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文選(成一法師)▪P30

  ..續本文上一頁開經筵,遍弘大教,是爲遺憾。乃思建立道場,延請智、南二公長期說法,迨聞南公有購屋安師之意,遂乃共發大心,鼎力促成,得此助緣,蓮社乃能順利成立也。

  綜此蓮社成立之二大因緣,實各具深意,南公購屋安師,大孝也;信徒爲法促成,助弘大法,足以淨心社會人心,大智心。二者均含重大覺世濟衆之無上意義,尤其影響深遠,功德難以計量。良以蓮社成立以後,智南二公分別宣講法華、華嚴、楞嚴、金剛、起信等諸大乘經論,政府各級首長、夫人,中央多位民意代表、社會各界善信男女,紛紛從聽經聞法,而皈依我佛金蓮座下,給社會貢獻出無心之安定力量。由于信徒日增,護法者衆,乃進而發展社會教育,創辦智光商工職校,培養國家建設人才,及以華嚴專宗學院,儲備佛門弘法僧才。舉辦冬令救濟,照顧民間低收入戶,金門勞軍以鼓舞士氣,啓建仁王法會以護國安民,成立大專獎學金,誘掖智識青年學佛,空中布教,翻印淺顯佛書,普向社會介紹佛法真理,使迷信妖鬼邪神之民間崇拜,一轉而爲而信佛徒,于不良風俗之改善,起莫大之淨化作用。于桃園眷村成立講堂,接引軍眷學佛,于海外成立華嚴分社,廣度僑社善信皈依,綜上種種弘化事業之建設,財法二施之功德,皆南公一念孝心,諸信徒一念誠心,有以促成之者,其意義之重大,影響之深遠,實無法估計矣!

  前人發心,創此基業,高則高矣!美則美矣!我等後人,承此基業,當何所爲?曰:守成之!曰:發展之!必如此,方不負前人之所付托!創業之南公,圓寂既十載矣,一以猥才,蒙其顧命,時懷臨深履薄之心,率諸徒衆,努力經營,于彼所遺事業、法業,一一勉力維持,雖無重大突破,幸未有所隕越。今者,蓮社度其四十生辰,合社僧信大衆,鹹望做一慶典,出一特刊,以資慶祝。並盼寫一序文,著之刊首,以用介紹。一以驽骀之材,承斯艱巨,實愧乏善可陳,謹將創社因緣及先人所作各項弘化事業,簡述如上,一以表達慶賀之忱,一以告乎來者,莫忘先人創業之艱辛,並期有以發揚而光大之。是爲序。

  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十叁日脫稿于蓮社之退居寮

  懷念我最尊敬的應慈座主

  按:應慈老法師曾領導華嚴疏鈔編印會,重新整理出版《華嚴疏鈔》。

  爲弘揚華嚴思想,不斷地宣講叁種譯本的《華嚴經》,並同同時流通,悲願無量,福澤後學。

  悲願無量衆生得離苦

  尊敬的各位領導、諸山長老、居士、法師、佛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大家好!剛才我們聽了何全剛局長的講話,我個人也有點淺近的感想,現提出來給各位參考、並請指教。剛才何局長談到了佛教的基本精神,是“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這兩句話是佛陀釋迦世尊在大《華嚴經》裏講的。這兩句話確實如何局長所說,是我們佛教的中心思想,也是我們佛教徒工作的正確方針與修行的重要指針。我們中國,過去曾被稱譽爲是世界第二佛教祖國,這是戰前的話。這兩句話在當時來說,我們當之無愧。因爲剛才何局長也說過,跑到世界各國去看看,像我們中國這樣的有規模的寺院,那麼多的出家衆,尤其是那麼普遍的信衆,真可以說是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國家。我們在一九八四年的時候,我率團到歐洲,出席了全歐洲佛教第二次大會,那一次的大會,是聯合國文教組織發動的,我們去參加了那次大會。也有邀請我們亞洲佛教國家代表的,包括日本的、韓國的,還有東南亞各個國家的。在當時的會議程序上有一個節目,就是每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都要提供一個爲世界祈求和平的節目。那次,與我一起去的二位法師,我們叁個男衆,十多位女衆。事前商量了一下,他們既然要請我們參加一個祈禱的儀式,我們就把中國佛教僧伽的服務,整整齊齊的穿起來,我們叁位法師穿的是黃海青、披的是紅祖衣,比丘尼穿的是咖啡色海青、披的是黃祖衣。上臺以後,我們舉行了一個簡短的儀式,祈禱世界持久和平。我們唱念做完後,有一位當地的法國比丘跑來,一把抱住我說:法師!你們這個團體太好了,你們要常常來,我們這裏很需要你們來,像這種莊嚴的儀表,悠揚的梵唱,真的太好了!因爲這是他們沒有聽過的梵呗。所以憑著我們這個唱誦,憑著我們的服裝,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們中國佛教在世界上是很受重視的。尤其是在唐代,唐太宗統一中國後,文化發展,宗教也跟著發展,那情況跟現在我們中國差不多。我常說佛教的發展也要靠國家的太平。所以我們佛教徒,我們的先輩在爲我們留下的早晚功德本裏,都有爲國家祈禱的詞句。我們佛教徒向來一直是很重視愛護國家的。我們講要報四重恩,其中就有報國家恩的一項。所以何局長剛才說,我們應該要養成愛國的思想,愛教的思想和愛衆生的思想。這叁個思想能夠做得好、做得實在、做得成功,那我們佛教也就很好,國家也一定很好。現在國家太平了,我們很安定,有地方可以求學,更有機會來發展我們對佛教的抱負。

  沈香閣感念先人恩

  這話怎麼說呢?我們雖是來自海外的,但開放探親以後,我就回來了。我是江蘇泰州光孝寺的法系人,我對沈香閣也有一段感恩的曆史。因爲今天我們開會紀念的應慈老法師,他老人家當年在這裏講經,我的先師祖南亭老和尚,他是應慈老法師的學生,他從安慶佛教學校畢業後,就跟隨在應慈老法師身邊。應慈老法師創辦的第一個佛學院是在常州清涼寺,然後遷到上海來,以後又在常熟興福寺辦過法界學院,成立華嚴學會。先師祖南老人始終是追隨的。當應慈老法師到沈香閣來弘法時,我的先師公仍然追隨在他身邊。當時,我也常來沈香閣聽應老講經,來看看老和尚和我的師公。有時也跟他們一起打打坐。應慈老法師是禅宗和華嚴宗同時並修的,因爲他是禅宗的傳人,是常州天甯寺冶開和尚的傳法門人。他與清末民初弘揚華嚴最積極、最成功的一位大師-月霞老法師是同參,他們同在天甯寺得法,得法以後,由于應老年紀較輕,月霞老法師一直很重視他。雖然他們是法兄弟,但卻多次向冶開老和尚要求,說應老雖已在這兒受記、傳法,但年紀還很輕,希望能跟自己學華嚴,因爲應老的智慧比較高。冶開老和尚接受了這一要求,就把應慈老法師交給月霞老和尚,跟他學華嚴。由于應慈老法師很聰明,佛經一聽就懂,也不把學佛之事看得很重要,有時甚至漠不關心,月霞老法師有點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常常想用一些辦法來鞭策他、鼓勵他。有一次開了他一個小小的玩笑,讓他去講經。當時月霞老法師被人邀請去講經,有很多信衆來聽經,還有許多年輕的佛學院男女學僧。有一天,月霞老法師從年輕的聽衆中叫出兩位出家同學來,問他們是否都聽懂了?他們回說不大懂。月霞老法師就說,你們聽完經後,去請應慈法師來爲你們複講一遍就懂了。年紀輕輕的應慈法師,本來沒有把聽經當作一回事,所以聽得不很實在,馬馬虎虎。結果月霞老法師使出這一招,要兩位青年學僧去請他複講時,應慈法師著慌了,他紅著臉說:我剛才聽經時沒有注意你們提的這些問題,等我研究一下再告訴你們吧。話雖然這樣說了,但仍覺得很惶恐,很不好意思。從那以後,應慈老法師開始認真學習了。這是月霞老法師接引後進的一種方便,他並不是故意用這種方法去出應慈法師的洋相,而是用此方法去激勵他。從此開始,應慈法師也就很認真的去研究佛法了,最後終于成爲一位名聞中外、名符其實的華嚴座主,一生中叁種《華嚴》都不斷地講,並把叁種《華嚴》同時流通,悲願無量。這些事迹,我們聽了都很感動,覺得應慈老法師是真正的佛教的導師。所以我們今天要舉行研討會來紀念他老人家。這是很有深長意義的!

  召開研討會意義深長

  記得今年春天,我接到真法禅法師的來信,先訴我要爲紀念應慈座主圓寂叁十周年開學術研討會的消息,並說是還要出一冊紀念集,讓我寫篇文章,我想到,我沒有隨付好久就離開了應慈老法師,而我要報答他老人家的法乳深恩,一直沒有機會,現在有機會能寫篇文章來紀念他老人家,我覺得這正是我想做的事,應做的事。所以我就根據常州天甯寺的志書(因爲裏面詳細地記載了應慈老法師的曆史)摘要地把他一生偉大成功的曆史介紹出來。另一方面,也把我參學老法師、聽他講經的法乳深恩,一直想要報答的這一心願說了出來。所以,我這次來這裏參加研討會,主要地就是爲了這件事。真禅法師的八十大壽,我當然也是很重視的,因爲真禅大和尚跟我有法親關系。他是鎮江竹林寺的傳人,鎮江竹林寺佛學院的創始人霭亭老和尚,是我的大師公,我們算起來有這麼個法親的關系。因爲這兩件大事我覺得都很重要,所以我就特別抽出一段時間到上海,參加真禅大和尚的壽慶活動和應慈老法師的佛學思想研討會。在這個時間裏,又意外地遇到了一件事。我出家的小廟,是在江蘇泰州東鄉,叫做海安的一個地方。它原來是泰州的一個區,現在,地方政府把東臺劃出二個區,如臯劃出二個區,泰州劃出二個區,一起成立了一個新的縣,叫做海安縣。我是營溪鄉的人,我出家的廟叫觀音禅寺。觀音禅寺在清朝末年被當時的住持搞得很有氣派。那個廟確實是相當不錯的,有很多房屋,周圍有二十八個村莊的信徒,也有八十多畝山田,叁進殿堂。頭山門進去是彌勒菩薩像,兩面四大金剛像。中殿是觀音殿,中有大觀音菩薩像,兩邊是十八羅漢。後進是大雄寶殿,殿中供叁尊大佛:釋迦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兩邊是二十四諸天像。是一個很整齊、很有氣派的寺院。可惜在戰爭期間被毀了。我在第一次回來探親祭祖時,曾試探地向有關部門問了一下,我出家的這個寺院有沒有可能恢複?當時地方領導回答我說:不大可能。當時我感到很失望。到去年,我忽然聽到一個好消息,說是有希望恢複,因爲有關方面說一個縣可以恢複叁間寺。本來恢複佛教寺廟,是優先考慮城鎮上的寺院,而我們這個…

《華嚴文選(成一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