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3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3)

  空海(惟传法师)

  然而,不管你再怎么会蹦、会跳,却很少清楚觉察走路的步伐,觉醒过来的一个很重要步骤,就是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不要以为你会走路了,其实你是无明的,佛教的术语是“无明行”,你的走路是无明行,因为没有真正觉醒过来,还在迷迷糊糊的世界中,没有真正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 “四念住”的修法,就是让你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现在从比较粗的,开始慢慢进入越微细,如果觉察不到粗的动作,或是低估它、轻视它,以为“太简单、太容易了,我都会了!”如果越是这样,你的心是无法真正宁静下来,等到后面进入越来越微细、越深入,就没办法跟上来,或是只能依样画葫芦而已,无法契入核心。

  所以,不要小看!每一个脚步都要清醒明觉,把脚步放缓慢一点,禅修期间要把动作放慢,但也不用刻意很慢,比你平常慢个四分之一拍,当你要伸手去开门的过程,都要保持清醒明觉,动作、走动都稍微慢一点。走路步伐要保持轻柔,通常是不容易做到,平常走路都是啪!啪!啪!啪!走路轻柔也不以为会怕踩到蚂蚁,踩到地上就会有罪恶感,或是怕踏在地上,这样你的人生也没办法洒脱,走路就是轻柔自在地走、保持明觉,你要实际去做,才能体会到要领。吃饭时,仍然保持禁语,不要以为好不容易到了吃饭时间,大家坐在一桌,于是又在拉关系、攀缘,这样你的心又会散乱掉了,无法深入进去。所以,不管是多么要好的朋友,一样都保持禁语、继续用功,修行不是只在禅堂、打坐,下了禅堂也都是在修行,真正的修行,没有禅堂内、禅堂外之分,不管禅堂内外都是在修行,包括吃饭一样都是在修行。

  除了禁语之外,当你在拿碗筷、夹饭菜,记得!过程都要保持轻柔明觉,清楚觉察现在的动作,不要很赶快的一直夹,当然因为我们现在人数众多,夹菜动作也不要很慢,否则容易形成后面排队阻塞,因此还是以正常的速度夹菜,但是要保持禁语、保持明觉。当你进去餐厅吃饭,一样都继续用功,坐在位子上,默念供养、感恩的心,然后自己要用餐时,记得!要吃饭、夹菜的过程都是在修行,就是“身念住”的开发,不用一直囫囵吞枣的,急著赶快要把饭吃完,这样又错失掉,表示还不懂得修行的要领,因此连吃饭、夹菜都是在修行。

  当你把饭菜送到口中咀嚼,一样都要保持清醒明觉,当嘴巴在咀嚼这些饭菜,一样保持清醒明觉,这方面的工夫,只要每个人愿意去做,你都可以做到,不要以为这方面很容易做到,只是担心你粗心大意、不在意、不以为然,不认为它的重要,如果粗心大意,就没办法尝到后面的“甜头”,因此一步一脚印的开始去做这些方法,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在修行,现在具有静态的这些方法,在动态方面,大家一样保持清醒明觉。主要的修行方法,这两天已经跟大家讲述过了。

  往后当我正式要讲经之时,一个开始我会有压磬的动作,让大家心理有准备。当开始要讲经则会敲三声的磬,这也是一个开始,一方面“磬声 ”,是“庆”祝各位重“生”,也是让大家从昏沉的世界觉醒过来,都是很有意义的。

  好!我们现在就准备下座,大家回寮房,因为今天是第一天开始,因此时间有稍微耽搁一下,请大家记得保持肃静、禁语,明早请大家准时。

  禅修已经进入第四天,这是最不容易熬过,也是酸痛、胀麻最严重的时候,因为大家平

  常不是在上班,不然就是忙碌于很多的工作、很多的法务,很少像佛陀时代,大家能够在森林中,一心一意的修行。如果能够回到佛陀时代一样专修,又与大自然为伍,平常的身心就已经相当的安静调和、平和安详,当佛陀讲述一些很深的法义,大家很快就可以进入禅思-“止观双运”,这样的体悟就会很快。由于目前国内、外的客观环境尚未俱足,只能够一年里面找几天的时间举办禅修,大家平常也都很忙碌,因此在这短短几天内的禅修,前面几天往往有一大半是在消化你累积下来的疲劳,还有因为你的心常常是到处攀缘、动荡不安,故而前面几天为了让你的心渐渐调伏下来很不容易,就像一匹心猿意马一直在奔跑,跑动习惯了,要让它安静下来,非常不容易!所以,禅修的第二、三天,这是最辛苦的阶段,到第四天慢慢可以克服,过了第四天,就能够渐入平稳、平顺的阶段。

  不错!大家在这几天都很努力,很精进用功的一步一脚印在做,相当好!尤其是在夏天高温炎热的情况之下,要把身心稳定下来,难度更高!大家也都熬过来,表示你们的出离心-要迈向解脱的魄力、决心,是相当强!很好!要有这一种魄力、决心,才能够做到“佛道无上誓愿成”,禅修已经进行快一半了,大家现在才渐渐进入佳境,要继续把握、继续用功。

  如果大家没有正确而深入的闻思基础,光是在“出入息法”上面练习、练习,到后来只会形成练工夫似的禅修,理论上可以在禅坐时观呼吸,好像可以进入到涅槃寂静,可以体证到“无常”、“无我”,但是实务上、实际上,是不可能!因为当你在禅修、在寂静、在观“出入息”的情况之下,所进入的涅槃寂静,是进入四禅八定后面的宁静,但是这也算是禅相的一种涅槃寂静,严格讲是属于“无色界”的层面,还不算是真正的涅槃寂静,而且“我慢”不是在禅修里面断除,它是可以很大程度的淡薄、降伏,但是真正要断除,不是在禅修里面,因为在禅修的环境很单纯,真正工夫的检验,是上战场、回到滚滚红尘,或是回到你的常住,在历缘对境才是处处在检验。所以,很多学员都会报告,当我在禅修期间是不错啊!觉得很好啊!但是一上战场,很快就阵亡了!这是真的啊!

  所以,修行是要有动有静,包括一位在国际上相当有名的比丘,现在已经圆寂往生了,也曾著书叙述如何进入涅槃寂静、解脱的世界,介绍一些次第、步骤,但是当我看了之后,他所介绍的涅槃寂静,一样都是在禅修、禅定之中,慢慢的进去、慢慢的进去,这只能算是一种涅槃寂静,但还不是真正的“无余涅槃 ”,不是真正的“究竟涅槃”,因为是在禅修、禅定之中进入。当你出了禅定之后,在历缘对境之中,才是真正活生生的。另外,你自以为修行很高,已经历过涅槃寂静,已经有相当的体悟,认为现在可以出来弘法了,不错!你很快会成为一个很有名的禅修指导老师或是禅师,但是紧接而来的是名、利的考验。当你有了名之后,会不会展现我慢?会不会展示我是、我能?当你沾到利的时候,会不会有贪心?名、利的腐蚀性是很强的。

  如果真正来到“无我”的世界,名、利对你来讲是没有腐蚀性,问题是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因此禅修中的涅槃寂静,不叫做真正的涅槃寂静。学佛、修行不是在禅修中,较量境界的高低,不是的!学佛是要应用到一切,你的心解脱自在,世间的“八风”对你来讲,真的是吹不动。所以,我们要学到活生生的佛法,不是僵硬的、不是死板的。以我所了解的来讲,在国际间几位有名的禅师、大师,比较推崇、尊重的一位,算是佛使比丘,他是有体会到大乘般若系统的精华。在国际禅修中,包括南传,真正有体会到大乘般若系统的,我所了解的是佛使比丘,后来我去探讨: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智慧?因为具有大乘般若系统的智慧,所展现出来的智慧,跟一般修行人所展现的匠气不一样,他不会很拘谨。佛使比丘是一个满踏实、很认真、很真实的修行人,他所展现出来的,是比较柔和、人性化的一种风貌,而且他里面是有智慧的、有生命的。

  有些是修行、修行,虽然有人认为他的证量很高,但是可以从他的脸相、相片看出很多修、修到后来是很僵化。如果你的修行修到后来是很僵化,表示你还是在苦海,还是在很紧绷的世界。如果真正得到佛法的核心、般若智慧方面,是会很自在、很洒脱,因此佛使比丘的一些书籍可以参考,它里面是比较具有灵活方面的般若智慧,当我说:奇怪!为什么佛使比丘人会有这种智慧呢?原来他的祖父是中国人,他的祖公曾经把中国的【六祖坛经】带到泰国,因此从小有接触到【六祖坛经】方面的讯息,他著有一本书-《菩提树的心目》,带有【六祖坛经】的味道就满浓的,因为他有华人的血统,当他接触到般若系统,在泰国佛教界所带起的改革风潮,就像台湾的印顺长老,但是两者有所不同,年龄是差不多。

  泰国佛使比丘很重视实修实证,因为他发现整个泰国佛教方面,表面看起来是很兴盛,但是很多还是一样,不是走上名利心,不然就是修、修、修,然后只是学到一些佛法的皮毛、外表、外壳、形象,修到后来很拘谨、很僵化。佛使比丘同时有接触到南北传方面的讯息,般若系统方面也有接触到,因此他有掌握到核心,等于是带动泰国佛教素质的提升与改革,因此在泰国,佛使比丘在世时,地位是相当崇高,但是他不去兴办组织、当僧王,他对这些没兴趣。真正重视修行的人,对当什么大官、大位没兴趣,但是他所影响的层面,却是整个泰国佛教界都受其影响。

  当我在1989年到泰国参访,当年他好像是83岁,当时我们国内对南传方面的讯息都还很封闭,认为人家是小乘的、不了义的,都还很瞧不起别人,但是我个人不受传统观念框限,我不认为是这样,到了当地参访之后,带回不少资料,人家展现的积极弘法之心、入世耕耘之心,哪里是小乘人?!他们百姓对出家人的尊重,以及出家人对一般百姓的法上互动,都是我们北传做不到的,当时我到当地去参访、也去参学,真的是体会满多的。像我那一次去佛使比丘的道场禅修,他们是每个月的一号到十号都有举办禅修,我们是属于国际班,因此有来自于世界很多国家的学员,大概有八十位,至少来自于十几个国家以上,外国人真正要修行,慢慢都是跑到泰国或是缅甸去。

  当时我在学院研究所,也认识几位外国来的朋友,他们都是…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