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諸宗競演終南山

  諸宗競演終南山

  一、秦山奇古終南秀

  秦嶺橫亘于陝西省中部,是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海拔在1500至3500米之間。它大部分是火成變質岩山地,北坡斷崖壁立,形勢陡峻。

  終南山指的是秦嶺中段,“西起秦隴,東徹藍田,凡雍、幸攵皿、眉阝、雩阝、長安、萬年,相去且八百裏”。終南山又稱“中南山”,以其居天之中,都之南故;又稱“太乙山”,以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在都城長安以南的南山口建太乙宮故。終南山曆史悠久,《尚書·禹貢》中已提到“終南”之名,《詩經》中亦有“節彼南山”之句,《山海經》簡稱其爲“南山”。

  終南山約略可以分爲叁段,周至以西至寶雞一段爲西段,戶縣、長安境內一段爲中段,藍田境內一段爲東段。從總體上看,終南山西高東低。西段眉縣縣南的太白山海拔3767.2米,既是終南山的主峰,也是整個秦嶺的主峰。太白峰巅高插雲天,雄偉壯麗,風雨無時,氣象萬千。高處背陽地,雖在夏季亦有積雪,故俗有“太白積雪六月天”之說,這在炎熱的關中來說是件稀罕事,故此成了關中八景之一。太白山巅有太白叁池,面積爲7公頃,水色蔚蘭,纖塵不染,平靜如鏡,深不可測。太白山之高,令詩人贊歎不已,李白《登太白山》詩雲:“西上太白山,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爲我開天關。願乘冷風去,直出浮雲間。舉手可近日,前行若無山”,“太白何蒼蒼,星辰上列森。去天叁百尺,邈爾與世絕”。岑參《宿太白》詩也稱“太白峰最高”。山上森林茂密,珍貴野生動植物資源極爲豐富,現已被列爲國家“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太白山以東的周至縣境內山區,由于強烈的水流切割,形成了“九口十八峪”,“蒼巅互出縮,峪勢曲走蛇”,因此也形成了許多奇觀勝景,所謂“獅山象嶺”、“九峰疊翠”、“西山登霧”等等,就是諸般景致的數種。山中有仙遊譚,闊2丈,水黑色,深不見底,俗稱“五龍潭”,古時朝廷每年都要遣中使前來向潭中投金龍祈福。由103條支流彙成的黑河,在山中蜿蜒奔流,年徑流量爲6.63億立方米,如今,它已經成了解決古都西安工業和生活用水的永不枯竭的源頭。

  終南山中段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0余座,以高峻秀美著稱者有4座。其一爲紫閣峰。此峰位于紫閣峪腦,海拔2150余米,其西北面是岩層斷裂後所形成的高500余米的懸崖峭壁,其峰翠如潑黛。《雍勝錄》載,紫閣峰位于戶縣東南,每當旭日照射,爛然而紫;其山勢上聳,若樓閣,以是故名。明代王九思雲:紫閣峰有瀑布,景特奇絕。紫閣峰之北有黃閣峰,其南有白閣峰,其西有仙掌峰,俯仰皆景。其中以“紫閣睛岚”爲最。李白有詩謂“紫閣連終南,青冥青倪色。憑崖望鹹陽,宮阙羅北極。萬井驚劃出,九衢如弦直。渭水銀河清,橫天流不息”。極寫了登上紫閣峰放眼遠望的情況。宋人李馬勹缶也有詩曰:“石磴溪橋傍翠巒,分明深入畫圖間。遠饒禅刹疑無景,迥向群峰別有山。微雨欲來雲影亂,輕風不斷烏聲閑。岚光可是清人骨,更待中霄一夢還。”這又是從全局著眼來描繪紫閣峰的儀態了。紫閣峰的東北鄰是高冠譚,這裏山勢陡絕,有飛瀑瀉入譚中,潭水激射,其聲如雷。北宋時,草堂寺寺主在此建了一盤水磨,“又南依危峰岩岫,北面長川秦原,築高樓,西開客館,東敞僧房,俾來者洗以塵襟,醒乎耳目”;“望遼天而空闊,夜月良多;睹雨霁于秋光,並觀疊嶂,阒然世外,杜絕塵喧”,于雷轟之處,卻是一片寂靜的世界,以動襯靜,這真是造化所做的一首極富哲理的詩。圭峰山位于太平谷口,爲斷裂岩形成的叁角形孤峰。它拔地而起,海拔約1500米,叁面爲懸崖峭壁,唯南面坡度較緩,上有一寺,圭峰禅師宗密曾在這裏坐禅。峰頂一席之地築有一廟。每當黑雲壓頂,必有大雨,故俗雲“圭峰戴帽,白雨發泡”。圭峰旁又有天池,秋月照射,澄沏如鏡,其峰之南舊有別墅,“暮山紫翠,橫絕天表,月高露下,群動暫息,忽有笛聲自西依山而起,上拂雲漢,下滿林壑,清風自發,長煙不生,聽之,天地人物灑然如在冰壺中也。”有一首詩對“圭峰夜月”這樣描寫說:“浩照圭峰樹影重,天雲潋滟淡春容。銀河鬥轉橫輪閣,鐵鳥風清雜晚鍾。青幛遠銜秋夜月,輕雲暗抱大夫松。山家乘興恒孤往,石徑穿林護短筇。”難怪它要成爲當地景點之一了。

  南五臺距長安縣城20公裏,由五座山峰組成,俗稱五臺,即大臺(又稱觀音臺)、文殊臺、清涼臺、靈應臺、舍身臺。每當天清氣朗時,登上西安古城城垣便可看見南五臺。這裏山勢峻峭,峰巒疊嶂,樹林茂密,泉水叮口當,風景極爲幽美,舊志有“今南山神秀之區,惟長安南五臺爲最。”登五臺,以前必須經過塔寺溝,這裏山道崎岖,溪流蜿蜒,泉水噴珠吐玉,修竹身影婆娑,數十處佛寺殿塔掩映于綠樹叢中,情趣橫生,美不勝收。到達大臺之後,放眼四顧,群山如屏環列,芙蓉萬仞插入青冥。從大臺有一條鳥道通往其它四臺,四臺中數送燈臺山勢奇峻,是最能吸引遊人的去處。

  翠華山距西安城30多公裏,傳說由翠華姑娘乘龍至山中坐化而得名。漢元封二年(前109),武帝于此山谷口建太乙宮,故翠華山又名太乙山。登山須經“十八盤”,這是由盤石自然堆積而成的石階。山中有太乙池,水面百余畝,既可坐在岸邊垂釣,也可以乘舟至湖中遊賞,湖光山色,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動人山水畫。池之外,又有龍移湫、澄源湫,傳說爲天寶年間(7 42—756)山石崩塌堵塞水流而成,在山左太峪村東南有一所謂的“龍涎窩”,瀑布從山崖上瀉下,氣勢磅礴,吼聲震耳。村西有冰洞,雖盛夏亦有堅冰,又有風洞,涼風飕飕出自洞中。村東石壁上有金華洞、玉案峰,由于高峻路險,難于攀登,所謂“雲從玉案峰頭起,雨自金華洞口來”即是其高峻的形象寫照。

  終南山東段主要有玉山,位于蘭田縣東南部,因出産玉石而得名,主峰海拔爲2339米。玉山又名王順山,此山之美,用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話來說便是“一遊五晝夜,欲返仍盤桓”。玉山的景致主要有:古棧道,開鑿在絕壁峰半山腰上,是隋唐時攀登悟真寺上寺的必經之路,棧道彎彎曲曲,很是驚險。棧道旁有石龛,當年白居易登山時曾在此休息過。石龛旁的崖壁上有一懸空巨石,白居易稱之爲“一片石”,僧人們曾爬到此石上坐禅、誦經,故又稱之爲“定心石”。賓位亭,位于陡峭山坡間的一片開闊地,如今只剩下一塊數十立方米的大石頭,此石經過人工雕鑿,人稱“月亮石”,也是白居易憩息的地方。周圍是一片竹林,無數個和尚墓塔掩映于其間。此地樹木堅瘦,抱石而長,樹身盤曲如蟲蛇。古時,樹木有松有桂,四時蔥郁,亂不成行。東岩怪石,東岩是玉山的主峰,唐代時是蘭田玉的主産地,玉長于石中,從崖面上看,由玉石形成的紋路猶如嵌著的根根翠竹,夜間,玉石閃光,與星月爭輝。此峰高峻,猶如“拄天青玉竿”,難以攀登,據說峰頂有白蓮池,“素葩覆清瀾”,可惜“聞名不可到,處所非人寰”。叁級瀑布,這是秦嶺北麓最大的瀑布,位于蘭田峪盡頭,由南石河河水從一百多米高岩面跌落而成,石分叁級,瀑亦隨之,抛珠濺玉,水霧團團,煞是壯觀。除此之外,又有古道瀑布、四級瀑布、辋川瀑布等,各展風姿。天然岩洞,這也是此段山區的一個重要特色。主要的岩洞有碧天洞與珍珠樓。位于藍橋鄉政府所在地的西邊石壁上,前者有3個洞廳,後者在碧天洞上方2百米處,洞分兩層,是一個樓上樓,可容百余人;淩雲洞,位于辋川鄉岩子村附近的照壁山上,全洞多廳多層,構造複雜,鍾乳石造形奇特多姿,雖縱深長度在520余米以上,但洞內空氣清新,暖如溫室。這是此地溶洞群中最大的一個。此外又有臥虎洞、藏龍洞、哺乳洞、繡樓洞,皆據洞中鍾乳石的造形特點而命名;錫水洞,位于照壁山對面成仙嶺的山腰,洞中有潭有樓,幽靜別致。考古發現,古人類曾在此住過,後來則成了道家的洞天福地。

  由于終南山爲地殼隆起、岩層斷裂所成,因此地熱十分豐富,並因此又給這裏憑添了不少自然風采,其一是溫泉多,水質好,骊山華清宮溫泉與白居易的《長恨歌》連在一起,聞名全世界,古今墨客記述已多,這裏不贅。湯峪,又名湯泉湖,位于蘭田縣西南20公裏處,湯峪溫泉不但水溫高(62℃),而且含有碘、氟、錳等多種礦物質,是12類礦泉水中之最優者。既能去膩潔膚,又能治病。早在唐代,明皇玄宗即已在此大興土木,建造“大興湯院”,分設玉女、融雪、蓮珠、漱玉、濯纓5池,也是聞名京師長安的一處溫泉。如今,這裏已經建成湯峪療養院並真正地服務于人民。其二是由地熱所形成的煙霧。最著名的要算“草堂煙霧”了。姚秦時鸠摩羅什至止譯經的草堂寺曾有一口“煙霧井”,地熱蒸氣從井口冒出,升至空中,每當落日西沈時,騰空的“煙霧”便蔚成奇觀:輕煙淡霧搖曳于圭峰之巅,呈淡淡的紫色,沿著屏列的終南山北麓,隨風向著帝都長安悠悠飄去。頗有規律性的“草堂煙霧”于是成了“關中八景”之一。

  終南山的俊秀首先被封建統治階級所占有。秦皇漢武所建之上林苑都包括終南山的中段和西段東端在內。起初,秦始皇建成上林苑之後,又在苑中北端興建阿房宮,並且自前殿下建閣道直通南山,表南山之巅以爲阙。漢武帝時更廣開上林苑,周回達數百裏,將原來阿房宮以南周至至宜春苑(今長安縣南)間的田畝山林悉劃歸上林苑,全苑開12門,括36苑、12宮、25觀。隋唐兩代又在終南山中增建了不少離宮別館,如隋之鳳泉宮,在眉縣境,爲隋文帝沐浴之地,唐高祖亦曾臨幸;仙遊宮,在周至黑水峪內;宜壽宮,在周至境內;甘泉宮,在戶縣栗峪口;太平宮,在戶縣太平峪口;唐代新建則有太和宮,在長安縣太和峪黃峙村,貞觀二十一年(647)改作翠微宮,附…

《五、諸宗競演終南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