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菩薩、世親菩薩等。
禅師:專門修習坐禅的僧衆,不限于禅宗,在天臺、淨土宗中,也有修習禅坐的修行者。禅師必須要能契理契機,觀機逗教,才能引導習禅者進入禅定。
弘教師、弘講師:能夠弘揚佛法的僧衆。他們或以講經說法的方式,或以教授義理的方法弘揚;所弘講、弘教的地點不限于寺中,凡有需要的地方,都能前去弘化,如學校、公司、機關團體及監獄等。
1 出家僧尼彼此的稱呼
師父:僧團中稱所依止的法師爲師父,僧尼彼此之間不以師父互稱,除非加上職務的頭銜,如庫頭師父、行堂師父、知客師父、柴頭師父、香燈師父、維那師父、糾察師父等,否則只要互稱某某法師即可。
師兄:佛門一般平輩的尊稱。
同參:指同地、同時、同師參學者。
法眷:法門中的眷屬。或爲共同求道修行者的總稱。又稱同門、同參、法屬、法親、法緣、道友、道舊。主要指修學同一法門的師兄弟、弟子而言。
1 對在家信衆的稱呼
師姑:原爲一般民間對尼師的泛稱。現今則指長居寺院修道,經過正式入道的未婚女衆。
教士:長居寺院修道,正式入道的未婚男衆。
佛光山自從開山以來,即有師姑的名分,凡欲加入師姑、教士的行列者,均需提出申請。入道辦法如下:
一、申請資格:
二十五歲至四十五歲的未婚單身男女在家居士。
實習期滿的叢林學院在家衆。
教士、師姑入道修行戒約:
恭敬叁寶,信心不移。
奉行佛光山宗風,忠貞不二。
遵守佛光山宗門清規,隨衆生活。
奉行佛光人信條,終身不渝。
對師長、同門兄弟恭順合作,直心受教。
受持在家菩薩戒律,謹慎不犯。
終身不婚嫁,茹素不葷食。
接受常住一切職務的調派。
對道業不忘初心,對學業解行並重,對事業克盡職責。
精進修學,發心考取佛門檀講師職位,以便協助弘法利生。
二、填寫誓願書。
叁、所屬院會暨單位主管審核評鑒內容:
知見 工作狀況 家庭背景
向心力 健康情況 個人資産、負債情形
精神狀況 才藝專長
處衆情形 交友情況
四、資料轉傳燈會覆審並安排面談。
五、呈傳燈會或宗務委員會批示核可後,資料轉人事室。
六、人事室評定序級後,轉呈宗務委員會審議通過。
七、資料轉都監院福田監院室核發單銀。
八、通告于佛光通訊,周知大衆。
九、安排參加宣誓入道儀式。
在佛光山,師姑、教士除了外相和出家人不同外,所領的職務及所享有的福利是相同的。
師兄:佛門一般平輩的稱呼。
師姐:對在佛門發心工作的已婚女衆的稱呼。
菩薩:凡是發菩提心爲人服務者,不分年齡大小,均可以菩薩稱之。
居士:泛指在家學佛的信徒。
1 在家信衆彼此的稱呼
師兄:在家的信徒可以互稱師兄。
師姐:在佛門發心工作的已婚女衆的稱呼。
同修:一起修學佛法的道友,即同學。現在一般人把同修限定于對自己的先生或太太的稱呼,其實,只要是一起修學的同參道友,都可以稱爲同修。
蓮友:專宗念佛法門者彼此的稱呼。
四、各種忏儀
我們日常生活中,身口意叁業在有心無心之間,不知做錯了多少事情,說錯了多少言語,動過多少妄念,只是我們沒有覺察而已。當我們的心受到染汙的時候,要用清淨的法水來洗滌,才能使心地無汙邪,使人生有意義。所謂"不怕無明起,只怕覺照遲",這種內心覺照反省的工夫,就是忏悔。
忏悔在生活上有什麼作用呢?它能幫助我們什麼?
第一、忏悔是認識罪業的良心。
第二、忏悔是袪惡向善的方法。
第叁、忏悔是淨化身心的力量。
在日常的衣食住行生活中,能夠修持忏悔的心情,就能得到恬淡快樂。好像穿衣服時,想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古訓,想到一針一線都是慈母辛苦編織,密密愛心,多麼令人感激!如此一想一忏悔,布衣粗服不如別人美衣華服的怨氣就消除了。吃飯,想到"一粥一飯,來處不易",粒粒米飯都是農夫汗水耕耘,我們何德何能,豈可不好好的珍惜盤中飧?慚愧忏悔的心一生,蔬食淡飯的委屈也容易平息了。住房子,看別人住華廈美屋,想想"金角落,銀角落,不及自家的窮角落",覺得
有一隅陋室可以棲身,遠勝于天下多少流落屋檐的風雨人,忏悔的心一發,自然住得安心舒服。出門行路,看到別人轎車迎送,風馳電掣好不風光,想想別人爲此曾熬過多少折磨,吃過多少苦楚,是心血耕耘得來;而自己努力尚不夠,工夫還不深,自然以足代輿,如此安步當車,倒也灑脫自在了。一念忏悔,使我們原本缺憾的生活,突然時時風光,處處自在,變得豐足無憂起來,這就是能夠常行忏悔的好處。
忏悔,是我們生活裏時刻不可缺少的美德。忏悔像法水一樣,可以洗淨我們的罪業;忏悔像船筏一樣,可以載運我們到解脫的涅槃彼岸;忏悔像藥草一樣,可以醫治我們的煩惱百病;忏悔像明燈一樣,可以照破我們的無明黑暗;忏悔像城牆一樣,可以攝護我們的身心六根;忏悔像橋梁一樣,可以導引我們通往成佛之道;忏悔像衣服一樣,可以莊嚴我們的菩提道果。《菜根譚》雲:"蓋世功德,抵不了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犯了錯而知道忏悔,再重的罪業也能消除。
忏儀佛事對一個人的身心,不僅有滌塵的作用,其功德也很多,如:
報恩:對諸親眷屬的感恩。
還債:藉拜忏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
培福:爲自己培植福德因緣。
結緣:以拜忏功德與生亡兩者結緣。
忏悔:藉禮忏來消除罪業。
田中的禾苗(功德)若長得好,雜草(罪業)就不會礙其生;一把鹽(罪業)如放在一杯水中,一定很鹹,但若放在一大缸水中(忏悔法水)就會淡得多;小孩犯錯,只要肯認錯(忏悔),父母一定不忍心下手責備。所以,學佛修道,"忏悔法門"對一個人的修持,是不可少的功課。今介紹一般通行的忏法程序如下:
1 梁皇寶忏(十卷)
《梁皇寶忏》,是梁武帝爲超度皇後郗氏所製的慈悲道場忏法。郗氏生性好妒,死後墮爲蟒蛇,每天爲小蟲咬齧,痛苦萬分。有一天,來到宮中,向武帝求救。武帝于是向寶志公請問脫苦的方法,公囑以禮佛忏悔,因此,武帝親製慈悲道場忏法,禮 請僧衆舉行忏禮,遂感皇後生忉利天,空中言謝而去。
程序:
香贊
入忏文
開經偈
經文、佛號
出忏文
回向贊(圓滿贊)
1 金剛寶忏(叁卷)
《金剛寶忏》,全名爲《大乘金剛般若寶忏》,簡稱《金剛忏》,是依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行的忏法。
金剛忏法的流行,源于曆代對《金剛經》信仰的普及,尤以蔣之奇于(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載,自五祖以後,《金剛經》已取代四卷的《楞伽經》而受重視。
根據經典所說,凡夫一日所作,功少過多,于舉心動念之間,常造衆罪,因此障蔽佛性,輪回生死。若能知罪性本空,至心披露忏悔,就可消除罪業。
程序:
爐香贊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開經偈
經文、佛號
忏悔文
回向贊
叁皈依
回向
1 八十八佛洪名寶忏(一卷)
據《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所說,如果有人聽聞、贊歎、稱念,恭敬禮拜五十叁佛洪名,生生世世不墮惡道,常值十方諸佛,除滅四重五逆諸罪。又《大寶積經.優波離會》載,佛說若有衆生成就五無間罪,應當于叁十五佛前殷重忏悔。綜合以上二經所說,遂有八十八佛洪名寶忏流通于世。
程序:
爐香贊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開經偈
經文
禮八十八佛洪名
忏悔文
回向贊
叁皈依
回向
1 大悲忏
大悲忏法是宋代天臺宗四明尊者法智大師知禮依據伽梵達摩所翻譯的《大悲心陀羅尼經》而作,內容敘述千手觀音的忏法。謂虔信千手觀音,不僅可以消災得福,將來且可往生西方淨土。
程序:
嚴道場
淨叁業
結界
修供養
請叁寶諸天
贊歎申誠
作禮
發願持咒
忏悔
修觀行
1 慈悲叁昧水忏(叁卷)
悟達知玄禅師還是雲水僧時,有一天,途經京師,看到一位西域異僧身患惡病,無人理睬,于是耐心的爲他擦洗敷藥,並照顧他的疾病。病僧愈後,這位異僧就對悟達禅師說:"將來如果有什麼災難,你可以到西蜀彭州九隴山間兩棵松樹下找我。"
多年後,悟達國師的法緣日盛,唐懿宗非常景仰他的德風,備極禮遇,特尊他爲國師,並欽賜檀香法座,禅師亦自覺尊榮。
一日,禅師膝上忽然長了個人面瘡,眉目口齒皆與常人無異。國師遍攬群醫,都無法醫治,正在束手無策時,忽然憶起昔日西域異僧的話,于是就依約來到九隴山,
並道明來意。西域異僧怡然的指著松旁的溪水道:"不用擔心,用這清泉,可以去除你的病苦。"
悟達國師正要掬水洗滌瘡口的時候,人面瘡竟然開口說道:"慢著!你知道爲什 麼你膝上會長這個瘡嗎?西漢史書上袁盎殺晁錯的事情你知道嗎?你就是袁盎來轉世,而我就是當年被你屈斬的晁錯,十世以來,輪回流轉,我一直找機會報仇,可是你卻十世爲僧,清淨戒行,故苦無機會可以下手。直到最近,你因爲集朝野禮敬于一身,起貢高我慢之心,有失道行,因此我才能附著你身。現在蒙迦諾迦尊者慈悲,以叁昧法水洗我累世罪業,從今以後不再與你冤冤相纏。"
悟達國師聽後,不覺汗如雨下,連忙俯身捧起清水洗滌,突然一陣劇痛,悶絕過去,蘇醒時,膝上的人面瘡亦已不見,眼前也沒有什麼西域異僧。
悟達國師感其殊異,乃述爲忏法,名爲《慈悲叁昧水忏法》,朝夕禮誦。
程序:
香贊
入忏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開經偈
經文、佛號
出忏文
回向贊
五、各種法會
法會又作法事、佛事等,是佛教爲誦經、說法、供佛、施僧等宗教活動而舉行的集會、儀式。自古以來即十分盛行,信徒參加法會,無不希…
《寺院巡禮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