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64 《在電腦上讀金剛經》(顧偉康)▪P22

  ..續本文上一頁端,豈釋氏哉?蓋釋有五戒,猶儒有五德,其似是而非者,謂之異端。儒之異端,猶釋之外道。故孔子所攻者,心逆而險,言僞而辨,行僻而堅,順非而澤,記醜而博,乃鄧柝尹何少正卯之流。而老聃則目爲猶龍,伯夷柳下惠;則稱逸民。至宰我問道,獨指西方聖人。夫老聃即迦蘭仙人之類,而夷、惠則舍國太子忍辱菩薩也,豈孔子之所謂異端乎?孟子所辟者,無父無君,鄉願亂德,乃惰四支,縱耳目,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正楊氏爲我之賊也。非以辭榮養生爲無父也,饔飧並耕,桐棺布被以市恩天下,譽則歸己,毀則歸人,正墨氏兼愛之巧也。非以遁世修性爲無君也,故庚列莊慎,清靜虛無,與孟子同時,不聞有訾議。而伯夷柳下,且爲清和之聖,於陵仲子匡章徐夷,猶欲倚門牆則招之,則孟子異端,豈釋氏之謂乎?」

  「故顔淵不飲酒,不茹葷,孔子謂祭祀之齋,非心齋。莊子: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爲?施于人而不不忘,非天布也,即不住相布施之義。而隱幾喪偶,偕來忘我,魚樂蝶夢之類,直是不語禅機,指頭參話,與柱拂舉棓何異?然則孔孟以前,曷常無釋教哉?若漢明求像,白馬西來,特流通貝文之始耳。今觀四十二章經曰: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親,二親最神。又曰:六情已具,生中國難;奉佛道,值有道之君難,其理初不悖忠孝。迨魏晉以還,崇奉既廣,其徒不純,不能闡揚大道,專以因果報應,供養布施,恫憩人主,聚斂財寶;至唐世益甚,于是姚元之有外求之論,韓昌黎有迎骨之谏,要亦正教中刮磨淘汰之助矣。特其附會孔孟,指斥異端,不能無文士之習焉;而後之腐儒,遂相牽引以爲扶翼道學之盟主。」

  「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此實究竟之理,而性與天道,特罕言之。蓋可以心得而不可以言傳,非鄙薄而外之也。所以宋世大儒言道者,往往取資義學,周程張朱蘇陸黃秦,皆所不免,而近世爲尤甚。然近世儒者多以名爲累,必陰資其說而陽避其名,且操戈焉以掩蓋其竊取之陋。嗚呼!我不知何以爲毋自欺也。數百年來,惟管東溟先生一人,獨明目張膽言之,而天下卒未敢有昌明之者,則何也?非盡儒之彼見不銷,而亦由于釋之自晦其教也。蓋釋之宗與教,猶儒之率與修,誠與明,不可偏廢。而今之釋者好言宗旨,不屑教品,乃浮慕乎頓悟成佛之易,而不知實修實行。于是儒者愈疑其說之空虛誕遠而不可合,此道之所以不明也。」

  「法本無住,上言無相,其義盡矣。此特因空生有應住之問,故即以無住爲住答之,正佛理之圓妙也。其義實與儒家止善相近。故先言降伏而後言應住,亦如儒理先明新而後止善。」

  「蓋釋之解行,即儒之知行,大學必先致知而後能修齊治平,中庸必先慎獨而後能參贊化育;佛法必先降心而後能不住布施,其理一貫,昭如日月。近者諸家章句不明,故多誤解。此予特創而辨之,要亦自盡其書寫讀誦廣爲人說之勤已爾。」

  「故曰得成于忍,持有于無,非忍不克,此理最微。故偈曰:得勝忍不失,以得無垢果。言無我之後而得勝,真勝也;真勝不著一邊。此時以忍力持之而不失,便是佛果成就,其福德自然勝諸菩薩矣。此即儒家至誠無息久則征之候。在此經爲金剛般若之真诠,一部全經之舍利,乃特于如來法盡處出之,千裏來龍,結穴在此,不受福德,無福德相也。大約人心難製,未有不以忍成功者。儒理仁智必兼勇,亦是此意。故阿含經曰:大力者能忍,此般若之所以貴金剛也。」

  ※  ※  ※  ※

  《金剛經》論注之曆史沿革,文分七題,始于印度古德,終于叁教合一,千年史書,勿勿掠過。絕不敢指望盡其脈絡經緯,如果能將其精神特色,攝得一二,即是筆者之大幸也!

  後記  對電腦中文化的一點思考

  寫完全書,卻還要說些離題的話--本書是用電腦研究佛經,電腦的使用,令研究的方式、速度、精確性等都發生了質的變化;但在熟悉中文電腦的過程中,同時也感受到不少問題,令人心焦。

  六年前,我是一個根本不知電腦爲何物的「電腦盲」。來莊嚴寺前,「世界宗教研究院」要我交一份英文的簡曆,于是乎,我在哈佛大學的科學中心整整忙了一個通宵--我連如何用滑鼠都不知道,幸好遇到一位中國學生,熱心地幫我設好檔名和格式。我開始打我名字的第一個字母,一手指按在鍵盤上,屏幕上長長一串:

  「wwwwwwwwwwwwwwwwwwww……」

  就這一按,我的生命從此就與電腦結下了不解之緣!

  六年過去了,我曾回到哈佛燕京圖書館,爲他們演示如何使用「《金剛經》專集」,回答有關電腦中文輸入和處理的種種問題。撫今追昔,真令人有因緣不可思議之歎!

  然而,每當我坐在電腦屏幕前,開始一天的工作時,甚少有對自己個人命運滄海桑田的回顧歎息,更多的卻是對電腦中文輸入和處理之曆史和前途的思索。

  雖然電腦的發明和使用,已有半個世紀之久,但中文電腦的普遍使用,僅是這幾年的事。然而,就在這幾年裏,電腦文化中最重大的革命發生了,那就是電腦網路的興起。這實是一個令電腦深深地進入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偉大革命--傳統的通訊方式被改變了,傳統的商業行爲被改變了,傳統的世界觀念被改變了……對中文電腦而言,自身的起步與網路的興起正好同步,這實是一極好的契機--西方是分兩步走,必然地存在餃接問題,需要調節、需要改造;文化演化中的一個極小的曲折,即意味著人力物力和時間金錢的巨大付出(電腦「千年蟲」問題,即目前的電腦到2000年都會面臨計年混亂的困境,即是一強證)。而我們是一次完成,新的技術境界、新的文化視野,中文電腦的普及和使用,完全可以而且應當是一次曆史的飛躍--不說走在世界的前列,至少也應縮小與西方的差距。

  然而,現狀則令人擔憂!

  在電腦文化中,西方拼音文字有其先天的優勢--總共才那麼幾個字母,再多變化,也難不倒電腦。而中國的方塊文字卻令電腦傷「腦」--放了五千個常用字,第五千零一個字它就不識了!

  先天不足,更兼後天不調!由于政治的原因,電腦中文化,起步就是一畸形的「兩頭蛇」--大陸用簡體國標碼(GB碼),臺灣用繁體大五碼(BIG5碼),二個系統,各行其道,一篇國標碼的文章,放到大五碼的系統裏,屏幕上猶如天書。于是,不知多少人力物力,設計了種種「平臺」,國標碼轉大五碼,繁體變簡體,弄得字形大大小小,仔細一看,「王後」成了「王後」,「涅[舟/木]」變成「涅槃」。

  想當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第一條措施即是「書同文」。而後的中國曆史,多少次南北對立,隔江而治,但中國的文字卻從來沒有分裂過。中國文化之淵深源長,這絕對是一重要的穩定機製!而今,在當代的電腦文化中,中國文字卻分裂了,其對曆史的影響,將是怎樣?不知兩岸的政客,想到過這一點沒有?千古罪人的帽子,他們不怕!

  而今,網路産生,問題就更尖銳了。本來,對電腦中沒有的中文字,設計者製作了造字功能--字庫中沒有,臨時造一個,照樣能用。但這一功能,放到網路上,卻又不行了--你造的字,只有你的電腦認得;別人的電腦,還是不識。中華文化,何等的博大精深!叁墳五典,九丘八索,二十五史,諸子百家,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大藏道藏,辭海辭源,方志家譜,引得補注……幾多文字典籍,需要輸入電腦,藏得更久遠,保存得更完整;需要送上網路,讓更多的人用,用得更方便……但就在「電腦缺字」的攔路虎前,中文典籍電子化的步伐,何等的蹒跚、艱難!

  難道真的沒有解決的辦法了?否!問題在于由誰來解決。自古以來,凡重大的文化決策或事業,都是皇上、朝庭主持完成的。而今的電腦統一編碼和統一的缺字問題,也絕對需要政府出面。某些團體和個人,或許有此心力和財力,卻無此權威,讓大家都用他們所完成的系統。可惜的是,兩岸的政府,迄今都沒有任何動向,徒令美國的微軟公司(Microsoft)橫行全球,讓他們那兩套視窗軟體分頭登陸臺灣和大陸,統治了整個中文電腦領域。他們的立場,無論將彼想象得如何高尚,絕不會對中文典籍電子化有非常迫切的感受,更不可能砸下大錢去研製無錢可賺的項目。但作爲中國人的領導者,何能如此短視,放任自流,令多少有志于中文典籍電子化人士,徒呼荷荷!

  兩岸的領導者中,據說具高學位者爲數不少,無論如何請于百忙中抽空上網看看--當你們看到我們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産中,留著一個個空白,或是用[金+本]代替「缽」字,用[征-正+扁]代替「遍」字時,不知你們會作如何感想?是否會有動于衷?你們能否從中看到,時代的使命、曆史的呼喚?

  顧偉康

  一九九八年春于紐約上州

  

  

《64 《在電腦上讀金剛經》(顧偉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