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道資糧頌講記▪P41

  ..續本文上一頁好處?開智慧嘛,“如實知”。能夠真正地如實地知道。我們前面講《二十唯識》,一般的他心智都不能如實知,就是它有法執在裏邊。那麼我們這個如實當然相對的,沒有入定的話,心是粗,不能如實知;那麼得了定之後,定中的慧生起來,相對說能夠如實知了。

  如實知什麼東西呢?“如實見谛理”,四谛道理能夠真正地如實知道,那是見道,見道之後,真正證到四谛道理,踏踏實實是親自證到了。

  “于諸有爲法,能起厭離意。”四谛道理,第一個是苦,苦的道理證到之後,對世間一切有漏法,厭離心生起了。“于諸有爲法,能生厭離意。”當然有爲法裏邊也有道谛,我們指的是有漏的那一部分。如實地見了四谛道理之後,對那些世間有爲的、有漏那一部分,能夠生起厭離的心。

  “離染得解脫”,那麼既然能夠生厭離麼,就可以慢慢地把煩惱斷掉。你煩惱斷掉之後,就解脫了。

  “能自知自見,我已得解脫。”解脫之後能夠自己知道,自己看到,自己見到,得解脫,那就是阿羅漢,“我生已盡,煩惱已斷,不受後有”,自己可以知道的。你說我證了阿羅漢果,我還不知道,不會的。自己解脫了,這是五分法身:戒清淨就生定;定之後就生慧;慧,得了慧之後;解脫,煩惱斷掉之後就解脫;解脫知見,怎麼樣子解脫的,自己都知道。那麼解脫知見有,就能夠使人家也解脫,你單是自己解脫,沒有解脫知見,你如何叫人家解脫呢?那你說不出來,怎麼樣子能解脫的,你說不出來。那麼你糊裏糊塗解脫,你真正解脫決定說得出來。那麼你自己怎麼解脫的,自己知道我已解脫了,可以告訴人家——解脫知見。

  “乃至當涅槃,如來五分身,次第而生起。”因爲我已經得到解脫,“乃至當涅槃”,將來還可以證到涅槃的果,自己能夠知道。大家以前抄筆記的時候就抄到一個“王道朗現”,大家不知道什麼叫“王道朗現”,王道是比喻。涅槃城,或者是菩提城,就是最珍貴的王;大乘見道得時候,這個大道都看清楚,將來證涅槃城,“乃至當涅槃”,都知道了。

  “如來五分身,次第而生起。”這個佛的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就是前面講的了。佛的五分法身,最高的層次,“次第而生起”,可以按了次第一個一個生起來,但是這個重點還在戒,沒有戒是不能成的,決定有戒才能成,這是戒的第一個功德。佛的五分法身,從戒下手,以戒爲首,有了戒之後,開個頭才能得到五分法身,這是第一個功德。

  乙二 隨願往生

  若具戒士夫 臨終觀業行 無罪不悔恨 善稱遍方域

  必往人天趣 隨願生淨土

  第二個,“若具戒士夫”,假使能夠持戒清淨的人,“臨終觀業行,無罪不悔恨”,臨終的時候一切業都要現前。

  爲什麼現前?這個很簡單,我們海公上師說的,就是平時我們的五官,眼耳鼻舌身,五識都在采訪外邊的,接觸外境,不斷地接受外邊的新的資料,那麼心裏邊就在整理那些資料,所以說過去的事情都來不及去現出來,到了臨終的時候前五識先停下來,不作用,那就是說,新聞記者沒有,那麼報社編輯,新的資料沒有,就翻舊的,舊賬一翻,過去造的業就都現出來。

  所以說臨終的時候,前五識不起作用,第六意識還沒有失去作用,這個時候以前作的業都會現出來。“臨終觀業行”,那麼現的時候,你犯了很多戒,當然是恐怖,悔恨。但是你持戒很清淨,都是善業,那不會悔恨,沒有罪,就不悔恨。

  “善稱偏方域”,你的善的名稱到處流布,將來你去的地方決定人天,那麼你假使發願生淨土的也可以生淨土。有的人說我要生淨土,密宗能不能生淨土?生!淨土宗在印度從來不是一個獨立的宗派,一切宗派都能帶修的。馬鳴菩薩的《起信論》很明確地說,你現在怎麼怎麼修,如果萬一這輩子修不成,沒有修好,下一輩子要繼續修下去,你可以發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並不是說你現在不要修,等到下輩子再說。所以你現在盡管修,修得不成的時候,你發願,把你所有的功德回向,跟阿彌陀佛願合了,你也願意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隨願往生。

  這裏說你只要持戒清淨的,你有這個願力,我們說生淨土,信、願、行,你就持戒清淨的行加上你的願力,加上相信阿彌陀佛的信心,怎麼不往生呢?可以往生,十念都往生,何況你持戒清淨的。“隨願生淨土”,隨你的願,西方的、東方的都可以去。

  乙叁 身心調寂

  寢悎身心調 遠離諸熱惱

  白天晚上心裏都很調伏,一切煩惱的熱惱都不會有。

  乙四 鬼魔不娆

  日夜諸天護 不爲鬼魔娆

  現在附體的鬼神很多,所以我們鼓勵大家持戒。假使持戒清淨的,一條戒有五個護法神,哪怕居士,五戒二十五個護法神,那些小鬼怎麼敢侵犯你呢?所以說,二百五十條戒,或者是比丘尼叁百四十八,那就護法神就多得不可數,你怎麼還會害怕呢?日夜諸天都護持你,“不爲鬼魔娆”,鬼魔娆害不了你。

  乙五 凶暴不怖

  于他凶暴類 一切惡有情 不懷恐怖心 驚狂顛倒行

  持戒的人對一些凶惡的人,對世間上一些凶暴的人、惡有情不懷恐怖心。因爲他自己的心裏坦然的,對他沒有恐怖心,也不會害怕,顛倒的事情做出來,看到恐怖的事情來,心裏驚狂之後做一些顛倒的事情,也不會,因爲他沒有恐怖心。

  乙六 仇怨不害

  又諸惡有情 或仇怨惡友 雖得其暇隙 不害反相親

  一切惡人或者冤家仇人,他本來要報複的,或者侵害你的,“暇隙”就是說你有空子給他鑽到,但是你持戒,盡管他鑽了你空子,他不害你,甚至于反而恭敬你,跟你要好。這個戒的威力,戒的威力不可說。

  乙七 非人護佑

  藥叉諸鬼神 一切非人類 不俟其便隙 而常作護佑

  有些人害怕非人,總是經常說夢到非人,如果你真正持戒的話,非人感化之後,他不但不害你,而且也護持你,做你的護法。所以說多放朵瑪、多修燒香供,也是對那些鬼神起這個作用。你戒律清淨,是一個條件,再加上經常給他布施飲食,給他說法,給他的關系調正了以後,他不但不害你,他還護持你,甚至于到臨終的時候,還要幫助你生西方。怎麼幫助呢?臨終的時候倒引鬼來的時候,就很危險,他現一些什麼相,使你心顛倒。他可以護持,阻止那些倒引鬼,那些不順的境不給它現。所以真正地你跟他結了緣之後,不但現世安穩,將來往生也可以幫助你。

  乙八 法緣順利

  求法無艱難 四緣不勞獲 王臣諸長者 商主衆黎庶

  皆敬重尊仰 樂于作護助

  持戒的人,不要說我們現在看到的,你在哪個地方持戒,寺院的人不少,不會吃不到飯的。求法也不困難,你是這樣子持戒,要求法也不會很困難。“四緣”更容易,“不勞獲”,不要去辛苦的,都會得到。一些王臣、長者、商主——就是大老板,一些老百姓等等,對持戒的人都尊重恭敬的,都願意幫助他。我們記得終南山有一個要研究律的,他生活有困苦,我們只登了一下子,到處支援,結果他人不在了,還來了很多錢,我們只好退回了。所以說真正持戒的人,他僅僅這個名,到底這個人大家還不知道,只曉得他歡喜研究戒律,護持的人就那麼多。所以說你真正持戒的話,不要擔心生活沒有。

  乙九 自在轉生

  若願當轉生 刹利大族姓 婆羅門居士 長者富貴家

  欲天色無色 兜率彌陀土 十方淨佛刹 隨願定往生

  “欲天色無色,兜率彌陀土,十方淨佛刹,隨願定往生。”持戒清淨的人,要生欲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兜率、彌陀、十方的清淨佛刹,只要你有願都可以生。當然欲界天是發願生,色界天還得要修定,無色界也要定。“兜率彌陀土”,當然兜率天要一定的功夫,見道以上;彌陀土,你還得要信願行,跟阿彌陀佛要符合,還得發菩提心。“十方淨佛刹”,這些條件加上去,與戒的力量,就是決定往生。《上師供》裏邊五力,往生的時候靠五個力量,其中一個就是戒的力量,戒定慧的力量。

  乙十 現證涅槃

  若發願欲證 無上大涅槃 由戒清淨故 離欲得現證

  假使你發願要成佛的,只要戒清淨,將來決定會現證,這當然是別時意趣16。你戒清淨,將來能得定,得定之後開智慧,智慧開了之後,一切煩惱斷掉,習氣斷掉,那就證佛果了。

  甲六 別解名義

  屍羅策叁業 防護能調伏 學處亦製止 毗尼言滅惡

  律法善斷持 木叉得解脫

  下面我們不要念了,戒的功德也說了。上一次那一段我們今天也補齊了,我們出的作業題,出了好幾個題,十種行,怎麼觀叁業等等。

  今天內涵多了點,在《律海十門》裏面。時間到了。

  第九講

  《定道資糧頌 》。那一天講的關于“戒律儀”、“根律儀”,我們有點補充,有些抄在黑板上,有些還沒有抄。因爲海公上師集這個頌,大部分是依照《瑜伽師地論》來的,那麼我們在講這個頌的時候,除了依以前海公上師講的大概記到的之外,有必要把《瑜伽師地論》原文拿來對照一下。當然我們說海公上師集頌,並不是全部依照《瑜伽師地論》來的,還要加上他自己在西藏學法的一些修行的口訣,就是“扪(我+阿)”,他自己修行的經驗都和在裏邊,但是總的規模是《瑜伽師地論》來的。我們現在有時間,最好是參考《瑜伽師地論》。前兩次因爲時間太忙,平時雜事太多,沒有時間去看。最近我看了一些,很好的,就要補充一下。

  戒律儀——引《瑜伽師地論》

  那麼先把前面的我們說在戒律儀方面的。大家翻到八十四頁,我們要補充一點東西,八十四頁最後一行,“軌則有虧損”。

  雲何軌則虧損所攝,謂如有一,于威儀路,或所作事,或諸善品,加行處所,所有軌則,不順世間,違越世間,不順毗奈耶,違越毗奈耶,准前廣說,是名軌則虧損所攝。

  那麼什麼叫軌則呢?戒律大家知道,別解脫戒,在家人五戒、八戒,出家是十戒——沙彌律的十戒、式叉摩那的六戒、比丘二百五十、比丘尼叁百四十八,這是別解脫戒。軌則有幾個內涵,就是說那些准則,這些准則包含幾個內涵呢?…

《定道資糧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