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五 藏傳佛教簡介▪P3

  ..續本文上一頁喀巴大師、噶-瑪-巴大師等等,但伏藏的主要來源卻是甯瑪派。

   甯瑪派教法傳播的第叁個途徑,就是淨相。淨就是清淨的淨,相就是指形象,換言之,也可以稱爲淨境或淨觀。

   它是什麼意思呢?修證非常好的那些上師,在夢境或入定當中,可以輕而易舉地漫遊蓮花生大師的刹土,或者極樂世界等清淨佛刹。在漫遊的過程中,會在佛菩薩坐前聽聞到很多教法,當他出定或從夢中蘇醒過來之後,將這些修法完整無誤地記錄下來,便形成了一種修法或者儀軌。

   在法王如意寶的著作裏面,有一部分就是這樣來的。以後你們修行達到一定的境界,可以漫遊佛刹的時候,也同樣可以寫出淨觀的修法。

   不過,如果只是做了一個吉祥的夢,夢中佛、菩薩、上師給自己說了幾句話,自己醒來後也能清清楚楚地把它記錄下來,這是不是淨相法呢?不是!淨相法不會那麼簡單,它有一定的特征,具有包括灌頂、修法、儀軌及解說在內的完整體系。

   當然,有些淨相法也只有叁、四句,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論,否認所有文字短小的淨相法。但現在要鑒定真假淨相法,的確有一定的難度。因爲很多可以鑒別淨相法的,像以前那樣被公認的高僧大德已經越來越少了,藏地有些上師雖然可以鑒定,但總的來說還是十分稀有。

   正是因爲真假難辯——無論是經典、伏藏亦或淨相法,都有真有假,所以密宗要求一定要觀察上師這一點也顯得尤爲重要了!就像因明所說的一樣,要證明佛教的觀點成立,首先要證明佛是真實語者,然後就可以相信佛所說的一切法。同樣,通過長期周密細致的觀察以後,我們就會對所觀察的上師建立起穩固的信心與正知正見,這樣就能如法地依止真正的善知識,對他的所言所行,即使當時不太理解,不好接受,也不會對上師生邪見,始終相信上師是正確的。否則,如果當初沒有如法觀察,必然會引發嚴重的後果!這方面的例子數不勝數,因此,藏傳佛教才會對觀察上師有著嚴格的要求。

   對于沒有條件觀察的人來說,依止法王如意寶和他的上一世,以及很多藏地公認的高僧大德,應該沒有問題。綜上所述,只要如理如法地觀察善知識,依止善知識,即使遇到各種問題,也會圓滿解決好的。

   3、甯瑪派特有的殊勝法門——大圓滿

   我學習佛法很長時間了,現在總結起來,學顯宗的時間遠遠超過學密,因此對顯宗也比較了解。如果毫不誇張地評價,顯宗的精華是密宗,密宗的精華是大圓滿,這不是我信口雌黃,因爲對此有教證也有理證。

   在整個藏傳佛教中,真正弘揚大圓滿,就是甯瑪派。甯瑪派有不共同的續部24個卷帙,卻沒有列入藏傳佛教《大藏經》的經教部分——《甘珠爾》的目錄裏面,因爲前輩的高僧大德們認爲,甯瑪派的這些法基本上都跟大圓滿有關,都是密宗當中的密宗,是非常秘密的內容,所以不能列在《大藏經》的目錄裏面,而應該單獨列出。在德格印經院的目錄中,除了幾部甯瑪派的續部以外,其他的都看不到,都是獨立保存的。

   爲什麼要保密呢?因爲大圓滿是顯密所有法的精華,非常珍貴,所以才不能隨便公開。這並不意味著大圓滿有什麼缺點,也不是大圓滿不能跟衆生見面。

   可是,現在大圓滿已經無法保密了,隨便在一個較大的寺院流通處,都可以看到很多有關大圓滿的書,翻譯成各種語言的大圓滿修法也隨處可見。不過,我覺得這沒什麼問題,這只能表示法本不保密而已,法本真正的意義沒有人懂,也就相當于沒有公開。大圓滿徹確的部分讀起來似乎很簡單,就象《六祖壇經》一樣,一般人也看不出什麼來。其實,大圓滿的真正內容還是沒有公開,仍然留在藏地的山溝裏面。

   當然,現在國外也有很多上師在傳大圓滿,他們的弟子當中,也有一些成就者。我聽說英國的一位癌症晚期患者——一個敦珠法王的弟子,臨終時出現了很多大圓滿書籍上講到的成就標志,非常了不起!所以我們不能說大圓滿的修法只能在西藏,但它的發源地在西藏。西藏的教派當中,真正的大圓滿的傳授、灌頂、修法,都在甯瑪派當中。其他的像格魯巴等教派,也在接受大圓滿的修法和灌頂,但他們沒有屬于自己的大圓滿。他們也認爲,大圓滿就是甯瑪派的。

   甯瑪派的大圓滿實際上跟其他密法也不矛盾,在不矛盾的基礎上,它有自己的特點。

   如果沒有甯瑪派,藏傳佛教雖然也有五部大論、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等內容,卻唯獨缺少了大圓滿,以及和大圓滿相關的一些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

   作爲甯瑪派的弟子,我們一定要修大圓滿。雖然我一直告訴你們,不要急著修大圓滿,它和我們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我並不是說大圓滿不能修,也不是說我們不需要修。大圓滿肯定要修,但在修大圓滿之前,必須要修加行。在沒有修加行的情況下,匆匆忙忙去修大圓滿也不會有任何結果!不但修不成大圓滿,甚至會讓我們對佛法失去信心。如果出離心,菩提心的基礎都沒有建立起來,將來會出現很嚴重的問題。

   我們一定要注重修行次第,嚴格按照佛、菩薩、上師們的要求去修,這樣肯定會成就。否則,倘若隨順自己的妄執,既不修加行,又不修出離心、菩提心,直接去修大圓滿,我敢保證,這種做法很難解脫,無非種點善根而已。

   現在外面的說法很多,有些人說需要修五加行,有些說不需要;有些人說需要聞思,有些人說不需要。那麼到底需不需要呢?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其實答案很簡單,你們自己去看,假如連大圓滿最基本的,密宗最常見的知識都不懂的話,就需要聞思;反觀自相續,出離心、菩提心等所有的基礎都具備了,只是沒有證悟而已,那就不需要修五加行,可以直接修大圓滿了。否則,如果出離心沒有,菩提心也沒有,甚至業障非常深重,打坐一個小時,又昏沈,又掉舉,就說明需要修加行——積累資糧、忏悔罪業,因此,該怎麼做,問問自己就恍然大悟了。

   (二)薩迦派

   薩迦派的見解與噶舉派基本一致,加行又與甯瑪派大致相同。雖然大圓滿的一些修法是其他藏密教派中看不到的,但薩迦派也在修大圓滿的一部分修法。

   薩迦派最興盛的時期,是薩迦班智達時代。薩迦班智達等大德都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他們以卓絕的智慧,撰著了大量而珍貴的論典,成功地指導著後學者的修行。從古至今,藏傳佛教其他教派在戒律、《俱舍論》等論典的诠釋方面,一直沿用薩迦派大德的著作。很多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都是薩迦派的弟子,包括宗喀巴大師的上師,和宗喀巴大師的兩大弟子——克珠傑和加操傑。薩迦派在藏傳佛教當中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不可估量的貢獻,也由此可見一斑。

   薩迦派的主要觀點,是首先全盤接受《中論》等《龍樹六論》中有關中觀方面的空性,並在空性基礎上加上如來藏的見解。薩迦派具體的修法,就是喜極金剛的生圓次第和道果的修法。這些修法屬于無上密宗的生圓次第,不過,與大圓滿的修法還是有一定的差別。

   薩迦派有一個文殊菩薩親傳的加行修法,叫做“離四欲修”。“四欲”,就是四種貪欲,也即遠離四種貪欲的加行,實際上就是修出離心和菩提心。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貪欲今生非修法者。若稱作修法者,最低限度不能對現世有貪欲心。否則,爲了今生的健康、長壽、發財所做的念經、觀修等善行,皆與解脫無關。(注:佛法有狹義和廣義兩種解釋。廣義指所有的善事都是佛法,狹義指能獲得解脫的修法才是佛法。此處從狹義的角度而言)以這樣的發心而修行的人,也根本談不上是修行人。

   第二、貪欲輪回非出離心。無論貪著此世或來生的輪回,皆不具足出離心。

   第叁、貪欲自利非菩提心。自私自利與菩提心相違,凡有愛執自己之心,皆無菩提心可言。

   第四、若有執著非正見。無論執著有、執著無、執著空性、執著光明,凡是有執著都不是正見。

   此修法實際上與宗喀巴大師的《叁主要道》中所講的修行次第完全一致,只是宣講的角度略有不同:後者從正面的角度來闡釋,而“離四欲修”卻以否定的角度來解釋。無論如何,出離心和菩提心是任何教派都必須要修的。

   (叁)噶舉派

   嘎舉派一直以擁有衆多苦修者而著稱,其中最著名的,當數因傳奇般的事迹而倍受矚目的米拉日巴大師。其實,噶舉派還有不勝枚舉的許多不被外人所知的修行成就者。如今,在藏地很多神山或寂靜處,仍清晰可見當年修行者的足迹——當初沒有雄偉的寺廟,也沒有清淨的道場,修行人只能在山上搭建茅棚。這些小房子基本上都是由石塊和石板構建而成,僅夠一人的容身之處,旁邊一個很小的土竈,就在這樣的地方,不知成就了多少功德蓋世的苦修者。

   噶舉派的加行修法和其它教派完全相同,也是修出離心和菩提心,但正行的修法卻是“大手印”。

   爲什麼叫“大手印”呢?“手印”也即古代國王的印章,如同現今政府的公章。只要蓋上了國王的印章,任何人都無法超越,無法推翻,只能接受。同樣的,“大手印”就是空性和光明,如同國王的印章一般,任何事物都離不開空性和光明,因爲其本體既是空性又是光明。當然,有時經論裏稱大中觀也叫大手印,有時也稱大圓滿爲大手印,這都是因爲佛法名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之故。

   麥彭仁波切的著作中也有一些噶舉派“大手印”的簡單修法,從表面上看與大圓滿的修法十分相似。實際上,在薩迦派、嘎舉派和甯瑪派這叁個教派的具體修法中,除了大圓滿特有的一些修法以外,其他修法都是很相似的,達摩祖師的禅宗也很像大手印的有些修法。

   (四)格魯派

   格魯派有新、舊…

《慧燈之光五 藏傳佛教簡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