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教中人忍不住要苦心勸告蕭先生師徒:切莫妄謗大藏經!希望你們一定記住,好不容易流傳至今的叁藏法寶,皆是佛菩薩的智慧甘露、曆代祖師的心血結晶,如果肆意诋毀壞人淨信,那是會遭天譴的!
堪布仁波切那段話中,並沒有提到藏文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可蕭張師徒按捺不住謗法激情,硬要拉來和漢文大藏經綁在一塊兒加以毀辱。他們既已承認自己有隔陰之迷,不識藏文,對于當時結集編纂的詳情以及與事的高僧大德之智慧學識更一無所知,如是又哪兒來的權利進行評判呢?再者,無論《甘珠爾》還是《丹珠爾》裏面,皆收錄了許多與漢文大藏經共有的經論典籍(精通佛理及藏漢文之智者自可詳加對照),所以兩地的藏經法寶實際是榮辱與共的關系,要一並推翻談何容易!
元朝至元年間,政府曾廣召漢藏高僧大德學士名流,詳細對勘漢藏兩種《大藏經》的內容,編成《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十卷。明成祖于永樂八年(1410)亦曾遣使赴藏訪求佛典,取得《甘珠爾》全套及《丹珠爾》中有關五部大論的典籍,恭爲翻刻刊行。萬曆叁十叁年(1605),再次翻刻永樂版藏文大藏經。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再刻《甘珠爾》;雍正二年(1724),再刻《丹珠爾》。(此即現今北京版《西藏大藏經》)從這些史實看,藏文大藏經絕非如蕭平實師徒所妄言的那樣無有價值,而是與漢文大藏經一樣同爲清淨的如來正法,經得起時間和智者的勘驗。
關于中國古代的譯經事業,趙樸老曾作過一次重要講話,裏面有這樣一段內容:“毫無疑問,中國古代的翻譯事業,給燦爛的漢民族文化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在世界上是無可匹敵的。它是我們足以自豪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一。但是,我們還必須指出常常容易忽略然而非常重要的另外一面。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個兄弟民族在創造全民族的文化中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和出色的成績,在佛教方面尤其如此。西藏在吐蕃王朝時期,由于文成和金城兩公主的下嫁,引進了盛唐文化和佛教的信仰。其間還創製了通用至今的文字。到持松德贊時期,迎請了印度當時最著名的顯教學者寂護、蓮花戒和密宗大師蓮華生等建寺立僧,從事系統的翻譯;同時又由沙州和唐朝請去漢僧傳授禅宗,講經說法;到赤熱巴巾(即巴黎可足或彜泰贊普,815~836在位)時,又迎請印度大德多人和西藏學者一起厘定譯名,校正舊有譯文,補譯大量經論。公元十世紀以後西藏開始了佛教後弘期。直到1203年印度超岩寺及各大寺被入侵軍破壞,叁四百年間印度和西藏兩地傳法求法的大德往來不斷。舉其最著名者,如出生于孟加拉國的阿底峽尊者(982~1053),是印度當時學德最高的大師,于1042年應請至藏,創立迦當派。其學說爲後來宗喀巴大師(1357~1419)所繼承,創立了格魯派即黃教,遍傳藏、漢、蒙廣大地區。又西藏的瑪爾巴曾叁度赴印學法,創立了迦舉派即白教,此派在明代曾長期掌握西藏地方政權。世界知名的西藏聖人米拉日巴即此派的(藏地)第二代祖師。其余譯經傳法的大德難以備舉。自公元八世紀中葉至十叁世紀中葉五百年間,西藏譯出的叁藏經籍就已收入甘珠、丹珠兩藏計算,部數五千九百余種,分量約合叁百萬頌,約當漢譯一萬卷。在藏譯藏經中重譯甚少,故實際內容大大超過漢譯藏經。其中尤以空有兩宗的論典以及因明、醫方、聲明的著作和印度晚期流行的密教經論,數量龐大,爲漢譯所未有。由于藏文翻譯照顧到梵語語法的詞尾變化和句法結構,因而極易還原爲梵語原文,所以受到現代佛學研究者的高度重視。”
除了數量龐大和極易還原爲梵文等優點,當時翻譯工作的高度嚴密性、系統性,也是不爭的事實。譯場上不僅彙聚印藏兩地的大班智達、大羅紮瓦(譯師),進行密切配合,而且還必須通過初譯、校勘、講聞研討以及反複修訂等複雜程序,直至各方皆對原本文、義通達無礙,並且譯本精益求精止于至善時方可定稿。
藏譯《中觀根本慧論》的後跋裏,就有這樣一段真實的記述:“歸屬大乘對法之義,闡揚勝義真如法性,開顯(聖)般若波羅密多之理的《中觀根本慧論》,乃爲擁有不可掠奪之智慧與悲心,開演如來無上大乘之理,成就極喜地之果位,前往極樂刹土,于“極淨光世界”成佛,號“智源光如來”之聖者大阿阇黎——龍樹菩薩圓滿撰著完畢。
奉擁有殊勝自在妙智之具德大國王赤松德贊之聖诏,印度中觀大論師、堪布[法師]雜加納嘎巴達(益西娘波),與(西藏大班智達)主校比丘焦若
魯堅贊譯師共同翻譯、校勘並訂正。
該論共二十七品,四百四十九偈,共計一卷半。
之後,于克什米爾慧美繼鴻城[妙臂城]中心的仁親衛寺[藏寶寺]內,克什米爾堪布——大智者哈薩瑪德(夏波洛珠),與西藏譯師巴擦尼瑪紮[日稱],于(克什米爾)國王帕巴拉[聖天國王]年間,根據與克什米爾版本相符之《顯句論》,再次進行修訂。
隨後,于拉薩大昭寺殿內,印度堪布嘎那嘎瓦馬色及國卡[金铠]與譯師(巴擦尼瑪紮),(依照東西方各類版本)再次進行大校……”
又如藏譯《阿毗達磨俱舍論》的後跋雲:“此《俱舍論頌》,乃佛陀親口授記之大德、能背誦九十九萬部經典、具有不退智慧自在者,共稱爲第二遍知的大阿阇黎世親菩薩撰著圓滿。印度堪布則那莫紮(即佛友)與(西藏)大譯師華哲僧侶翻譯、校正、並以講聞方式而抉擇。”
鐵的事實足以令任何有良心的異議者低頭。
《第四章 不容亵渎的尊嚴 第二節 莫謗大藏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