,以便后人使用。
公共场所,应遵守规定,不可随意吸烟,乱拋杂物,践踏草坪,攀折花木,或在树木上刻字。
候车、购物(购票)、入场,均应遵守先后秩序。
商场买卖,应有礼貌。
不肆意购物,以避免浪费及上当。
参观竞技,不可无谓叫嚣。
听乐观剧,按时进退,保持宁静,鼓掌中节。
对解说员及向导应尊重,注意聆听解说。
不冒险或单独到危险处。
如至寺院参访,不随意乱行,东观西看,或随意出入,应知会知客师。
1出国旅游
出国前
应将旅程表、旅馆与联络电话告知家人。
个人盥洗用具、衣物尽量简化。私人药品应随身携带,放置于易取处。
勿携带伪禁药、禁品、兵器、动物标本等物。
应事先了解当地气候状及民情风俗等。
搭乘飞机
行李件数、重量,应遵守航空公司规定。
在候机楼等候,俟宣布登机后,持证排队,依序登机,不可争先恐后。
勿在"禁止吸烟区"吸烟。
上飞机,坐上座椅务必扣上安全带。
座椅仰卧或小桌的机件,如不明白使用方法,可以请服务员服务。
坐飞机应注意礼貌,向邻座借道前应说一声"Excuse me."(对不起),过后再说一声" Thank you. "(谢谢)。
空服人员说明飞行安全设施,如穿著救生背心及氧气面罩示范时,应予以注意。
进餐时,将前座背后的小桌放下来,以便服务员将菜盘放上。进餐时间内, 尽量不要在座位间进出行动。
空中小姐在餐后问你"Tea or coffee."(要茶或咖啡)时,可任选其一,如两样都不想要,就回答"No, Thank you." (谢谢,都不要)。
上洗手间应注意门上的标示:
"occupied"是有人在使用中,不要再去敲门。
"vacant"是表示没有人,就可以拉门入内,不要忘记将门关上。
厕所内有"flash" 的标示,就是使用后按冲水钮冲洗。
厕所内绝对禁止吸烟。
在机舱内不可高声谈笑,如需要空中小姐服务,可以按电钮,但不宜随便呼唤。
飞机降落后,尚未停妥前,不要抢着行动,应等候空服人员的招呼,顺序下机。
1进入他国国境
入海关时,须顺序排队,并出示护照、机票等证件,待验毕时,务必确实收好证件。
提取行李,应留意提取处班机号码的标示,自行提取,所以随身行李以轻便为宜。
在旅馆内
进住房间,应详阅使用说明书,了解疏散路线。
旅馆大厅不得喧哗。
行李由服务生送至房间验收后,须给予小费。
外出时必将门窗行李锁好,以防盗窃,门匙交由柜台保管,以防遗失。
在房间内最好锁上房门,或将绊炼拴上,以策安全。有人敲门,应先问清来人,不宜随意请入房内,以免发生意外。
勿着睡衣、拖鞋在旅馆内四处走动,也不宜站在走廊中交谈、抽烟,尤其不应窥视房门敞开的左右客房的动静。
如两人同住一房,应与同住宿者相互礼让尊重。
使用电器,应注意当地电压。
旅馆的客房是客人自己享受休息的地方,应保持宁静而不要妨害到邻室的安宁。
如非至亲好友,不宜带到自己房内。会见宾客,可利用旅馆大厅或休息 室。
在电梯内不吸烟,不大声谈笑,同时要面向电梯门站立。
盥洗要在浴缸里擦肥皂,不要使肥皂水外流地面。
离开旅馆前,应清点行李,以免遗忘。旅馆内物品,如睡袍、壁画、烟灰缸等,如欲带回纪念,可以购买,切勿顺手带走。
虽是付费住宿,但离开时仍应将房间稍做整理,切勿留下一大堆废物垃圾。
小费
在国外旅行,除了在飞机上之外,差不多都有付小费的习惯,要给多少,并没有一定的规定,通常以美金五角或一元为宜。但费时较多,而且较麻烦的 服务,要多付一点小费。
吃饭时帐单如未加服务费,应给一成或一成半的小费,如已附加百分之十的小费,则另给百分之五就可以了。
观光导游人员、公共场所保管外衣或行李,剧院里带座的人,通常都要给付小费;搭乘出租车,大都是小额零钱免找。
购物
购物,切勿随便要求折扣优待。
不要使旅行团成为采购团。
观光活动
参加观光游览团体,绝对要遵守时间,严守"十分钟前"报到的原则,以免时间匆促,心慌意乱,举止失措或遗忘东西。
参观名胜古迹,不要动手触摸,标示禁止吸烟的地方不可以吸烟。
同车游览的人,要互相保持友善的态度,笑脸示意,动作礼让。
团体游览导游人员说明时,即使听不懂,也不要显得不耐烦或在一旁高声谈笑;若有问题,应待导游人员解说告一段落后提出。
下车参观时,切记车辆号码,听清楚开车的时间,准时上车,以免迟到而让全车的人等候。
到达观光地点,应先注意听导游人员介绍解说后,才拍照留念;禁止拍照的地方,即使无人看守注意,也应遵守不可拍照的规定。
进入教堂、寺庙应保持肃静,不可随便拍照,以免惊动他人。
前往剧场、音乐会或夜总会时,通常须穿著正式服装。
在剧场或音乐会中如遇精彩表演,可于节目告一段落时鼓掌,不可嘘声怪叫;表演进行中,切忌起身走动或离场。
不可随意吐痰、丢弃果皮、纸屑或烟蒂,行车时不可向车窗外拋弃杂物或纸屑。
人心易散乱且放逸难收,人格需要在生活中培养。在丛林生活中所训练出来的人之所以不同于社会人士,乃是在于生活中有规范,行、住、坐、卧合乎律仪。 一个人只要能在生活中举止言行守住律仪,不管外在环境如何污染,一定会是一朵净莲。
《生活礼仪篇》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