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化解一切沖突的妙方(上)

  化解一切沖突的妙方(上)

  空海(惟傳法師)

  各位同修、各位法師、各位貴賓,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參與佛衛電視慈悲臺舉辦的全省巡回講座-臺北場次講演。承蒙佛衛慈悲臺的大力護持,邀請空海與大衆結緣,空海很樂意且引以爲榮。我們一件事情的承辦,不是一個人或是少數幾個人就得以完成,在還沒有正式演講之前,就有很多護法菩薩、龍天護法,在默默的協助、配合。直到今天,現場一樣要具足很多的因緣,才能夠依序順利進行演講程序。當我們在下午二點進到演講廳這裏聽講,各項擺設布置看起來好像都已經就緒,但是我們有很多的法工學員,早在上午九點、十點就過來協助布置會場。所以,我們要藉此機緣好好體會,佛陀所跟我們開示的「緣起甚深」,去真正體會「緣起甚深」的深義,就會明了那些「我是、我能、我慢」都是多余的,于是我們會開始懂得感恩,很多的沖突也會化解于無形。

  今天講演的主題是「化解一切沖突的妙方」。我們把內容分成兩部份,第一部份是先解析常見的沖突有哪些?沖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我們要找尋原因出來,然後再告訴一些很實用,可以現學、現買、現做的化解方法。第二部分是分享一個可能很少人會想到,而且很重要的主題,人類目前最大的沖突是什麼?人類最大的危機是什麼?如何化解?

  一般常見的沖突現象有哪些呢?從家庭開始,首先是夫妻之間的沖突,再來是婆媳之間的沖突、親子之間的沖突。從家庭的沖突慢慢再擴大,與同事、與上司、與屬下之間的種種沖突,或是人與人之間、左鄰右舍的種種沖突,這是我們每一天都會遇到的。慢慢再擴大之後,你的活動範圍會越來越擴大,慢慢會來到政黨之間的沖突、種族之間的沖突,然後也會看到國際之間、國家與國家的沖突。

  當你要修行之後,來到宗派、宗教之間,又會發現仍然是存在著沖突;宗教與宗教之間,仍然是存在著不少的沖突。所以,你會發現不管到哪裏,大大小小的沖突,好像都是如影隨形的存在,這些都是大家常常可以看到的沖突。

  但是,有二種沖突是一般人不容易看到、也很容易忽略的,其中一個就是我們個人內心世界的沖突,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爲它是所有沖突的根本原因,所有沖突的衍生是來自于人類從「自我」內心的沖突,然後慢慢的衍生、慢慢的醞釀出來。我們一般很容易看到外面世間的沖突,而不容易看到我們內心世界的沖突。

  佛陀把這個問題觀察得非常深入,解決事情是要從根本原因開始找出病因,然後從事情根本的病因來解決,佛教講「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然後最重要是要來到什麼階段?是「自淨其意」的階段。爲什麼要「自淨其意」呢?因爲,如果我們沒有消除自己內心世界的沖突,外面的沖突就會沒完沒了,稍後會慢慢跟大家解析,這一點是一般人很容易忽略的。

  我們通常很容易要去排解外面的種種沖突,也很熱心常行「菩薩道」,要去幫忙衆生排解各種沖突,但是往往我們所下的工夫,只是在「治標」而沒有「治本」。再者,我們自己內心的沖突,假如沒有真正的消弭,也沒有真正的擺平,也是很難真正幫助得了衆生,我們應該要把真正的病因從根本解決才是。我們治病不只是要「治標」,更要「治本」。對不起!因爲我以前的職業是當醫生,不經意常常會引用一些醫學名詞、觀念跟大家分享。治病是要「治本」,不只是「治標」。

  還有一個非常重大、而且非常嚴重的沖突,一般人很容易忽略。沖突的根本原因是如何産生的?在解析之前,我們先講一個故事,讓大家從故事裏面得到一些體會。主題就是人類是怎麼從天堂,然後掉落在人間的苦海裏面呢?也就是說,本來大家是住在天堂,是住在極樂世界、淨土裏面,爲什麼會從淨土、天堂的世界,然後淪落在人間的苦海裏面呢?我們現在從幾個角度跟大家分享。

  在基督教《聖經》的第一章‧創世紀有一則記載,我們不是探討《聖經》裏面所記載的真假,而是裏面的一段啓示值得我們去深思。當上帝創造了亞當,就把亞當放在伊甸園裏面,然後也告誡亞當說:園子裏的所有水果、東西都可以吃,唯獨有一種果樹不可以吃,是什麼果樹?分別是非、善惡的果樹,那一種果子不可以吃,如果你吃了之後,就會死亡。

  亞當最初也都沒有吃,但是後來多來了夏娃,夏娃禁不起蛇的誘惑,跟她講說:你吃那些果子沒關系啦!不會死的,吃了之後,你會有智慧的,你會比較聰明…。于是夏娃吃下了分別是非的水果,也拿給亞當吃下,當二個人都吃下了之後,他們開始分辨很多的是非、好壞、善惡…,結果上帝知道他們違背了禁令,就把他們趕離伊甸園,也就是驅逐出天堂,讓他們落入滾滾的紅塵、落入凡塵。

  這是《聖經》裏面的一段記載,對于其中人、事、物的真實與否,不必太認真探討,它是一則寓言故事。爲什麼上帝會交代亞當不要去吃那些分辨是非、善惡的種子?你本來是活在一體的世界,活在祥和的世界,一旦有了虛妄的分別心,就會從一體的世界劃分出來,讓自己落入二元對立的世界。當你落入二元對立的世界,所有的是非、煩惱、痛苦…也跟隨而來,那樣的心境就是從天堂落入苦海的世界,這是一個比喻、一個象征。

  在此跟大家再分享《老子道德經》第二章,講到「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含意非常深!一般人不容易體會到,認爲「奇怪!我們知道美醜有什麼不對嗎?我們知道善惡有什麼不對嗎?爲什麼這樣就會變成是惡?爲什麼這樣就會變成是醜呢?…」這些都是人類的智慧者在提醒我們。

  不是提倡愚民政策,不知是非、好壞,而是在人類的智慧尚未成熟之前,你很多的是非、好壞、善惡…種種分辨,是不夠客觀、不夠如實,有很多是錯誤的、很多是扭曲的,但是你不知道,然後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于是很有正義感的要去教訓別人,很有正義感的要去指責別人的是是非非。而別人也是同樣從他的「自我」出發,去界定種種的是非、善惡…。結果,幾個很有正義感的人在一起,卻不是很祥和、很團結,反而是沖突不斷。所以,釋迦牟尼也跟我們提醒「切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羅漢果已,方可信汝意」,這一段含意都非常深。

  今天在臺北的首善之區、人文荟萃的地方,各方面水平都滿高,跟國際大都會相銜接,空海的演講對象不只是在場的幾百位觀衆,我們所面對的是全世界,以後會有不少國家的政要,甚至元首會聽到今天這一場演講,不是只有針對眼前的幾百位聽衆而已。我們所要關懷的是全人類、全天下的大事,希望人類的種種沖突能夠大化小、小化無,講演的內容層次會比較高一點,深度也會比較深一點,請大家多多用心體會。今天我們不是來聆聽笑話,是來關心我們自己,關心我們的社會,關心我們人類,也關心人類後代子孫的命運、前途。

   佛陀說:在我們尚有貪、瞋、癡、我慢,就是戴著一面凹凹凸凸的鏡子在看世間,以爲所看到的世間就是這樣,但是因爲內心所看到的「世間」,是透過「自我」的那一面凹凸鏡在投射,跟實相之間是會有很大的落差,但是你卻不知道。所以,佛陀就是希望大家回來反觀我們自己,在你要大行「菩薩道」之前,更重要是回來好好把「解脫道」紮紮實實下工夫,淨化我們的貪、瞋、癡、我慢,把凹凸不平的心境,用得又平、又明、又淨,然後就會以一面很客觀、很如實的鏡子去看「世間」,這樣就能夠真正看清所有的是非、好壞、善惡…。

  這時候你所看的是非、好壞、善惡…才是如實的,而且也會來到無限的包容、無限的慈悲,來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在你的世界裏面,所有的一切沖突是會大化小、小化無。當你的心清淨,佛土就清淨,淨土就現前。今天我們講述「化解一切沖突的妙方」,除了協助提供大家立即可以應用到的「治標」之外,我們更重要是要深入到「治本」。

  我們種種痛苦、不安的根本原因是來自哪裏呢?如果以佛經方面來講,是因爲人類的無明、衆生的無明,智慧眼沒有打開,沒有了悟真理實相。你對真理實相是錯誤判斷,心裏面是累積了很多錯誤的觀念跟知見,但是你卻不知道,于是沖突就不斷。

  現在透過一個比喻,讓大家更容易去體會。假如把整個地球以「擬人化」來說明、比喻,將整個地球縮小比喻爲一個人。地球的山河大地,就像我們身體裏面的骨頭跟肌肉;地球的海洋就像我們身體裏面的水份;地球的道路、河川,就是我們身體裏面的血管。河川裏面的流水,就是我們身體裏面的血液;道路上那些人來人往的行人與車輛,就是我們身體裏面的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淋巴球。世界上、地球上的大大小小國家,就像我們身體裏面的各部份器官。除了內髒的器官,還有手足,雙手、雙腿都是我們地球上大大小小的國家;我們地球的大氣層,就是我們身體的皮膚。

  以上是一些「擬人化」的比喻,現在才要開始解析裏面的故事。現在講一則故事,我們體內有很多的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它們一樣是有生命,都是在身體裏面一樣有生、住、異、滅,生、老、病、死…。當身體的血球慢慢長大之後,有一天在血管裏面走來走去、繞來繞去,它覺得「我會動啊!我在動啊!但是這些血管壁沒有在動啊!」于是認爲「我是有生命的動物,我沒有看到血管壁在動啊!所以血管壁是沒有生命的,它是不動的…」大家要靜下來慢慢去理解,因爲這裏面的含意很深!

  我們一般人走在道路上,就像紅血球、白血球在血管壁裏面穿來穿去。當白血球穿過那些硬硬的肌肉,然後踢踢它,穿過那些骨頭也踢踢它,骨頭沒有反應,而且自己還撞了一個包,卻覺得說:「骨頭是礦物、沒有生命」,于是認爲「山河大地是沒有生命的,它們是無…

《化解一切沖突的妙方(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