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深義(禅修版) 7

  金剛經深義(禅修版)(7)

  空海(惟傳法師)

  “須陀含”是證到二果的人,“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依據佛經記錄,以佛陀他們所了解、所觀察到的,一個人證到初果,沒有再繼續增長,只是保持在證到初果的情況,當你到臨命終,只是證到初果,假設證初果是60分階段,何時才能夠進展到100分?假設究竟解脫、四果的境界是100分,你什麼時候才能夠從分提升到100分呢?什麼時候才能夠從初果到達四果、斷除生死輪回?以佛陀他們所了解、所觀察的,需要有七次的人天返往,就會來到究竟解脫、斷除生死輪回。但是,不要認爲證到初果之後,就一定要經曆這樣嗎?難道證到初果之後,就不能夠繼續用功嗎?你一樣可以繼續用功,智慧可以再提升,心量、肚量一樣可以再打開,當紫禁城拆掉了叁道城牆,還是可以繼續再拆,當你越拆掉一道,就會越快樂。

  如果在世證到初果,于是再繼續用功,沒多久就會提升到二果,然後又會提升到叁果,只要你繼續用功,“四念處”是講七年之內都還是很保守的,到後面越講、時間越短,但是比較保守就是在七年之內,就能夠證到叁果,假如情況因緣條件具足,是可以證到四果,斷除生死輸回,來到究竟解脫的彼岸。所以,證初果、二果,也是一個權說,並不是界定你證到這裏就不能夠再繼續提升,不是這樣的。事實上,佛陀希望大家是要來到究竟解脫,以證阿羅漢爲目的,佛陀很少說此人證到初果了,即予以授記,給予一個證明,他不會這樣;除非這個人證初果,然後死亡,才稍微講述一下,不然都是不講的。當你證初果、二果、叁果,通常都不講,然而佛陀知道你現在有沒有到達這樣的階段,而你自己也可以概略知道有沒有來到,當有時候不很清楚,可以跟你的老師做一些討論,更清楚自己現在的情況。

  如果證到四果阿羅漢,是自知、自覺、自作證,我有沒有喝到水?我有沒有吃到飯?難道還需要你來幫我證明嗎?我內心的苦、深層的內心安不安?憂悲苦惱有沒有解決?難道我還需要去問一個瞎子嗎?現在他已經是證到四果,絕對不會自欺欺人。所以,我們要如實面對自己,內心深層裏面的苦、不安,有沒有解除呢?沒有就要承認、如實面對自己,當你很如實面對,真正了悟生死大事,大安心、大自在,就是很自然的展現,當然你的老師也會清楚知道你有沒有,除非他的境界跟你相同,不然是沒辦法了解、沒辦法知道。

  爲什麼須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證到二果的人,因爲還沒有斷除生死輪回,“須菩提!于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陀恒是證到初果,斯陀含是二果,阿那含是叁果。證到二果的斯陀含“名爲一往來”,因爲還沒有斷除生死輪回,後面的幾個結還沒有解開,還沒有大安心、大自在,“自我”還沒有全然放開,這樣還會有一次的人天往返。在宗教界也有聽說在多久之後,彌勒院裏面的彌勒佛、彌勒菩薩會來到人間示現,然後那一世就會成佛,如果依此說法,意即彌勒菩薩以前在地球是證到二果,再往生兜率天,然後下一次他再來人間,因爲他已經有二果以上的基礎,在意識田裏面已經有這些種子,當他出生之後,漸漸長大、漸漸懂事,在成長的過程,他不必別人的引導,就會主動找尋解脫之路,因爲潛意識會萌芽出來,會很主動想要修行、找解脫。

  所以,他在那一生那一世,就可以解脫自在,然而這是一個權說的形容,大家不要以爲“是要等幾十億年之後,彌勒佛才會來,要等到他成佛,我們再跟他學習,才有解脫的可能,在這個期間,我們都沒有希望,都沒有可能成佛……”這些真是很錯誤的說法,絕對不是這樣,因爲你不知道什麼叫作真理實相,停留在迷信與信仰的層面。當然,我們並沒有否定彌勒菩薩的存在,我們也同樣沒有否定其他世界有證到二果以上的天人存在,但是解脫不是等待別人成佛之後,來跟我們講經說法。解脫是在現在、當下,能不能真正身心甯靜下來?去了悟真理實相,遠離顛倒夢想,就這樣!難道要等到幾十億年之後,彌勒菩薩到這裏成佛,然後再跟我們講:這個鳥叫聲是在宣說法音,這個風是在吹動的,這是無常、有在無常,這是無常法流在流動 ……。

  難道你要等到幾十億年之後,才可以證明:風有在流動嗎?難道那時候才能夠體悟到所謂“無常法印”、“無我 ”、“緣起”嗎?難道那時候才會顯現嗎?所以,迷信、信仰是一回事,我們要回到實相,回到冷靜、理智、智慧、求真求證,因此佛陀說:解脫就在這一生這一世,不待時節因緣,大家對自己要有信心。爲什麼說“一往來,而實無往來”呢?含意又很深,不管你用科學最精密的儀器,把這幾個字全部一一解開,然後全部都打碎、再把它過濾,還是解析不出它裏面的深義,科學家再用精密的儀器來檢驗,哲學家、文學家再用怎樣精密的儀器來檢驗,奇怪呢!爲什麼是“一往來,而實無往來”呢?還是沒辦法真正了解。

  一個證到二果的人,他是隨時隨地清醒明覺活在當下,來到“起點就是終點”,每一個點都是他的起點、也是他的終點,因爲他已經體會到法,現在只是沈靜、穩定度的問題而已,已經知道自己不必再向心外去求法,我的淨土不是在他方,不必心外去求法,因此他的心不會再尋尋覓覓,不會跑到哪裏、要走到未來、要沖到未來、要沖到哪裏,已經沒有來來去去的那些心境,他是活在每一個當下,然後行雲流水,當下該做什麼,他就去做什麼,對他而言,沒有說要離開臺灣,然後去泰國或是緬甸才能夠找到法;沒有說要離開臺灣,要到美國去才能夠找到法,沒有那些啊!現在有一位學員是離開澳洲到臺灣,來找法、來修行,等到以後他證到初果、二果的證量,就不必從澳洲來臺灣,因爲他已經處處不斷都在見法,不斷在淨化、開發智慧,所做的就是回饋世間。

  因爲他的身心已經是滿甯靜、滿安詳,活在每一個當下,只是有時候遇到境界,一些貪、嗔、癡還是會現起,但是會慢慢的淨化、不斷的淨化,就是證到二果,前面叁個結斷除,貪、嗔漸漸的淡薄。爲什麼說“一往來,而實無往來”?雖然他還有所謂死後、生到天上,再下一世會來到人間,然而真正清醒明覺、活在當下的人,每一個點都是起點、也是終點,涅槃彼岸就是在此岸,他不必到其他地方去找,加上他到哪裏都是安心自在,因此沒有這些來去的問題。“無往來”如果有往、有來,你會很累,會忙個沒完沒了!所謂“有來有去”怎麼樣?“有來有去全代志”,把廣欽老和尚那一句話再擴充,“無來無去無代志,有來有去全代志”!當我講這一句話,大陸同胞就要 “糟糕!我還是“鴨子聽雷”,聽不懂!”這一句話要聽得懂,就是要用臺語,國語跟閩南語雙語都要了解,才會知道這裏面的意思。你的心有來來去去,表示目標還沒找到、還沒到達,你的目標與現在當下,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是有脫節的。

  如果是在幾十億年之後,你的苦海就更遠,你的苦就拉得很長。如果你的目標是在來世,由于這一段期間的目標都是在未來,因此都還是在一個過程,認爲 “我現在的階段還不是啊!我將來要去到哪裏啊?我現在的地方還不是啊!……”于是還在 “有來有去”世界裏面的心態,你的心會在來來去去,在奢求寄盼未來,就是“有來有去”。“ 無來無去”就是他遇到這些真理實相之後,他很安心自在,這裏是我的家,因爲這裏也是淨土,如果我到其他地方去,那裏也是我的家,那裏也是淨土,會來到“處處無家處處家”,“處處無家”就是不會黏著、不會抓取,不會認爲“這是我的、這是我的本山,這是我的,這才是我的常住,這才是我的住家……”不會抓取這些。

  假設我現在離開靈泉禅寺到臺東甘露精舍去,甘露精舍一樣就是我的家,不是說“耶!我離開這裏,然後來到“你們這裏 ”作客……”如果你有“作客”的心態,都還是在旅途奔跑,而且不會珍惜當下。當你到旅舍去住,隔天都是行李收收好,屁股拍一拍就走,因爲你覺得這裏不是我的家。如果你只是把地球當作一個過客,“我只是不得已,我是很不得已的,才來到這裏出世,來到這裏受苦……”有這一種心態,你只是把這裏當作一個旅店,而且還覺得自己很倒楣,然後一直寄望著要到其他地方去,這樣你會珍惜這個地球嗎?你會以一種過客的心態,雖然你的身是處在這裏,但是你的心卻是跑到別地方去,這樣就是 “有來有去”。你的身雖然是在這裏,但是你是寄望于未來,“我要到哪裏去啊!”都繼續在苦海裏面。

  如果有一天你能夠真正了悟真理實相,就會發現這裏就是淨土,這裏就是我的家,宇宙遍一切處,到哪裏都是我的家,你的心境會以整個宇宙爲大舞臺,真的能夠在地球上找到淨土,不管來世到哪裏,都是在淨土裏面,就是真正“心淨佛土淨”的真義。如果一個人真正了悟真理實相,發現是自己的無明顛倒才向外找尋、向外攀緣,當你漸漸了悟這些,就會安住在每一個當下。所以,不管你走到哪裏,不管過程到哪裏,都是安住在當下,在外表上面,你的身體好像有來有去,但是實際上對你的心境而言,是無來無去。雖然“一往來”,身體上好像還有往來的過程,但是他的心境沒有 “往來”的心態,因爲不管我到哪一點,這個點就是句點;不管我到哪裏,這裏就是彼岸。

  舉例來講,如果你有臺灣本土主義色彩,當你到大陸,因爲沒有與大陸溶爲一體,心境上是會隔閡,會認爲自己是出國,來到一個異鄉、異域、地區,來到一個陌生的地區、陌生的國度,來到一個不是很認同的地區,這時候你的心境會像是一個過客,“好!我趕快把一些事情做好,我要趕快回臺灣 ……”你的心境是“有來有去”。當你在大陸,心境無法安住在當下,只是把一些事情辦好,然後就要回到自己的家,認爲臺灣才是我的家,我要回到那裏,這樣叫做“有…

《金剛經深義(禅修版) 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