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心七義教授 第八講▪P2

  ..續本文上一頁爲可以依止才依止,如果不合乎當你上師的條件,那只是法友而已。

  修叁不退失

   一、對善知識敬信心不退。二、修學菩提心教授的歡喜心不退轉。叁、護學處不放逸不退失,要有慚愧心。

   對上師不退的敬信心,要依靠觀想上師的種種功德,才能生起。如果上師不具功德,無從觀想他的功德,那麼生敬信心就很困難。對上師生敬信心有二種方法:一是上師身口意的功德。一是上師所說的法,是非常尊貴,稀有難得的,因此上師也是尊貴具恩德的。如果迷信太強,也很危險,可能有很多機會獲得非善知識。

   上師不能對弟子說:「你要依止我。」這是絕對不可以的。弟子認爲應該依止,而自己願意依止;上師可以教導該如何依止,但不可以說你要如何依止我。至于生起依止上師的心,不管這顆心有多麼強烈,是由自己生起,上師不可以強迫生起。法王說:「『萬行觀善』這種看法是毒。」大家聽了懷疑爲什麼是毒?法王的意思,如果自己可以觀想別人所做的事,只是顯現,這樣是對的,是很好的修行方法;若用在公事上或對他人,那就是一種毒。敬信心要從內心修持,不是上師教導說:「你要尊敬我,遵照我的行爲做。」可以觀想:我依止上師,知道該如何取善心,如何斷除煩惱,比財寶猶珍貴,因爲珍貴的法,是由他說的。自然起敬信心,這些都是從內心做起,不是外在的。

   對修心不能生起,不退轉的歡喜心,因爲不知修心的功德,自然不會生起;經典所說的修心勝利,要常常思惟;了知修心的勝利,不教也會自動修持。欲爲勤依,有了歡喜心,再困難也會設法克服。所以應常思惟修心的勝利,生起不退轉的歡喜心。

   經常思惟我是修心者,不能做些愧對自己,愧對他人的事。心的力量是很強的,常起慚愧心,行爲就會善良,不會放逸,自己應做的立刻實行。世尊說:「不放逸是甘露的根源,放逸的人,如同死屍。」不放逸如同甘露的盛器,一切功德都能積聚;放逸的人如同行屍走肉,只是外表像人。慚是對自己,愧是對別人。認清自己的身份,應盡自己的責任。譬如自己是比丘,不能做些違背戒律的事,已經對叁世諸佛承許,應盡遵守承許的責任,否則對不起自己,而且諸佛菩薩也不高興,師長父母傷心,所以應立即停止惡行。我是修心者,不應違犯修心學處,以及修心叁昧耶,如果違犯,就不能獲得好的果報,同時遭到他人毀謗,對不起自己,對不起他人。沒有慚愧心的人,猶如裸體行,不但世人譏笑,自己也會覺得羞恥。有了慚愧心,自然不敢放逸,修學佛法也能不斷增長。

  具叁不舍離

   修學佛法不離身口意叁業,身業是供養禮拜,供品可以觀想所得到的一切,供養叁寶,這是內心供養;自己所得一切物,供養叁寶,這是外供養。西藏人都喜歡禮拜及供養。家中設有佛堂的話,常供油燈、花、燒香、水等。餐前先行供養,這樣做一直都在增長功德。供水意義很大,而且人人都能辦到,燒香拜佛、繞塔、忏悔,隨時隨地均可行,這都是身業。

   讀誦經典,以及常念皈依,贊佛功德,持誦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心咒,祈願文等,這些是口業。心中常修慈悲空性,生起歡喜心等意業。因此,供養禮拜、念誦、修慈悲空性這叁個不可舍離。

  于境無偏黨

   如果對親人、歡喜的人,生慈悲心比較容易,對仇人、討厭的人,要生慈悲心較困難,所以要特別著重這些境修心。其實有些並不是自己的仇人,可能因爲行爲見解不同,然後變成仇人;有的因爲上一輩的怨隙,自己變成與他有仇;有的因爲朋友的仇人,變成自己的仇人;有的因爲自己前生傷害他,而今生對自己不友善;有的是前生沒有愛他,于是現在討厭你。如果對以上的境修慈悲心,自然修心不會退失;所以面對這些境,要不斷串習修心。如果對境無法修慈悲心,那先暫時離開他,慢慢的再觀想,用種種理由思惟,然後對他生起慈悲心。西藏有一種牦牛,如果跟其他牦牛鬥輸了,它會離開到很遠地方,吃草練身,然後回來找原來的那只牦牛鬥,如果輸了又離開到遠方,吃壯了回來再鬥。放牛的人最怕他們鬥,輸了跑掉,贏了吼叫,所以給它們吃好草。我們修心也一樣,對境無法修心時,先離開一下,回頭再面對他。

   對自己的上師、父母要特別思惟功德修心,要有敬信心,才能增長福德;上師于法上對我們有很大恩德,沒有敬信心,會造很多惡業,父母也一樣。像電一樣,善巧應用,可以得到很多益處,不曉得使用,則會受到傷害。我們不要變成:「世間所有人都能對他生慈悲心,唯獨這個人我辦不到。」如果這樣修心就會退失。

  不待衆緣備

   修心不是依靠外境,順緣或是逆緣;有的人遇到順緣才能修,遇到逆緣就無法修,隨著外境轉。不管外境逆順,針對自己內心改善,不斷增長。有時真的遇到逆緣,諸如生場重病,就無法修心;有的修心時,有許多困難阻礙,自己灰心喪志。不管外境如何,內心如何,順緣逆緣,都是修心的機會,要一直不斷串習,才能增長。

  今當修諸要

   已經聽聞修心學處,自己相信是可行的,從今日起應決心好好修持。假使知道了修心的勝利,不修的過患,而遲遲不肯努力修持,那真是罪業重大,從此永無脫離輪回之期。不知如何修心之人,情尤可原,但佛菩薩會覺得他們很可憐。我們既然知道了,修心的勝利與過患,而且也知道修心方法,應該決心從今日起,立刻實行。西藏有個故事,有一個人在山中斷了腿,變成殘廢,他的同伴先走了,一個人坐在路旁,下面是懸崖,他想自殺了結,縱身一躍,恰巧有只斑馬經過,掉在斑馬身上,他就騎著斑馬邊走邊唱,斑馬跑的很快,其他同伴看他騎斑馬唱歌,問他爲何那麼高興。他說:「今生有幸第一次騎上斑馬,不唱歌等待何時。」我們既然知道修心方法,不立刻修,等待何時?

  

《修心七義教授 第八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