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深义(禅修版)(7)
空海(惟传法师)
“须陀含”是证到二果的人,“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依据佛经记录,以佛陀他们所了解、所观察到的,一个人证到初果,没有再继续增长,只是保持在证到初果的情况,当你到临命终,只是证到初果,假设证初果是60分阶段,何时才能够进展到100分?假设究竟解脱、四果的境界是100分,你什么时候才能够从分提升到100分呢?什么时候才能够从初果到达四果、断除生死轮回?以佛陀他们所了解、所观察的,需要有七次的人天返往,就会来到究竟解脱、断除生死轮回。但是,不要认为证到初果之后,就一定要经历这样吗?难道证到初果之后,就不能够继续用功吗?你一样可以继续用功,智慧可以再提升,心量、肚量一样可以再打开,当紫禁城拆掉了三道城墙,还是可以继续再拆,当你越拆掉一道,就会越快乐。
如果在世证到初果,于是再继续用功,没多久就会提升到二果,然后又会提升到三果,只要你继续用功,“四念处”是讲七年之内都还是很保守的,到后面越讲、时间越短,但是比较保守就是在七年之内,就能够证到三果,假如情况因缘条件具足,是可以证到四果,断除生死输回,来到究竟解脱的彼岸。所以,证初果、二果,也是一个权说,并不是界定你证到这里就不能够再继续提升,不是这样的。事实上,佛陀希望大家是要来到究竟解脱,以证阿罗汉为目的,佛陀很少说此人证到初果了,即予以授记,给予一个证明,他不会这样;除非这个人证初果,然后死亡,才稍微讲述一下,不然都是不讲的。当你证初果、二果、三果,通常都不讲,然而佛陀知道你现在有没有到达这样的阶段,而你自己也可以概略知道有没有来到,当有时候不很清楚,可以跟你的老师做一些讨论,更清楚自己现在的情况。
如果证到四果阿罗汉,是自知、自觉、自作证,我有没有喝到水?我有没有吃到饭?难道还需要你来帮我证明吗?我内心的苦、深层的内心安不安?忧悲苦恼有没有解决?难道我还需要去问一个瞎子吗?现在他已经是证到四果,绝对不会自欺欺人。所以,我们要如实面对自己,内心深层里面的苦、不安,有没有解除呢?没有就要承认、如实面对自己,当你很如实面对,真正了悟生死大事,大安心、大自在,就是很自然的展现,当然你的老师也会清楚知道你有没有,除非他的境界跟你相同,不然是没办法了解、没办法知道。
为什么须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证到二果的人,因为还没有断除生死轮回,“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陀恒是证到初果,斯陀含是二果,阿那含是三果。证到二果的斯陀含“名为一往来”,因为还没有断除生死轮回,后面的几个结还没有解开,还没有大安心、大自在,“自我”还没有全然放开,这样还会有一次的人天往返。在宗教界也有听说在多久之后,弥勒院里面的弥勒佛、弥勒菩萨会来到人间示现,然后那一世就会成佛,如果依此说法,意即弥勒菩萨以前在地球是证到二果,再往生兜率天,然后下一次他再来人间,因为他已经有二果以上的基础,在意识田里面已经有这些种子,当他出生之后,渐渐长大、渐渐懂事,在成长的过程,他不必别人的引导,就会主动找寻解脱之路,因为潜意识会萌芽出来,会很主动想要修行、找解脱。
所以,他在那一生那一世,就可以解脱自在,然而这是一个权说的形容,大家不要以为“是要等几十亿年之后,弥勒佛才会来,要等到他成佛,我们再跟他学习,才有解脱的可能,在这个期间,我们都没有希望,都没有可能成佛……”这些真是很错误的说法,绝对不是这样,因为你不知道什么叫作真理实相,停留在迷信与信仰的层面。当然,我们并没有否定弥勒菩萨的存在,我们也同样没有否定其他世界有证到二果以上的天人存在,但是解脱不是等待别人成佛之后,来跟我们讲经说法。解脱是在现在、当下,能不能真正身心宁静下来?去了悟真理实相,远离颠倒梦想,就这样!难道要等到几十亿年之后,弥勒菩萨到这里成佛,然后再跟我们讲:这个鸟叫声是在宣说法音,这个风是在吹动的,这是无常、有在无常,这是无常法流在流动 ……。
难道你要等到几十亿年之后,才可以证明:风有在流动吗?难道那时候才能够体悟到所谓“无常法印”、“无我 ”、“缘起”吗?难道那时候才会显现吗?所以,迷信、信仰是一回事,我们要回到实相,回到冷静、理智、智慧、求真求证,因此佛陀说:解脱就在这一生这一世,不待时节因缘,大家对自己要有信心。为什么说“一往来,而实无往来”呢?含意又很深,不管你用科学最精密的仪器,把这几个字全部一一解开,然后全部都打碎、再把它过滤,还是解析不出它里面的深义,科学家再用精密的仪器来检验,哲学家、文学家再用怎样精密的仪器来检验,奇怪呢!为什么是“一往来,而实无往来”呢?还是没办法真正了解。
一个证到二果的人,他是随时随地清醒明觉活在当下,来到“起点就是终点”,每一个点都是他的起点、也是他的终点,因为他已经体会到法,现在只是沉静、稳定度的问题而已,已经知道自己不必再向心外去求法,我的净土不是在他方,不必心外去求法,因此他的心不会再寻寻觅觅,不会跑到哪里、要走到未来、要冲到未来、要冲到哪里,已经没有来来去去的那些心境,他是活在每一个当下,然后行云流水,当下该做什么,他就去做什么,对他而言,没有说要离开台湾,然后去泰国或是缅甸才能够找到法;没有说要离开台湾,要到美国去才能够找到法,没有那些啊!现在有一位学员是离开澳洲到台湾,来找法、来修行,等到以后他证到初果、二果的证量,就不必从澳洲来台湾,因为他已经处处不断都在见法,不断在净化、开发智慧,所做的就是回馈世间。
因为他的身心已经是满宁静、满安详,活在每一个当下,只是有时候遇到境界,一些贪、嗔、痴还是会现起,但是会慢慢的净化、不断的净化,就是证到二果,前面三个结断除,贪、嗔渐渐的淡薄。为什么说“一往来,而实无往来”?虽然他还有所谓死后、生到天上,再下一世会来到人间,然而真正清醒明觉、活在当下的人,每一个点都是起点、也是终点,涅槃彼岸就是在此岸,他不必到其他地方去找,加上他到哪里都是安心自在,因此没有这些来去的问题。“无往来”如果有往、有来,你会很累,会忙个没完没了!所谓“有来有去”怎么样?“有来有去全代志”,把广钦老和尚那一句话再扩充,“无来无去无代志,有来有去全代志”!当我讲这一句话,大陆同胞就要 “糟糕!我还是“鸭子听雷”,听不懂!”这一句话要听得懂,就是要用台语,国语跟闽南语双语都要了解,才会知道这里面的意思。你的心有来来去去,表示目标还没找到、还没到达,你的目标与现在当下,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是有脱节的。
如果是在几十亿年之后,你的苦海就更远,你的苦就拉得很长。如果你的目标是在来世,由于这一段期间的目标都是在未来,因此都还是在一个过程,认为 “我现在的阶段还不是啊!我将来要去到哪里啊?我现在的地方还不是啊!……”于是还在 “有来有去”世界里面的心态,你的心会在来来去去,在奢求寄盼未来,就是“有来有去”。“ 无来无去”就是他遇到这些真理实相之后,他很安心自在,这里是我的家,因为这里也是净土,如果我到其他地方去,那里也是我的家,那里也是净土,会来到“处处无家处处家”,“处处无家”就是不会黏著、不会抓取,不会认为“这是我的、这是我的本山,这是我的,这才是我的常住,这才是我的住家……”不会抓取这些。
假设我现在离开灵泉禅寺到台东甘露精舍去,甘露精舍一样就是我的家,不是说“耶!我离开这里,然后来到“你们这里 ”作客……”如果你有“作客”的心态,都还是在旅途奔跑,而且不会珍惜当下。当你到旅舍去住,隔天都是行李收收好,屁股拍一拍就走,因为你觉得这里不是我的家。如果你只是把地球当作一个过客,“我只是不得已,我是很不得已的,才来到这里出世,来到这里受苦……”有这一种心态,你只是把这里当作一个旅店,而且还觉得自己很倒楣,然后一直寄望著要到其他地方去,这样你会珍惜这个地球吗?你会以一种过客的心态,虽然你的身是处在这里,但是你的心却是跑到别地方去,这样就是 “有来有去”。你的身虽然是在这里,但是你是寄望于未来,“我要到哪里去啊!”都继续在苦海里面。
如果有一天你能够真正了悟真理实相,就会发现这里就是净土,这里就是我的家,宇宙遍一切处,到哪里都是我的家,你的心境会以整个宇宙为大舞台,真的能够在地球上找到净土,不管来世到哪里,都是在净土里面,就是真正“心净佛土净”的真义。如果一个人真正了悟真理实相,发现是自己的无明颠倒才向外找寻、向外攀缘,当你渐渐了悟这些,就会安住在每一个当下。所以,不管你走到哪里,不管过程到哪里,都是安住在当下,在外表上面,你的身体好像有来有去,但是实际上对你的心境而言,是无来无去。虽然“一往来”,身体上好像还有往来的过程,但是他的心境没有 “往来”的心态,因为不管我到哪一点,这个点就是句点;不管我到哪里,这里就是彼岸。
举例来讲,如果你有台湾本土主义色彩,当你到大陆,因为没有与大陆溶为一体,心境上是会隔阂,会认为自己是出国,来到一个异乡、异域、地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区、陌生的国度,来到一个不是很认同的地区,这时候你的心境会像是一个过客,“好!我赶快把一些事情做好,我要赶快回台湾 ……”你的心境是“有来有去”。当你在大陆,心境无法安住在当下,只是把一些事情办好,然后就要回到自己的家,认为台湾才是我的家,我要回到那里,这样叫做“有…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7》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