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顔回則可,若指古之盜跖則不可。此因對于宗上前陳的“古人”帶了“差別相違”——“意中含許”——盜跖故,所以叫做“有法差別相違”。
測驗 | 怎樣叫做相違? | 有法是甚麼
|
法是甚麼
| 怎樣叫做自相
| |
怎樣叫做差別
| 怎樣叫做法自相相違因
| |
怎樣叫做法差別相違因
| 怎樣叫做有法自相相違因
| |
怎樣叫做有法差別相違因
|
【“喻”有“十過”,是如何
】
現在來說“喻”過,共有二種:
(1)“同法喻”有“五過”。
(2)“異法喻”有“五過”。
【“同法喻”有“五過”,是如何?】
(1)“能立法下成”
例:
宗——桌子有四只腳,
因——是木料做的,
喻——同喻如藤椅。
“藤椅”固然有“四只腳”,與“宗”相同,然而“藤椅”不是“木料”做的,與“因”相反。“宗”爲“所立”,“因”爲“能立”這藤椅的“同喻”與“宗”同,與“因”不同,所以叫做“能立法不成”。
(2)“所立法不成”
例:
宗——這是銅香爐,
因——有叁只腳故,
喻——同喻如鐵香爐。
“鐵香爐”固然有“叁只腳”,但不是“銅”做的。這“喻”有違背“宗”,所以叫做“所立法不成”。
(3)“俱不成”
例:
宗——這筆可以寫字,
因——羊毛做成故,
喻——同喻如香爐。
“香爐”固然不是“羊毛”做的,但也不能“寫字”,這“喻”對于“宗”和“因”都沒有關系,所以叫做“俱不成”。
(4)“無合”
例:
宗——某某有讀書,
因——當教員故,
喻——見當教員,見有讀書,如某某。
“合”是要把“因”和“宗”兩樣連合起來,應說“凡當教員者,皆能讀書,如某某”,這樣才叫做有“合”。現在不說“凡”和“皆”字,只由兩個“見”字,是不能把“因”和“宗”連合起來的,所以叫做“無合”。
(5)“倒臺”
例:
宗——某人有讀書,
因——當教員故,
喻——凡有讀書者,皆當教員,如某某。
同喻要先說“因”,後說“宗”,應說“凡當教員者,皆有讀書”,方合正理。若說“凡有讀書的,皆當教員”,是不合正理的,因爲讀書的也有不當教員,所以叫做“倒臺”。
測驗 | 喻有幾過
| 甚麼叫做同法喻
|
甚麼叫做異法喻
| 所立是甚麼
| |
能立是甚麼
| 甚麼叫做能立法不成? | |
甚麼叫做所立法不成
| 甚麼叫做俱不成
| |
甚麼叫做無合
| 甚麼叫做倒臺
|
【“異法喻”有“五過”,是如何
】
(1)“前立不遣”
例:
宗——毛筆有用,
因——可寫字故,
喻——異喻如香爐。
“香爐”固然不可“寫字”,但是也有用,可以“插香”。“遣”是“遠離”義,現在“異喻”既不能遠離“宗”,故名“所立不遣”。
(2)“能立不遣”
例:
宗——碗是磁器做的,
因——食飯有用故,
喻——異喻如筷子。
筷子固然不是“磁器”做的,但是食飯也有用,對于“能立”之“因”,不能遠離,故名“能立不遣”。
(3)“俱不遣”
例:
宗——火車上可坐人,
因——鋼鐵做成故,
喻——異喻如飛機。
“異喻”的“飛機”固然可以坐人,並且也是鋼鐵做成的,對于“宗”和“因”都不能遠離,所以叫做“俱不遣”。
(4)“不離”
例:
宗——和尚會念經,
因——出家故,
喻——見不會念經,見不出家者,異喻如某人。
同喻固然要用“凡”“皆”二字,才有連合,但“異喻”也要用“凡”及“皆”二字,才能遠離。現在也是用兩個“見”字,故名“不離”。“凡”不會念經者“皆”未出家,異喻如某人,這樣才叫做“有離”。
(5)“倒離”
例:
宗——和尚會念經,
因——出家故,
喻——凡不出家者,皆不會念經,異喻如某人。
不出家者會念經的也很多,但可說“凡不會念經者,皆未出家”,不可說“凡不出家者,皆不會念經”,這是叫做“倒離”。
測驗 | 甚麼叫做所立不遣
| 甚麼叫做能立不遣? |
甚麼叫做俱不遣
| 甚麼叫做不離
| |
甚麼叫做倒離? |
以上宗、因、喻叁十叁過講完了,現在再總說如後。
(1)真能立:怎樣叫做“真能立”呢
宗因喻叁支無缺,叁十叁過,一過都不犯,這叫做“真能立”。
(2)似能立:怎樣叫做“似能立”呢
宗因喻互缺一支,叁十叁過,隨生一過,這叫做“似能立”。
(3)真能破:怎樣叫做“真能破”呢
立者,宗因喻叁支或有缺,或有過,破者能顯示其謬,或立量破,或顯過破,這叫做“真能破”。
(4)似能破:怎樣叫做“似能破”呢
立者無過,虛妄指摘,反自陷過,這叫做“似能破”。
(5)真現量:怎樣叫做“真現量”呢
現量照境,不假推度,如燈照物,直取其境,不起名言種類,這叫做“真現量”。
(6)似現量:怎樣叫做“似現量”呢
不是直覺照境,要假第六意識去思量蔔度,計較種種名言,這叫做“似現量”。
(7)真比量:怎樣叫做“真比量”呢
照前面的宗因喻,叁支無缺,不犯一過,這叫做“真比量”。
(8)似比量:怎樣叫做“似比量”呢
反過來說,就是宗因喻叁支互缺,並且帶過,出言有過,這叫做“似比量”。
測驗 | 真能立要甚麼條件
| 似能立要甚麼條件
|
真能破要甚麼條件
| 似能破要甚麼條件
| |
怎樣叫做真現量
| 怎樣叫做似現量
| |
怎樣叫做真比量
| 怎樣叫做似比量
|
以上把因明上“正”和“反”兩方面的“真能立”和“似能立”道理簡單講完了,其余的理論可參考《因明入正理論講話》,以及窺基《大疏》並其他各種著述方可。
即說偈曰:
【希望世界人 個個學因明
破邪及顯正 人類享和平】
《慈航大師全集(一)相宗十講 捌、因明入門講話》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