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道資糧頌講記▪P3

  ..續本文上一頁,哪兩種呢?“謂說通及自宗通。”說通跟自宗通。這裏我們要說一個:爲什麼自宗通。在前面《楞伽經》兩次說了說通、宗通。第一次說的是對叁乘的,聲聞、緣覺、菩薩叁乘的。這個地方說單是佛乘的,所以有自宗通——佛自己的證的境界,這個通。那麼前面的我們等一下再補充,先把這個說了。“叁世如來”,這是諸佛,不是聲聞、緣覺、菩薩。是佛的境界的兩個法通,一個是說通,一個是自宗通——佛自己的宗通。

  什麼叫說通?“說通者,謂隨衆生心之所應,爲說種種衆具契經,是名說通。”佛證到一切法,等于說大醫王——一切衆生有什麼病,就給你說什麼法。你的病淺,給你說淺法,你的病深,給你說重的法。所以說這個衆生的根器假使是上根的,就給你說簡單的法,一說你就開悟了。

  像舍利弗,他還是外道,還沒有見到佛,看到馬勝比丘的威儀極好。他看到威儀好,非常佩服,就跟馬勝比丘去問道。他說:“哎呀,你這個威儀真了不得,你心裏的證悟一定也是非常高的,請問你……”,他問道了。馬勝比丘說:“我出家不久,佛的道理我也學得不多,只記得一個頌。”就是緣起頌,“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這麼一個頌3。這個緣起頌一說,舍利弗當下開悟。這四句話就把他引發了過去善根,就開悟,這是上根利器,很簡單的一句話就使他開悟了。“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這四個句子,舍利弗就開悟了。

  所以說是上根的,簡單的法就開悟,下根的就要多說,要不斷地說,說的又多又……按照次第安得好好的,然後他能爬得上去。

  這是佛隨衆生的心,該說什麼就說什麼。你自己沒有證悟的,高的法就說不來。自己已經證到佛的境界,才能隨其所應,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衆具契經”,具足一切善法的契經,“契經”就是契經契理的那些經。說通就是應機說法。這是佛的說通。

  自宗通者,謂修行者,離自心現種種妄想,謂不墮一異、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識,自覺聖境界,離因成見相,一切外道、聲聞、緣覺、墮二邊者所不能知,我說是名自宗通法。

  “自宗通”,是修行了,這是佛的境界。這個境界一個是教,一個是證。佛的正法有二,一個是教法,一個是證法。教法是教化衆生的,證法自己內證的。

  “宗通”就是內證的,“自”就是如來的。內證的是什麼境界呢?修行的人,他避開自己心裏所現的種種妄想——我們以這個唯識的觀點來講,就是說自己虛妄分別,現那個依他起的能遍計、所遍計,能所遍計交織之中又現的遍計所執的那一些執著、妄想,這些虛幻的、不實的境界都現出來了。那麼這些種種妄想全部離開,把遍計執全部掃除,留下什麼?圓成實了。這個我們都學過,這是唯識的觀點講。我們因爲學的唯識,這裏就用唯識觀點講。因爲《楞伽經》一般是唯識宗所尊崇的,其實用中觀講也可以的,那麼我們這裏就用唯識講。把自己心裏所現的一切妄想,就是遍計所執全部掃幹淨,

  “謂不墮一異、俱不俱品”,“一”、“異”、“俱”、“不俱”就是兩邊,這個兩邊都離開,也就是說圓成實的。非一非異,非生非滅,非多非少,非上非下,這是離二邊,一切二邊都離掉了。那麼這樣子證得圓成實性了。

  “超度一切心意意識”。一切心、意識,這些執著全部超越。

  “自覺聖境界”,自己能夠證到殊勝的聖者的境界,這是佛聖者的境界。

  “離因成見相”,離開這個因緣和合所成的虛妄之見的相。我們說因緣和合是依他起,依他起裏邊能遍計、所遍計,那就是産生很多遍計所執,這些相全部離掉,因緣所生的那些妄境的相全部離掉。

  一切外道不要說,哪怕是聲聞、緣覺沒有達到究竟的,墮于二邊的。聲聞、緣覺,生死、涅槃是二邊,不能超越。離開聲聞、緣覺之後,生死就是涅槃,那就是不墮二邊了。那麼這個最高的圓滿的境界,就是能夠證到的,聲聞、緣覺所不能知道的,外道更不能知,凡夫、外道更不能知,哪怕聲聞、緣覺也不能知的。

  證到之後,“我說是名自宗通法”,這就是佛的宗通,就是佛證的境界。

  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說通相。汝及余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

  “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說通相”。前面說的自宗通跟說通的相貌,就是這樣子的。“汝及余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那麼你跟其他的大菩薩都要修,要學,就是說我們要修說通也要修宗通。爲什麼呢?你沒有宗通,你說就說不出來,你說什麼?要亂說,或者麼是錄音機,人家怎麼說你也怎麼說。碰到一些境界來,人家是這個機,佛說的是那個話,你卻是自己照搬的,自己沒有修證的,碰到另外一個機,你也說這個話,那就搞錯了。

  不要說我們,就是舍利弗、目犍連,他們是大阿羅漢,但是他們沒有離開二邊——佛的離二邊的境界沒有達到,他們有的時候還要搞錯。那不是公案裏有嘛?有兩個人找舍利弗還是目犍連出家,一個是洗衣服的,一個是過去是打鐵的。那麼尊者就叫洗衣服的修數息觀,打鐵的修不淨觀。結果修了很久,兩個人都不得好處。這兩個人修的時間很長,不得好處,就很著急,有一次有機會麼碰到佛,就問佛。佛就問那個洗衣服的,他說:你修什麼法?他說:我修的數息觀。你本來幹什麼?洗衣服。哎呀,他說,你修不淨觀就行了。那麼那個打鐵的,問他,你修什麼呢?他說:我修的是不淨觀。他說:你本來幹什麼?我打鐵的。哎呀,他說,你就修數息觀嘛。這兩人一換之後很快就開悟,成阿羅漢了。

  那怎麼呢?就是佛能夠對機。打鐵的,他以前打鐵,一錘一錘打,那個很有節奏的數字。那你數息,過去習氣跟數字相應的,那你數息觀一修馬上相應,就開悟了。那麼洗衣服的以前經常洗衣服,衣服都是髒衣服,人家去換下來的。看了很髒的東西,他心裏這個髒的概念很濃厚,再一修不淨觀,馬上提起來,髒的東西都現出來,那很快就成功了。

  所以不要說我們凡夫,就是尊者、證了大阿羅漢的,有的時候還看不出。所以說你沒有真正地證到最高境界,那你要“說通”,說不通,就是要亂說了。

  那麼我們就是說,末法時期,只能依了佛的話說。自己要編一套來說,那要祖師才行,不是祖師就怕搞錯,更糟糕。離開佛的一個字就是魔說,我們沒有這個膽量,只能是照本宣說。如果記錯了也只好智慧不夠,沒有辦法了。但是末法時期,碰不到善知識,在佛的時候就好。

  那麼我們不是見佛更好嗎?見佛,只要你福氣夠了就能見。但是你現在的福德智慧都不夠,就是佛在你面前,也現的是凡夫相,你見不到真的叁十二相佛的。所以說我們要見佛不用從外求。有的人就是“我要見佛”,到處求,從漢地跑遍,跑到藏地,跑藏地,又跑到印度,到處求,求佛。你所看到的都是凡夫,他就是佛,在你眼睛裏也是凡夫。所以說你要求佛,從心上求,把你見佛的障礙都除掉之後,叁十二相佛就在你面前。這個不奇怪,智者大師修法華叁昧,就看到佛在靈山還在說法。就是說你的福德因緣成熟之後,佛就在你面前。我們說不要往外求,再再地說要不向外求,就是這個意思。

  善知識是一樣的。有的人最歡喜找一個真正的大通的善知識,到處求。我們說你到處求,即使遇到善知識你也認不到。善知識不會他頭上寫一個我是大真善知識,是什麼所化的,不會告訴你的。那你沒有一定的福德智慧,是善知識你也認不到。那麼你還是向內求。真正向內求之後,善知識就會來,感應都來了。

  我們學過菩提道次第的,這些要點都要抓住。有的人學了菩提道次第,盡是學皮相,學皮相得不到好處,受用沒有。菩提道次第講得很清楚,自己要成就法器。你是一個顯教的法器,就有顯宗的善知識會來教你;如果你是成了密宗的法器,就有密宗的大善知識會來教你。這個佛是發了願的,叁世的佛都一樣的願,一切衆生,都要救度,就怕你沒有這個緣,你成熟自己——自身的緣成熟,佛的救度是現成的,到處可以拿得到的。我們沒有成法器,佛的鈎就在我們身邊,我們不去抓住——就是大吉佛爺說的:慈悲鈎索來,你不抓它,你怎麼辦呢?佛也鈎不到你了。你把它抓住,你不要放嘛,就鈎上去了。那麼自己要抓,怎麼抓呢?成法器。如果顯教的波羅密乘的,大乘法器;如果你是密乘的,密乘法器。

  (1B)密乘法器如何成就?我們記得我們考都考過了。自己好好地把法器的條件成功,那密宗的大善知識決定會來教你,不要你東跑西跑,很容易地就會碰上,你自己不是法器,就在大善知識面前,如入寶山空手回,你還拿不到東西。

  這是“宗通”、“說通”。這個說通是由宗通而來,宗通當然是實證的,要下死功夫。所以說這個叫自宗通跟說通的相,這個相貌就是如此。你跟其他的菩薩摩诃薩、大菩薩,要成佛的菩薩摩诃薩都要學、都要修。你要成佛的資糧,你要成佛的宗通、佛的說通,那必須要學這一些。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謂二種通,宗通及言說。說者授童蒙,宗爲修行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這個就是我們引的那些話。

  “我謂二種通,宗通及言說。說者授童蒙,宗爲修行者。”這個“我”就是佛,是佛的假安立的我、名言的我。爲要成立世間一切法,安立一個“我”,不是實在有個“我”。阿羅漢都沒有“我”,佛還有“我”呢?當然沒有了。但是要安立世間上的事情,名言上就安立一個我,這是假的我。佛自己說,有兩種通,一種是“宗通”,一種是“說通”。

  “說者授童蒙”。這個並不是絕對的。對宗通而說是內證的,說通是普被叁根的。那麼中間,宗通是不通下根的,說通是通下根的。從通下根的說“授童蒙”,並不是說說通專門授童蒙的。那麼高的哪個來說?就是高的還是要說了。小孩子無知叫童,蒙就是蒙蔽,對佛的道理——這個成佛的、佛的一些高深的證到的境界的道理,都被自己的徧計所執的境界蒙蔽住,一點也看不到…

《定道資糧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