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時輪金剛——天降花雨的法緣▪P2

  ..續本文上一頁 傲慢行化身天邊法胤

   虛空藏化身護國法胤

   除障明王化身擁祥法胤

   金剛手化身獅子法胤

   閻王化身鎮服法胤

   地藏王菩薩化身巨力法胤

   昏聩行化身不滅法胤

   除蓋障菩薩化身人中獅王法胤

   虛空藏化身大自在法胤

   除障明王化身天邊尊勝法胤

   妙金剛化身勇武輪王法胤

   以上二十五代法胤中,除海勝法胤與難勝法胤任位時間分別爲一百八十二年和二百二十一年外,其余二十叁代法胤任位時間都是一百年。

   還可指出一點的是,除觀世音菩薩只化身過一次白蓮法胤外,閻王爺和地藏王菩薩等都曾多次化身爲不同的法胤來管理香巴拉國,而且他們之間的接替還有一定的次序,在金剛手之後依次爲閻王、地藏王、昏聩行者、除蓋障菩薩等等。這似乎表明,在冥冥天國中,佛菩薩做事也有相當嚴格的規矩和章法可循。

   當法胤的世系傳到第十一代難勝法胤時,印度有個大瑜伽修行者堆夏欽波在定中見到難勝法胤的化身,得到六支瑜伽的灌頂和傳授。出定後,他依法苦修六支瑜伽,六個月後,達到極爲殊勝境地,得以神通親往香巴拉國,見到了難勝法胤的真身,求到了《時輪根本續》、《叁菩薩釋》、《時輪根本續無垢光大疏》等密宗續部的傳承,由此把時輪金剛從香巴拉天國帶到了人間。在佛教史上,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偉大功績。據佛教史學家的考證,這一時期大約在公元九世紀左右。

   在印度,堆夏欽波把時輪金剛傳給了五位班智達,同時傳給了他的兒子堆夏窮哇。堆夏窮哇盡得時輪真髓,修持很有成就,被人稱爲“丁科哇”,意思是專學時輪者。堆夏窮哇又把時輪金剛傳給了他的兒子绛曲桑布。绛曲桑布曾經當過那爛陀寺的上座,被人稱爲佛子那爛陀巴。這位那爛陀巴到克什米爾一帶傳過時輪法,得其傳法者中,有個出身于婆羅門種姓的班欽·達哇貢布(譯言月怙),幼年曾從其父受學婆羅門教,後遵母命改學佛教。班欽·達哇貢布自小智慧超群,一次能將十六頌偈記于心中。他後來去印度學佛,從那爛陀巴的父親堆夏窮哇那裏更完整地學習了時輪金剛的灌頂儀規和《時輪根本續》等時輪經典。他依法苦修,在修持上達到很高境地,長期避谷,不畏寒暑,能以定身法讓作惡的盜賊身體僵硬、動彈不得。

   時輪金剛從香巴拉天國傳至印度後,在流派紛繁的佛教古國得到相當廣泛傳播,印度史書上且有“不知時輪則不知佛法,尤其不知密咒”的評價。阿底峽尊者跟諸多班智達辯論時,一度相持不下,最終,他以時輪金剛要義駁倒了對方,結果,原先對時輪不甚了了的班智達紛紛拜倒在阿底峽尊者面前請傳時輪金剛。

   時輪金剛從印度傳來西藏,則得力于上面所說的班欽·達哇貢布,他完整地學成了時輪金剛後,數次來西藏傳法。他帶來的《時輪根本續》,在藏地大受歡迎,先後有二十個譯師譯出了二十個譯本,其中,以卓敦羅紮(慧稱)和惹卻熱(法勝)的譯本最爲完善。相對而言,卓敦羅紮的譯本更加注重實修,惹卻熱的譯本比較偏重辯論。這兩種譯本流傳到後來,分別被稱爲卓系、惹系,兩種傳承則被稱爲卓派、惹派。

   有必要指出的是,《時輪經》中有關天文曆法的內容傳至西藏後,即成爲藏地創立藏曆的主要依據,藏曆以“繞迥紀年”爲實行該曆法的始年,這一年,正是班欽·達哇貢布把《時輪根本續》從印度帶來西藏的一0二七年,由此可見,藏地跟《時輪根本續》的緣淵實在非同一般。時至今日,藏地有些大寺院仍把《時輪經》作爲學習天文曆法的基本教材。

   《時輪根本續》卓、惹兩派在藏地皆有傳承,但因緣所致,完整傳承至今的卻只有卓派了。

   卓派在藏地的傳承,自卓敦羅巴起,依次爲喇嘛·那吉貢巴(真名貢卻松,譯言寶護)、卓敦·南那孜巴(天積)、宇摩·彌覺多吉(不動金剛)、則曲·達摩夏惹(真名曲傑旺秋,譯言法自在)、克巴·南喀俄熱(虛空光)、覺本(烏金刹土因陀羅菩提王之妃麻吉拉准的化身)、賽莫卻哇·南喀堅贊(虛空幢)、江賽哇·喜繞俄熱(智慧光)和更欽·卻古俄熱(法身光)等等。

   在上述這些承上啓下的大德中,宇摩·彌覺多吉對于西藏覺囊派時輪金剛教法的確立,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他是十一世紀西藏宇摩地方人,以苦修出名,力大無窮,神通無礙,《如意寶樹史》中稱他是“大手印修士、岡底斯雪山的大修行者”。他修持時輪金剛獲成就後,寫了多部經書,論述時輪金剛的修法和儀規,他提出事物的“性空”實際上是“他空”而非“自空”的見解,成爲後來覺囊派“他空見”的理論基礎。

   更欽·卻古俄熱和西藏覺囊派的誕生也有特別的淵源。他出身于世代信佛的家庭,從小聰穎過人,受家庭環境熏陶,很早就潛心于佛典的研究和修持。他從江賽哇·喜饒俄熱處求得時輪金剛的傳承後,關在密室裏長時間地依法修煉,獲得證悟,達到了樂空雙運的叁摩地境界。他自己修成時輪金剛後,又向他人傳法,成爲時輪教法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他的衆多弟子中,最有成就者當推更蚌·圖傑宗哲,也就是本書開頭介紹的那位在覺摩山的山溝裏創建了覺囊寺的後藏大修行者是也。

   多年前,曾翻閱過一本描敘秦淮名妓李香君與一個落第才子淒惋哀怨愛情故事的戲曲本《桃花扇》,那書的序言裏介紹作者孔尚任爲孔子第七十二代孫。這句話給我印象很深,所以至今記得。當時我還想,從公元前春秋時期的孔夫子到清代的孔尚任,子子孫孫的繁衍,呈樹狀結構一代又一代擴散開來,橫跨二千幾百年,哪裏還理得清這棵參天古樹的枝枝蔓蔓?平常人家,隔開個叁五代,祖上的事兒就成雲裏霧裏了。七十二代雲雲,靠得住麽?不過,中國的大戶人家,很看重家族宗氏的延續,多有家譜以記其事,寫在家譜上的白紙黑字,一代代傳下來,就象孔聖人的弟子爲老先生整理成千古不衰的《論語》一樣,倒也未必不可能啊。上述時輪金剛的傳承,簡要地說,就是從釋迦牟尼在南印度聚米塔中灌頂講授給月賢法王起,在香巴拉天國中一共傳經七個法王、二十五個法胤及十一代輪王。傳到第十一個法胤難勝法胤時,由印度瑜伽大成就者堆夏欽波以神通從天上帶到了人間。在印度傳到第四世時,由班欽·達哇貢布傳到了西藏。在藏地傳至十一代傳人更蚌·圖傑宗哲手裏時,創建了對保持時輪脈系永不中斷具有特殊意義的覺囊寺。

   孔老夫子的後裔,或許是用家譜記下了他們家族脈脈相續的曆史。與孔子差不多處在地球上同一時期的釋迦牟尼,他傳授的密法,多以不立文字口耳相傳的方式傳給後世,更甭提香巴拉國對地球上絕大多數人來說是連做夢也去不了的地方。何以壤塘的僧人會把時輪金剛在天國和人間一世又一世的傳承敘述得如此清清楚楚有條不紊?恐怕,這也只能歸結于不可思議的佛法和佛法的不可思議了。

  

《五、時輪金剛——天降花雨的法緣》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