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傲慢行化身天边法胤
虚空藏化身护国法胤
除障明王化身拥祥法胤
金刚手化身狮子法胤
阎王化身镇服法胤
地藏王菩萨化身巨力法胤
昏聩行化身不灭法胤
除盖障菩萨化身人中狮王法胤
虚空藏化身大自在法胤
除障明王化身天边尊胜法胤
妙金刚化身勇武轮王法胤
以上二十五代法胤中,除海胜法胤与难胜法胤任位时间分别为一百八十二年和二百二十一年外,其余二十三代法胤任位时间都是一百年。
还可指出一点的是,除观世音菩萨只化身过一次白莲法胤外,阎王爷和地藏王菩萨等都曾多次化身为不同的法胤来管理香巴拉国,而且他们之间的接替还有一定的次序,在金刚手之后依次为阎王、地藏王、昏聩行者、除盖障菩萨等等。这似乎表明,在冥冥天国中,佛菩萨做事也有相当严格的规矩和章法可循。
当法胤的世系传到第十一代难胜法胤时,印度有个大瑜伽修行者堆夏钦波在定中见到难胜法胤的化身,得到六支瑜伽的灌顶和传授。出定后,他依法苦修六支瑜伽,六个月后,达到极为殊胜境地,得以神通亲往香巴拉国,见到了难胜法胤的真身,求到了《时轮根本续》、《三菩萨释》、《时轮根本续无垢光大疏》等密宗续部的传承,由此把时轮金刚从香巴拉天国带到了人间。在佛教史上,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功绩。据佛教史学家的考证,这一时期大约在公元九世纪左右。
在印度,堆夏钦波把时轮金刚传给了五位班智达,同时传给了他的儿子堆夏穷哇。堆夏穷哇尽得时轮真髓,修持很有成就,被人称为“丁科哇”,意思是专学时轮者。堆夏穷哇又把时轮金刚传给了他的儿子绛曲桑布。绛曲桑布曾经当过那烂陀寺的上座,被人称为佛子那烂陀巴。这位那烂陀巴到克什米尔一带传过时轮法,得其传法者中,有个出身于婆罗门种姓的班钦·达哇贡布(译言月怙),幼年曾从其父受学婆罗门教,后遵母命改学佛教。班钦·达哇贡布自小智慧超群,一次能将十六颂偈记于心中。他后来去印度学佛,从那烂陀巴的父亲堆夏穷哇那里更完整地学习了时轮金刚的灌顶仪规和《时轮根本续》等时轮经典。他依法苦修,在修持上达到很高境地,长期避谷,不畏寒暑,能以定身法让作恶的盗贼身体僵硬、动弹不得。
时轮金刚从香巴拉天国传至印度后,在流派纷繁的佛教古国得到相当广泛传播,印度史书上且有“不知时轮则不知佛法,尤其不知密咒”的评价。阿底峡尊者跟诸多班智达辩论时,一度相持不下,最终,他以时轮金刚要义驳倒了对方,结果,原先对时轮不甚了了的班智达纷纷拜倒在阿底峡尊者面前请传时轮金刚。
时轮金刚从印度传来西藏,则得力于上面所说的班钦·达哇贡布,他完整地学成了时轮金刚后,数次来西藏传法。他带来的《时轮根本续》,在藏地大受欢迎,先后有二十个译师译出了二十个译本,其中,以卓敦罗扎(慧称)和惹却热(法胜)的译本最为完善。相对而言,卓敦罗扎的译本更加注重实修,惹却热的译本比较偏重辩论。这两种译本流传到后来,分别被称为卓系、惹系,两种传承则被称为卓派、惹派。
有必要指出的是,《时轮经》中有关天文历法的内容传至西藏后,即成为藏地创立藏历的主要依据,藏历以“绕迥纪年”为实行该历法的始年,这一年,正是班钦·达哇贡布把《时轮根本续》从印度带来西藏的一0二七年,由此可见,藏地跟《时轮根本续》的缘渊实在非同一般。时至今日,藏地有些大寺院仍把《时轮经》作为学习天文历法的基本教材。
《时轮根本续》卓、惹两派在藏地皆有传承,但因缘所致,完整传承至今的却只有卓派了。
卓派在藏地的传承,自卓敦罗巴起,依次为喇嘛·那吉贡巴(真名贡却松,译言宝护)、卓敦·南那孜巴(天积)、宇摩·弥觉多吉(不动金刚)、则曲·达摩夏惹(真名曲杰旺秋,译言法自在)、克巴·南喀俄热(虚空光)、觉本(乌金刹土因陀罗菩提王之妃麻吉拉准的化身)、赛莫却哇·南喀坚赞(虚空幢)、江赛哇·喜绕俄热(智慧光)和更钦·却古俄热(法身光)等等。
在上述这些承上启下的大德中,宇摩·弥觉多吉对于西藏觉囊派时轮金刚教法的确立,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他是十一世纪西藏宇摩地方人,以苦修出名,力大无穷,神通无碍,《如意宝树史》中称他是“大手印修士、冈底斯雪山的大修行者”。他修持时轮金刚获成就后,写了多部经书,论述时轮金刚的修法和仪规,他提出事物的“性空”实际上是“他空”而非“自空”的见解,成为后来觉囊派“他空见”的理论基础。
更钦·却古俄热和西藏觉囊派的诞生也有特别的渊源。他出身于世代信佛的家庭,从小聪颖过人,受家庭环境熏陶,很早就潜心于佛典的研究和修持。他从江赛哇·喜饶俄热处求得时轮金刚的传承后,关在密室里长时间地依法修炼,获得证悟,达到了乐空双运的三摩地境界。他自己修成时轮金刚后,又向他人传法,成为时轮教法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他的众多弟子中,最有成就者当推更蚌·图杰宗哲,也就是本书开头介绍的那位在觉摩山的山沟里创建了觉囊寺的后藏大修行者是也。
多年前,曾翻阅过一本描叙秦淮名妓李香君与一个落第才子凄惋哀怨爱情故事的戏曲本《桃花扇》,那书的序言里介绍作者孔尚任为孔子第七十二代孙。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所以至今记得。当时我还想,从公元前春秋时期的孔夫子到清代的孔尚任,子子孙孙的繁衍,呈树状结构一代又一代扩散开来,横跨二千几百年,哪里还理得清这棵参天古树的枝枝蔓蔓?平常人家,隔开个三五代,祖上的事儿就成云里雾里了。七十二代云云,靠得住麽?不过,中国的大户人家,很看重家族宗氏的延续,多有家谱以记其事,写在家谱上的白纸黑字,一代代传下来,就象孔圣人的弟子为老先生整理成千古不衰的《论语》一样,倒也未必不可能啊。上述时轮金刚的传承,简要地说,就是从释迦牟尼在南印度聚米塔中灌顶讲授给月贤法王起,在香巴拉天国中一共传经七个法王、二十五个法胤及十一代轮王。传到第十一个法胤难胜法胤时,由印度瑜伽大成就者堆夏钦波以神通从天上带到了人间。在印度传到第四世时,由班钦·达哇贡布传到了西藏。在藏地传至十一代传人更蚌·图杰宗哲手里时,创建了对保持时轮脉系永不中断具有特殊意义的觉囊寺。
孔老夫子的后裔,或许是用家谱记下了他们家族脉脉相续的历史。与孔子差不多处在地球上同一时期的释迦牟尼,他传授的密法,多以不立文字口耳相传的方式传给后世,更甭提香巴拉国对地球上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连做梦也去不了的地方。何以壤塘的僧人会把时轮金刚在天国和人间一世又一世的传承叙述得如此清清楚楚有条不紊?恐怕,这也只能归结于不可思议的佛法和佛法的不可思议了。
《五、时轮金刚——天降花雨的法缘》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