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开经筵,遍弘大教,是为遗憾。乃思建立道场,延请智、南二公长期说法,迨闻南公有购屋安师之意,遂乃共发大心,鼎力促成,得此助缘,莲社乃能顺利成立也。
综此莲社成立之二大因缘,实各具深意,南公购屋安师,大孝也;信徒为法促成,助弘大法,足以净心社会人心,大智心。二者均含重大觉世济众之无上意义,尤其影响深远,功德难以计量。良以莲社成立以后,智南二公分别宣讲法华、华严、楞严、金刚、起信等诸大乘经论,政府各级首长、夫人,中央多位民意代表、社会各界善信男女,纷纷从听经闻法,而皈依我佛金莲座下,给社会贡献出无心之安定力量。由于信徒日增,护法者众,乃进而发展社会教育,创办智光商工职校,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及以华严专宗学院,储备佛门弘法僧才。举办冬令救济,照顾民间低收入户,金门劳军以鼓舞士气,启建仁王法会以护国安民,成立大专奖学金,诱掖智识青年学佛,空中布教,翻印浅显佛书,普向社会介绍佛法真理,使迷信妖鬼邪神之民间崇拜,一转而为而信佛徒,于不良风俗之改善,起莫大之净化作用。于桃园眷村成立讲堂,接引军眷学佛,于海外成立华严分社,广度侨社善信皈依,综上种种弘化事业之建设,财法二施之功德,皆南公一念孝心,诸信徒一念诚心,有以促成之者,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实无法估计矣!
前人发心,创此基业,高则高矣!美则美矣!我等后人,承此基业,当何所为?曰:守成之!曰:发展之!必如此,方不负前人之所付托!创业之南公,圆寂既十载矣,一以猥才,蒙其顾命,时怀临深履薄之心,率诸徒众,努力经营,于彼所遗事业、法业,一一勉力维持,虽无重大突破,幸未有所陨越。今者,莲社度其四十生辰,合社僧信大众,咸望做一庆典,出一特刊,以资庆祝。并盼写一序文,著之刊首,以用介绍。一以驽骀之材,承斯艰巨,实愧乏善可陈,谨将创社因缘及先人所作各项弘化事业,简述如上,一以表达庆贺之忱,一以告乎来者,莫忘先人创业之艰辛,并期有以发扬而光大之。是为序。
中华民国八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脱稿于莲社之退居寮
怀念我最尊敬的应慈座主
按:应慈老法师曾领导华严疏钞编印会,重新整理出版《华严疏钞》。
为弘扬华严思想,不断地宣讲三种译本的《华严经》,并同同时流通,悲愿无量,福泽后学。
悲愿无量众生得离苦
尊敬的各位领导、诸山长老、居士、法师、佛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刚才我们听了何全刚局长的讲话,我个人也有点浅近的感想,现提出来给各位参考、并请指教。刚才何局长谈到了佛教的基本精神,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两句话是佛陀释迦世尊在大《华严经》里讲的。这两句话确实如何局长所说,是我们佛教的中心思想,也是我们佛教徒工作的正确方针与修行的重要指针。我们中国,过去曾被称誉为是世界第二佛教祖国,这是战前的话。这两句话在当时来说,我们当之无愧。因为刚才何局长也说过,跑到世界各国去看看,像我们中国这样的有规模的寺院,那么多的出家众,尤其是那么普遍的信众,真可以说是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我们在一九八四年的时候,我率团到欧洲,出席了全欧洲佛教第二次大会,那一次的大会,是联合国文教组织发动的,我们去参加了那次大会。也有邀请我们亚洲佛教国家代表的,包括日本的、韩国的,还有东南亚各个国家的。在当时的会议程序上有一个节目,就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都要提供一个为世界祈求和平的节目。那次,与我一起去的二位法师,我们三个男众,十多位女众。事前商量了一下,他们既然要请我们参加一个祈祷的仪式,我们就把中国佛教僧伽的服务,整整齐齐的穿起来,我们三位法师穿的是黄海青、披的是红祖衣,比丘尼穿的是咖啡色海青、披的是黄祖衣。上台以后,我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祈祷世界持久和平。我们唱念做完后,有一位当地的法国比丘跑来,一把抱住我说:法师!你们这个团体太好了,你们要常常来,我们这里很需要你们来,像这种庄严的仪表,悠扬的梵唱,真的太好了!因为这是他们没有听过的梵呗。所以凭著我们这个唱诵,凭著我们的服装,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中国佛教在世界上是很受重视的。尤其是在唐代,唐太宗统一中国后,文化发展,宗教也跟著发展,那情况跟现在我们中国差不多。我常说佛教的发展也要靠国家的太平。所以我们佛教徒,我们的先辈在为我们留下的早晚功德本里,都有为国家祈祷的词句。我们佛教徒向来一直是很重视爱护国家的。我们讲要报四重恩,其中就有报国家恩的一项。所以何局长刚才说,我们应该要养成爱国的思想,爱教的思想和爱众生的思想。这三个思想能够做得好、做得实在、做得成功,那我们佛教也就很好,国家也一定很好。现在国家太平了,我们很安定,有地方可以求学,更有机会来发展我们对佛教的抱负。
沉香阁感念先人恩
这话怎么说呢?我们虽是来自海外的,但开放探亲以后,我就回来了。我是江苏泰州光孝寺的法系人,我对沉香阁也有一段感恩的历史。因为今天我们开会纪念的应慈老法师,他老人家当年在这里讲经,我的先师祖南亭老和尚,他是应慈老法师的学生,他从安庆佛教学校毕业后,就跟随在应慈老法师身边。应慈老法师创办的第一个佛学院是在常州清凉寺,然后迁到上海来,以后又在常熟兴福寺办过法界学院,成立华严学会。先师祖南老人始终是追随的。当应慈老法师到沉香阁来弘法时,我的先师公仍然追随在他身边。当时,我也常来沉香阁听应老讲经,来看看老和尚和我的师公。有时也跟他们一起打打坐。应慈老法师是禅宗和华严宗同时并修的,因为他是禅宗的传人,是常州天宁寺冶开和尚的传法门人。他与清末民初弘扬华严最积极、最成功的一位大师-月霞老法师是同参,他们同在天宁寺得法,得法以后,由于应老年纪较轻,月霞老法师一直很重视他。虽然他们是法兄弟,但却多次向冶开老和尚要求,说应老虽已在这儿受记、传法,但年纪还很轻,希望能跟自己学华严,因为应老的智慧比较高。冶开老和尚接受了这一要求,就把应慈老法师交给月霞老和尚,跟他学华严。由于应慈老法师很聪明,佛经一听就懂,也不把学佛之事看得很重要,有时甚至漠不关心,月霞老法师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常常想用一些办法来鞭策他、鼓励他。有一次开了他一个小小的玩笑,让他去讲经。当时月霞老法师被人邀请去讲经,有很多信众来听经,还有许多年轻的佛学院男女学僧。有一天,月霞老法师从年轻的听众中叫出两位出家同学来,问他们是否都听懂了?他们回说不大懂。月霞老法师就说,你们听完经后,去请应慈法师来为你们复讲一遍就懂了。年纪轻轻的应慈法师,本来没有把听经当作一回事,所以听得不很实在,马马虎虎。结果月霞老法师使出这一招,要两位青年学僧去请他复讲时,应慈法师著慌了,他红著脸说:我刚才听经时没有注意你们提的这些问题,等我研究一下再告诉你们吧。话虽然这样说了,但仍觉得很惶恐,很不好意思。从那以后,应慈老法师开始认真学习了。这是月霞老法师接引后进的一种方便,他并不是故意用这种方法去出应慈法师的洋相,而是用此方法去激励他。从此开始,应慈法师也就很认真的去研究佛法了,最后终于成为一位名闻中外、名符其实的华严座主,一生中三种《华严》都不断地讲,并把三种《华严》同时流通,悲愿无量。这些事迹,我们听了都很感动,觉得应慈老法师是真正的佛教的导师。所以我们今天要举行研讨会来纪念他老人家。这是很有深长意义的!
召开研讨会意义深长
记得今年春天,我接到真法禅法师的来信,先诉我要为纪念应慈座主圆寂三十周年开学术研讨会的消息,并说是还要出一册纪念集,让我写篇文章,我想到,我没有随付好久就离开了应慈老法师,而我要报答他老人家的法乳深恩,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有机会能写篇文章来纪念他老人家,我觉得这正是我想做的事,应做的事。所以我就根据常州天宁寺的志书(因为里面详细地记载了应慈老法师的历史)摘要地把他一生伟大成功的历史介绍出来。另一方面,也把我参学老法师、听他讲经的法乳深恩,一直想要报答的这一心愿说了出来。所以,我这次来这里参加研讨会,主要地就是为了这件事。真禅法师的八十大寿,我当然也是很重视的,因为真禅大和尚跟我有法亲关系。他是镇江竹林寺的传人,镇江竹林寺佛学院的创始人霭亭老和尚,是我的大师公,我们算起来有这么个法亲的关系。因为这两件大事我觉得都很重要,所以我就特别抽出一段时间到上海,参加真禅大和尚的寿庆活动和应慈老法师的佛学思想研讨会。在这个时间里,又意外地遇到了一件事。我出家的小庙,是在江苏泰州东乡,叫做海安的一个地方。它原来是泰州的一个区,现在,地方政府把东台划出二个区,如皋划出二个区,泰州划出二个区,一起成立了一个新的县,叫做海安县。我是营溪乡的人,我出家的庙叫观音禅寺。观音禅寺在清朝末年被当时的住持搞得很有气派。那个庙确实是相当不错的,有很多房屋,周围有二十八个村庄的信徒,也有八十多亩山田,三进殿堂。头山门进去是弥勒菩萨像,两面四大金刚像。中殿是观音殿,中有大观音菩萨像,两边是十八罗汉。后进是大雄宝殿,殿中供三尊大佛:释迦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两边是二十四诸天像。是一个很整齐、很有气派的寺院。可惜在战争期间被毁了。我在第一次回来探亲祭祖时,曾试探地向有关部门问了一下,我出家的这个寺院有没有可能恢复?当时地方领导回答我说:不大可能。当时我感到很失望。到去年,我忽然听到一个好消息,说是有希望恢复,因为有关方面说一个县可以恢复三间寺。本来恢复佛教寺庙,是优先考虑城镇上的寺院,而我们这个…
《华严文选(成一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