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能海上師全集(第五輯)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證莊嚴論▪P33

  ..續本文上一頁空,無爲空,斷邊空,常邊空,絕對待空。此於一他能種種決擇之遮止,二自性空之相也。

   決定出生叁相者:

   一、一切法空。(遮止唯之自性。)

   二、自性相空。(無實質之自性空。)

   叁、無所緣空。(時間錯亂,與即空性是一等之遮止故。)

   如是叁八二叁是滅谛之行相十六也。

   以上道智性叁十六行相竟。

   丁叁

         ┌戊一 聲緣叁十七

   種智智性加行之相一百一十者,分叁:┤戊二 共菩薩叁十四

          └戊叁 唯佛不共叁十九

   頌雲:順道念皆持 諸佛種究竟 道谛等隨同 叁智之分別

   聲聞及菩薩 諸佛如次第 叁七及叁四 叁十九等說

   解雲:此頌意雲:凡諸和順大道等所立相數,隨念處等各各衆法悉並攝持之,是於大覺法上種種究竟,凡道谛所攝皆與隨同,及叁智各各之智性亦攝持之,乃入道之要門也。又是一切種智性之聖者補特伽羅所攝之道相,聲聞等有叁十七相,菩薩等有叁十四相,諸佛如來有叁十九相,如是等應善意持之。以上總說頌意,以下分說。

   戊一

   初聲聞等卅七者:

   複次,此中先明體智性,其中真實完全知解之道者,依四谛等中趣入所作之故,於身受心法自相共相之性相,完全決擇隨念攝取之相狀也。

   複次,隨勢趣入精進,出生奮勉作業之道,於不善及善、不生及生之體上,如其次第正斷、不生及增長、生因之精進,此正斷之相四也。是具足精進之心與業相應之能作性也。

   複次,於正定完全練修之道者,念欲、正勤、止、觀之正定,所以斷棄行想、及具足神通之足,於心完全應作調治。

   複次,從於暖頂加行,發生現證加行之道,於暖及頂之自性,生起信、進、念、定、慧之根等五種也。

   複次,若暖等道得者,於忍及勝法自性起信、進、念、定、慧之五種力,於暖等四力能具足證解之五種也。

   複次,谛實見道出生之現證之道者,於道念、法相能作明細之決擇、精進、喜、輕安、一心、舍,是正真菩提之支分七種也。

   複次,見谛中具足了知修行之道,出生清淨決定,開發道之正真之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此是聖人之道八種支分也。

   如是等是有學遍知之性,亦道之正因叁十七種也。

   戊二

   菩薩叁十四法者,是對治之道也。

   一、行相叁解脫門:道智性中之對治道者,依見所作之對治也。此中因相者,是依修行行相分別之對治也,又叁界中希願之對治也。此中所作之自性如彼空、無相、無願,空無我相之自性者,是初解脫門也;滅道二谛之相性者,是第二解脫門也;無常及苦諸苦集等集谛相之自性者,是第叁解脫門也。

   二、幻化道之叁解脫門者,是於色想行相未壞止,及行相色想壞止之故,觀內有色是我,及內無色非我,外邊諸色能見,以此幻化障蔽色形而作解脫故。其相有二:觀色苦、非苦,用幸樂不幸樂之分別煩惱相作彼對治,前二以不淨相轉又皆無貪爲性,對治貪故;後者淨解脫身現作證,與行相解脫門叁種是一。

   叁、見法樂住五解脫者,謂見法樂住中於道得解脫者,及共住道中者,若自於無色厭怠趣入,四相寂然而住,此道與自分受想滅之行相同法,如是等有五種也。

   四、九次第定者,超出世道中,四靜慮四無色等,滅除厭怠沈沒趣入之體有九種也。

   五、斷道四法忍,亦曰斷除道,見道無間之相。于四谛所攝煩惱具足及不具足、應斷除之相有四種也。

   六、佛道。佛道之性者,布施等十波羅密也。

   如是等是諸菩薩於道智性入道之正因相叁十四也。

   戊叁

   一切種智之相叁十九者:

   一切種智性之相者,極其超勝,成就具足故。與不共道是一,是唯一之道也。

   己一

   十力。由大經中摘錄:

   一、是處如實知是處,非處如實知非處。

   二、於諸有情過去未來現在諸業及諸法受處因異熟,皆如實知。

   叁、知諸世界非一界,種種界,皆如實知。

   四、知諸世界非一勝解,種種勝解,皆如實知。

   五、知諸有情補特伽羅諸根勝劣,皆如實知。

   六、於一切遍行,皆如實知。

   七、於諸根力覺支道支靜慮解脫等持等至雜染清淨,皆如實知。

   八、以淨天眼,見諸有情,死時生時,諸善惡事,叁業惡行妙行,隨業勢力生善惡趣,好色惡色,從此複生善趣惡趣等,皆如實知。

   九、於諸有情過去無量諸宿住事,一生至百千生,一劫至百千劫(略文)乃至前際所有行、說、相,皆如實知。

   十、無漏心慧解脫,皆如實知(略文),乃至自證通慧,具足而住,如實覺知。

   義疏指教行相雲:住及不住,由相及願,知世間之種種界,勝解資糧,知根殊勝,遍行煩惱清淨,知一切行道之差別,先頭隨行之念。死及移生,漏盡智。

   己二

   四無畏: 一切智無畏我者大覺也,如是主宰及相好具足,福德降臨;說煩惱障無畏於貪等習氣之能作性,能作宣說;說出離道無畏於一切智性諸道等,真實出生性,能詳極指示;說漏盡無畏我性漏盡性之相貌,親見受享,無與诤抗,無能勝者,無畏者。

   己叁

   四無礙辯:相數、法相、境界、述說,於法分辯如境,如次的如法、如義決定,句決定,斷棄等正真明了。

   己四

   無異想六:一、錯倒,二、雜亂,叁、失念壞忘,四、心失壞,五、不入於境,六、事。無如異性之想六種也。

   己五

   不壞失相六:欲,精進,念,一心,般若,清淨解脫。不致有壞失之相。

   己六

   叁業隨行:身口意事業等行之正知而複智慧隨行之相。

   己七

   叁時在定:過去未來現在出生不貪、不舉起、如其相叁種。

   如是等十八是佛之種種清淨體上所發生之清淨行也。

   總爲大覺體相之叁種者,大覺一切所說之真如性,一切法中本具而以大覺自力出生,種種一切圓滿菩提之大覺性。如是等者是諸佛一切種種智性。是道之正因相有叁十九也。

   此中一切智性(體智)之相者,聲聞與菩薩有差別也,如其位次,無漏及有漏體亦如是。

   道智性之相者,菩薩等之煩惱不須最極斷除,故唯是有漏。

   一切種智性之道相者,正真圓滿大覺,煩惱與所知二障,乃至習氣等所有者。種種一切斷除。於一切法中本具所有轉成故,其體唯是無漏。諸相一並合計總爲一百七十叁法。

   須要此加行之差別相等種種修行之旨趣者,爲顯明如是加行之教法次第故,亦是爲加行者求尋指示教言一時不得,須依聞思等和合加行之故也。以上叁智加行分別之相竟

  

   七十義之叁十二 丙二 殊勝加行相分二 丁一 般若法器四 丁二所修之加行二十

   丁初

   般若法器相四種分別者:

   頌雲:殊勝事諸佛 善根相繼承 善知識攝護 輕舟載法器

   佛指示問答 實行施戒等 是受持等器 諸正士所稱

   解雲:一、或於過去,或彼現生,在諸佛前一切善根(五善根)相續增長,罪障洗滌。

   二、得諸善知識清淨加持,必除我慢,是爲輕舟,堪能容載深大勝法之器。

   叁、於其諸佛如來,尊重,身等肅恭,喜悅愛敬,所作能作,有諸疑事,悉皆請問,不自爲師。

   四、於布施等波羅密多十種修行具足。

   如是等是受持正法之器也。正士者,十方諸佛菩薩也,於此行人悉皆歡喜稱歎善哉,隨即憶念攝護。

   複次,如前次第作解顯明者:一、種種法性具足,二、持彼母經調順善巧攝持,叁、義不忘失,如理作意,四、於法器之功能作用性能具足接受。是皆經中佛說,指示加行之加行也。

   丁二

   所修加行之二十法者:

   頌雲:一色等不住故 二遮彼加行故 叁如性甚深故 四此等難測故

   五此等無量故 一恒廣乃證故 二受記故叁無倒 四出離俱五無間

   六近菩提七迅疾 八利他無增減 九不見法非法 十色等心不遍染也

   十一色等諸相用 十二自性無分別 十叁果寶能作施 十四清淨十五有界分

   解雲:前五種,難證之加行也,要須恒久廣大修行乃可證得也。後之十五種者,次第證入之法也。

   一、色等不住者,住不可得。如前廣明。

   二、遮彼加行者,凡彼不隨順品應遮應斷,速作遮斷,對治遠離不隨順品之加行也。

   叁、如性甚深者,真如理性難知難入,勿以淺識理喻之境而爲究竟,必須虛懷平等乃入,層層剖解如剖水樹,終無所得爲止。

   四、淵深難測者,此之淵深者,即如所有性,是恒久(依定)挖心、專念無我之契證故。(是極深妙止之行境故)

   五、此等無量故者,此等淵深之如性,非一非多,包含真俗法性法相,盡其所有,無不具在,不可以通常識量、浮淺心力而作定論,彼等心力不遍知故,是得妙止妙觀及雙運道之所照攝也。

   此之五種加行總相者,正修圓證加行必先了達之相也。欲得證入容易,當依下列之十五次第:

   一、於般若波羅蜜多怖畏者,勿怖畏。(要須長時或一時,作杜多行,於現證圓滿完全大行,能相續加行。(鈍根))

   二、能正攝受。(記經(教義法相等)能得正式授受而作加行。(暖))

   叁、於法中斷能作除遣。(以不退行爲主要〔中斷多由顛倒〕。(頂))

   四、常能於法修行不作…

《能海上師全集(第五輯)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證莊嚴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