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心七義教授 第叁講▪P2

  ..續本文上一頁對他觀慈心與悲心,觀知母念恩。對親友有痛苦生不忍心,不是慈心是貪心,爲什麼呢?今天好友有痛苦生不忍心,有一天反目成仇,不但不會不忍心,反而會覺得話該。因爲當他是好友時生不忍心,是與自己相待的悅意相而産生的,所以是貪心非慈悲心,他所現的相是一樣,應該一樣生不忍心才對。所以我們要好好觀,對親怨中庸有情,是産生何種心態,要細細觀察,發現自己有一大堆煩惱啊!所以我們要努力對治不平衡的心態,若無法一下對治,過些時心平靜下來,再設法對治,或者大家一起討論,正對治自己心態。

   我們現前無法修取舍,是因爲許多煩惱障礙。所以應該思惟:不管是親、中庸、仇人,他們當中如果有一位是我仇人,其他應該也是仇人;因爲不止今生,今生是仇人,那末前生也是仇人;一位是親人,應該一切人都是親人。實際一切衆生仇恩對我是一致的,不是我心中規劃誰是仇,誰是親。以世間法看,有兩位同樣的幫我愛護我,而我卻以差別心來待二人,可能引起诤論。既然了知一切怨親平等,爲何要差別心對待;即使堅持目前是仇人,但有一天可能成爲朋友。

   我們要時常想一切衆生當過我的母親,當過我無量世的母親。這樣思惟主要是斷除煩惱,無論任何善行,都想以此善行消除貪瞋癡。叁毒的對治力就是叁善根,如同種子般增長善行故名善根。念一切衆生的恩並生起愛他之心。如果不修對治煩惱,而修無上密,會變成大鬼王。如果定力很強,經上師指導修無上密,如大威德金剛,可以積集更大資糧。當你不知如何對治煩惱,令煩惱減弱,冒然修無上密,只是種下魔王的因而已。有一法不令我們墮叁惡道,就是佛說的法;佛陀說法都是爲對治煩惱,煩惱對治了,自然不墮叁惡道。

   時常觀察煩惱是否生起,把法理向內用在對治煩惱,這種人才是真正的修行者。如格西本恭甲,他年紀很大才出家,他的座位排在最後,當分酸奶米時,他擔心自己會分不到,當分發的人到每位面前時,他心中想:「會不會完了。」快分到他時,他想我爲什麼有這種念頭。他發覺是自己貪心引起。輪到他時,把碗倒扣,用手擋住,請他用時他就說:「我已用過!我已用過!」而未接受。因爲他發現了煩惱起正對治。他說:「我所學的經論是對治煩惱的武器,我一直握著它 。」然後對煩惱說,當你生起要同你鬥,你輕松時我也會輕松對你。他不是精通辯論或經論,但他有不共的修持,因爲他一直在對治煩惱,終于斷了煩惱。他觀想:我的煩惱如何生起,應如何對治,應該如何利益一切衆生,爲什麼損害衆生,甚麼有利,甚麼有害。我們應以他爲榜樣,努力學習,這種觀想是最好的。自己對甚麼是煩惱,以及如何對治都不知道,而觀明點氣脈,有何益處。我們學修心七義,應該觀察煩惱,如何對治。

  威儀盡頌持

   願一切衆生具足樂及樂因,願一切衆生永離苦及苦因,願一切衆生不離無苦之樂,願一切衆生離愛憎住等舍。再加「上師供」中的偈頌,諸如此類偈常常頌持,邊念邊觀想,思惟法義。止修之後,以各種角度,中間思惟他愛執的殊勝,我愛執的過患,才能修取舍。

  第叁、違緣轉成菩提道用

  罪滿情器間

   通常心靜下來思惟法義時,會覺得有許多違緣幹擾,也覺得煩惱很多。因爲世間人忙碌工作,似乎內心並無幹擾,當休息時,拋開工作,心靜下來,如果不是學佛的,都會想人生問題,對仇人執著,越想越深,得不到的越想得到它。大部分是善少惡多,心所緣的境都是惡的。假使有一點出離心,跑到深山去修行。過了些時,因爲缺乏正確修心方法,強有力的惡習氣影響,緣的都是惡念,本來想出離要觀四谛真理,結果觀的都是今生前途,想的都是世間八法,而且很靈活。這種修行很危險,所以我們要事先防備這種逆緣。

  違緣轉道用

   當我們遇到逆緣時,是能夠消除的,全看你的意樂。通常違緣轉成菩提道,最主要有二種:一是加行轉。二是思惟轉。以思惟轉大致分二:一是菩提心。二是空正見。我覺得有叁種轉道用的方法:一、業果。二、菩提心。叁、空正見。

   如以業果轉,先應深信業果是不爽的,現前所得的一切痛苦,都是以前造不善因所感的果,能深信果隨因行,所以體會現在所遭遇的障礙和煩惱,都是以往造不善因的果;如果我以往不造如是因,不可能感如是果。這種幹擾的因,可能是過去障礙他人學佛法,或是變成他人學佛的障礙。例如今生有人行善,你若阻止他,來生行善就有幹擾;有人需要幫助,你去阻擋,以後他人來幫你,同樣有人阻擋。善惡果報與前生造的善惡因,息息相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的是,欲知來生果,今生造的是。」我們今生爲何有許多障礙,無法得到圓滿,皆由前生不善因,現在感受果報。既是自己所造,必須樂于承受,好比欠債還債。自己造的自己承受,就少了一個果報,還了一筆債,也能提醒勿再造惡因爲妙。能夠了解因果不爽,心中自然平靜,也不會有挫折,坦然承受違緣。這是以業果來把違緣轉成菩提道用,大小乘都適用。

   以世俗菩提心,把違緣轉成菩提道用。以知母念恩報恩,觀一切衆生都當過自己的母親,樂意承受他人給我的痛苦。而且要成佛,必須忍受一切痛苦,把身財善根盡施衆生。思惟一切衆生對我有無量恩德,偶而有些違緣,也是應該的。一切痛苦由我愛執而來,我要放棄我愛執,我不但要承受自己的痛苦,也要承受衆生的痛苦;假如不斷我愛執,是無法成佛。我該承受逆緣,應以慈悲來承擔衆生的痛苦。現在修學修心七義,如果遇到違緣幹擾而放棄,那將永遠在輪回中受苦,這小小逆緣不能承受,如何承受更大的痛苦。如死囚犯免除死刑易爲砍手,他一定樂意承受,以小痛苦挽回生命。我們未來將領受無量的痛苦,如叁惡道之苦。如果今生以承受小小的逆緣,不但可以換取無邊痛苦,甚至可以獲得究竟之樂,應該高興。這是以世俗菩提心及業果,轉成菩提道用。

   以空正見轉成菩提道用。我和他只是相待的,快樂與痛苦也是相依相待,不過是虛幻的,我爲何爲這假相而難忍呢?如看電視中的戰爭,有經驗的人會覺得畏懼,但不會感覺是真的。當你了解空性,痛苦是虛幻的,這時會覺得痛苦只是顯現的假相存在而已,本身並無自性。當我們觀察一切都是虛幻的,就能以慈心愛一切衆生,承受更大的痛苦和違緣。龍樹菩薩發願:「願我他所愛,如念自壽命,願我念衆生,萬倍勝自愛。願彼所作惡,于我果報熟,是我所行善,于彼果報熟。」 他發願承擔,事實是不會承擔的,因爲他的福德資糧具足。一切痛苦由他承擔,事實上他未具足這種緣,是不會真正成熟在他身上。我們想法恰恰相反,好的希望成熟在自己身上,壞的永遠離開,甚至希望一切痛苦給他人。因此,把一切痛苦招集在自身上。

  

《修心七義教授 第叁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