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深义(禅修版)(4)
空海(惟传法师)
现在开始讲述【金刚经】。在大乘佛法地区,【金刚经】这一部经的地位,相信大家都能够清楚知道,可以说是没有任何一部经的地位超过【金刚经】,它所受到的重视以及普遍率,更是没有其他经典所能比拟,是所盛行的经典之中,地位最高、最受重视。其次就是【心经】,因为经文很简短、背诵容易,以经典所叙述的境界来讲,【心经】与【金刚经】是到达最高、而可以相提并论的经典。但是,【心经】所叙述的,纯粹是四果阿罗汉的境界,【金刚经】则是叙述三果迈向四果、以及四果的境界,两部经所著重的内容,还是有些不同。虽然经文里面是称“菩萨”,其实只是名相、名称不一样而已,【金刚经】是证到三果到四果、以及四果的阿罗汉,讲述的内容很深、且重要,问题是我们要如何才能做到?让我们逐步探讨。
在大乘佛教地区,很多人在注解【金刚经】这一部经,由于这一部经的主旨是要破除一切相、破除一切执著,如果没有历经实修实证,你是做不到的;如果没有做到,只是用头脑在依文解字,用推理、理解在注解【金刚经】,不管你的学问多好、多高,不管你是大学问家、大佛学家、大法师、大法王… …都一样,没有真正断除我慢、自我消失,无法真正解析【金刚经】的深义,因为它就是要破除“自我”,叙述 “无我”的世界-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算证到三果,还没办法真正做到“无我”,尚有 “五上分结”未断除,深层的“自我”还是紧抓不放,仍然无法正确解读【金刚经】,何况只用头脑在理解、在推理,就著作很多的论著解释【金刚经】,著作厚厚的一本“金刚经大全”、“金刚经集结” ……,结果呢?都是用头脑在解读、解析,后人在看这些论书也是一样,都被带入抽象的佛学名相里面,在那里钻研、在那里推敲而已。
所以,要真正理解【金刚经】深义,一定要透过实修实证;如果没有历经实修实证,切莫注解【金刚经】,这样容易“以盲引盲”。【金刚经】是要扫除一切文字、语言名相,结果你又在语言、经典文字堆里面,以这一部经来解释那一部经,再用那一部经来注解… …,不管怎么注解,都没办法正确解读【金刚经】的深义,因为【金刚经】是实修实证、破除诸相,来到“无字天书”的世界,佛陀最初的讲经说法也是一样,都是直接切入实修实证,不是依文解字。
有的人会认为“离经一字,等同魔说”,某些祖师、上师、大师,都特别强调不可离开经典,离经一字去说法,就等同魔说;然而又有与此很鲜明对比的“若依文解字,三世佛冤”,这两种有什么不同?前面是“依文解字,等同魔说”,这样的人是停留在语言文字堆,停留在语言名相、空洞抽象的世界里面,还是停留在迷信型、信仰型的层次,没有经过实修实证,才会这样强调。后面“依文解字,三世佛冤”,这样的人是来自实修实证,真正体会到法的核心。所谓“依文解字”,好像每个字都看得懂、都会,但是解释、讲述出来的,形成“三世佛冤”,在冤枉佛陀、扭曲佛陀的本意,你都不知道啊!
虽然有一部经的经文,也是帮助我们寻宝的宝藏图,本来可以没有,但是因为众生不容易找到宝,不容易上到涅槃彼岸,于是不得已就要宣讲出来,后人又集结出这样的参考地图,告诉大家何才能安全上到彼岸。所谓《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的意思,“金刚”是形容非常坚固,以世间法来讲,它是至宝,身价非常高;如果以比较白话来讲,就是现代的钻石,如同钻石的坚硬,身价也如同钻石的昂贵,形容这一部经是至高无上,非常崇高、非常重要。 “般若”就是智慧。“金刚般若”就是至高智慧、最高的智慧。“波罗密”就是到彼岸。“经典”就是一个寻宝图、一个指南,也是一个指月的手指。经名整个综合起来,意即最高智慧到彼岸的宝藏图;再比较白话的解释,就是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能够开发我们最高、无上的智慧,帮助你快速又安全到达彼岸的圣典。
法会因由 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现起请 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以前在听闻人家讲经说法,光是“经名”与“如是我闻”四个字,有些大法师就可以讲述一两个小时,我觉得常常像是在拖拖拉拉,都只是在作文章而已,其实“如是我闻”是佛教经典集结的一个印证,就像盖一个保证说“是我阿难亲自从佛陀听闻来,佛陀确实讲过的一些话”,本来只是一个证明,作为一项保证用的,如同一只“官印”。在此,有一些真言想讲,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批判、攻击、围剿;我若不讲出真话,佛教界还是一直停留、倒退回到迷信、信仰的层面,很多的资料都似是而非,让大家都无从查考,包括“如是我闻”四个字,本来是很具有权威性,然而就是因为太具有权威性,是一项很重要的官符、印章,如果使用在正确的用途上,是具有保证的作用,但是如果官印被拿去偷盖、偷刻、伪造了呢?就像别人偷刻你的印章,去做保证、去做背书,后果如何呢?
在佛教界,如果有人拿此官印去运用,若是善意的欺骗,还无可厚非;如果是另有私心的企图,想巩固自己隶属宗派的思想体系,如此盖印下去,开去的支票却无法兑现,又由谁来承担呢?这是攸关整个佛教界、整个佛教徒,如果盗用此官印,只为了要巩固你的宗派思想体系,结果造成“像法”、 “相似法”陆续出来,把佛教的真精髓渐渐的淡化、淡化,正法就会渐渐丧失掉,真正走入“末法时期”。所以,我们做事情要真实、真诚、负责,修行也一定要实实在在,讲话、做事情要能够负责,所开出来的支票要能够兑现,不要说出一堆大话,却留下很多的债务让后人去承担、收烂摊子,这是不负责的。编写任何书籍、经典、文章,我会署名以示负责,比如《阿含解脱道次第》,就是署名“空海”、 “郭永进”,以示负责。很多方面也只能点到为止,我们要实实在在,所编写的论注,我们要自行负责。如果引据哪一部经典、引用谁的说法,一样都是要负责。
举个实际的例子,我在五、六岁时期,经历过一段满恐慌的日子,因为当时是小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听说官方要来查封家里的房子,由于父亲当年帮我们母子盖好一栋房子不到一年,就有官方要来查封,过著随时都没有房子住的恐慌时日,当时是小孩子不知道原委,到后来渐渐长大,才知道其中错综复杂的原因。当年我的祖父是88岁,在我九岁的时候,他高龄九十岁才往生,当年祖父还在世的时候,因为他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姑妈,满聪明伶俐,喜爱做生意,于是偷拿祖父的印章去做担保,由于祖父不认识字,而祖父的财产、田地,尚未正式分割给家父及叔伯,当遭逢姑妈生意失败,官方要查封祖父的所有财产,我们整个家族全部都连累,虽然后来房子是有保住,但是祖父所留下来的田地,全部都被查封、拍卖。这样就是做事不负责、不敢承担,留下很多债务让后人承担,留下很多的痛苦让别人去承受。
佛教里面讲说修行要来到“所作已作”,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负责,不可遗留债务让别人承担、受苦,具有这样因果的正确观念,做事、讲话都会实实在在,不会随便开空头支票,自己量力能够做多少,就承诺多少,支票一开出去,就是人格保证、人格担保,就是可以兑现。要成为 “真人”,就要实实在在的做事,意即迈向“真人”的初步,“真人”就是真正真诚、真实,没有虚伪、没有虚假。
大家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佛教现有的所有经典,都不是佛陀亲自编写出来的,佛陀是有讲法、有宣说法,但是当时还没有文字,都还在初萌芽的阶段而已,几乎都没有用文字在记述,所有的经典都不是佛陀亲自撰写,是后来的佛弟子慢慢编辑出来的,而编辑经典又有时间的次第,有些经典是在佛陀80岁大般涅槃之后,这些追随佛陀的弟子,觉得佛陀已经走了,如果不撷集佛陀所讲过的一些法要、法义,未来很容易就流失掉了,因此那些德高望重、有证量的阿罗汉,就集结更多有证量的修行人,大家一起来讨论、一起来公认,公开讨论佛陀是否有这样讲过,由于阿难最后25年都是跟随佛陀,佛陀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前面二十几年都像是独行侠,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佛陀很风风光光,不是啦!
佛陀,人间真正的佛陀,他是常独行、常独步,到后半时期才有阿难做他的侍者,因为阿难亲近、听闻佛陀的讲法也最多,加上阿难的记性很好,于是就让阿难背诵出来,佛陀在哪里怎么样讲、是不是这样呢?……如果佛陀在甲地讲法,阿难背诵出来,再经过甲地的人印证佛陀是不是这样讲呢?阿难有没有说错呢?如果没有错,佛陀真是这样讲,而且其他人也理解这是真的,是佛陀讲的法音、法义,证实没有错误!经过大家的公认、公证、确认,佛陀确实有这样讲过,当然未必是从头到尾一字不变,而确实是有讲出这样的大纲、大义。因为以前是靠背诵,就像我空海从刚才一直讲到现在,听者也不可能全部一字不漏的背诵出来,一定只是背重点、精华、原则,因此最初、最早期集结出来的经典-【阿含经】,里面都是这么精简。
历史上、国内外,经过大家的考证,以…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