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八章 如意自在 第一節 禁行、善惡、戒律(2)▪P6

  ..續本文上一頁人身上塗敷的妙香時,也會油然生起貪心。如果你真正喜歡妙香,那你應該去享受大商場中陳設的各種高級香脂。你爲什麼只對女人身上所塗抹的妙香會生起特殊的歡喜心呢?實際上幾百個女人坐在一起也是臭哄哄的。

   男性與女性之間喜歡互相注視,但如果你經常喜歡欣賞異性的容貌,覺得他的臉是那麼好看,那我們可以把他臉上那層比較細薄的皮膚削開,這時皮膚沒有過後,那你還喜歡看嗎?同樣,如果你喜歡他的身體,那把他身體外面的皮膚削開,再把他裏面的內髒掏出來,這時再看看你到底貪的是什麼地方。

   如果把外面皮膚削完過後,再把這個血肉模糊的身體放在你面前,那你這時只會是感到非常恐懼,根本就不會生起貪心。既然如此,我們現在知道你是對異性外表這層如蓮花花瓣般非常細薄的皮膚生起了貪心,因爲對整個身體的內內外外進行了觀察,除了不淨物與薄皮以外,就再也沒有別的了。如上分析,既然你對那些沒有任何意義的對境生起貪心,確實是很不值得,是一種顛倒和愚癡。”

   “在此我們再回過頭來分析一下能貪執的心,如一個男人愛上某女人而結爲夫妻,開始時認爲她青春美麗,不可方物,但過一段時間後,他就不再情願看到自己的妻子,當初他非常貪愛的妻子現在已經毫無吸引人之處,于是他又開始追求別的女人了。實際上以前他所鍾愛的女人,與今天他所討厭的妻子同爲一人,根本就無有任何差別。

   因此有貪心的這種人,就如瘋子,那狂亂的分別念就象是風中的綿絮一樣飄忽不定,今天追求甲,明天喜歡乙,以前他喜歡的美人,後來他會認爲過于平凡。假如美麗的本性真實存在,那麼你的心情爲何前後有如此巨大的變化?不應有任何變化。以前所喜歡的人也應該永遠喜歡,並且你所喜歡的人應該得到全人類的一致認同。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某女以爲某男的眼睛勾魂攝魄,非常迷人,但另外的女人對此並不表示欣賞。

   在我們房頂上的一些小鳥的貪心強烈,它們也經常象人一樣舍棄舊友結交新朋。但在我們看來,這些小鳥並不美麗,在形相上它們彼此之間也並沒有任何差別。我們人也是同樣的道理,比如對于同一個女人某人會認爲她好看,但另一個人則會認爲她一點也不好看,但實際上這都是由于自相續的分別念在作怪,如果是牦牛看到這個女人後,心中根本就不會有好與壞的評價。

   本來本性並不存在的東西,但貪心重的人反而執著爲實有,如是對女人的身體生起貪心,而在離貪的瑜伽士或一個不淨觀行者看來,女人的身軀一點也不美麗動人,對此一絲一毫的貪心也不會生起。我們對外境的諸如名聞利養等一切貪著也是同樣的道理。

   又比如,對于汙穢的不淨糞,人類會感到惡心不愉快的,但在狗與豬看來卻是一種美味可口的食品。因此對于好、壞等判別全是衆生的分別念而已,這與瘋子的心念無有任何差別。

   作爲人身的五蘊本來是無有任何實義,五蘊聚合也無稍許實義,並且它還是叁大痛苦的本性,是刹那生滅的法猶如閃電。若詳細觀察後,就會知道輪回一切諸法皆是苦的本性、空的本性,並無任何東西值得貪戀。從身體的五蘊乃至器情世界中的一切本無可貪之處,但凡夫因分別念以爲外境實有存在,就這樣將自心捆縛了,于是給自他都帶來巨大難忍的痛苦。本來不淨以爲清淨,本來痛苦當作安樂,本來無常執爲常有,如此給今生來世帶來無盡的痛苦。

   在此主要宣說了對治貪心的竅訣,其實也可以此類推其余的煩惱。”

   “若心真正能安住,那所有的分別念就會消于法界;我們若沒有認識其本性,那分別念就會越來越強大。比如對一個年輕的女子,最好一開始就不要看她,然後不要去想她,也不要與她講話,不要跟她接觸,當內心産生小小的貪心時,就應該立即斷掉。否則若你跟她接近,與她說話,然後與她一起做一些不清淨的行爲,最後你們的後果就會越來越嚴重。所以,在一切分別念萌發之際,我們就應立即加以斬掉。”

   “聲聞乘弟子非常恐懼這種空性的道理,會馬上逃避,而大乘對此則生起希有之感,並且直接享用。所以大乘與小乘在智慧上有天壤之別,而密宗的智慧則是最殊勝無上的。如火的本性還未消失之前,誰也不願意與火相接觸,但是密咒成就者以密咒加持火後,無論怎麼接觸都不會被灼傷,那就沒有任何必要逃避。同理,煩惱如何轉爲道用也是依據本人的智慧和境界來進行抉擇,如果還被煩惱所束縛,那說明煩惱沒有根除,密咒沒有成就,還應繼續修持。如果煩惱絲毫也不能束縛自己,那一切煩惱就已經成了修行上的順緣……

   如果你並未明了真正的竅訣,也沒有努力修持,只是依靠簡單詞句而直接以貪心來行持密法,這就是所謂的瘋狂者,如此對自己本人乃至佛法都會帶來很大的危害。本來不是大成就者,但自己卻裝模作樣,僞裝大成就者,這種做法極端錯誤。自己應該詳詳細細地觀察,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密咒師,自己相續中有沒有自相的煩惱。”

   “比如木匠對做家具方面非常娴熟精通,而屠夫則在殺生方面具有不共同的竅訣,如疱丁解牛而遊刃有余。同樣,密宗在斷除貪心方面有其不共殊勝的教言,如果依靠密咒乘的善巧方便,將自己貪心和嗔心的命根在一刹那間也能斷掉,然後在幻化的世界中可以享受幻化的快樂。如是的密法修持者,雖然遇到美女而生起貪心,但這些都是根本不會成爲束縛,就象水不能遮擋水月,或者是火上加木柴,則火焰反而越來越盛燃。故對于這樣的人而言,貪欲非但不能使之束縛,而且越來越增上他的智慧。

   在以前的大伏藏師和大成就者當中,也有一些不攝持空行母,如以前的俄勒班瑪汪欽、德車嘉村娘布和(第一世)蔣揚欽則汪波,他們在一生中都沒有依止過空行母,故伏藏大師不一定都要依靠空行母。也有密宗的伏藏師需要依靠空行母或明妃的手印來取出伏藏,但有些人籍此以爲所有甯瑪巴的行者都需要依靠空行母,這種說法就未免失之偏頗。因爲蓮花生大師當年是住在明妃的智慧法界中埋藏許多伏藏,在受持時也是這種方式,所以蓮花生大師在授記一些伏藏大師掘取伏藏時,也應依靠同樣方法來取出伏藏。如從列繞朗巴的傳記來看,他只有依靠空行母後才能開取伏藏品。但這些伏藏師不但無有自相的貪心,而且能證悟全部的貪欲爲大樂智慧,在他們而言,煩惱或美女都成了修行旅程中的順緣。”

   “雖然密宗裏可以享受妙欲,但密法深奧莫測,現在世間上有不少人錯認爲密宗只有雙運法和降伏法。他們以爲在大衆面前依止幾個空行母這才是密宗行者的行爲,似乎空行母越多,密宗的境界就會越高。還有些人把不信仰佛教的女人也攝受爲自己的“空行母”,不管到哪裏去,也是出雙入對,而于降伏法,他沒有真正的菩提心,更沒有生圓次第的境界,並且對那些真正弘法利生的高僧大德們發惡心,妄想用各種降魔法來損害他們。如果這種不良作法蔚然成風,將會對密宗産生極壞的影響。

   能夠如理如法行持密法的人,在當今世界確實罕見。本來對密法是必須要加以保密,不能隨便公開,如象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者,如果大家閱讀過他們的傳記,就會知道他們是象野獸一樣在寂靜的地方行持雙運和降伏法的,而並不是在衆多人面前行持密法的甚深行爲,因此我們對密法不能顛倒行事。”

   “又如百年前在我們學院喇榮溝的第一世敦珠仁波切,當時他與大成就者藏珠的關系比較密切。有一次敦珠的空行母生病了,就請藏珠爲她治病。治完病後,敦珠仁波切告訴藏珠:“你是一位大成就者,你應該顯現一個神變”,然後藏珠首先喝了十多碗酒,結果這些酒全都從他的手指中流了出來,盛到一個盒子當中。之後成就者對敦珠仁波切說:“你顯示一個神變吧!”于是敦珠仁波切開始吸煙,十個手指隨後都冒出青煙。當時小南久活佛也在場親眼目睹,他以爲這些大成就者的手指都是有孔的,否則酒可以從手指中流下來,青煙也可以從手指裏冒出來,這怎麼可能呢?如果自己並非證悟本性的大成就者,而喝酒抽煙,這些都成了惡趣的因。如有些凡夫模仿格薩爾王的行爲或禁行,這都是不如法的。”

   “如今有些人以密宗爲借口,做出許多非法的行爲,如殺生、偷盜、邪淫等等,但這些實際上都是毀壞佛教的標志,同時也違犯了密乘的根本戒。學密的人不應該這麼做,我們應該是相合世間而弘揚佛法和行持佛法。真正行持佛法的人就應該象阿日班欽、(第一世)蔣揚欽哲旺波等許多前輩大德那樣,實際上他們修持密宗的生圓次第的境界已非同凡響,但在外面上他們守護所有的別解脫戒也非常圓滿,並不象如今我們看到的這些“密宗師”。

   希望你們應好好地修持,不要以密宗爲借口,把自己惡劣的行爲都認爲是密宗的修法,然後自己作雙運降伏等等,這樣不但于己而且對佛法也會造成極大的損害。比如真正在密宗裏,高僧大德根本不會因嫉妒心而對別的高僧大德作降伏,也不會以貪心邪淫,否則,其結果必將摧壞自己的心相續。

   很多古德說:作爲大批僧衆的住持人,必須是一位清淨比丘,若是修持密行的瑜伽士來主持教法則比較困難。如果同時具有出家人和在家人二種福田,那必須由出家人來作住持。

   即使內心的證悟高不可攀,但外面的行爲也應該如法。”

   “在修持大圓滿時,當然一切輪回的事情都是沒有意義不用說,而其它一切屬于分別念的事情也都應斷盡,我們應當在無修無行無執當中安住。因此,在修持大圓滿時,一般也沒有接受空行母的這種方便方法。……不共同殊勝的大圓滿則不需要依靠空行母的智慧轉用,作爲甯瑪派不需要依靠明妃(也能獲得殊勝成就)。”

   至尊上師法王如意寶欽定的五…

《第八章 如意自在 第一節 禁行、善惡、戒律(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