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深义(禅修版)(6)
写于 2009-03-20 ››联系作者:空海(惟传法师) 一相无相 第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沱洹能作是念,我得须沱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沱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沱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须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这个 “我”是指须菩提)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
这一节经文满深的,从文字上面解读是没办法真正了解,有学员说:【金刚经】在以前早就会背诵了,但是无法真正体会里面的深义,何况说要做到?!只要大家有正确的理解,就可以做到。
初期的大乘系统,虽然有“菩萨”的名称,但是绝对没有排斥【阿含经】,而且也绝对没有排斥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是到了中期、后期出来,因为分裂得越演、越争越烈,后来才批判的,早期的大乘经典绝对没有在批判阿罗汉,【金刚经】里面一样有讲到证果方面,而且是讲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并没有否定证果,但是要让大家体会到里面更深的意义。【金刚经】所叙述的深义是什么?“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 ”“须陀洹”就是初果,“斯陀含”就是二果,“阿那含”就是证到三果,“阿罗汉”就是证到四果,所谓“四双八辈”就是证到这四种果位的圣人。
一个证到初果“须沱洹果”的人,会有“我得须陀洹果否?”“我已经得到“须沱洹果”了,我已经证初果!”会有这一种观念、念头吗?须菩提就回答:“不也,世尊!”不会的!真正证到“须沱洹”果的人,不会有“我得“须沱洹”果”的观念,为什么? “须沱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沱洹”包括各种果位,都会提到证到这样果位的人,是不是会有这样的念头呢?现在区分成两个层次来讲,一个是没有这样的观念、念头,另外,还有再界定“入流,而无所入”。一个人证到初果、二果、三果,就像说:你得道啦!开悟啦!成佛啦!这一种“得”、这一种“证”,不要以你现有的理解力,以为是实际得到东西的一种得失来理解他们。当然,在还没有正式“得”之前,你会用这样的理解,然后想说修行是要去得到、证到初果,然后想要得到什么、要得到什么……。当然初步的善法欲是要有,但是当你真正证到初果,不会说“喔!某某人印证我证到初果……”拿了一张证书,到处跟人家炫耀“耶!你看喔!我证到初果了,我证到初果 ……”这样夸张的说法,以及如此的心态。
“喔!某某人印证我证到初果,某某人已经印证到我证到二果啦!”可以到处跟人家讲“我已经证到二果,我已经证道了!你们看我修行已经很有成就啦!……”如果还有证到初果、证到二果的心态向人家炫耀,表示这里面还有很强的我慢,想透过修行让你更有成就感。所以,世间学问可以颁证书给你,国小毕业、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博士毕业,都可以颁证书给你,但是解脱道上面,对不起!没办法颁证书给你,只要一颁证书出来,很容易让你增长我慢,一方面也容易引起更多的是非、见诤。因此,整个解脱道过程是“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是不断净化、净化我们的身心。
所谓证什么果、得什么果,这个“证”、这个“得”,只是一个权说,以事实上来讲,证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是依照我们的贪、嗔、痴、我慢十个结,断除了多少、降伏了多少、淡薄了多少来界定。如果以世间法来讲,你放掉了多少?你本来是抓取很多、抓取很多,抓取很多绳索来捆绑自己,真正的“得”、“得道”,真正的证果是说你放掉了多少?是你放越多,不是得越多。你证的果位越高,事实上是你放掉的越多,你的我执、我慢越少,你的身心越柔软。所以,不是得到什么,事实上是你放掉什么、解开了什么,本来是以十道又高又又厚的城墙,建造一座紫禁城,在小小的皇宫里面做你的皇帝梦,但是关到后来还是很苦、很苦啊!那些皇帝实在是很苦,表面上看著他们好像穿得富丽堂皇、好像很权威,但是事实上他们内心世界真的都很苦啊!一个是生命不保,一个是常常关在那里面。
形容这座紫禁城是最豪华的监狱,每个众生只要还没有解脱之前,就是用十道像紫禁城这样的城墙围起来,“自我”在里面要展现我是、我能、我慢,因此你会觉得苦闷、会有不安。佛陀说:真正要得到解脱自在,就是把这十道墙一一拆除、拆除,不是法界隔离你,而是自我以十道城墙封闭起来、隔离在里面,今天要得到解脱自在、要证果,就看你愿不愿意把这些城墙拆掉?如果你愿意,姑且如佛陀所讲的,把城墙拆掉嘛!放下嘛!放掉嘛!不要抓取嘛!把那些身见破除掉。如果你愿意,就会越来越快乐自在。所以,逐步去做,觉得这样不错,就会尝试把城墙拆开,因为你本来以为巩固十道城墙,在里面才安全,但是不知道说此安全感反而让你快窒息,现在是因为你很苦啊!你的苦吃够了,就会想要拆,当你的苦吃不够,就是有人想要帮你拆城墙,你会跟他拚命耶!如果你的决心、魄力不够,我是不敢帮你拆城墙。
当你真的苦吃够了,说:“我快窒息了!我好苦啊!我苦不堪言……”好!好!好!这样有救了,来!我有时候会用直升机,或是用热气球把你吊起来,让你看到:耶!外面世界很美!你是关在小小的城墙里面,当你看到之后,觉得是真的,于是说“ 好、好、好!我愿意拆!愿意拆!”当你的苦吃够了,这时候要提升你的视野,为什么?让你从一直困守在小小的紫禁城里面,能够提升上来看看,外面视野、世界真的很广啊!外面世界的风光明媚啊!哇!外面空气很好啊!因此就是苦、集、灭、道的“灭谛”,“灭谛 ”就是先让你看到说“耶!真的有解脱自在的世界啊!”这时候你才愿意脚踏实地来修行,就是要让你看到你的苦吃够了,你才会要提升起来,让你看到说“嗯!只要把这些城墙拆掉之后,真的可以来到解脱自在”。
这时候你就愿意老实修行,脚踏实地面对自己,然后里外配合,把城墙一道一道的拆除,每当你拆掉一道城墙,你的活动范围、空间,是不是就扩大啦?就会有越来越轻松、越来越自在的感觉。当你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心胸会越来越宽大,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安祥自在。如果越修越拘谨、越苦闷,表示你的观念、知见、方向是错误的。你的城墙现在有十道,当你拆掉三道,活动范围就比原来的大很多了,叫作证到初果;当你拆掉五道城墙,就来到证到三果,第四道跟第五道的拆除过程,就是证二果。如果你真正要迈向究竟解脱,愿意把最外面的五道城墙都全部拆除掉,就会真正究竟解脱、涅槃彼岸的世界,就是四果阿罗汉。
四果阿罗汉是把那些城墙都拆除掉,但是“喔!我得道啦!我得到自由!我得到解脱自在!”当你去跟人家讲说:“啊!我得道啦!我得道啦!”“得道”本来是一个形容,因为我们来到解脱自在,事实上是我们放下种种的抓取,放下种种的身见、框框、包袱,到最后为什么会无所得呢?为什么说无所得呢?因为法界本来就没有拘束你,法界本来给你的就是无限,无边无际的大自然让你自由的奔跑,是你自己用城墙把它围堵起来。当有一天你真的全部撤除掉之后,这时候我们可以权说:“喔!我得到自由啦!我得到道啦!”但是你会知道说这些本来就存在,我开悟、我大彻大悟,不增什么嘛!也不减什么嘛!所以说“无所得”,法界本来就给你自由自在、无边无际的大舞台,本来你就有啊!因此本自具足啊!本来就有啊!只是说你颠倒梦想,却不知道而已。现在当你了解之后,你只是回到这样的一个境界,因此你会来到说 “喔!真的是无所得的境界”,你是放下、放下、放下,到最后就是来到解脱自在。
得到“须沱洹果”的人是怎么样呢?“须沱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沱洹 ”证到初果的人,我们认为他是“入流”,“入流”的含意是很深,你从一般众生、凡夫的情况,慢慢透过修行,然后:喔!来到见法,这时候你的智慧打开,于是进入了四双八辈的圣者之流,叫作“入流”,这是一个说法。更重要是本来你的身心是很封闭、很僵硬的,你的心是硬梆梆的、很僵硬,慢慢有了惭愧心、感恩的心、慈悲心,你的身心越来越柔软,加上慢慢闻思之后,进入实修、实证,各方面的贪、嗔、痴、我慢,渐渐的淡薄,过去的观念知见也渐渐都归零,身心渐渐柔软,透过禅修之后,身心放松、放松之后,体悟到无常法流,而且也溶入无常法流里面,叫作“入流”,更具体一点就是叫作“见法”,一般对无常法印都只是抽象的概念、印象,一种观念、一种解析而已,没有真正品尝到。
如果真正按照我们所提供的禅修方式,一步一脚印的这样上来,你的身心柔软、放松,自然就能够慢慢溶入法界的无常法流里面,鸟叫声也是一个法流穿流而过,现在外面的鸟叫,以及那些蝉它们在鸣叫的声音,都是一个法流,都是即生即灭、即知即灭,一直在流动,一直在穿流而过,外面的风、…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6》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