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皆大歡喜信受奉行▪P2

  ..續本文上一頁不信就是謗,就是疑。這樣就給自己一個決定信心的唯一出路,要不然你就會産生謗法疑法的傷害。

  第十八願就是這樣告訴我們:“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那麼阿彌陀佛成佛了,大家深信不疑,“十方”衆生是把我們大家都包括在內,“至心信樂”,“至心”唯有阿彌陀佛的果德稱爲至心的給予,衆生何以至心呢?皆是阿彌陀佛成佛的加持,果德的加持,名聲超十方的加持。我們得見,得聞了就産生了至心。這個産生非是生滅産生,而是我們的本具自性!什麼至心呢?就是佛的果德的給予産生的至心,佛的萬德的給予産生的至心,佛的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的名號給予建立的至心。“信樂”因爲佛已經成佛了,我們喜悅、我們歡喜、向往。因爲佛成佛標志著一切衆生必定成佛,必定得往生這樣的大利。就是至心、就是喜悅。這個喜悅是佛的果德的回施。使我們得見、得聞。這個“至心”是佛的給予,“信樂”是大家的受用,是大家皈命相應的利益。因爲頓超九界的過失,頓超九界的差別行持,發起這種大功德相。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這個“欲”是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的給予之欲。所以說“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亦是佛願力的攝化,亦是佛的願力十劫對我們的溫養,才使我們有一個願往生的欲。要不然你這個欲從何而生呢?你認爲我願意往生其國,彼佛未成佛、彼國未建立你這個欲從何而生。所以因爲阿彌陀佛成佛,因爲阿彌陀佛的願力,因爲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殊勝莊嚴,才會使我們産生願往生彼國的欲。這個地方你一定要看得懂,要思維的清楚。要不然你就認爲我要往生,我欲往生。那麼下邊就有不欲往生,不願往生的想法。衆生的心就是這麼一個心,不是這麼想就是那麼想。這個欲是佛的國土,是絕待的、是殊勝的、是唯一的歸向。所以說這個欲是真正之欲,是佛的給予之欲,是至心發起的給予,是絕待給予的欲,這個欲是絕待的,不可散壞的欲。“聞名欲往生”,爲生我國乃至十念,你在這個地方,哪一念決定就可以成就這樣的利益。很多人執著于“乃至十念”這個地方是臨命終之時,所謂就是舍報之時。事實上一念回心之時,就是舍棄無始以來的貪、嗔、癡、慢、疑的生死根,知見根,顛倒根,邪見根。皈命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直見自心真實,那的確是命終!輪回的命終!!但他不是舍報的命終,要作舍報的命終行不行,也行,這是對實在沒辦法、不能相信自性真實,不能深信自性圓滿的人,就是將信將疑的這一類衆生,來作佛的不可思議的提攜。若不能相信即心即佛、即心是佛的人,那只能作這樣的教誨了。就佛的出世根本教化,就是即心即佛。就是所謂的彌陀念彌陀、未曾離彌陀、衆生不知彌陀所以讓念彌陀,知曉彌陀喚醒彌陀,彌陀念彌陀,彌陀哪個不成彌陀?!觀察不到這個地方,在這個地方不能生信,那就是衆生念彌陀,佛力也不可思議。那麼這個色身毀壞之時,得以往生阿彌陀佛清淨佛土。阿彌陀佛現色身來攝化這一類無信衆生,或者是弱信衆生,或者將信將疑迷茫衆生,失去本心的衆生,不識自心的衆生。這一類有情多是心外求法,所以現一個色相來安慰你,來使你這個顛倒的心,有對的心得到不亂的加持,得生彼國。對這一類人來說,這是臨終壽盡之時的攝化。但是現在的人基本上極力的全部的退舍到這個地方,那麼心作心是的自在力喪失了,即心即佛的功德力丟失了。

  即心即佛是當下的利益,心作心是是運用的利益,佛力不可思議是未來的利益。

  可以引發成增上到現下的利益------即心即佛,歸結到真正的佛法教化這個利益。這地方遠離迷信,遠離顛倒,遠離恐怖。所以知道彌陀在念彌陀,得究竟的安穩,以至一切衆生心光明遍照,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無對無礙絕待清靜,得大安穩,遠離一切怖畏。不爲一切生死因緣所壓迫,所以一切怖畏對你來說已不能成立,因爲色身壞時你知道即心即彌陀,那往生彼國是決定自然的,沒有信不信,只是決定皈命,整體皈命。所以即心即佛是最上乘最直接的教化。

  藕溢大師在他的著作中判別念佛叁類根性,的確是隨順佛語,與佛的教化是相應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看得容易,做的還是比較難。但是要知道諸佛如來正遍知海從心想中生。那我們就會遠離煩惱業海,歸入正遍知海。

  近代的印光大德告訴我們煩惱業海也從心想中生,也是心作心是。這個地方是運用的過程了,就是所謂的即心即佛,或者說阿彌陀佛的果德平等回施,人人都得以運用,人人得以往生,人人都得以安穩。歸結不到這個體上,心作心是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安穩。

  做佛時感到安穩,做衆生時就感到顛倒,還是不能深明自心。佛教最上乘的教化是指明心地的教化,要不然學的就是迷信。現在許多人學佛是迷信的狀態,像求鬼神一樣去求佛。事實上求佛的過程不過是喚醒自己的過程。喚醒自己的過程要靠佛力的加被,要靠知恩報恩。能明曉佛恩,這個地方會發生正念相應。你苦苦的哀求,不知道自性本來是佛,自心本來光明,你再求也是苦難不堪,不能相應故,無相應內因故,你喪失根本故,那你就會迷失自心。

  自己本心是佛不相信,不信心作心是怎麼辦,那麼佛力不可思議,就讓他求佛了,求願往生。你就好好的求就對了。那麼阿彌陀佛是心外之佛,極樂世界是心外之國。但是苦,特別的苦。求心外清靜國土,求心外清靜彌陀,求來求去很痛苦,因爲沒有相應根本內容,正因不能發生,就是沒有發菩提心。不明白自心是佛,丟了本,沒有共鳴處,正覺受不能生起,丟失了這種真正的教化因緣。

  “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最根本最根本的名號功德,聞他名號,願生他的國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實際上這是他的大願攝護。“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我真希望大家在念南無阿彌陀佛之前,念一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聞我名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聞我名號,俱來我刹,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然後再來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你可以提醒提醒自己,這是佛的願力所在。九五年我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我念一夜時間,也不是故意念的,因爲讀誦經典讀了這句話,讀了以後,特別的觸動。“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佛的誓願,是他要成這樣的佛。什麼佛“聞我名號”,不來我的國土,我就不成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我當成真言念了,念了一夜以後,真是感激呀,這種感激之心特別的激動,想起了國土的恩,想起了父母的恩,想起了一切認識的、一切有情的恩,一切無情的恩,想起了十方諸佛的恩,真是大恩遍布一切處。因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已經傳播十劫,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已經傳播十劫,因爲他成佛,他的這個名號就傳播出來,要不傳播他也不能成佛,因爲“設我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正覺”。他成佛他的名字已經傳播出來,傳播十劫,沒有人聽聞這個大願,什麼大願呢?“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呀。

  傳播十劫了,沒有人聽到“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這個根本願力的給予。所以說這個名字是傳了,但是這個願力沒有傳播出來呀。所以大家要知道佛的願力,再來念佛的名字,那可能就有意義了。“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這是阿彌陀佛十劫對我們的呼喚啊!南無阿彌陀佛!真是十劫的呼喚啊!就是這句話念的時候真是痛哭流涕呀。真是感覺到孩子丟了,父母到處去找自己的孩子,媽媽在喊:“孩子孩子你在什麼地方?回來吧!回來吧!”。阿彌陀佛對我們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真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啊!阿彌陀佛成佛十劫,“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已經呼喚我們十劫了。這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呼喚啊!是阿彌陀佛的攝護啊!溫養攝護我們十劫已久啊!我們怎能不知恩呢?念這八個字真讓人掉淚啊。彌陀十劫的呼喚,十劫的給予,十劫的溫養,十劫的攝護。

  我們這些迷茫的兒孫們,迷茫的有情們,佛子們爲什麼不念念阿彌陀佛大悲慈父對我們的呼喚呢?回來吧!“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啊!的確那是我們的本家本國,阿彌陀佛就站在那垂手接引,等待著我們,所以這個地方要知恩。這個知恩,怎麼來知呢?唯有知恩者知啊!那麼“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就是彌陀一直在呼喚我們。我們每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過與這個“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相應罷了。就是這個鼓我們把它擊鳴。在用“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個大願力罷了。所以我們要隨順佛願,隨順佛願來念佛,就會能知佛恩,知佛恩再來報佛恩。所以“設我成正覺,立名無量壽,衆生聞此號,俱來我刹中”,“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呀!聞我名號俱來我刹呀。“如佛金色身”我們來到他的國土幹什麼呢?要“如佛金色身,妙像悉圓滿”。這是阿彌陀佛大施主、大慈父的真正給予。使我們認識到一切衆生本來也是“如佛金色身,妙像悉圓滿”,也有大悲心。何以故,是彌陀的願力回施,果德的給予,也可以使我們轉相教化,轉相度脫。我希望人人都把“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八個字,要念得起.把這四句偈子“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記牢.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南無阿彌陀佛,親切啊!真實啊!有力啊!不是從顛倒心中生出的念佛。是從真實感恩心中流出來的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就念念歡喜,念念圓滿,念念踏實,念念相應,念念中肯,念念感激呀!所以充滿了感激之情。稱念大悲慈父之名號,我等亦會成就此大悲功德,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的確是南無阿彌陀佛。再也無有其它…

《皆大歡喜信受奉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