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能海上師全集(第五輯)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證莊嚴論▪P35

  ..續本文上一頁知世間勝義智理,不生不滅。)

   叁、依此了知衆生心行。(謂依體智瑜伽了知有情諸心行相。)

   四、依此了知有情諸昧略。(謂無明暗鈍也。)

   五、了知心於行相動搖。(謂掉舉散亂不息也。)

   六、了知心行無盡。(行蘊之相,過現未來叁世無已。)

   七、了知心貪欲及俱有等。(俱有者,如是貪等等流及離貪等。)

   八、如是心更隨增廣大。(謂由此煩惱引彼煩惱,廣演無窮,及自他展轉更添廣大惑業苦事諸行緣起。)

   九、知心更能發生災禍愁苦。(取緣有,有緣生者病死憂悲苦惱無盡。)

   十、心量無有。(無有形顯之量。全屬非量,又多心即非心。)

   十一、心不可指示。(內外無存在方所。)

   十二、心無見。(無視無對,叫之不應。)

   十叁、心欺僞動搖。(隨情主宰,無定性,無常刹那。)

   十四、於動搖中有真如行相。(即於此動搖中,了知緣起無自性相。)

   十五、如來者,即於彼如性究竟證知者。(經雲: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法性如如不動,如來大覺自力證知通達一切。)

   十六、複於他而作教示。(如來自證法性,四十九年爲他次第如理宣說,令後弟子悉皆通達正理。)

   如是所雲種種行相相應之智相分別一十六種法度,是此體智智性之瑜伽加行等如其所有之工器也,亦是總括一切智性之諸法全。

   丁二

   道智性十六之門者:

   頌雲:所有空無相 及舍離願欲 無生無滅等 法性無紛裂

   無作無分別 細分無性相 道智性品類 智相說如是

   解雲:此頌所雲一空、二無相、叁無願、四無生、五無滅、如是五種,是總攝之言也。等字中有六義,一遍行煩惱無,二淨相亦無,叁無實質,四自性無,五無因緣依,六如虛空相,如是六種內外境不可得也。一法性法相無紛亂,二無爲,叁無分別,四再再細分,五無性相,如是等五,觀所作之類也。今此十六是道智性瑜伽加行體上之工具也。

   丁叁

   一切種智性十六之門者

   頌雲:一種智于此法依止 樂住二作恭敬 叁無上及四歡喜 五供養一無能作

   二契入諸境智 叁指示不見義 四世間空性相 一說二知叁作見叁

   四不思議五寂靜 一世間及二想滅 一切種智中 智相如是雲

   解雲:此頌雲者,一於彼如來如性法中現能堅固依止樂住,二所作恭敬,叁所作無上,四所作歡喜,五能修供養。(此信樂之五)一他無能作,二一切行(契入)能行,叁未見之義理能作教示,四世間空之行相能知。(自分知行之四)一世間性空能作宣說,二世間空性宣說能令彼知,叁世間空性宣說能令彼見,四心不思議之教示,五寂靜性之教示。(能宣教五)一世間體屬無常壞滅,二世間想念壞滅。(觀內外無常)

   此之十六是一切種智性之種種分別之相,如其所有,是一切種智性之瑜伽加行體上之工器也。

   如是叁智品類頌詞分別,能作恭敬了知總相之名诠自性及智相,悉並能作分別,亦是差別智所作之智相也。以上叁智分別各個六相竟

   丙二 明加行之差別相,亦曰殊勝相。

   頌雲:不遍等差別 納入谛行境 心十六刹那 差別相所雲

   解雲:此頌苦等十六刹那觀行之境,此心不能遍知遍攝,心不平等了知,應依谛觀法隨法行,了知忍智之行相,即是十六道智之加行體,及體之差別、作用、及性相也。凡此差別之細相雲何?

   頌雲:一心未遍二不平 叁衡量四計較五超 一聖者攝二善巧 明辨叁不共智

   四速急一潔淨二無 叁成就四正能成 一所緣二所依具 叁一切悉攝受

   四無味受等別 十六體性知 聖者殊勝道 比余道殊勝

   解雲:如是頌雲,正真圓滿諸大覺尊悉能完全善爲攝持般若,(而我)此心非能遍攝,性不平等,此性不遍不平,如何衡量正真超舉能作,數計於此正真超業之所能。(此苦谛所攝四相)

   聖者補特伽羅所攝一切聞思修智,善巧士夫明辨所作性智,聲聞等行境不是真實完全智,內自以理觀待現知最急智。集谛所攝四谛相

   叁輪清淨施等波羅蜜六種能熾盛修行,世俗及真義二谛依止之法超戛文字,正真加行衆多品類因修行成就之福德及智慧正真成就。滅谛所攝四相(滅有爲之行,成任運無爲之行。)

   行相無分別計度於一切法無所緣,法界自性即依止菩提心因緣,道願等波羅蜜是完全圓滿之因中資糧,善知識之方便悉皆攝受,現前無失錯,失錯之味受無。道谛所攝四相

   此十六之主宰我性應如是作,如其位次,是苦等谛相之刹那等諸位差別者也。此中所作是凡聲聞道等之作業,亦菩薩道等之道智性所作,是二道之殊勝道故,殊勝之契入也。凡此中如其應說之差別及離性,現法失實等生起之性相,容易自知,故不贅說。

   丙叁

   加行之能作相有十一。(利他之功用也)

   加行之能作相何?即此上殊勝性相分別之十六差別相,能作利他之功能作用故。

   頌雲:一利二安樂叁救護 四諸人歸依所 五移住六平等軍 七觀洲八攝他能

   九雙運十叁乘果 未成能作成 十一後作此依止 此中能作相

   解雲:此之頌意,初有叁,是關於體智性能作之利他叁種也。於他作未來之利益,現在之安樂,及救護苦難。令彼種種清淨成就之法,能作隨順成辦有義之事。

   四、爲作永久之利益者,令彼能得歡喜皈依。

   五、若苦因之回反者,令彼得戒乘之益,以此出不善處,移安善處。

   六、示知輪回及超輪回涅槃解脫平等性之解及證,是現後之平等救援。(曉以世出世間因緣果理及出世之道)

   七、令彼了知自他義利之因緣及自性觀機安置法處。

   八、於利他事義漸令修行乃至成就攝度了事。

   九、於度生義利雙運成就之引入。

   十、叁乘果道現時未能作者,決定出生能作。

   十一、即此一切教示令其隨順修行成就義利,即是一切種智性中之因緣能作性也。

   如是等清淨能作利他之體相十一,是一切叁智性之種種加行體用之能作相應知。

   丙四

   加行之自性相有十六。(是自分應修)

   此加行之能作相之智,所作之自性雲何?

   頌雲:煩惱計執身 不共對治品 淨覺難決定 作大無所緣

   遮止現錯失 悉作道所緣 不共無執著 無存在生動

   真如無所緣 即此十六種 如序所陳列 四相說如是

   解雲:一、由不如理作意之因,所起貪欲等煩惱斷除之加行。

   二、由不如理作意之量,所起此身常住之惡取斷除之加行。

   叁、於中能作之欲貪及離欲貪等中,不隨順品類除去之加行。

   四、對治體空性之加行。如是等四是一切智性,自性清淨寂然之四種也。

   一、依於勝義空,有情涅槃難言也。

   二、余乘中理,非罪墮性相,決定同一範圍。

   叁、長恒時中修辦所作,於殊寶大性應作。

   四、修行之所作及修行人法無所緣。

   五、正真現法失實全盤遮止。此清淨道智之自淨五種也。

   一、一切智及道智所攝正真之分別,應作道之所緣。

   二、執持世間成事等,於中有違聖教及不同一之教離。

   叁、於色等無著,無智者故。

   四、知解所作無存在,無體故。

   五、真如無行作,無所緣。

   六、色等無自性無生,無所緣。

   七、真質與無質等,無所緣。(五、六、七、亦曰叁如性)如是等是種智性之自性七種也。(四、五、七、合爲十六)

   複次,一切智性叁種加行,所謂自相、差別相、能作相、自性相,四相九十一種。

   解脫善根具足者,依此所說,任於何種加行,完全知解亦能出生解脫分全之道。

   七十義之叁十六 順解脫分,說五善根是不退之因。

   此類名诠依教分四:順福業分,順解脫分,順抉擇分,見道分。今此所雲,是順解脫分。

   頌雲:無相淨施等 善巧於正行 一切種智品 順解脫分全

   解雲:此頌雲者,於無量所緣之智相,從施等波羅蜜多乃至依於一切種智體性,自相續中心力等生起善巧正行之道,于一切種智現觀圓證,其中解脫之分全是所樂欲成就,然彼中善巧之行作雲何?

   頌雲:信佛等所緣 精進行施等 意樂圓滿念 等持無亂心

   知一切法相 般若五種等 利根菩提全 鈍根難全證

   解雲:如是頌雲者,信、精益、念、定,般若,具足殊勝差別,不是了知彼諸根名自性爲足,如數對境於大覺如來、布施等、心念勝上之利益、行相無錯亂、諸法本淨、五等境上一切完全了知能作,是稱善巧者也。以此信等五,大力銳利精進,於無上正等圓滿菩提觀證容易故。(障阻稀薄)

   若鈍根者(障重力小),故難全證也。以此所雲,是說於此五法具有大力勢者全證;若中品者,證獨覺菩提;諸小品者,證聲聞菩提;此說以外是動搖不決定性也。

   複次,若有志於此解脫道全分生起者,於中決定能作開悟之分或全之出離道。如是雲何?

   七十義之叁十七 順抉擇分

   頌雲:暖等所緣者 一切有情贊 於彼心平等 說十種清淨

   有罪能忏除 自住施等中 亦引他安住 贊稱同即頂

   如是能成忍 自他依谛知 如是世第一 成就有情等

   解雲:此中初頌修暖十法,欲令一切種種現法圓證者:自心發起平…

《能海上師全集(第五輯)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證莊嚴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