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过去也只是去观光而已,对你们的帮助不大,如果你们很认真、很积极,现在美国有不少学员,由于还是散落、散落,如果未来慢慢凝聚之后,磁场就会显现出求解脱之心,散发的磁场就会吸引空海过去。所以,不是“我”要到哪里,不是单方面一厢情愿的决定,而是缘起。包括我们今天能够举办这样的禅修,都不是一个人在决定,是众因缘在形成。包括今天有因缘宣讲【金刚经】,如果你们没有水涨船高,素质没有提升,我也就没办法讲述,这些都是法界的因缘。因此,证到三果的人,他是了悟生死大事,已经大彻大悟来到究竟解脱,他的生命是非常豁达,至于下一世会变成怎样的形状,或是要到哪里,都是法界的因缘。但是,不管我到哪里,都是真诚真心地善待一切,感恩、知足,痛苦消失止息、解脱自在。证到三果的人往生、大般涅槃之后,是来到解脱自在,名称上是说“不来”,但是 “实无不来”。
以上是叙述三果的阿那含,以下是四果阿罗汉,“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否?”“须菩提言:“否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名乐阿兰那行””“阿兰那”就是“阿兰若”,即是寂静处,能够清修、安静的清净地方,就像是寺院、佛教寺院的名称、地方,此处是叙述阿罗汉的境界。
一位真正证悟到四果阿罗汉的人,不会到处跟人家宣说“喔!你们看喔!我已经证到四果阿罗汉了”或是“我已经证到四果阿罗汉了,你们要相信我!你们要肯定我喔!……”不会这样的。如果是真正的太阳,你不必、也不会到处跟人家宣传说“我是太阳,你们要相信我是太阳喔!你们要肯定我是太阳喔!……”如果还有这种心态,表示你还不是。如果你是真正的太阳,只要把你的光辉散发出来,默默奉献、无我无私的把生命意义奉献出来,众生就会感受到。就算别人不知道太阳对我们生命的重要,你也无得、无失,没有得失心,展现出真正无我无私的精神,然后回馈给世间。如果你是真正了悟真理实相,真正体证到“无我”,你的生命就是散发光辉、回馈世间,然后与世无争、默默去做,众生了解也好,不了解也好。众生知道要向你学习,你就回馈;不知道、不向你学习,甚至批判、围剿你,也是随顺因缘。
一个真正证到阿罗汉的人,因为无我无私,不会向人家宣说:“我是……”不必啦!也不会啦!为什么证到阿罗汉的人,他“实无有法名阿罗汉”呢?众生很容易执著在语言名相上,对一个了悟真理实相的解脱者而言,实相本来是没有名相-道本无名,实相本来是没有名称的,包括放在旁边的东西,一般称为“木鱼”,也是人类贴上去的标签。对它而言,你称呼它是 “木鱼”,美国人听不懂,非洲人更听不懂,但是他知道这是什么;木鱼本身也不会告诉你:我叫做…… 名称,我们只是贴上一个名称,依我了解说“木鱼”是称为“大磬”,贴上我用的名称,说去拿 “大磬”来,事实上我心里是要拿“木鱼”,但是如果依你了解的语言,你会去搬这边的磬。人类的语言需要透过彼此的了解,彼此沟通良好,距离才会拉近,但是因为语言的局限性很大,常常无法真正了解到它的深义。
实相本来是没有名称,一个真正了悟真理实相的解脱者,你要把他称为什么名称,都可以啊!一般来讲,佛陀有十个名称,“佛有十号 ”十个名号,其中一个名号就是阿罗汉,“应供”的原文就是阿罗汉,但是众生常常计较佛陀到底跟阿罗汉相同不相同?阿罗汉跟菩萨相同不相同?你们要如此计较,都是没完没了!没意义啊!就像我们拿出一个苹果,于是大家就在争辩、计较,到底LINGO跟苹果有什么不同呢?到底“椪果”跟苹果有什么不同呢?众生一直在名相上面计较有什么不同,而你看不到实相,就在菩萨与阿罗汉的名相上打来打去,吵了好几十年,还是在乎相同不相同,这样你的忧悲苦恼都还是继续存在,如此见诤有什么意义?!你在比大比小有什么意义?!
一个真正究竟的解脱者,你要用什么名相称呼他,都无所谓!意即“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一个解脱者无法以固定的名相称呼他,称为阿罗汉也只是一个权说、一个假名,要把他称为“明行足”也可以,称为“世尊”也可以,称为 “善逝”也可以,就是佛陀十个名号的意思。假如只讲出一个名号,众生又会很执著,讲出十个让大家从不同角度理解,但是众生又在名相上面计较,“法无定法”就是没有固定名称,不要死在固定名相上面。前几天有学员跟我讲:“前面经文讲说有人我相,就不是“菩萨”,要做到心无所住而生其心”当时我是回答说这样的境界是要阿罗汉才能做到,有一个学员就讲说 “这里不是讲菩萨吗?你怎么讲阿罗汉?”于是我回答说只是语言名相不同而已,实相都是一样,不要在名相上面计较,这样会没完没了。因此,“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不要被名相卡住了。
一个真正大彻大悟的人,他是来到无所得的境界;真正了悟生死大事的人,他的我慢是断除净尽,不会展现我慢,认为说“我得到很多!我很厉害! ……”绝对不会这样。他会跟你讲说“我无所得啊!真的没得到什么!”至于 “有所得”与“无所得”,“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如果修行修到后来,认为说“喔!我开悟啦!我很厉害啊!你们赶快啊!我成为人天圣者啦!你们要来膜拜我啊!你们要来拜我为师啊!你们要跟著我啊!……”这样,里面都含有很强的我慢,你认为的开悟,不是真正的开悟;你认为的解脱,不是佛陀所讲的解脱,跟真正的解脱道是背道而驰的。你自认为来到解脱、成为阿罗汉,佛陀说:这还不是,因为你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都还存在,你的修行是越修越厉害,还会跟人家见诤,然后比高比低、比大比小,都表示我慢不断。
“世尊!佛说”这一段是须菩提的补充说明,须菩提继续说:佛陀啊!你曾经说我须菩提已经是得到“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因为须菩提说不与人争、与世无争,不争名、不夺利,佛陀就肯定他是得到“无诤三昧”,“是第一离欲阿罗汉”,虽然佛陀曾经这样肯定,但“我不作是念”,内心没有说:佛陀肯定我,我是“离欲阿罗汉 ”,我是第一名,内心没有这样的我慢心,没有我是、我能。通常,如果你的师父肯定你……第一、… …第一!你的慢心就很容易长养起来,如果说你是长舌第一,就不敢炫耀而且还会生气(哈哈!)。所以,众生都是希望能够受到肯定,但是当受到肯定之后,慢心又容易长养起来。
于是须菩提就讲:虽然佛陀肯定过我,但是我并没有那些我慢、我是、我能,“若我作是念”如果我须菩提在佛陀肯定我之前,或是肯定我之后,就说“我得阿罗汉道了,佛陀已经印证我了……”还有那一种心态,“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还有炫耀之心,我是、我能之心,佛陀就不会说须菩提是很清净的梵行行者,很认真、很实在、脚踏实地的修行者,佛陀就不会这样赞许我了,因为我须菩提实在是“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为什么说“实无所行”?因为此时已经证悟到无修、无证、无所得、无为法的世界,来到无修之修、无行之行。但是,所谓“无修之修”,以你现在所理解的,很多都会变成瞎子摸象在揣摩,“无修”到底是什么意思?所谓“无修”,难道都没有在修行吗?
“难道来灵泉禅寺禅修或是短期出家,所谓要契入无修,来这里就是来睡觉吗?”错了!你体会的“无修 ”,不是佛陀所讲的“无修”,现在不管你怎么理解无修、理解无为、理解无我,都不是真正实证的人所来到的世界,大家千万不要被语言名相卡死了,因此要保留啊!当我们不断提升上来,有一天就可以真正证悟到“无所得”、以及“无修 ”。纵使你读诵千百万遍的【心经】,还是无法了解什么叫作“无所得”,什么叫作“无苦集灭道 ”。当你错误解读,又会认为这样就是无因果,根本都是完全错误的理解,因此【心经】非常高、非常好,一定要脚踏实地去修,才能够证悟到、理解到什么叫作“无苦集灭道”,什么叫作“无所得”,什么叫作“远离颠倒梦想”。
一个证果的人是来到“无所得”,但是众生就说:“喔!无所得?这样就没有吸引我精进的力量,因为修行到最后,还是没有得到什么,还是空空啊!干嘛还在那里受苦,我头壳坏去?!……”就会变成以你认为的“无所得 ”,来理解真正的“无所得”。众生所谓的得失情况,假设你们参加一期禅修,好好精进用功、考试及格,每个人都发给一万块美金的奖金,你就会“好!”很认真、很用功,设法考试能够拿高分,结果,不错!通过了,结束之后,大家拿到一万块美金的奖金,于是认为“我这一期禅修真的收获很多,真的得到了一万块的美金!”众生所谓的“得”,通常是在自己努力工作之后,得到很实质的东西,得到多少钱财,得到多少金银财宝,得到多少名利,众生的得是这一种“得”。如果失去了, “糟糕!来禅修时,我带了好几万元,但是现在丢掉了!遗失了!我失去了一大笔财,我失去了……,真倒楣! ”。
我们的得失,都是从有形物质的增减来衡量得失,家里有人生了小孩子,就说“我们家里多了一个人”如果隔天阿嬷死掉了,就认为家里减少一个人、失去一个人,我们都是从看得到、摸得到的角度来衡量得失。但是,修行就是要破除掉这些得失观念,因为世间所认同的得失,对一个解脱者、了悟真理实相的人,就是以一句“梦幻世界”带过,你以为自己赚了很多钱,然而到最后只是空啊!你以为自己生了很多孩子、百子千孙,当你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够陪你走。佛陀要我们看透世间的得失,其实不是真正的得失、就算你赚取再多的钱,拥有再多的亲人,但是你内心的苦、不安还是存在,还是没办法解法。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7》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