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慧的能量 第二章 把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

  第二章  把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

  我想你們已經聽夠了關于佛法的慧識,我確信你們都很欣賞佛法所能發揮的功效。既然你們現在已經在知性上明白如何奉行佛法,以謀求問題的解答,我不打算再強調這些。

  當談到佛、法、僧的時候,我們不能認爲這些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不僅只是曆史事件。法師也不只是指著未來說:“如果你現在修某種法,未來會得到證悟,使你快樂”。法師的開示,主要指的是現在,是你當下的心念。

  即使談到業,亦即因果的運作,我們主要的用意也不在于證明去年發生的事情,如何造成了今天的某個特定的經驗。相反地,我們所說明的是,如果你今天早晨帶著暧昧的動機做事,即使在同一天,你的心中也會感受到負面的效果。更切身的是,懂得這種即刻的改變,而不只是爲老早已經發生的事件收集曆史或是哲學的知識。

  譬如,你從修道叁要中所學到的,不僅是解釋,還有你聽法時內心的狀況。如果以過于知性的態度來聽法,可能只覺得法師做了某個開示,如此而己。西方人經常有一種態度,他們認爲:哇,他講得真棒!但是,如果你內行的話,就知道法師並不是在發送偉大的智慧,他只是在形容你的內在發生的事情。他只想鼓勵你更仔細的觀察自己,法師說的法簡單明了。聽法之後,你自己得到的覺悟,才使說法真的很棒。

     因此,這其中大半看你怎麼聽。應該像在看電視上令人興奮的影片,密切的觀看,熱切的想知道下文。同樣的,當法師說法時,你應該注意觀察他從你內心激發出什麼東西。他說的話和你的體悟,應該同時發生。佛法的智慧,處理的畢竟不是心靈世界陌生、奇特的東西,所談的就是你,只是你。而且,所關切的只是你的心識狀態,並不是你的身體、鼻子或頭發。只在乎你的心理狀況和心態。

  有些人或許認爲,佛法完全是東方文化的産物,其實不然。當我們提到“文化”時,通常是什麼意思呢?文化實際上只是相對思想下的産物,是某一特定國家或是人們共有的幻覺,因此,與佛法的智慧真理連一點關系都沒有。如果把這個名詞稍微引申一下,可以說,佛法是我們自己進化的慧識下所産生的的文化。但是,這個名詞一般並非如此使用。

     當某人說佛法有文化上的限製時,往往只是找藉口。他說:“法師是在教導他自己的文化。對我來說,那是外來的,我這個人修不來”。人的心永遠在找藉口,只要觀察一下,有時候你覺得自己好像糊裏糊塗,你不但不去找出迷惑的原因,反而認爲:“噢,我今天不可能修什麼法了”。這是很常見的反應,不是嗎?其實,這顯示一點也不懂佛法真正的意義。

     佛法的智慧不是任何人的文化,佛法教我們如何從任何表面的幻覺之下,頓取內在的了悟。

  文化是什麼?早晨起床後,你的心立刻轉到廚房。你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我的早餐在那裏?然後,午餐時間,又想吃一頓午飯。這些東西構成文化,不是嗎?但是,這種娑婆文化,顯然與佛法的慧識沒有什麼關系。佛法與這種社會的外在習慣沒有關連。

  你如何以佛法慧識開始一天呢?與其跟隨自我的直覺的呼喚,不如小心的醒過來,留意內心的感覺以及心識的狀態。然後,設定發心,讓它帶領你度過這一天——“我今天活著的目的是什麼?它一定比吃飯來得重要。如果我活著就只是爲了吃飯,這種生存是沒有價值的。今天最好發菩提心,回向步入解脫與成佛的安和之道,以利益所有如母有情。”接著,堅定的下決心——從此刻開始,直到入睡,我要恒時覺知自己身體、語言、意念上的每個活動。把自己的心安住在平和的境界。

     早晨培養出這種心念,就不需要整天不停的提醒自己這種動機,你不必認爲:“我要變成虔誠的人,所以必須做好人”。早晨培養的真誠動機與大決心,使你平和的度過一整天,即使你碰到生氣的人對著你大吼,也能夠不爲所動。這並不意味著壓抑自己,或是強製平息自己的忿恨,你的自製自然而平靜,來自深切認知煩惱的根源以及惡業的弊害。

     但是,不要只因爲我或其他任何人這麼說,就相信了。要自己審查意念與感覺如何進入內心。如果每天都這樣做,我確信你將發現用佛法自製,是非常實際的方法。

  持誦咒語是一種有力技巧,可以控製內外在環境。我們經常重複持誦的一個咒語,就是釋迦牟尼佛心咒——

  嗡 牟尼 牟尼 嘛哈 牟尼耶 梭哈。咒語之所以有效,是因爲能夠幫助內心保持安詳與平和,自然而然使心念統一。咒語使你的心能夠受納極微細的波動,因而提高覺察力。持咒消除粗重的惡念,使得心念清澈,就能夠反映諸法的實相。修持超凡的咒語,確實能夠淨化所有身、語、意汙染的能量。

  但是,持誦咒語算不算超凡的禅修,在于自己及自己的智慧。咒語的力量,完全發自它本身,不是某種古老的神聖音符,可以光是口誦而不沈思,就自動會使你在精神上獲得巨大益處,這是錯誤的觀念。譬如,假設你被渴切的欲望控製,光是無心的持湧宇宙中具加持力的咒語,利益也非常有限,只不過是凡俗的活動罷了。

  假設你坐在某個地方,一邊持咒一邊在想:巧克力,巧克力,美味的巧克力。心思完全被巧克力或超級市場中其他的美食占據,這樣持咒,怎麼可能變成超凡的禅修呢?如何能夠導致恒久的安詳呢?持咒要産生效果,要把心靜下來,達到某種程度,至少要有若幹定力。

  再者,你應該有純潔的動機。只關心爲自己謀求世俗的享樂,還不夠。持咒的真正目的,和佛法其他一切修行法門一樣,是爲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不要一直想:我要……我要……,而是要設法發出幫助他人的清淨願。不必對這件事情過分知性化或情緒化,只要把咒語的能量回向利他的終極目標,自然就會産生有益的結果。

  咒語也有治病的力量。譬如,有時候因爲被自己扭曲心念的邪能占據,有人暫時神經失常。咒語具有淨化力量的震波,能夠使人心複歸安靜、平順,因而治愈心病。由于身體的疾病和扭曲的心念密切相關,咒語也可以有效的治療生理的疾病。這種現象並沒有什麼希奇,科學試驗已經清楚的證明了咒語的治療力量。

  佛陀的咒語“嗡 牟尼 牟尼 嘛哈 牟尼耶 梭哈”,它的特殊涵意是——“控製,控製,最大控製”。現在,你可能認爲,佛教太強調“控製”,以爲法師是在告訴你:“你的迷妄心充滿了惡念,必須嚴格的限製它”。其實,這並不是我們的本意。如果在早晨做好心理建設,整天都會自然對自己的行動更加自覺。心向一旦定下來,內心的鍾表自己會繼續運行。這是事實,因爲當你把許多能量導引到一個方向時,後續的能量勢必隨順相同的道路。

     引導心念,就像是“要爲良馬系上缰辔,才能騎它”。馬是一種力量很大的動物,如果沒有辦法適當的控製它,它會狂野的奔跑,可能會傷到它自己與其他人。然而,如果你能夠駕馭它的所有能量,馬的力量大,可以用來完成許多艱難的工作。這種原則同樣可以運用在我們的身上。依照科學方法來觀察,身體、語言、意念不外是不同形式的能量。因此,如果你在早晨強力地設定動機,導引自己的能量,身體、語言、意念其余的能量,都會跟從相同方向。因此,我們所說的控製,就像是飛機的駕駛並不是“限製”,而是用導引飛機的力量。語文的問題,在于不能真確的描述內心的經驗。但是,如果親身修過某個法,並且從中獲得體悟,那麼,“控製”這樣的字眼,將不會對你造成任何問題。

     一天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早晨。或許,有時候當你醒來時,感到頭痛或腿痛。但是,你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這些疼痛,而是下定強烈的決心,培養出純淨的菩提心,一整天都保持這種心態。決定好要做這麼修,第一天可能顯得有些困難。但是,一天天過去,會愈來愈容易發起這份純淨的菩提心。這是你製約自己的心往特別良善方向發展,得到的結果。

  無論大家讀了多少佛書,幾乎不曾花過一天的功夫試驗這個方法.但是,假設你去嘗試,內心勢必充滿平和的覺知。當然,開始任何這種修心的法門,你只是在模仿一樣曾經聽過的事情。任何一種修法開始的階段,都是如此。如果不了解這一點,你可能很容易的就失去耐心,認爲是勉強又不自然的事情。某一天你也許盤坐禅修,期望奇迹會出現。如果沒有發生奇迹,你可能會自問:“我爲什麼要依循這個奇怪的東方習慣?”然後,負面的思想就回答你:“你只是像猿猴一樣的在模仿法師禅修,沒有什麼道理要這麼做,何不像其他人那樣,坐在舒服的椅子上。”

  因此,必須非常留意自己的心念。心念非常知道如何找理由說明不應該采行那些調伏它的方法。你應該很清楚,不要理會疑心發出的懷疑論調,穩定又耐心的繼續修心。另外,你還要了解自己經常同時有兩種意念。譬如,灑掃房間時,有個心放在實際在做的事情,另外一個心可能專注在持咒。這並不表示兩種心互相沖突,也不表示持咒不真誠。即使在修法,你仍然涉入相對、世俗的生活。活在世界上,必然有許多一定要去做的事情,譬如工作賺錢、泡茶煮咖啡、燒飯等。這些活動不可避免。只要明白,那是相對的俗務。因此,當你的心一面放在世俗的事務灑掃房間,同時,智慧心也可以在運行之中。

  有時候,咒語是引導這種功能的方法。咒本身是一種能量,但是,完全和凡俗的震波不相幹。咒語絕對純淨,源自單純的慧識。因此,如果內心滋生如此純淨的智慧能量,即使在做世俗的事務,心中還是一片祥和。從這個角度來看,心好比一片海洋,即使表面上浪濤洶湧,基本上的本質是甯靜的。

  要是你能夠調和慧識,就能夠把相對環境中的能量,譬如顔色、各種感官的知覺等,轉化成大樂。如此,你所覺察到的外在能量,便沒有辦法攫取你的心,引發欲望、吸引力,以及其他惡念等,你的心能夠控製使整個環境…

《智慧的能量 第二章 把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