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航大師全集(二)大乘起信論講話▪P10

  ..續本文上一頁“真如門”,就在“生滅門”中顯,不是離開了生滅門之外,有一個甚麼真如門可得。須知水外無波,波能顯水;金外無器,即器觀金,生滅真如亦複如是。所以顯示從“生滅門”,就可以悟入“真如門”。怎樣可以悟入呢?我們只要用智慧去觀察一下,推求這五陰的身體,色法和心法以及六塵的境界,它們本體上有妄念嗎?當然是沒有的。甚麼原因呢?因爲真心本來就沒有形相,你就到十方世界去求它,也是求不到啊!所謂“覓心了不可得”。好像一個人,走到曠野中去,忽然間迷起來了,東南西北的方向都分不清楚,因此就把東方當做了西方,然而方向實在還沒有轉移,這方向就是比喻真心。我們衆生就好像這樣,因爲被愚癡的無明所迷昧了,它把真心當做有妄念可動,其實真心那裏會動呢?設若能夠觀察到真心本來是無念,那就可以隨順證入真如門啊。閱者至此,切須注意!

  【對治邪執者,一切邪執,皆依我見,若離于我,則無邪執。是我見有二種,雲何爲二?一者,人我見,二者,法我見。】

  這種“我見”有二種,在五陰中計著有自在,有宰製之權衡,這叫做“人(P095)我見”;計著五蘊各有實性,這叫做“法我見”。以下是對治邪執的文。一切邪執都是依托我見而生起,設若離開了我見,邪執也就無從生起。這兩種我見是初學大乘的人,因爲迷教妄起,並不是外道所起的。

  【人我見者,依諸凡夫說有五種,雲何爲五?一者,聞修多羅說:“如來法身,畢竟寂寞,猶如虛空。”以不知爲破著故,即謂虛空是如來性。雲何對治?明虛空相是其妄法,體無不實,以對色故有,是可見相,令心生滅。以一切色法,本來是心,實無外色。若無外色者,則無虛空之相。所謂一切境界,唯心妄起故有;若心離于妄動,則一切境界滅,唯一真心,無所不遍。此謂如來廣大性智究竟之義,非如虛空相故。】

  在二種我見之中先解釋“人我見”從何而起?若依據凡夫方面說,分爲五種原因。第一種就是:一般人聽了佛經上說,佛的法身究竟是寂靜的,好像虛空一樣。因爲他不知道,佛說法身同虛空相似,是破一般人的執著,他說虛空就是如來的智性。這一種執著的病到底用甚麼方法去對治呢?對治(P096)的方法先要明白虛空的相是虛妄,虛空的體是不實在。怎樣知道虛空的體是不實在的呢?因爲虛空這個名字是對色法說的,既然是對色法說有,所以也是可見的,令心去分別“這是色法,這是虛空”;因爲不知道一切色法,本來就是心所顯現,除了自心之外,那裏有什麼實在的外色呢?明白了這個唯心所現的道理,當然就沒有色法,既然沒有外色,那也就沒有與色法對待之虛空了。所以說,一切外面的境界都是因爲自己的虛妄心去分別才有,設若離開了妄動的分別心,那一切外面的境界當然就會沒有。到這個時候,唯是一個真心,這個真心是普遍在宇宙萬有一切法上的,這就是“如來廣大性智究竟之義”,怎樣可以拿虛空來作比例呢?

  【二者,聞修多羅說:“世間諸法畢竟體空,乃至涅槃真如之法亦畢竟空。從本已來自空,離一切相。”以不知爲破著故,即謂真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雲何對治?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第二種,就是聞到佛經上說:世間所有一切有爲法,它的法體究竟是空(P097)寂的。不但世間是空,連出世間所說的真如性德和涅槃斷德,這許多無漏的淨法畢竟也是空啊!這種空不是現在才空,也不是死了壞了之後才空,是從本以來自性就是空,離一切相。因爲不知道佛說這話時,他是爲破除一般人的執著,所以說真如和涅槃的體性,都是空寂。那麼,怎樣去對治這病呢?要明白,真如涅槃體性上妄念染汙法雖然是不可得,然而真如涅槃自體上的無量無邊性功德還是照樣具足的。

  【叁者,聞修多羅說:“如來之藏無有增減,體備一切功德之法。”以不解故,即謂如來之藏,有色、心法自相差別。雲何對治?以唯依真如義說故;因生滅染義示現說差別故。】

  第叁種,他聞到佛經上說:如來藏真心中,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真如之體就備具一切功德之法。因爲他們不能了解佛說的原故,他就說如來藏真心上,實在有甚麼色法和心法,體的自相和義的差別。怎樣去對治這種執著呢?只要知道只有一個真如的體義,再沒有其他染汙和清淨的差別。說染汙,說清淨,那都是對待的名詞,與真如法是不相應的。(P098)

  【四者,聞修多羅說:“一切世間生死染法,皆依如來藏而有,一切諸法不離真如。”以不解故,謂如來藏自體,具有一切世間生死等法。雲何對治?以如來藏從本已來,唯有過恒沙等諸淨功德,不離、不斷,不異真如義故。以過恒沙等煩惱染法,唯是妄有,性自本無,從無始世來未曾與如來藏相應故。若如來藏體有妄法,而使證會永息妄者,則無是處故。】

  第四種,聞到佛經上說:一切世間上所有生死的染汙法都是依托如來藏真心而有,說一切諸法,都不能離開真如而有。因爲他不了解佛所說的原因,所以他說如來藏真心的自體,就具有一切世間生死等染汙法。怎樣對治這種錯覺呢?因爲真心的如來藏,從本已來,只有超過恒河沙等清淨的功德,這功德和真如是不離,不斷,不異的。因爲一切煩惱的染汙法唯是虛妄而是,本性是沒有,從無始以來,就和真心相反的。設若真心體上也有虛妄的東西,而能夠使它證真會實,虛妄永息的話,決定沒有這種道理。

  【五者,聞修多羅說:“依如來藏故有生死,依如來藏故得涅(P099)槃。”以不解故,謂衆生有始。以見始故,複謂如來所得涅槃有其終盡,還作衆生。雲何對治?以如來藏無前際故,無明之相亦無有始。若說叁界外更有衆生始起者,即是外道經說。又如來藏無有後際,諸佛所得涅槃與之相應,則無後際故。】

  第五種,聞到佛經上說:依如來藏才有生死的染汙法,也是依如來藏才有涅槃的清淨法。這都是因爲他們不能了解佛說的原因,他謬說衆生有始。因爲他看見衆生有始,調回頭來又說:佛所證得的涅槃也有終盡的時候,將來還要墮落再做衆生,這真是邪說啊!怎樣對治這邪見呢?因爲如來藏本來就沒有邊際,就是無明之相,也就沒有最初的起相。設若說叁界外有衆生始起的話,那是外道經上才有這種說法。又如來藏也就沒有後際,因爲諸佛所證得的涅槃同如來藏是相應的,所以沒有最後的邊際。

  【法我見者,依二乘鈍根故,如來但爲說人無我。以說不究竟,見有五陰生滅之法,怖畏生死,妄取涅槃。雲何對治?以五(P100)陰法自性不生,則無有滅,本來涅槃故。】

  前面是講的“人我見”,現在來講“法我見”。“人我”以爲有一個主宰,“法我”以爲有實在的事物。爲甚麼佛對二乘人但說“人無我”而不說“法無我”呢?因爲二乘人他們看見五陰身是苦,是空,是無常,是不淨,是無我,是生滅之法,所以對于這生死很怖畏的,而妄求涅槃的快樂。這病根用甚麼方法去對治呢?要先知道五陰法的自體,本來就是不生,不生那裏還有甚麼呢?不生不滅,不是涅槃是甚麼?

  【複次,究竟離妄執者,當知染法淨法皆悉相待,無有自相可說。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非色非心,非智非識,非有非無,畢竟不可說相。而有言說者,當知如來善巧方便,假以言說引導衆生。其旨趣者,皆爲離念,歸于真如。以念一切法令心生滅,不入實智故。】

  對治邪執中,上面是說“對治離”,現在是說“究竟離”。怎樣叫做“究竟離妄執”呢?應當先要知道,“染汙法”和“清淨法”都是對待的假名啊!(P101)如果離開了對待的假名,那裏還有甚麼染淨的自相可說?所以我們就知道,一切法的本體,從本已來,就沒有這許多噜噜蘇蘇的色呀、心呀、智呀、識呀、有呀、無呀。你如果不相信,你去恭恭敬敬請問它一聲,看看它回答你是甚麼?可見最後還是一句不可說相,而在不可說相之中又生起言說。那還要知道,是如來慈悲,用善巧方便,在無可言說之中來假以言說,是爲著甚麼事呢?因爲要引導衆生。其實佛的旨趣要衆生離了妄念而歸于真如,因爲念一切法,就會令心念有生有滅,不能證入實智啊!

  【分別發趣道相者,謂一切諸佛所證之道,一切菩薩發心修行趨向義故。略說發心有叁種,雲何爲叁?一者,信成就發心,二者,解行發心,叁者,證發心。】

  現在要講到“分別發趣道相”。“發”是發心,“趣”是趣向,“道”是一切諸佛所證之道,“相”是一切菩薩發心修行趨向之義相。這“發心”略說有叁種,即爲四要,就是“信解行證”。

  【信成就發心者,依何等人?修何等行?得信成就堪能發心?(P102)所謂依不定聚衆生,有熏習善根力故;信業果報,能起十善,厭生死苦,欲求無上菩提,得值諸佛,親承供養,修行信心。經一萬劫,信心成就故,諸佛菩薩教令發心;或以大悲故,能自發心;或因正法欲滅,以護法因緣,能自發心;如是信心成就得發心者,入正定聚,畢竟不退;名住如來種中,正因相應。】

  現在于叁種發心之中先講“信成就發心”。這“信成就發心”是甚麼人呢?是在十信位的人。在未得信位以前,不信善惡業果的人叫做“邪定聚”。入信之後,或進或退的,叫做“不定聚”。在初住以上決定不退信心的人,才叫做“入正定聚”。這種“不定聚”的衆生要修何等法,才能夠入正定聚呢?(1)內有本覺智種,(2)外有教法聞熏,發起善根,才能信業果報。得信心成就,堪能發心,要多久時間呢?要經過一萬大劫才可以。所以:(1)向依何等人?(2)向修何等法?(3)向得信成就,堪能發心。在答案中:(1)依托十信位的人。(2)因爲他們有熏習善根的力量,能夠相信善惡業果,生起十善的心;(P103)同時,厭離叁界生死的大苦,欲求無上佛果菩提,所以多生多劫都能遇到諸佛出世,來親近,承事和…

《慈航大師全集(二)大乘起信論講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