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深入體會世間苦難--老、病、死(二)▪P3

  ..續本文上一頁都賣了,百般設法求到美國去,移民到他方世界去。當你到美國去之後,原來那些苦就會完全改變嗎?原來那些夢想就能夠實現嗎?除非你的心境改變,否則你在臺灣跟左鄰右舍沒辦法相處好,你到美國去,因爲帶著同樣的心境,還是會跟人家相處不來,還是覺得處處人家礙著你,覺得人家都是對你很冷漠。

  所以,不是在“境界”,而是在于“心境”。真正的解脫,不是外面的境界礙著你,是我們自己錯誤的顛倒夢想,重要是把“心境”改變過來。佛陀本來是要引導衆生出離“我”、我所、我慢的夢幻世界,就是改變我們的心境,改變我們的錯誤認知,這樣才能夠回到實相的法界,才能夠見到實相的世界,才能夠見到極樂世界。但是怕“無我”的衆生呢?卻用“我慢”去否定實相的世界,然後再去追逐理想的夢幻世界。

  真正要出離夢幻世界,“自我”要先消失,這是一個先決條件。“自我”要消失,就是要體證到“無我”,如果沒有真正體證到“無我”,這個“我”會抓得死死的,這樣就會有很多的我要、我不要,很多的貪、很多的嗔,就沒辦法看到實相。所以,真正要看到實相,必須體證“無我”,要真正能夠做到“無我”,就是要逐步深度去聞、思、修,才能夠“厭、離欲”原來“我”、“我所”的幻相,才會願意從那些脫離出來。

  證到初果、二果、叁果,“我”、“我慢”都還沒斷盡,我們先講明從初果到四果的整個解脫道,讓大家知道深層的“自我”,絕對沒那麼容易突破。不要以爲說“我早就知道“無常”啊!我早就知道“無我”啊!……”知道歸知道,都是用嘴巴講,最重要是怎麼樣去做到,才是今天大家一起聞、思,然後進入實修實證的主要目的。除非我們真的能夠體證“無常”,真的做到“無我”,不然,所有的聞思,都只是在滿足我們一些求知欲而已。我們真的是要爲解脫而來。

  譬如我們常常想著應該要怎麼去打扮、裝扮自己,覺得這樣做才能夠符合我的要求,也可以在人家面前展示我所要的角度,于是我們很多的觀念,都是從一個“我”出發。認爲這是“我的”,我的先生、我的小孩、我的房子、我的家産、我的……、我的……。“我所”就是我的、我的、我的……,“我所”是隨著「我”而成立,這是我的家、這是我的國家、這是我的黨派……,這是我的派系、宗教、派系……,只要你去抓那個“我”,于是這個“我”之外的,就成爲是“非我”、不是“我的”。如果你落入一個你很支持、很認同的黨派,于是跟這個黨派對立的另外一個黨派,你就會去排斥它。

  當你的內心不安,就會向外去抓一個覺得可以依靠的,只要你有依靠一個、有去抓住一個,因爲“世間法”是相對性存在的二元對立,另外一邊就是你所不要的。如果你認同民進黨的作爲,很支持民進黨的作爲,于是就會排斥國民黨的見解。如果你認同國民黨的見解、國民黨的作爲,你就會排斥另外一黨的作爲。因爲你認同這個黨,這個黨就是“我的”、“我”的黨,我依靠抓住這個黨,覺得我們的理念能夠實現,但是你會去排斥其他的。

  譬如這是我的家庭、我的小孩,如果我的小孩跟別人打架,你的心會偏袒在哪裏?只要你有一個“我的”,你的心會被“我的”牽著走,你的心都會系縛在這上面,然後跟“我的”相反的另一方面,就是“非我的”,變成要排斥它,都是在二元對立的世界,都是在“我”、“我所”的世界,但是,那個是夢幻世界,因爲你所抓的,都是一直要抓“我”的、要抓“常”的,但是事實的實相不會這樣,你所抓的只是一個夢幻世界。

  沒有危機意識,就是在夢幻世界裏面。當你去體會實相、了悟實相,就會完全放開,然後珍惜每一個因緣,就是“緣起”。你會珍惜每一個緣起,大家有緣在一起,就是珍惜;當緣盡散滅之時,我也全然接受。如果好好珍惜當下、每一天,都很愛惜你自已,所謂的“慈悲喜舍”就是從你這個“點”開始。你能夠好好珍惜、愛惜“自己”,才能夠真正愛惜你的先生,每一天都能夠珍惜這樣的因緣。愛惜自己跟“抓取”不一樣,你愛惜自己、尊重自己,你也會尊重他,也會給他自由、給他獨立,你不會抓取。你會珍惜每一個因緣,當有一天緣盡的時候,也會全然接受。難過當然多少會難免,但你會全然接受。

  如果不能夠善待當下的每一個因緣,現在做夫妻就常常在吵架,常常在抱怨、常常不滿,怨來怨去,當有一天因緣變異,或一方突然發生變故,“苦”就産生了。所以,你能夠善待每一個當下的因緣,將來當因緣轉變之時,你也會全然接受,就是佛陀講的“緣起”。因緣的緣起、緣生、緣滅,它都是活的,每一天都在變化,你能夠接受現在當下“變”的因緣,將來它“變”的因緣,你也可以全然接受。

  所以,學佛就是要透徹了悟“緣起”,緣生緣滅一樣是“無常”、“無我”。種種因緣的轉變,都在宣說“無常”跟“無我”法印,以後我們會逐步深入去體會,這樣你才會從夢幻世界醒過來。但是,怕“無我”的衆生呢?卻是用“我慢”去否定實相世界,然後再去追逐理想的夢幻世界。怕“無我”的人,會一直抓著這個“我”不放,然後否定客觀的世界,認爲這裏不好、那裏也不好、這是“五濁惡世”,然後要到其他地方去,否定現在的實相世界,然後去追逐理想的夢幻世界。

  (第九章第十四節)一位摩诃拘希羅提問,于是舍利弗就回答:“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尊者摩诃拘希羅!于其中間,若彼欲貪,是其系也”“于其中間”,“欲貪”才是它的系縛。然後舍利弗又再回答“若眼系色,若色系眼。……乃至若意系法,若法系意,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盡苦邊。以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得盡苦邊”。

  這裏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佛陀就坦白告訴我們,不是說你天生下來,外面的境界就束縛你,不是境界本身會系縛你。“世間”、實相的世界,它不是“苦海”,它不是五濁惡世。如果“世間”本身是一個苦海,本身就是一個五濁惡世,境界會系縛你、捆綁你,這樣就永遠沒有解脫的機會。因爲不管你到哪裏,都是跟境界相接觸,境界都把你吸住、把你抓住。所以,佛陀就講:不是境界會系縛你。雖然這裏的經文內容是舍利弗所講,但是舍利弗是佛陀跟他教導之後,他再跟人家互動,把所體悟、體證的講出來,事實上就是佛陀所開示的。

  不是境界捆綁你,也不是天生下來,你的心就是一個罪業的心。有的人會認爲我們會來到這裏出生、有這個肉身,就是業障重、前世造業……,才會來這裏受苦,很多的罪業都加在你身上,這些都是後來的說法。如果你慢慢去體會,會看到身爲女人有很多的優點,還有一本書是“生生世世甯爲女人”,如果要時時抱怨、沒見到法,男人有男人的抱怨,女人有女人的抱怨,永遠沒完沒了。

  只要好好加強聞思,女人一樣可以證阿羅漢,不要輕視自己,本來“身見”一破,就沒有男女相。所以,不要低估自己。不是客觀的世界在礙著你,“于其中間,若彼欲貪,是其系也”因爲你有貪愛、有嗔恨,有貪愛的抓取、有嗔恨的抗拒,所以苦、樂的世界才會出來。你不了解實相,然後要去抓你的夢幻世界、“常我”,才是苦啊!實相哪有礙著你?!實相的世界不會不會礙著你,它不是你修行的障礙,障礙是在我們自己的心中,我們沒有正確去認識它。

   “世尊眼見色若好、若惡,不起欲貪”佛陀還是每天一樣在看,“六根”跟“六塵”還是一樣在接觸,但是“其余衆生眼若見色若好、若惡,則起欲貪”注意此處不同之處,佛陀一樣在看這個世間,你在看、佛陀在看、我也在看,比如同樣看到一輛幾百萬的轎車,有的人會起羨慕,有的人會更積極想要擁有,有的人看了就覺得像過眼雲煙,認爲擁有它、未必是好,擁有它、未必是福。所以,同樣的境界現前,每一個人的系縛程度不一樣,看你被境界吸引的多深?!

  【法義分享】:如果客觀的實相世界是苦海、會系縛你,那衆生就永遠不可能解脫。也不必修行,佛陀也不用來人間教化。“若色系眼”就是客觀的世界會系縛你,或是“若眼系色”,你天生下來就是帶著業障罪惡過來,這樣“乃至若意系法”,就是“六根”、“六塵”的接觸,以此類推下來,如果真會這樣的話,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不會來教你要修行。爲什麼呢?因爲修行也沒用啊!如果客觀的世界會系縛你,你是帶著業障身來,這樣你修行無有用啊!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盡苦邊,因爲你修行也沒有用,沒辦法解脫。因爲“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不是客觀的境界在捆綁你,也不是說你就是業障身,“六根”都是業障,不是這樣!

  “非意系法,非法系意,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得盡苦邊”不是本來就會捆綁你,最主要中間就是貪愛、嗔恨,貪、嗔才導致你跟境界的系縛,如果不要貪、嗔,境界過了、就過了,緣生啊!緣滅啊!所以,客觀的實相世界不會系縛你,實相世界不是“苦海”,實相世界是離苦、樂兩邊,是中性的、是“中道”,不要把這個世界認爲是五濁惡世,不要把客觀的世界認爲是“苦海”,如果這樣你到哪裏都是“苦海”,心都不會安下來。佛教所謂的“苦海”,就是指由凡夫的欲貪、嗔恚,抓取、迎拒,而形成扭曲變形的世界。你的世界這樣彎彎曲曲,扭曲啊!變形啊!都是衆生自己的貪跟嗔所抓取來的世界。

  所謂的“中觀”,只是哲學上的一個理解、觀念,“中道”是你要去體證到,然後真正去做到。正因爲“苦海”是由凡夫顛倒夢想所造成,才有出離、解脫的可能,這是好現象啊!只要你真正從“自我”的夢幻世界裏醒過來,“苦海”就消失了。所謂的“世間滅”,苦海消失,涅槃彼岸就現前。所以,“涅槃彼岸”不是到他方世界去找,書本第77頁第十二節經文第叁行“雲何世間滅?”“世間滅”就是“苦海”消失。

  以前我曾經聽人家講經,說“因爲有這些錯誤的認知,才會有這個“世間”,當有一天你死亡的時候,“世間”也跟著你消失……”。當時我就覺得很奇怪:“世間”是我抓來的?山河大地也是我抓來的?是這樣嗎?當我死的時候,山河大地也跟著消失?以前聽別人講“世間滅”,都是認爲當你死亡的時候,“世間”就跟著你消失。爲什麼以前皇帝死了之後,山河大地還是在啊!還是沒有滅啊!當我後來慢慢深入聞、思、修之後,才發現原來佛陀所講的“世間”、“苦海”,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些,這樣才不會出離錯誤,目標才會鎖定在正確“苦海”上面。

  清楚知道正確的“苦海”是什麼,才有可能超越“苦海”的邊,如果是錯誤的認知,不管你怎麼認真修行,都不可能走上正確的解脫之路。如果你知道這是一個苦海,然後怎麼樣“世間滅”,“苦海滅”也清楚知道了,就能夠正確的解行聞思,聞、思、修就會逐漸提升。如果你不了解“苦海”是怎麼樣的一個世界,沒有針對這裏去下工夫,而向心外去求,你是很認真在修啊!都修了一、二十年了,很認真修!你知道你走到哪裏嗎?卻是距離涅槃彼岸的“點”越來越遠,在“世間法”裏面繞,你也不知道。所以,正確的“修”,它來自于正確的聞思,要“解行合一”,才能夠真正邁向解脫彼岸。

  在第一堂課就跟大家講,只要大家在這半年的時間,好好深入聞、思、修,把正確的方向認識出來,可以節省你十年以上的時間,生命不會做無謂的浪費。

  

《深入體會世間苦難--老、病、死(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