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4▪P4

  ..续本文上一页传说那么玄的“佛陀法力无边,佛陀吃饭是假的,是表演给你们看而已,佛陀是不必吃饭的……”真实佛陀的肚子也会饥饿,饿了!不是靠自己的修行神通力就能够解决,不管你的神通力多么高深,也变化不出一碗饭;不管你的神通力多么厉害,不可能无中生有变出一杯水。佛陀本身是法力无边,但是现实的东西就是变不出来,还是要出去托钵,还是要出去化缘,还是要去请众生供养一些食物、饮水,于是他就到城中。

  在北传地区,我们有很多的福报,大家太好命了,像我今天也有著衣、持钵、乞食,但却是直接到斋堂,这些菩萨把饭菜煮好放著,我们再舀这些饭菜来吃,很少真正去乞讨食物。如果能够以乞讨食物的心态来食用,身段就会更柔软,未必要有乞食的形式,但是不能没有向众生、世间乞讨食物之心,否则自认是修行人受人供养,是理所当然,“我的修行很高、境界很高,接受你的供养是理所当然!我是福田,你们来布施,我是慈悲你们,让你们种种福田… …”这些都是“我慢”在展现。

  真的!我们的一碗饭、一口饭、一杯水,都是世间的众生在供养,都是法界在供养,有这种正确的体会,我慢要消失就很快,而且会生起真正的感恩之心,有此乞讨、乞食之心,我们是知恩、感恩、报恩,以回馈的心将我们所了悟的真理实相回馈给众生。当你是真正以回馈的心在讲经说法,里面不会有我慢,而且也才不会有名利心。很多人的讲经说法,就认为我是、我能,我很厉害啊!我懂很多啊!我讲经说法,你们来布施、供养,这是应该啊!我法布施给你们,你们来布施一些,好像理所当然、应该……,这是错误的,是三轮都不空。【金刚经】是讲三轮体空,如果有“我布施法给你们 ”的心态,这样是错误的。如果以一种感恩、回馈的心在讲经说法、回馈世间,里面就没有那些我慢,这些微细的心态,大家要慢慢去觉察到。

  当佛陀乞讨食物之后回到住处,“饭食讫”吃过饭之后,把衣钵收好,再来“洗足已,敷座而坐”,因为吃饭之后就要进入禅堂,可能有些人要请教问题,或是讲经说法。这里有提到“洗足”洗脚,在座的出家众有学原始佛法、南传的不少,因此你们穿著的长袜就比较少,大部分北传地区的出家众,都还有穿著长袜的习惯。在北传地区,如果在一般寺院里面的出家众打赤脚,人家都会认为是不威严、不懂礼貌。

  回到原始佛陀时代,修行人大部分都是在大自然、森林中修行为主,平常大部分都是打赤脚,包括出去托钵也都是赤脚,而且他们认为打赤脚才是礼貌,如果出去托钵穿著鞋子,除非脚有病痛、有病变、有问题,才穿鞋子,原则上都是不穿鞋子。我个人平常也是可以不穿鞋子,就尽量不穿,像我刚才过来禅堂之前,一样要去洗脚。赤脚有赤脚的好处,一方面脚底可以按摩,更重要是我们的脚可以跟大地紧密结合,可以实际去接触大地,一方面对身体比较健康,触受也会更明显,体会我们跟大自然的密切关系,鼓励各位:如果情况可以,就打赤脚经行,用你的脚、皮肤去接触地面,你的觉受会更明显,而且去体会我们跟大地的密切关系,你的体悟会更深。像我现在还是有穿袜子,因为要入境随俗,现在是在北传地区,如果各位可以容许我不穿鞋子、不穿袜子,这样我可以不用穿袜子。如果我们没有相当的默契,会认为太不威严、太散乱、太散漫。【金刚经】就是要破除这些“人我相”。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因为长老须菩提的智慧比较高,想要请教佛陀讲一些更深的法义、法要,让众生也能够听闻、分享,他就“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偏袒右肩”是南传比丘的穿著方式,只是当时的一种制度,像今天泰国的南传比丘,一样会露出右肩,台湾地区也有不少人去学习南传这些法,回来之后认为要把右肩露出来,才表示是在学南传的……。如果执著在外表方面,表示只是去学一个外表,不是说不可以,而是精髓、核心更重要,不是外表、外相,右肩有没有露出来?可有可无啦!以空海而言,我是觉得只要穿著不失体面、不会邋遢,可以简便一点,方便做事、工作,这样就好了!因为当我到南传地区去参访,他们穿著南传的袈裟,常常要一只手抓著袈裟的一边,或是要用绑著,否则会分开,我是觉得这样也是一种障碍。

  我是觉得穿著简便一点,以“出世间法”,或是否出离三界,最主要是心方面,至于身方面是随缘方便,因为是佛陀当时大家的一种制度,形成这样一种公认,我们就予以尊重,但是我们要学习精髓核心,而不是只学到外相仪表而已。对不起!我的讲经说法比较不按照传统方式,这样又会搬出框框讲了一大堆,大家还是听不到核心,我是希望把外壳、外相暂时搁一边,也就是“正直舍方便”,直接契入无上道,契入佛法的核心。

  这时候长老须菩提就“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就向佛陀说:“希有!世尊!”所谓“希有 ”,有人曾经跟我开玩笑说:“老师啊!你真是“稀有动物”,因为在地球上好像快绝种了… …”当然是一些玩笑话。“希有”表示:佛陀啊!你实在太珍贵了,智慧在这世间实在是少人能够相比拟, “希有!世尊!”都是在赞叹佛陀。“如来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一方面尊敬佛陀,一方面对佛陀说: “佛陀啊!我们体会到你真的都是心心念念为众生、心怀天下众生,不断希望众生能够解脱自在,我们可以感受你的慈悲心,有些真正想要修行,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也就是一般众生发大愿“佛道无上誓愿成 ”,有相当大的魄力要修行、解脱、成佛,请问佛陀:他们“应云何住?”应该具备什么心态呢?“云何降伏其心?”应该如何才能够降服“贪、嗔、痴、我慢”十个结呢?”。

  这些想要发“佛道无上誓愿成”,想要究竟解脱的“善男子、善女人”,他们发了“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应云何住?”应该具备何种心态?“云何降伏其心?”如何才能够真正降服 “贪、嗔、痴、我慢”十个结呢?佛陀就说:“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我个人是觉得这句话,可能是后来补充进去的,佛陀不会这样讲说:“嗯!不错!如你所说的,我佛陀真的是很慈悲… …”。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佛陀告诉大家:你们今天就 “谛听”,“谛听”是要来到有“未到地定”,或是初禅的心灵品质,你的心要宁静,以纯净的心来听闻,不是用耳朵聆听,因为耳朵有两个孔,它会从这边进去,从那边跑出去。听完了、下座之后,你又忘了;听了之后,没有什么感受、没什么震撼,就是没有用心灵在聆听。如果要听闻很深的法义,要用你的心灵来听闻,必须要有禅定的品质,在禅修期间的体悟会更快、会更深。“汝今谛听,当为汝说”让我向你们讲述“无上甚深微妙法”,这些“善男人、善女人”,如果你们要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要如此这般这般去降伏,前面只是讲一个概略,你们好好专心聆听,如此这般去做,你们就可以做到。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世尊啊!我们真的很喜欢、很渴望听闻这些“无上甚深微妙法”。

  大乘正宗 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摩诃”就是很大,意即大菩萨)。

  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总括一句就是所有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这一段经文已经开始进入深义了。“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注意“应”字,你们应该要这样做,应该要具备这样的心态,讲“应”是因为这时候这些“菩萨摩诃萨”他们还没有做到,尚未做到 “无人相、无我相”,是针对三果要迈向四果,至少要有二果的基础,针对二果、三果要迈向四果根基的人来讲,你们应该具备有的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呢?对于所有一切的众生,不管他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是 “若有色、若无色、有想、无想”所有一切众生,我们都要有“众生无边誓愿度”大慈大悲的心愿。

  “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具有大慈大悲的心愿救度一切众生,当我们在讲经说法的开始,发“佛道无上誓愿成 ”、“众生无边誓愿度”,不要把“众生”简短的定义为只有“人” 才算是,那些猫、狗、鸟……它们也都是众生,而且那些花、那些草也都是“众生”,山河大地也都是众生,意即此处所讲的“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所谓“若无想 ”,不只是讲“无想天”的人,包括你认为的无情众生、山河大地,包括树木都是,因此不要把“众生 ”界定得很狭窄,这里是泛指整个法界的所有一切众生,怀有“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就是“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我都愿意协助他们来到“无余涅槃”究竟解脱,只要他们愿意,我愿意协助这些众生来到究竟解脱。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如果你真正做到度化了很多众生,但是你的内心却没有“我度了很多众生”的我慢心态,表示已经能够来到“三轮体空”的做。我们不指涉任何宗教,很多的宗教师把度众生当作是直销事业,或是像“老鼠会”一样在抓人头、抓会员,要救度越多的人,“喔!你今天度了几个人?才三个人?人家是五个人,他的成绩比…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