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略談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說 下集▪P20

  ..續本文上一頁理來證明“淨土世界”的存在,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然而有人會質疑:“淨土是由佛的本願力所影現,是不生不滅”的,豈能依“叁法印”等諸行無常的道理來斷定淨土的有與無!

  以下就來說明這個問題。

  2.何謂叁法印?

  通常研究原始佛法者,在辨別佛經中所記載的法,是不是佛說的法,有人會用《阿含經》中所說的叁法印來分辨。就是剛才講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的叁種法義來做判斷。什麼是法印?法就是正法的意思,印就好像是世間的印信,用來證明的意思。

  首先說明,什麼是叁法印?

  (1)諸行無常義

  叁法印第一個講的是“諸行無常”?什麼是諸行無常?行就是指宇宙間事事物物每一件事物形成的原因和轉變的結果,這個中間的形成和轉變,它們的行業果法,因緣果報,都離不開因緣生滅的原則,都是生滅無常的。何以證明?我們想想看宇宙間一切有形無形的人事物質,有那一樣不是由各種錯綜複雜的因緣和合而形成的呢?既然是由各種因緣關系互相牽纏、影響而存在,當然任何一件事物,都沒有它單獨自立的個體存在。換句話說,凡是由因緣和合而産生的一切身心事物,必然是相互依待的幻有存在,都是短暫無常的,沒有它的真實自體存在。到了因緣轉變、離散的時候,一切的萬物,都會無常、變化而毀滅,沒有一樣東西有它決定、永恒、不變的自我存在。

  (2)極樂世界的形成與轉變符合因緣生滅、諸行無常的法則

  甲、彌陀出世以前原有的淨土世界已經有無數佛出世說法度衆

  淨土世界的形成與轉變,也絕對不會違背因緣和合而生、因緣離散而轉變的真理。

  現在從大正藏的“本緣部”裏的《悲華經》來了解這個問題:在經上說:“阿彌陀佛在過去還沒有成佛以前,曾經在一尊叫做寶藏佛出世度衆生的時候,出生爲一位轉輪聖王,叫做離诤王。離诤王在那一世受生當中,因爲受到一位叫做海濟婆羅門(觀音前身)的開導,于是從內心發出許多莊嚴淨土的成佛大願。就在那一世的受生當中,寶藏佛爲離诤王預記他未來成佛的世界和成佛的名號。”

  依以上《悲華經》所述,阿彌陀佛成佛的極樂世界,在尚未顯現前,曾經有無數淨土世界,在現在西方極樂世界的空間出現。當阿彌陀佛成佛的時候,原有的淨土世界,才依阿彌陀佛本願度生因緣,轉名爲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念佛者應當要認識、注意的重要問題。

  依《阿含經》的觀點說,萬法不離因緣法,離開因緣法,便見不到佛法的根本宗義,尤其在現在學說雜陳的今天,更應當以因緣法來認識淨土,以因緣法來證明淨土世界的存在。才能確認《阿含經》的思想與淨土思想是不可分割的。現在就依《悲華經》所載,扼要的來加以說明阿彌陀佛最初授記的因緣。

  如經上說:“在寶藏佛出世的時候,開示離诤王說:“于過去不可思議的無量劫以前,從寶藏佛所在的位子所指的西方經過百千億個佛土,即百千億個有佛出世的世界,會有一個世界名字叫做帝無塵,就是帝無塵世界,佛號帝明自在王如來。帝明自在王佛住世的期間,純粹爲那個世界的衆生開示成佛的一乘法義……。彼世界的功德莊嚴,正有如離诤大王你現在所發成佛大願的世界一樣的莊嚴。所以我現在就依大王你本願度生的因緣,爲大王預記成佛的名號,叫做無量淨(就是彌陀成佛名號)。

  寶藏佛又對離诤王說,帝明自在王佛涅槃之後,正法住世十小劫。正法衰滅後,經過六十小劫,這個帝無塵世界轉名爲彌樓光世界,形成另一尊叫做不可思議意德王佛出世教化衆生的另一層次本願度化衆生因緣的淨土世界。德王佛涅槃之後,正法住世六十小劫。正法衰滅後,經過一千小劫,那個彌樓光世界,轉名爲無樂世界,又有一尊寶光明佛出世說法。寶光明佛涅槃之後,無樂世界又轉名爲娑羅世界,又有一尊寶幢自在鳴佛出世說法。這尊寶幢佛涅槃之後,又有無量無數的諸佛相繼依本願度化衆生的因緣出世在與佛相應的清淨世界說法度衆,形成無量無盡淨土世界的轉變因緣。在無量無數諸佛相繼出世、涅槃的期間,那個不可思議的淨土世界的時空,就一直不斷地依諸佛本願度化衆生的因緣形成無量轉變因緣,即形成不可思議的無量不同層次的淨土世界,沒有斷滅過,也不可預知它什麼時候開始形成(彼世界未曾成敗)。這就是告訴我們永遠找不到宇宙的第一因。說宇宙有邊、無邊都會落入戲論,不可能正見宇宙世界形成與轉變的因緣果報法則。

  當時寶藏佛又對離诤王說,就在無量諸佛涅槃之後,經過大約一個恒河沙數的阿僧祇劫的時間,進入第二個恒河沙數阿僧祇劫期間,也就是經過無量無邊的劫數後,那個不斷隨諸佛本願度生因緣生滅轉換的不可思議的淨土世界,轉名爲安樂世界(就是極樂淨土世界),你無量淨(彌陀成佛的另一個名號),便會在那時候成就無上佛果,佛號叫做阿彌陀如來。依你圓滿成就的智慧光明,遍照像十方恒河沙數那麼多的世界,接引無量與你有緣的具有清淨心意的衆生,往生淨土。佛國莊嚴的情形,就像前面所說的帝無塵世界一樣……。”

  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經證”,也是淨行者容易忽略的“經證”,淨土是由佛在過去行菩薩道時所引渡的無數弟子念佛、修行有成,而由佛的“本願力”及由無數福慧深厚的衆生清淨共業所感而形成的“淨土世界”,這就是合乎“諸法因緣生”的原理,既然合乎“諸法因緣和合”而生的道理,必然合乎“諸法因緣轉變”的真谛。因爲“因緣法則”必然合乎“因緣轉變”的道理。千萬不要誤會“淨土是由佛的本願力“憑空創造出來”的一個快樂世界,供“無數衆生修行、享受的場所””。若說極樂世界是由彌陀本願力不待衆緣、憑空幻化創造出來的清淨、快樂的世界。那麼是否意味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創造出來的?鬼神世界是否是由大力鬼王所創造的?阿修羅世界是否是阿修羅王創造的?地獄世界是否是閻羅王創造的?衆生只能接受彌陀像神一樣憑空創造了極樂世界,而不能接受釋迦牟尼佛創造了娑婆世界,更不會接受閻羅王創造令無量衆生受盡苦刑的地獄世界?這就說明了這是衆生的“貪心所使”而只願接受佛依本願力憑空創造了讓我們去修行、享樂的淨土世界。雖然“佛的神通力及廣大的悲願力確實能夠創造“淨土世界”,但是諸佛不會“憑空、無因無緣”的去創造一個不合乎“因緣果報法則”的“淨土”讓所有衆生皆在“無因無緣”下去享樂。何以證明?如前述說:“淨土世界”在彌陀出世以前早已存在,並不是由彌陀的本願力憑空開創出來的。而且那個“淨土世界”早就已經有無數諸佛在那裏弘法、度衆,于彌陀出世之時,彼世界才轉名爲極樂世界,形成與彌陀本願力相應的教化因緣。

  乙、佛本願力的正確釋意

  這就是說明了因爲無數衆生福慧深厚、修行成就所感而有“淨土世界”形成,因有“淨土世界形成”,必然會有宿世曾經引渡過這些“菩薩大衆”的諸佛應緣、應機出世說法,請注意:“佛的本願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自身宿世“因地”教化無數衆生修學六度波羅蜜而圓滿成就,而當佛因地度化的無數衆生“淨業因緣成熟時”,即因“共業所感”而形成“淨土世界”的莊嚴正報、依報世界顯相,諸佛會更加運用無盡的悲願力去教化“淨土”中的衆生,這才是彌陀“諸佛本願力(悲願力)”的正確釋意。故淨行者不可錯解“諸佛本願力”與“淨土世界”相互依存的關系,而且依《觀音授記經》說,阿彌陀佛成佛的極樂世界,在彌陀正法衰滅以後,立刻隨觀世音菩薩成佛的應化因緣開始而轉變,轉變成以觀音菩薩成佛後所應教化的宿緣衆生爲主的另一個佛及與佛有緣衆生共業因緣而成的淨土佛國。而當觀音菩薩滅度後,又形成屬于“大勢至菩薩”成佛的淨土世界,而當大勢至菩薩滅度後,那個淨土世界,一直在無量諸佛與其有緣衆生不同層次的善增上應化因緣延續下,也就是說,那個淨土世界的時空,一直在轉變又形成、轉變又形成與無數諸佛宿緣衆生相應的教化世界,而形成不可思議、不可預知的佛國莊嚴轉變“現象”。亦即形成“染淨劫”轉變的因緣(依《華嚴經》所說),絕不同于娑婆世界輪回、毀滅的染汙劫轉變因緣。

  在《無量壽經》上,曾經提及阿彌陀佛無上願力所修成的極樂世界,乃是“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的。佛此說原因之一,乃是爲了引渡娑婆世界中與彌陀有緣衆生往生淨土,方便示教耳。就像贊歎阿彌陀佛壽命無量,不知其極的方便說法一樣。

  由此可知,極樂世界的形成和轉變,絕對沒有違背因緣生滅、諸行無常的道理。

  (3)諸法無我義

  諸法無我的意思,就是要我們分辨:凡是由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面對外境的色、聲、香、味、觸、法,而産生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識分別,事事物物的感官靈覺作用,究竟是無常變化,還是永恒不變呢?是有真實的自體,還是幻象不實呢?是在我們有生命時暫時的識別作用,還是會隨著我們生命力的結束而隨之幻滅消失呢?

  事實上證明,由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所形成的宇宙萬法,宇宙的一切現象,依具有深厚禅定的修行人來說,就有如鏡中相、夢中事一般的影現在修道人的心眼中那麼的虛幻不實在。學佛的目的,就是要從學法、修法的過程中,來印證諸法無我的道理。

  淨土世界的形成與轉變,既然合乎因緣和合而生,因緣離散而轉變,諸行無常的道理,當然淨土世界的體性、, 性質, ,也絕對不是永恒不變的世界,只是因爲阿彌陀佛與他有緣衆生的度化因緣合和而形成這個淨土世界存在,可以說,極樂世界是各種因緣境界聚合的、現實的存在,因爲離開了因緣法,就沒有淨土世界獨立而生,單獨的真實、不變的自體存在,淨土世界和娑婆世界一樣都只是無常的、現實的存在。但是又不同于地球世間“幻象…

《略談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說 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