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哪两种呢?“谓说通及自宗通。”说通跟自宗通。这里我们要说一个:为什么自宗通。在前面《楞伽经》两次说了说通、宗通。第一次说的是对三乘的,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这个地方说单是佛乘的,所以有自宗通——佛自己的证的境界,这个通。那么前面的我们等一下再补充,先把这个说了。“三世如来”,这是诸佛,不是声闻、缘觉、菩萨。是佛的境界的两个法通,一个是说通,一个是自宗通——佛自己的宗通。
什么叫说通?“说通者,谓随众生心之所应,为说种种众具契经,是名说通。”佛证到一切法,等于说大医王——一切众生有什么病,就给你说什么法。你的病浅,给你说浅法,你的病深,给你说重的法。所以说这个众生的根器假使是上根的,就给你说简单的法,一说你就开悟了。
像舍利弗,他还是外道,还没有见到佛,看到马胜比丘的威仪极好。他看到威仪好,非常佩服,就跟马胜比丘去问道。他说:“哎呀,你这个威仪真了不得,你心里的证悟一定也是非常高的,请问你……”,他问道了。马胜比丘说:“我出家不久,佛的道理我也学得不多,只记得一个颂。”就是缘起颂,“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这么一个颂3。这个缘起颂一说,舍利弗当下开悟。这四句话就把他引发了过去善根,就开悟,这是上根利器,很简单的一句话就使他开悟了。“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这四个句子,舍利弗就开悟了。
所以说是上根的,简单的法就开悟,下根的就要多说,要不断地说,说的又多又……按照次第安得好好的,然后他能爬得上去。
这是佛随众生的心,该说什么就说什么。你自己没有证悟的,高的法就说不来。自己已经证到佛的境界,才能随其所应,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众具契经”,具足一切善法的契经,“契经”就是契经契理的那些经。说通就是应机说法。这是佛的说通。
自宗通者,谓修行者,离自心现种种妄想,谓不堕一异、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识,自觉圣境界,离因成见相,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所不能知,我说是名自宗通法。
“自宗通”,是修行了,这是佛的境界。这个境界一个是教,一个是证。佛的正法有二,一个是教法,一个是证法。教法是教化众生的,证法自己内证的。
“宗通”就是内证的,“自”就是如来的。内证的是什么境界呢?修行的人,他避开自己心里所现的种种妄想——我们以这个唯识的观点来讲,就是说自己虚妄分别,现那个依他起的能遍计、所遍计,能所遍计交织之中又现的遍计所执的那一些执着、妄想,这些虚幻的、不实的境界都现出来了。那么这些种种妄想全部离开,把遍计执全部扫除,留下什么?圆成实了。这个我们都学过,这是唯识的观点讲。我们因为学的唯识,这里就用唯识观点讲。因为《楞伽经》一般是唯识宗所尊崇的,其实用中观讲也可以的,那么我们这里就用唯识讲。把自己心里所现的一切妄想,就是遍计所执全部扫干净,
“谓不堕一异、俱不俱品”,“一”、“异”、“俱”、“不俱”就是两边,这个两边都离开,也就是说圆成实的。非一非异,非生非灭,非多非少,非上非下,这是离二边,一切二边都离掉了。那么这样子证得圆成实性了。
“超度一切心意意识”。一切心、意识,这些执着全部超越。
“自觉圣境界”,自己能够证到殊胜的圣者的境界,这是佛圣者的境界。
“离因成见相”,离开这个因缘和合所成的虚妄之见的相。我们说因缘和合是依他起,依他起里边能遍计、所遍计,那就是产生很多遍计所执,这些相全部离掉,因缘所生的那些妄境的相全部离掉。
一切外道不要说,哪怕是声闻、缘觉没有达到究竟的,堕于二边的。声闻、缘觉,生死、涅槃是二边,不能超越。离开声闻、缘觉之后,生死就是涅槃,那就是不堕二边了。那么这个最高的圆满的境界,就是能够证到的,声闻、缘觉所不能知道的,外道更不能知,凡夫、外道更不能知,哪怕声闻、缘觉也不能知的。
证到之后,“我说是名自宗通法”,这就是佛的宗通,就是佛证的境界。
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说通相。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说通相”。前面说的自宗通跟说通的相貌,就是这样子的。“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那么你跟其他的大菩萨都要修,要学,就是说我们要修说通也要修宗通。为什么呢?你没有宗通,你说就说不出来,你说什么?要乱说,或者么是录音机,人家怎么说你也怎么说。碰到一些境界来,人家是这个机,佛说的是那个话,你却是自己照搬的,自己没有修证的,碰到另外一个机,你也说这个话,那就搞错了。
不要说我们,就是舍利弗、目犍连,他们是大阿罗汉,但是他们没有离开二边——佛的离二边的境界没有达到,他们有的时候还要搞错。那不是公案里有嘛?有两个人找舍利弗还是目犍连出家,一个是洗衣服的,一个是过去是打铁的。那么尊者就叫洗衣服的修数息观,打铁的修不净观。结果修了很久,两个人都不得好处。这两个人修的时间很长,不得好处,就很着急,有一次有机会么碰到佛,就问佛。佛就问那个洗衣服的,他说:你修什么法?他说:我修的数息观。你本来干什么?洗衣服。哎呀,他说,你修不净观就行了。那么那个打铁的,问他,你修什么呢?他说:我修的是不净观。他说:你本来干什么?我打铁的。哎呀,他说,你就修数息观嘛。这两人一换之后很快就开悟,成阿罗汉了。
那怎么呢?就是佛能够对机。打铁的,他以前打铁,一锤一锤打,那个很有节奏的数字。那你数息,过去习气跟数字相应的,那你数息观一修马上相应,就开悟了。那么洗衣服的以前经常洗衣服,衣服都是脏衣服,人家去换下来的。看了很脏的东西,他心里这个脏的概念很浓厚,再一修不净观,马上提起来,脏的东西都现出来,那很快就成功了。
所以不要说我们凡夫,就是尊者、证了大阿罗汉的,有的时候还看不出。所以说你没有真正地证到最高境界,那你要“说通”,说不通,就是要乱说了。
那么我们就是说,末法时期,只能依了佛的话说。自己要编一套来说,那要祖师才行,不是祖师就怕搞错,更糟糕。离开佛的一个字就是魔说,我们没有这个胆量,只能是照本宣说。如果记错了也只好智慧不够,没有办法了。但是末法时期,碰不到善知识,在佛的时候就好。
那么我们不是见佛更好吗?见佛,只要你福气够了就能见。但是你现在的福德智慧都不够,就是佛在你面前,也现的是凡夫相,你见不到真的三十二相佛的。所以说我们要见佛不用从外求。有的人就是“我要见佛”,到处求,从汉地跑遍,跑到藏地,跑藏地,又跑到印度,到处求,求佛。你所看到的都是凡夫,他就是佛,在你眼睛里也是凡夫。所以说你要求佛,从心上求,把你见佛的障碍都除掉之后,三十二相佛就在你面前。这个不奇怪,智者大师修法华三昧,就看到佛在灵山还在说法。就是说你的福德因缘成熟之后,佛就在你面前。我们说不要往外求,再再地说要不向外求,就是这个意思。
善知识是一样的。有的人最欢喜找一个真正的大通的善知识,到处求。我们说你到处求,即使遇到善知识你也认不到。善知识不会他头上写一个我是大真善知识,是什么所化的,不会告诉你的。那你没有一定的福德智慧,是善知识你也认不到。那么你还是向内求。真正向内求之后,善知识就会来,感应都来了。
我们学过菩提道次第的,这些要点都要抓住。有的人学了菩提道次第,尽是学皮相,学皮相得不到好处,受用没有。菩提道次第讲得很清楚,自己要成就法器。你是一个显教的法器,就有显宗的善知识会来教你;如果你是成了密宗的法器,就有密宗的大善知识会来教你。这个佛是发了愿的,三世的佛都一样的愿,一切众生,都要救度,就怕你没有这个缘,你成熟自己——自身的缘成熟,佛的救度是现成的,到处可以拿得到的。我们没有成法器,佛的钩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不去抓住——就是大吉佛爷说的:慈悲钩索来,你不抓它,你怎么办呢?佛也钩不到你了。你把它抓住,你不要放嘛,就钩上去了。那么自己要抓,怎么抓呢?成法器。如果显教的波罗密乘的,大乘法器;如果你是密乘的,密乘法器。
(1B)密乘法器如何成就?我们记得我们考都考过了。自己好好地把法器的条件成功,那密宗的大善知识决定会来教你,不要你东跑西跑,很容易地就会碰上,你自己不是法器,就在大善知识面前,如入宝山空手回,你还拿不到东西。
这是“宗通”、“说通”。这个说通是由宗通而来,宗通当然是实证的,要下死功夫。所以说这个叫自宗通跟说通的相,这个相貌就是如此。你跟其他的菩萨摩诃萨、大菩萨,要成佛的菩萨摩诃萨都要学、都要修。你要成佛的资粮,你要成佛的宗通、佛的说通,那必须要学这一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谓二种通,宗通及言说。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这个就是我们引的那些话。
“我谓二种通,宗通及言说。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这个“我”就是佛,是佛的假安立的我、名言的我。为要成立世间一切法,安立一个“我”,不是实在有个“我”。阿罗汉都没有“我”,佛还有“我”呢?当然没有了。但是要安立世间上的事情,名言上就安立一个我,这是假的我。佛自己说,有两种通,一种是“宗通”,一种是“说通”。
“说者授童蒙”。这个并不是绝对的。对宗通而说是内证的,说通是普被三根的。那么中间,宗通是不通下根的,说通是通下根的。从通下根的说“授童蒙”,并不是说说通专门授童蒙的。那么高的哪个来说?就是高的还是要说了。小孩子无知叫童,蒙就是蒙蔽,对佛的道理——这个成佛的、佛的一些高深的证到的境界的道理,都被自己的徧计所执的境界蒙蔽住,一点也看不到…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