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用身,而十劫成覺唯他受用身耶?
答:《禮贊》文相姑如所問,然推究宗家釋意,久近並有自他受用義。《觀念法門》(叁十七)雲:『即如《般舟叁昧經》說:佛告跋陀和菩薩,于是念佛叁昧中,有四事供養:飲食、衣服、臥具、藥湯,助其歡喜,過去諸佛持是念彌陀叁昧,四事助歡喜皆得成佛,現在十方諸佛乃至未來諸佛亦持是念佛叁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文)由之,過去諸佛皆依彌陀成正覺,則久遠彌陀具他受用化他大悲也明矣。又《法事贊》雲『彌陀妙果號曰無上涅槃』,又雲『極樂無爲涅槃界』,(文)是乃十劫彌陀自受用義也。然則久近並自他不分,叁身相即圓融無礙,不可思議佛身佛土,而全本垂迹,即周遍法界身土而現西方身土,現西方身土是一時赴今日機緣,顯久成誓願,使至心信樂者速契久成內證。在西方妙土周遊蓮華藏世界,皆是十劫正覺之所令然也。」(已上《渧記》)
《要解》雲:「凡曆十劫者,『凡』字甚有旨可味,凡者明不限十劫也。」《會疏》:「實不可數,今立大數赴衆機,故雲『凡』等。」此二師欲直就此文明久遠義,恐非此文意也。
《義記》:「凡者大凡,是赴機說明矣。」此似解「凡」爲釋迦赴機之方便說,恐未可也。又雲:「一乘法義十世融通,時因陀羅故,十劫即久遠,久遠即十劫」者,約佛德可也,非是今文說十劫之意也。又雲:「然標久遠顯其古成本覺之義說十劫者,示其始成成道之迹,淨土門意從深至淺,無義爲義,無要爲要,故經就迹說十劫矣。聖道極于智慧,故《法華》顯本開迹說之;淨土門意還于愚癡,故從本示迹談之,其實同時,非久非近,思之雲雲。」判二門教意者是也,約本覺、始覺者可恠哉!
梵響:「凡曆十劫舉其滿數,乃至然十是滿數,大含稱揚,大劫爲正,契時赴機,初會聖衆猶非算數,況經十劫乎!往生是時,大衆須可信受願生也。」引《莊嚴經》,「與今『凡曆』共含赴機,但非通途赴機,是不可思議赴機也。」(文)十劫爲滿數,則實爲無量劫意,故雲「不可思議赴機」。大劫爲正雲,若爾,今經說十劫者釋迦方便說,實經無量劫,故舉滿數。此義甚非也。
《略箋》「十大劫亦是一期赴機之說,究極而言,成佛已來亦應無量」者,此亦爲釋迦方便赴機之十劫,未詳也。
《貫思義》雲:「當家依單十劫再往譚久遠者,是爲十劫一往淺近之說,而再往深趣在久遠說意乎,若爾,背淨土門建立佛意了,久遠實成阿彌陀佛赴今日凡機而十劫成覺,是所以爲今日凡夫建立指方立相法門也,若不爾,今日凡夫何由得信淨土法門也。五劫思惟,永劫修行,實功成正覺,非九劫,非十一劫,只是十劫也,今日凡夫聞此實事,立信于淨土,則以十劫成覺爲要,是以叁經顯文唯就十劫彌陀而述淨土法要,未曾顯說久遠實成,實叁經所說甚妙,何得言一往淺近之說也。次論佛身就本迹二門差別言之,恐違今家法相。」
二別明國土功德有五:一標寶地總說,二舉主德顯示,叁廣列諸莊嚴,四結顯國名,五約人顯土。初總說中亦叁:一明感報之勝,二明離穢之相,叁問答重顯。初感報之勝者:
其佛國土.自然七寶.金銀.瑠璃.珊瑚.琥珀.砗磲.碼碯合成爲地.恢廓曠蕩.不可限極.悉相雜廁.轉相入間.光赫焜耀.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衆寶中精.其寶猶如第六天寶.
此初,總說土德,明感報之勝。《定善義》、《寶地觀疏》雲:「此由彌陀因行周備,致使感報圓明。」(文)科目本于此。
《唐》、《宋》兩本缺此段。《覺經》一(十五)雲:「其國地皆自然七寶,其一寶者名白銀,二寶者名黃金,叁寶者水精,四寶者琉璃,五寶者珊瑚,六寶者虎珀,七寶者砗磲,是爲其七寶,皆以自共爲地,曠蕩甚大無極,皆自相參轉相入中,各自焜煌參光(明,《吳》)極明,自然軟(好,《吳》)甚,姝好無比,如其七寶地,諸八方上下衆寶中精,都(味,《吳》)自然合會,共(其,《吳》)化生耳,其寶(皆,《吳》)比如第六天上之七寶也。」(文)《吳譯》同之。
淨影雲:「第四段中,先明所有,『又其國土』下彰其所辨,所有中,『自然寶成』明其體相,『恢廓廣蕩』明其量相,『悉相雜』等明莊嚴相。」(文)《會疏》全依之。
「其佛國土」者(其余世界名曰安樂)承上總標。
「自然七寶合成爲地」者明寶地體,「自然」即法爾之義。《華嚴》雲:「文殊法常然,法王唯一法」等,彰全法性修起願力自然德。《論》曰:「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文)此珍寶顯現性德,故非世所有,故雲「自然七寶」也。
「七寶」者,諸經異說,如《法華祥疏》十二明。(《叁經音義》所引)《略箋》雲:「娑婆尚有叁種優劣,況淨土妙寶乎!」《大論》曰:「寶有叁種,有人寶、天寶、菩薩寶。人寶力少,唯有清淨光色,除毒除鬼,亦除饑渴、寒熱種種苦事;天寶亦大亦勝,常隨逐天身,可使令,可共語,輕而不重;菩薩寶勝于天寶,能兼有人寶、天寶事,又能令一切衆生知死此生彼因緣本末,乃至能出種種法音,若爲首飾寶冠,則雨十方無量世界諸佛上幢旛、華蓋種種供養之具,又雨衣被、臥具生活之物,隨衆生所須,皆悉雨之,給施衆生。」(文)
《小經貝本》:…素… …羅拏,金也,《雜名》雲:……,金也,又妙色也,…,妙也,……色也,或雲生色。《瑜伽論》中,生色可染,生色者是金也。
…噜…比耶,銀也,《雜名》雲:……銀也,……翻雲可染。《四分律名義標釋》雲:「外國喚金爲生,稱銀爲像。金生色,本自黃,故雲『生』。像,似也,謂銀可以染色似金,故雲『像』。」《沙彌別行篇》雲:「僧祗善見雲生色似色。」《大論》(第十)雲:「金出山石沙赤銅中,(《說文》雲:「金,五色金也,黃金爲之長,久埋不生衣,百陶不輕革不違。)銀出燒石。」(《爾雅》:「白金謂之銀。」)
梵…吠…瑠…璃耶,吠或作毗,璃或作琉,或作流,或單稱「瑠璃」,略「吠」字,並隨譯人意,此翻「青色寶」,亦雲「不遠山」,謂西域有山,去波羅奈城不遠,山出此寶,因以爲名。或雲绀瑠璃,绀者,青而含赤色。余如《應音》二十四、《苑音》等。
梵…蘇頗…胝…迦。《雜名》雲:……頗梨也。《法華音訓》:「頗胝迦,此雲水精,又雲水玉,或雲白珠。」《大智度論》中,此寶出山石窟中,一雲過千年冰化爲之,《慧苑音義》雲:「窣波致迦甚少,似此方水精,然有赤有白者也。」
《苑音》二(十二):「梵本正雲缽羅摩禍羅,謂寶樹之名,其樹身幹枝條葉皆紅色。又按,《說文》雲:『珊瑚赤生之于海,或出山中。』《大論》曰:『珊瑚出海中石樹。』」(文)《會疏》七寶釋依《名義》,然梵缽攞娑福羅,此雲珊瑚者,「婆福」二字應作「婆禍」,恐寫誤。
琥珀者,《應音》七(十叁)雲虎魄。《廣雅》殊名。《漢書》:罽賓國有虎魄。《案慱物志》雲:「松脂入地千年化爲伏苓,伏苓千年化爲虎魄。一名紅珠。」《廣志》雲:「虎魄生地中,其上及旁不生草木,深者八九尺,大如斛,削去上皮,中成虎魄,有汁,初如桃膠,凝堅乃成,其方人用以爲蜜也。」《略箋》引《應音》二十二(十九):「阿濕摩揭婆,此雲石藏,或是虎魄文」者謬,《應音》本誤矣。
碼腦者,《小經》雲「馬腦」。揭波者,腦也,藤也,若言「阿濕摩揭波」,此雲「石藏」。按:此寶出白石中,故應名「石藏寶」,古來以馬聲濫石,藏聲濫腦,故謬雲「馬腦」。(文)石也。馬腦梵言「谟薩羅揭婆」等者恐誤也。
砗磲,《小經》「砗磲」也。或雲「杵藏」,或雲「绀色寶」也。砗磲,梵音正雲「牟婆羅揭婆」,此雲勝也,藏也,舊名爲「砗磲」者所未詳。《法華音》曰:「牟婆洛揭婆,此雲車渠,微有青白間色也。」《應音》二初誤矣,《略箋》引者更誤也。西明《深密疏》曰:「牟娑洛揭拉婆者,舊雲砗磲。」真谛釋雲「是绀色寶。」《翻名義》叁(叁十八)曰:「或牟呼婆羯落婆,此雲青白色寶,今名砗磲。」《尚書太傳》雲:「大貝如車之渠,渠謂車辋,其狀類之,故名渠,渠,魁也,後人字加玉石。」(文)按:車渠本是梵語,恐商佉之轉聲。《大日疏》十二曰:「車渠,或雲商佉,即是寶貝也,其色潔白第一。」《本草》十六曰:「釋名海扇。」《案韻》會雲:「車渠,海中大貝也,背上壟文如車輪之渠,故名車溝曰渠雲雲。」
「七寶合成爲地」者,彰法藏因位諸善之感報。
太祖雲:「《大經》說七寶爲地,若此娑婆俗,即以七寶爲殊勝寶,是故佛欲順其樂欲,令衆生生欲心,故爲此說也。《觀經》中說瑠璃地者,此經又勸衆生觀想,欲以水觀爲地觀前方便,故說瑠璃地,以是水相似彼平地,複似瑠璃故也。《小經》說『黃金爲地』者,七寶之中黃金第一故,此亦順樂欲耳。」(梵響所引)
義寂雲:「《佛地論》雲:『就此所重且說七寶,其實淨土無量妙寶以绮飾莊嚴。』(文)第叁十二願(國土嚴飾)雲:『國中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人天。』(文)蓋是此願成就之相也。」
「恢廓曠蕩,不可限極」者,恢(苦灰切)大也,廓亦大地。曠,《苑音》二(十二):河上公注《老子》曰:曠,廣大也,蕩蕩大也。《語》雲: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又蕩蕩廣平貌,此乃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量功德之相也。
「悉相雜廁,轉相入間」者,廁,雜也。(《琳音》)《廣雅》:廁,間也,間亦雜也。一一莊嚴,一寶中相入無量寶,互相參間錯相入,具無邊光色也,此明莊嚴之相。
「光赫焜耀」者,明衆寶光色。憬興雲:「赫,《切韻》:赤也。《毛詩》雲赫赫師尹,《注》雲:赫赫,盛貌也。焜(明本切):《切韻》:火光也,又作煜,盛也,曜也,即妙色德成,故雲『無垢光焰熾,明淨曜世間』。」(文)
窮微極妙,奇特美麗,…
《大無量壽經甄解第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