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真如门”,就在“生灭门”中显,不是离开了生灭门之外,有一个甚么真如门可得。须知水外无波,波能显水;金外无器,即器观金,生灭真如亦复如是。所以显示从“生灭门”,就可以悟入“真如门”。怎样可以悟入呢?我们只要用智慧去观察一下,推求这五阴的身体,色法和心法以及六尘的境界,它们本体上有妄念吗?当然是没有的。甚么原因呢?因为真心本来就没有形相,你就到十方世界去求它,也是求不到啊!所谓“觅心了不可得”。好像一个人,走到旷野中去,忽然间迷起来了,东南西北的方向都分不清楚,因此就把东方当做了西方,然而方向实在还没有转移,这方向就是比喻真心。我们众生就好像这样,因为被愚痴的无明所迷昧了,它把真心当做有妄念可动,其实真心那里会动呢?设若能够观察到真心本来是无念,那就可以随顺证入真如门啊。阅者至此,切须注意!
【对治邪执者,一切邪执,皆依我见,若离于我,则无邪执。是我见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人我见,二者,法我见。】
这种“我见”有二种,在五阴中计著有自在,有宰制之权衡,这叫做“人(P095)我见”;计着五蕴各有实性,这叫做“法我见”。以下是对治邪执的文。一切邪执都是依托我见而生起,设若离开了我见,邪执也就无从生起。这两种我见是初学大乘的人,因为迷教妄起,并不是外道所起的。
【人我见者,依诸凡夫说有五种,云何为五?一者,闻修多罗说:“如来法身,毕竟寂寞,犹如虚空。”以不知为破着故,即谓虚空是如来性。云何对治?明虚空相是其妄法,体无不实,以对色故有,是可见相,令心生灭。以一切色法,本来是心,实无外色。若无外色者,则无虚空之相。所谓一切境界,唯心妄起故有;若心离于妄动,则一切境界灭,唯一真心,无所不遍。此谓如来广大性智究竟之义,非如虚空相故。】
在二种我见之中先解释“人我见”从何而起?若依据凡夫方面说,分为五种原因。第一种就是:一般人听了佛经上说,佛的法身究竟是寂静的,好像虚空一样。因为他不知道,佛说法身同虚空相似,是破一般人的执着,他说虚空就是如来的智性。这一种执着的病到底用甚么方法去对治呢?对治(P096)的方法先要明白虚空的相是虚妄,虚空的体是不实在。怎样知道虚空的体是不实在的呢?因为虚空这个名字是对色法说的,既然是对色法说有,所以也是可见的,令心去分别“这是色法,这是虚空”;因为不知道一切色法,本来就是心所显现,除了自心之外,那里有什么实在的外色呢?明白了这个唯心所现的道理,当然就没有色法,既然没有外色,那也就没有与色法对待之虚空了。所以说,一切外面的境界都是因为自己的虚妄心去分别才有,设若离开了妄动的分别心,那一切外面的境界当然就会没有。到这个时候,唯是一个真心,这个真心是普遍在宇宙万有一切法上的,这就是“如来广大性智究竟之义”,怎样可以拿虚空来作比例呢?
【二者,闻修多罗说:“世间诸法毕竟体空,乃至涅槃真如之法亦毕竟空。从本已来自空,离一切相。”以不知为破着故,即谓真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对治?明真如法身自体不空,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第二种,就是闻到佛经上说:世间所有一切有为法,它的法体究竟是空(P097)寂的。不但世间是空,连出世间所说的真如性德和涅槃断德,这许多无漏的净法毕竟也是空啊!这种空不是现在才空,也不是死了坏了之后才空,是从本以来自性就是空,离一切相。因为不知道佛说这话时,他是为破除一般人的执着,所以说真如和涅槃的体性,都是空寂。那么,怎样去对治这病呢?要明白,真如涅槃体性上妄念染污法虽然是不可得,然而真如涅槃自体上的无量无边性功德还是照样具足的。
【三者,闻修多罗说:“如来之藏无有增减,体备一切功德之法。”以不解故,即谓如来之藏,有色、心法自相差别。云何对治?以唯依真如义说故;因生灭染义示现说差别故。】
第三种,他闻到佛经上说:如来藏真心中,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真如之体就备具一切功德之法。因为他们不能了解佛说的原故,他就说如来藏真心上,实在有甚么色法和心法,体的自相和义的差别。怎样去对治这种执着呢?只要知道只有一个真如的体义,再没有其他染污和清净的差别。说染污,说清净,那都是对待的名词,与真如法是不相应的。(P098)
【四者,闻修多罗说:“一切世间生死染法,皆依如来藏而有,一切诸法不离真如。”以不解故,谓如来藏自体,具有一切世间生死等法。云何对治?以如来藏从本已来,唯有过恒沙等诸净功德,不离、不断,不异真如义故。以过恒沙等烦恼染法,唯是妄有,性自本无,从无始世来未曾与如来藏相应故。若如来藏体有妄法,而使证会永息妄者,则无是处故。】
第四种,闻到佛经上说:一切世间上所有生死的染污法都是依托如来藏真心而有,说一切诸法,都不能离开真如而有。因为他不了解佛所说的原因,所以他说如来藏真心的自体,就具有一切世间生死等染污法。怎样对治这种错觉呢?因为真心的如来藏,从本已来,只有超过恒河沙等清净的功德,这功德和真如是不离,不断,不异的。因为一切烦恼的染污法唯是虚妄而是,本性是没有,从无始以来,就和真心相反的。设若真心体上也有虚妄的东西,而能够使它证真会实,虚妄永息的话,决定没有这种道理。
【五者,闻修多罗说:“依如来藏故有生死,依如来藏故得涅(P099)槃。”以不解故,谓众生有始。以见始故,复谓如来所得涅槃有其终尽,还作众生。云何对治?以如来藏无前际故,无明之相亦无有始。若说三界外更有众生始起者,即是外道经说。又如来藏无有后际,诸佛所得涅槃与之相应,则无后际故。】
第五种,闻到佛经上说:依如来藏才有生死的染污法,也是依如来藏才有涅槃的清净法。这都是因为他们不能了解佛说的原因,他谬说众生有始。因为他看见众生有始,调回头来又说:佛所证得的涅槃也有终尽的时候,将来还要堕落再做众生,这真是邪说啊!怎样对治这邪见呢?因为如来藏本来就没有边际,就是无明之相,也就没有最初的起相。设若说三界外有众生始起的话,那是外道经上才有这种说法。又如来藏也就没有后际,因为诸佛所证得的涅槃同如来藏是相应的,所以没有最后的边际。
【法我见者,依二乘钝根故,如来但为说人无我。以说不究竟,见有五阴生灭之法,怖畏生死,妄取涅槃。云何对治?以五(P100)阴法自性不生,则无有灭,本来涅槃故。】
前面是讲的“人我见”,现在来讲“法我见”。“人我”以为有一个主宰,“法我”以为有实在的事物。为甚么佛对二乘人但说“人无我”而不说“法无我”呢?因为二乘人他们看见五阴身是苦,是空,是无常,是不净,是无我,是生灭之法,所以对于这生死很怖畏的,而妄求涅槃的快乐。这病根用甚么方法去对治呢?要先知道五阴法的自体,本来就是不生,不生那里还有甚么呢?不生不灭,不是涅槃是甚么?
【复次,究竟离妄执者,当知染法净法皆悉相待,无有自相可说。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有非无,毕竟不可说相。而有言说者,当知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生。其旨趣者,皆为离念,归于真如。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
对治邪执中,上面是说“对治离”,现在是说“究竟离”。怎样叫做“究竟离妄执”呢?应当先要知道,“染污法”和“清净法”都是对待的假名啊!(P101)如果离开了对待的假名,那里还有甚么染净的自相可说?所以我们就知道,一切法的本体,从本已来,就没有这许多噜噜苏苏的色呀、心呀、智呀、识呀、有呀、无呀。你如果不相信,你去恭恭敬敬请问它一声,看看它回答你是甚么?可见最后还是一句不可说相,而在不可说相之中又生起言说。那还要知道,是如来慈悲,用善巧方便,在无可言说之中来假以言说,是为着甚么事呢?因为要引导众生。其实佛的旨趣要众生离了妄念而归于真如,因为念一切法,就会令心念有生有灭,不能证入实智啊!
【分别发趣道相者,谓一切诸佛所证之道,一切菩萨发心修行趋向义故。略说发心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信成就发心,二者,解行发心,三者,证发心。】
现在要讲到“分别发趣道相”。“发”是发心,“趣”是趣向,“道”是一切诸佛所证之道,“相”是一切菩萨发心修行趋向之义相。这“发心”略说有三种,即为四要,就是“信解行证”。
【信成就发心者,依何等人?修何等行?得信成就堪能发心?(P102)所谓依不定聚众生,有熏习善根力故;信业果报,能起十善,厌生死苦,欲求无上菩提,得值诸佛,亲承供养,修行信心。经一万劫,信心成就故,诸佛菩萨教令发心;或以大悲故,能自发心;或因正法欲灭,以护法因缘,能自发心;如是信心成就得发心者,入正定聚,毕竟不退;名住如来种中,正因相应。】
现在于三种发心之中先讲“信成就发心”。这“信成就发心”是甚么人呢?是在十信位的人。在未得信位以前,不信善恶业果的人叫做“邪定聚”。入信之后,或进或退的,叫做“不定聚”。在初住以上决定不退信心的人,才叫做“入正定聚”。这种“不定聚”的众生要修何等法,才能够入正定聚呢?(1)内有本觉智种,(2)外有教法闻熏,发起善根,才能信业果报。得信心成就,堪能发心,要多久时间呢?要经过一万大劫才可以。所以:(1)向依何等人?(2)向修何等法?(3)向得信成就,堪能发心。在答案中:(1)依托十信位的人。(2)因为他们有熏习善根的力量,能够相信善恶业果,生起十善的心;(P103)同时,厌离三界生死的大苦,欲求无上佛果菩提,所以多生多劫都能遇到诸佛出世,来亲近,承事和…
《慈航大师全集(二)大乘起信论讲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