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端,岂释氏哉?盖释有五戒,犹儒有五德,其似是而非者,谓之异端。儒之异端,犹释之外道。故孔子所攻者,心逆而险,言伪而辨,行僻而坚,顺非而泽,记丑而博,乃邓柝尹何少正卯之流。而老聃则目为犹龙,伯夷柳下惠;则称逸民。至宰我问道,独指西方圣人。夫老聃即迦兰仙人之类,而夷、惠则舍国太子忍辱菩萨也,岂孔子之所谓异端乎?孟子所辟者,无父无君,乡愿乱德,乃惰四支,纵耳目,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正杨氏为我之贼也。非以辞荣养生为无父也,饔飧并耕,桐棺布被以市恩天下,誉则归己,毁则归人,正墨氏兼爱之巧也。非以遁世修性为无君也,故庚列庄慎,清静虚无,与孟子同时,不闻有訾议。而伯夷柳下,且为清和之圣,於陵仲子匡章徐夷,犹欲倚门墙则招之,则孟子异端,岂释氏之谓乎?」
「故颜渊不饮酒,不茹荤,孔子谓祭祀之斋,非心斋。庄子: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施于人而不不忘,非天布也,即不住相布施之义。而隐几丧偶,偕来忘我,鱼乐蝶梦之类,直是不语禅机,指头参话,与柱拂举棓何异?然则孔孟以前,曷常无释教哉?若汉明求像,白马西来,特流通贝文之始耳。今观四十二章经曰: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二亲最神。又曰:六情已具,生中国难;奉佛道,值有道之君难,其理初不悖忠孝。迨魏晋以还,崇奉既广,其徒不纯,不能阐扬大道,专以因果报应,供养布施,恫憩人主,聚敛财宝;至唐世益甚,于是姚元之有外求之论,韩昌黎有迎骨之谏,要亦正教中刮磨淘汰之助矣。特其附会孔孟,指斥异端,不能无文士之习焉;而后之腐儒,遂相牵引以为扶翼道学之盟主。」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此实究竟之理,而性与天道,特罕言之。盖可以心得而不可以言传,非鄙薄而外之也。所以宋世大儒言道者,往往取资义学,周程张朱苏陆黄秦,皆所不免,而近世为尤甚。然近世儒者多以名为累,必阴资其说而阳避其名,且操戈焉以掩盖其窃取之陋。呜呼!我不知何以为毋自欺也。数百年来,惟管东溟先生一人,独明目张胆言之,而天下卒未敢有昌明之者,则何也?非尽儒之彼见不销,而亦由于释之自晦其教也。盖释之宗与教,犹儒之率与修,诚与明,不可偏废。而今之释者好言宗旨,不屑教品,乃浮慕乎顿悟成佛之易,而不知实修实行。于是儒者愈疑其说之空虚诞远而不可合,此道之所以不明也。」
「法本无住,上言无相,其义尽矣。此特因空生有应住之问,故即以无住为住答之,正佛理之圆妙也。其义实与儒家止善相近。故先言降伏而后言应住,亦如儒理先明新而后止善。」
「盖释之解行,即儒之知行,大学必先致知而后能修齐治平,中庸必先慎独而后能参赞化育;佛法必先降心而后能不住布施,其理一贯,昭如日月。近者诸家章句不明,故多误解。此予特创而辨之,要亦自尽其书写读诵广为人说之勤已尔。」
「故曰得成于忍,持有于无,非忍不克,此理最微。故偈曰:得胜忍不失,以得无垢果。言无我之后而得胜,真胜也;真胜不著一边。此时以忍力持之而不失,便是佛果成就,其福德自然胜诸菩萨矣。此即儒家至诚无息久则征之候。在此经为金刚般若之真诠,一部全经之舍利,乃特于如来法尽处出之,千里来龙,结穴在此,不受福德,无福德相也。大约人心难制,未有不以忍成功者。儒理仁智必兼勇,亦是此意。故阿含经曰:大力者能忍,此般若之所以贵金刚也。」
※ ※ ※ ※
《金刚经》论注之历史沿革,文分七题,始于印度古德,终于三教合一,千年史书,勿勿掠过。绝不敢指望尽其脉络经纬,如果能将其精神特色,摄得一二,即是笔者之大幸也!
后记 对电脑中文化的一点思考
写完全书,却还要说些离题的话--本书是用电脑研究佛经,电脑的使用,令研究的方式、速度、精确性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在熟悉中文电脑的过程中,同时也感受到不少问题,令人心焦。
六年前,我是一个根本不知电脑为何物的「电脑盲」。来庄严寺前,「世界宗教研究院」要我交一份英文的简历,于是乎,我在哈佛大学的科学中心整整忙了一个通宵--我连如何用滑鼠都不知道,幸好遇到一位中国学生,热心地帮我设好档名和格式。我开始打我名字的第一个字母,一手指按在键盘上,屏幕上长长一串:
「wwwwwwwwwwwwwwwwwwww……」
就这一按,我的生命从此就与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
六年过去了,我曾回到哈佛燕京图书馆,为他们演示如何使用「《金刚经》专集」,回答有关电脑中文输入和处理的种种问题。抚今追昔,真令人有因缘不可思议之叹!
然而,每当我坐在电脑屏幕前,开始一天的工作时,甚少有对自己个人命运沧海桑田的回顾叹息,更多的却是对电脑中文输入和处理之历史和前途的思索。
虽然电脑的发明和使用,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但中文电脑的普遍使用,仅是这几年的事。然而,就在这几年里,电脑文化中最重大的革命发生了,那就是电脑网路的兴起。这实是一个令电脑深深地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伟大革命--传统的通讯方式被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行为被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观念被改变了……对中文电脑而言,自身的起步与网路的兴起正好同步,这实是一极好的契机--西方是分两步走,必然地存在饺接问题,需要调节、需要改造;文化演化中的一个极小的曲折,即意味著人力物力和时间金钱的巨大付出(电脑「千年虫」问题,即目前的电脑到2000年都会面临计年混乱的困境,即是一强证)。而我们是一次完成,新的技术境界、新的文化视野,中文电脑的普及和使用,完全可以而且应当是一次历史的飞跃--不说走在世界的前列,至少也应缩小与西方的差距。
然而,现状则令人担忧!
在电脑文化中,西方拼音文字有其先天的优势--总共才那么几个字母,再多变化,也难不倒电脑。而中国的方块文字却令电脑伤「脑」--放了五千个常用字,第五千零一个字它就不识了!
先天不足,更兼后天不调!由于政治的原因,电脑中文化,起步就是一畸形的「两头蛇」--大陆用简体国标码(GB码),台湾用繁体大五码(BIG5码),二个系统,各行其道,一篇国标码的文章,放到大五码的系统里,屏幕上犹如天书。于是,不知多少人力物力,设计了种种「平台」,国标码转大五码,繁体变简体,弄得字形大大小小,仔细一看,「王后」成了「王後」,「涅[舟/木]」变成「涅槃」。
想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一条措施即是「书同文」。而后的中国历史,多少次南北对立,隔江而治,但中国的文字却从来没有分裂过。中国文化之渊深源长,这绝对是一重要的稳定机制!而今,在当代的电脑文化中,中国文字却分裂了,其对历史的影响,将是怎样?不知两岸的政客,想到过这一点没有?千古罪人的帽子,他们不怕!
而今,网路产生,问题就更尖锐了。本来,对电脑中没有的中文字,设计者制作了造字功能--字库中没有,临时造一个,照样能用。但这一功能,放到网路上,却又不行了--你造的字,只有你的电脑认得;别人的电脑,还是不识。中华文化,何等的博大精深!三坟五典,九丘八索,二十五史,诸子百家,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大藏道藏,辞海辞源,方志家谱,引得补注……几多文字典籍,需要输入电脑,藏得更久远,保存得更完整;需要送上网路,让更多的人用,用得更方便……但就在「电脑缺字」的拦路虎前,中文典籍电子化的步伐,何等的蹒跚、艰难!
难道真的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否!问题在于由谁来解决。自古以来,凡重大的文化决策或事业,都是皇上、朝庭主持完成的。而今的电脑统一编码和统一的缺字问题,也绝对需要政府出面。某些团体和个人,或许有此心力和财力,却无此权威,让大家都用他们所完成的系统。可惜的是,两岸的政府,迄今都没有任何动向,徒令美国的微软公司(Microsoft)横行全球,让他们那两套视窗软体分头登陆台湾和大陆,统治了整个中文电脑领域。他们的立场,无论将彼想象得如何高尚,绝不会对中文典籍电子化有非常迫切的感受,更不可能砸下大钱去研制无钱可赚的项目。但作为中国人的领导者,何能如此短视,放任自流,令多少有志于中文典籍电子化人士,徒呼荷荷!
两岸的领导者中,据说具高学位者为数不少,无论如何请于百忙中抽空上网看看--当你们看到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中,留著一个个空白,或是用[金+本]代替「钵」字,用[征-正+扁]代替「遍」字时,不知你们会作如何感想?是否会有动于衷?你们能否从中看到,时代的使命、历史的呼唤?
顾伟康
一九九八年春于纽约上州
《64 《在电脑上读金刚经》(顾伟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