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深義(禅修版) 3▪P2

  ..續本文上一頁很感慨,在緬甸、泰國也都參訪過,本來是要來臺灣參學,但是在臺灣到處就只是做一些傳統的儀式、法會,或是一些傳統的方式,但是這些傳統的佛七或是禅修方式,外國人他們沒辦法接受。所以,真的我們要覺醒啊!不要關起門來,在那裏自大啊!我們要打開視野,要客觀如實的了解,這樣才不會己大人小、然後自贊毀他,我們才能夠以平等心來尊重,而且人家的優點在哪裏,我們才能夠吸收學習。對空海而言,都是要打開胸襟、疆界、視野,人家的優點在哪裏,我們吸收學習。因此,到後來就是把南北傳做一個綜合整理、消化,以現在來講,已經沒有南北傳之分。把佛法的優點保存下來,掌握佛法的核心,放下那些派系、派別之爭,因爲我們是爲解脫而來,不是要成爲宗教徒。

  我們是爲解脫而來,佛陀到此人間示現,也是協助大家邁向究竟解脫、安心自在,讓我們內心的苦、不安,完全的徹底解除,有掌握核心就在不會在派系見诤不斷,現在我們就把這些精華、精髓跟大家分享,不要小看這樣的因緣,好好的珍惜,好好繼續再下工夫。現在大家在裏面禅修,我是全程陪伴大家一起成長,由于前一段期間,整個北臺灣,尤其是基隆地區都是久旱不雨,溫度又是非常高,如果你有慈悲憫衆生之心,也會祈禱老天普降甘露,很不錯!這兩天終于有普降甘露,當我們看到這些天降甘露,就像是看到真實的觀世音菩薩普降甘露,大家不要把觀世音菩薩,變成固定的一個形相,天降甘露、滋潤衆生、長養群生。如果真正聞思深入,打開智慧眼去看,不但看得懂這一部“大地風雲經”,也會處處心懷感恩。我們的十個結、我慢,都會斷除很快。

  就像元曉大師,在下大雨時,他也在雨中唱“無涯歌”。當他聽到國家統一、分裂戰爭止息之時,他是熱淚盈眶啊!爲什麼?不了解的人問他:你爲什麼會流淚呢?真的都是心懷天下衆生。所以,修行是要來到放眼天下、心懷天下衆生,你有這種無邊無量的胸襟,才會跟佛陀所講的“ 解脫道”相應,所謂“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我們的魄力、決心,但是真正要有“衆生無邊誓願度 ”的大慈大悲之心,修行才會有成。因此,修行不只是在方法上面練、練、練,然後練成爲一個修行匠,練出自己的工夫很厲害,然後越練、越修, “我慢”就越大,這是不正確的。整個修行過程,就是我們視野的打開、心量的打開、心靈的淨化,意即整個解脫道非常重要的核心,方便法就是協助我們朝向這個核心邁進,大家不要執著在方便法上面。但是,沒有方便法,身心又不容易沈澱;沒有方便法,視野不容易打開。

  有關“名色分界智”方面,希望大家能夠多下工夫,要好好認真去做,因爲“名色分界”能夠清楚區分,意識之流有看到之後,就要帶大家進入到“心念處”的開發。當“心念處”開發穩定,才能夠來到 “明心”的階段,記得!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大家是要精進用功,但是身心要放松,但是不放縱。在放松、輕松、柔軟、祥和的情況之下,好好的用功,你的進步就會快!再來,要精進用功,但是無所求,當你越有所求,身心越繃緊、越得不到,只要依著方法傻呼呼去做,這樣越快,無意中進入了,你也不知道。所以,你不要想說:奇怪!我要怎樣才能夠進入初禅?當你越是想進入初禅,越是進不了,你就這樣傻呼呼的,一步一腳印去做。有時候會出來說:哦!原來我已經進入初禅了!哦!是這樣!因此大家不用擔心,現在你們坐在座位上,就像母雞在孵蛋,不要常常在想:奇怪!小雞什麼時候才會孵出來?什麼時候才會跑出來?或是孵了一下子之後,就跑出去玩了。

  讓你們人類進化到可以移動,于是就忘了本,很可惜!所謂“天地父母”的養育,大家要用心靈慢慢去體會,因爲這是宣說真正的緣起法,然後才能夠徹底了悟“無我”;看不到活生生的無常法印,就無法體會所謂“緣起”;沒有體會 “無常法印”、活生生的緣起法,無法了悟“無我”,因此越修、我慢越大,一直在禅堂、禅相裏面,認爲經行要怎麼走、姿勢要怎麼坐、要坐多久……,在禅相裏面一直要練光明相,要看到那個光、要看到那個相,才叫作開悟,才界定是證幾果……,都是沒有看到活生生的佛法。因此,大家要好好珍惜因緣,我們所講的,是要跳脫傳統很多的觀念知見,希望大家以無限開放的胸襟,一步一腳印的去做、去走、去做,大家是爲解脫而來、爲大安心、爲法做見證……而來,放下一切的見诤,實際去修、去做、去體悟。

  大家要安靜下來,以心靈去聆聽法音、接觸大地,處處都要見法。現在先概略介紹靈泉禅寺的周邊環境,前面是大殿,玉佛殿就在下面,寮房在前面,包括整座後山、附近旁邊的房子,大殿前面還有一座山,都是屬于靈泉禅寺的範圍,總共有二十幾甲的土地。我的師父與當家師,希望靈泉禅寺成爲真正實修實證的地方,而不是一個觀光道場,有很好的相同理念,將來這裏就可以成爲一個禅修中心,各方面的建設、包括後山蓋茅棚,將來可以視因緣情況來規劃,我們的所做所爲,是要對衆生了悟生死、解脫有所幫助,我們不做形式上無意義的建設,而是對大家有具體助益,協助大家見法、了悟生死。

  一路走上來,大家要以心靈去體悟活生生的佛法,有關空氣方面,剛才已經講過了,其次是了解大地與我們身體的密切關系,沒有大自然法界落下的雨水、甘露水,你、我、他的生命怎麼存在?不要以爲說“我有錢啊!我的家裏有裝置自來水啊!我還安裝最高級的淨化器,我們喝的水是最純淨的,我們喝的水是我能啊!用我所賺的錢購買的,這跟法界有什麼關系?!這是自來水廠輸送來的……”我們都只看到一個片段,而沒有去看到後面更深層的因緣,大自然下雨給我們,人類都看不到這些的重要,然後不知道感恩,結果就認爲是自來水公司輸送的水,而我們是用購買的,這是我能啊!因此你在喝水的當下,就是欠缺感恩的心,不知道佛陀所講的“地、水、火、風”四大所組成的水,體悟不到什麼叫作 “水界”,水跟我們的生命到底有何密切關系,你就是體悟不到,“地、水、火、風”不也都在向我們講經說法?!每天不都在示現真實的法?!爲什麼我們都看不到呢?!爲什麼我們都體悟不到呢?!

  當大家的心能夠甯靜下來,在我們吃飯、吃菜、喝水的時候,也都會充滿著感恩之心,假如沒有法界的普降甘露,衆生早就渴死,化成一堆沙漠了。因此,學佛不是越修越厲害,你是爲了解脫而來啊!解脫是真正了悟真理實相,來到跟法界、大自然合爲一體,體會大地、流水、陽光、空氣對我們生命的重要,逐步把課程的聞思與實相做結合,拿著解脫道次第的“寶藏圖”來尋寶、對照,真正依照地圖的方向去走,很快就能夠找到真正的寶,就會真正開悟、真正有所得,但是所謂的“得”,不是世間思維的“得”,大家要以心靈去體會,解脫道課程所講的,都是直指人心、直指深義。大家在加強聞思基礎之後,觀察越清楚、越具體,體悟、體證則是越深入,絕對不會是模糊的,這是清清楚楚,真正走過來的一條路。

  如果一個人講說他開悟了,炫耀他的厲害,但是當你請教他是怎麼走這一條路,如果他講不出來,這些都要保留;或是當他自認爲開悟,卻有越多的我慢,在展現他的厲害、我能,與佛陀所講的“無我”是背道而馳。真正的開悟、真正的見法,身心一定會越柔軟,因爲當你體認到“無我”,我慢一定會消失,種種結縛也一定會去除,現在大家在法界裏面繼續深入,以你的心靈去體悟法、去見法,所謂的“見 ”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你的心靈去體悟。如果真正用你的心靈去體悟,叫作你的第叁眼、智慧眼打開。雖然你、我、他每個人都有兩個眼睛,爲什麼見不到法?智慧眼沒有打開?只要大家現在一步一腳印的聞思修證,很快就可以打開智慧眼,處處都可以見到活生生的佛法,就會體悟到佛陀所講的真實不虛。

  大家在附近可以找一個地方,然後從某個角度去切入、體悟法,獨一靜處禅思,“禅思”就是去“止觀雙運”、去體悟,彼此不要講話!大家好好用功,不要去幹擾別人。

  此刻大家再體會兩點,馬路上有一些車子在行駛、遊動,有汽車、也有機車,想像現在就像在海邊,看看透明海水裏面那些魚,一輛車子就像一條比較大型的魚,看看那些車子來來往往,就像海水裏面的魚在遊來遊去、穿梭來穿梭去。我曾經在上面看到有好幾臺拖吊車,如果違規停放就會被拖吊,拖吊車後面有兩支像是螃蟹夾,又伸開、半伸開,看起來真的很像螃蟹繞過來,衆生就浸泡在“道”裏面,就浸泡“空”裏面,浸泡在海水裏面,但是處在裏面的人,如果沒有“有距離”來看,沒有相當深厚的聞思基礎,不容易覺察裏面的深義,不容易看到所謂的 “無常”、“無我”。所以,真的要提升、拉開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智慧,大家才能夠清清楚楚看到實相。

  前面有一些機器在挖土或是整理廢土的機器操作聲音,大家在市區裏面聽聽人類所製造出來的種種聲音,沒多久就會很厭煩、心情不好,但是當我們回到大自然中,聆聽蟲鳴、鳥叫聲,會覺得很輕松、百聽不厭,大家好好去體會,大自然這些聲音是很和諧、很祥和,是最高級的大自然交響曲,讓你百聽不厭,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們身心安定、淨化,而人類所製造出來的種種噪音,聽沒多久就是會神經衰弱、疲倦,因此都在告訴我們要回歸大自然,學佛一樣要回歸大自然,你們才會解脫自在、快快樂樂。如果你還在語言文字相上面繞,就像一直在聆聽那些噪音,沒多久就會很疲憊,學佛學到後來會很苦悶,變成苦瓜臉,這樣就證明是錯誤的方向。如果學佛學到後來,越來越安詳、越自在,身心越柔軟,越懂得感恩,表示有體會到大自然的法音、法流,會不斷淨化我們的身心。

  爲什麼先從“耳根”進入?是從“觀音”而不是從“觀色”?因爲聲音遍一切處都存在,而且很具體,比較容易體會到,先從大家比較容易體會到的角度切入,當你體會到之後,其他再慢慢越微細去觀察、去體會,以此類推其他的,就可以慢慢去體證。因此,從大家比較容易掌握到、體會到的,不必花什麼錢去製造音樂,大自然都在宣說法音,到哪裏都有教材,不必照本宣科,不必依據什麼經典,到哪裏都可以講經說法,到哪裏也都可以見法,先從比較容易掌握的點切入,其他就可以“耳根圓通”。

  

  

《金剛經深義(禅修版) 3》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