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5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5)

  空海(惟传法师)

  当你真正体悟到“涅槃”,也就是“入空”,你的戏论就灭,意即“入空戏论灭 ”,你不会跟众生起见诤,不会跟众生在诤辩,你的心是宁静,意即是涅槃寂静,当你无诤、内心也不会拉拉扯扯,没有那些贪、嗔、痴,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真正要体悟到这一段经文,一定要有深厚的闻思基础,而且进入实修实证。当你证悟到活生生的佛法,经典是帮你在印证你真正看到活生生的佛法,记得!是经典来印证你的体悟,不是用你的印证去证明经典,不是去削你的脚来套这双鞋子,是这双鞋子来适合你的脚,若是来到“无我”的世界,你所体悟、体证的,是“佛佛道同”。

  此次禅修第一天报到时,有一位学员过来问我:“师父啊!你有“慈悲”吗?”让我突然楞住了,奇怪!怎么问我有没有“慈悲”?于是问他:“做什么?”他说:“我要泡罗汉果啊!”我说:“这样有啦!我有“磁杯”啦!”原来他是要磁器的杯子,因为本来是用不锈钢的杯子,是密封型的,因为天气很热,怕说泡久了,还是热度很高、不容易退,而塑胶杯子也不能耐高温,于是要找一个“磁器”的杯子来冲泡罗汉果,但是他就当面直接问:“师父你有“慈悲”吗?”因此我在当下的第一秒钟,不知道怎么回答,后来弄清他的 “慈悲”的意思,我才说:“有、有!我有磁杯!”昨天这一位可爱的学员,很正经、很认真,遇到我迎头就问:“师父啊!你的“慈悲”放在哪里?”糟糕!我不晓得“慈悲”放在哪里?我不知道怎么找慈悲给他?好了!然后我就跟他讲:“好了!你不知道“慈悲”放在哪里,你要耐心找啦!打开智慧眼,你就可以找到啦!”因为在禅修的时候,也是来到很单纯的心、很宁静的心,没想那么多,就觉得说就直接问啊!他也不是开玩笑,也很正经的问,就是因为他一本正经的问我,害我还要去找个“慈悲”给他。

  佛教界里面认为至高无上的【金刚经】,甚至有人认为是经中之王,一般在讲述【金刚经】都会变得很严肃,而且又是在禅修时期,怎么讲、讲、讲到中间,竟然有这么多的笑话?!有人也许会认为“这个人讲经说法不正经,没有正经八百啦!我们要的是大师相很庄严,然后一板一眼,这样才更具有威严相、法师相……”如果这样,请你再好好仔细体会“不可以身相见如来”。

  “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须菩提也有一点怀疑,觉得讲得这么深奥,是超越语言名相,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理解,难道以后会有人能够了解、能够相信吗?佛陀就告诉须菩提:“莫作是说!”不要认为以后没有人会了解,不用担心啦!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佛陀就告诉须菩提:当我佛陀大般涅槃五百年后,有持戒、修福者,因为累积相当多的善根、福德、因缘,当他们听闻到【金刚经】很高深的法理、义理之后,就能够“生信心,以此为实”很快就能够体悟,很快就能够相应,体会到里面的奥妙、高深,能够体会到的人“当知是人”。

  “不于”不只是“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佛陀就自信满满讲说:你不用担心!就算我佛陀灭度五百年后,一样会有人可以理解【金刚经】的深义,这种人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这样的人以前不只在供养或是亲近一位佛陀,他是二佛、三佛、四佛……,已经种过很多的善根,而且“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这是一个形容说真正要听懂【金刚经】深义,体会到里面玄奥、奥妙的人,真是善根、福德、因缘要具足,心灵品质已经来到相当高的境界,他的智慧已经来到相当高的成熟度。为什么能够具有相当高的成熟度呢?因为他已经培植过很多的善根、福德、因缘。因此,今天大家有因缘听闻【金刚经】,又能够听懂,你们这些善男子、善女人、修行人,已经种植过很多的善根、福德、因缘,不要小看自己,不要低估自己。

  本来只是一个形容,但是这样的形容,有时候容易有点副作用,为什么你好几世以前,跟随过这么多的佛陀、觉悟者,怎么还没有来到大彻大悟、解脱自在?还只是在培养善根、福德,还只是在修福?如果真正有魄力、有决心,亲近真正有智慧者的觉悟者,很快就可以走上解脱道,来到解脱自在。而不是说经历过了无量千万佛,却还没有解脱自在,只是在修一些福报,变成好像过去世混得太凶了,没有好好精进,遇到那些智慧者、解脱者,你还是在那里“啊!我只是来护持啊!我只是来种种善根啊!来听听啊!做一些行善!做护法、护持,这样就好!……”。护法、护持、行善是培养善根、福德、因缘,但不要只是停留在那个阶段,所谓培植善根、福德、因缘,目的是为了听闻正法,来到解脱自在。经文这里是一个形容,形容这样的人是随时随地都在跟众生广结善缘,都是福慧双修。

  像这样的人“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真的也是这样啦!如果你的智慧不够高,要跟你讲述解脱道,就像这一、二年来,我们也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学员一听闻到,相应很快,于是从好远的地方跑来听课,当我们这些法宝逐渐在流通,很多人就是设法要请去听闻,但是有的人就算得到这些法宝,或是就算他来上课,上没几节,也是一样不相应就离开,有的人原先是相应,但是上到一段时间,因为跟他的内心所期待的,有很大的落差,甚至有的人还会起嗔、起烦恼,上到一半课程之后会起恐慌,因为跟他原来的信仰、思想、观念不一样,他原来所紧紧要抓取的,竟然一直要把他动摇,一直在否定这些,于是就变成很恐慌,我们对于这些现象,都是随顺众生的因缘。有人拿到我们的法宝之后,还是不知道珍惜,有人把法宝转送给他,或是最初他请了这些法宝,后来听听觉得不相应,有极少部分的人,大概一百个人会遇到一个又寄回来,这些我们也都尊重。

  有的是好心的朋友,得了这些法之后送给他,结果他不相应,觉得这些对他来讲,也是烦恼啊!然后又不知道怎么处理,我们对于这些情况都随缘。这一次禅修在座学员,有人是专程从澳洲回国参加禅修,为什么他有这样的动力?这八、九天的禅修,值得他花这么多的钱,花这么多的时间来投入,为什么呢?他本身是一位医生,难道他闲著没事吗?他的工作很忙啊!为什么他设法克服工作上的障碍,又远从南半球飞到北半球来?所以,我们所讲的这些,也只能够跟有缘人结缘。空海是把佛陀的精髓、佛法的精髓、佛陀的本怀,把空海所体悟到的,如实展现、呈现出来,跟大家分享,有缘的人就会很珍惜,而不珍惜的人,我们也随缘,不去下论断,因为他还有更好的因缘、更多的因缘。

  包括【金刚经】,也是不随便讲述的,如果没有相当深厚的闻思基础,也只能听闻一些名相、知见而已,无法听到里面真正的深义,整套课程安排方面,【金刚经】是放在后面再讲述,当大家具有深厚的闻思基础,又有前面几次禅修基础,慢慢看懂这些实相之后,听闻【金刚经】,就会知道里面的“无上甚深微妙法”,就能够发现:哇!里面之深、之妙。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如果真正听懂、体悟到“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凡所有相都是虚妄,诸相非相”就不会有那些“我相”了,因为你会彻证、亲证“无我”,包括这个人、这个我,也是刹那生灭变化,空海也是由各种因缘聚合而成,也是符合缘起甚深,不但是缘起,而且当下又一直在生灭变化。不只是空海,包括在座的每一个人,当下都是一直在刹那生灭变化,只是你有没有觉察到而已,否则就会抓住一个很实在的我,就是我相、我见、身见。如果能够体会到这些真理实相,我相、我见……就会破除,我执、我慢就会消失。如果真正能够体证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全部都会扫除掉。如果有“自我”,后面就会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来到“无我 ”的境界,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会随著消失。

  当你在梦中,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即有“众生相”,当你醒后呢?“空空无大千 ”,来到“无众生相”,都是实际的,不是抽象啊!【金刚经】都是讲实相,空海也都是讲实相,不是灌输一些抽象概念、哲学名相,如果尚未亲证,实相对你而言,还只是一个概念,有时候你是可以理解,认为:“嗯!我理解到了,喔!原来是这样”,但是这里的经文说证到这样的人,就不再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里我是觉得要稍作保留,为什么呢?当你真正体悟到前段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诸相非相”,可谓有相当大的开悟,已经体悟非常深,但是何时才能真正做到“无我 ”?要真正做到才算,体悟与真正做到之间,还是会有落差,所谓“理可顿悟,事必渐修”。

  在禅修期间,在禅堂里面听闻空海讲经说法之后,就认为“哇!开悟啦!”体会到“无我、无人相、无众生相 ……”好高兴!但是,当禅修结束、回到滚滚红尘,在遭逢历缘对境之际,能不能继续展现你的体悟、证量,稳定度是来到遍一切处,你能够吗?能够经历得起滚滚红尘的洗涤吗?当你真正做到,尤其是遭逢相当钜大的利害冲突之时,也能够展现出无我、无私,经历得起滚滚红尘的洗涤,才是真正做到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所以,不要以为说“喔!我开悟了!我理解到了!什么事情就一了百了、一悟百悟… …”不错!是可以开悟,智慧方面是可以提升到很多,但是空海的界定是要来到真正做到,而且要经历各种考验,接受滚滚红尘的洗涤,才是证明深入骨髓、真正做到。如果你的开悟只是在禅堂里…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