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深義(禅修版) 6

  金剛經深義(禅修版)(6)

  寫于 2009-03-20 ››聯系作者:空海(惟傳法師) 一相無相 第九

  須菩提!于意雲何?須沱洹能作是念,我得須沱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沱洹名爲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沱洹”。

  須菩提!于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須陀含”。

  須菩提!于意雲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爲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于意雲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爲著我、人、衆生、壽者,世尊!(這個 “我”是指須菩提)佛說我得無诤叁昧,人中最爲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這一節經文滿深的,從文字上面解讀是沒辦法真正了解,有學員說:【金剛經】在以前早就會背誦了,但是無法真正體會裏面的深義,何況說要做到?!只要大家有正確的理解,就可以做到。

  初期的大乘系統,雖然有“菩薩”的名稱,但是絕對沒有排斥【阿含經】,而且也絕對沒有排斥初果、二果、叁果、四果,是到了中期、後期出來,因爲分裂得越演、越爭越烈,後來才批判的,早期的大乘經典絕對沒有在批判阿羅漢,【金剛經】裏面一樣有講到證果方面,而且是講初果、二果、叁果、四果,並沒有否定證果,但是要讓大家體會到裏面更深的意義。【金剛經】所敘述的深義是什麼?“須菩提!于意雲何?須陀洹能作是念 ”“須陀洹”就是初果,“斯陀含”就是二果,“阿那含”就是證到叁果,“阿羅漢”就是證到四果,所謂“四雙八輩”就是證到這四種果位的聖人。

  一個證到初果“須沱洹果”的人,會有“我得須陀洹果否?”“我已經得到“須沱洹果”了,我已經證初果!”會有這一種觀念、念頭嗎?須菩提就回答:“不也,世尊!”不會的!真正證到“須沱洹”果的人,不會有“我得“須沱洹”果”的觀念,爲什麼? “須沱洹,名爲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沱洹”包括各種果位,都會提到證到這樣果位的人,是不是會有這樣的念頭呢?現在區分成兩個層次來講,一個是沒有這樣的觀念、念頭,另外,還有再界定“入流,而無所入”。一個人證到初果、二果、叁果,就像說:你得道啦!開悟啦!成佛啦!這一種“得”、這一種“證”,不要以你現有的理解力,以爲是實際得到東西的一種得失來理解他們。當然,在還沒有正式“得”之前,你會用這樣的理解,然後想說修行是要去得到、證到初果,然後想要得到什麼、要得到什麼……。當然初步的善法欲是要有,但是當你真正證到初果,不會說“喔!某某人印證我證到初果……”拿了一張證書,到處跟人家炫耀“耶!你看喔!我證到初果了,我證到初果 ……”這樣誇張的說法,以及如此的心態。

   “喔!某某人印證我證到初果,某某人已經印證到我證到二果啦!”可以到處跟人家講“我已經證到二果,我已經證道了!你們看我修行已經很有成就啦!……”如果還有證到初果、證到二果的心態向人家炫耀,表示這裏面還有很強的我慢,想透過修行讓你更有成就感。所以,世間學問可以頒證書給你,國小畢業、高中畢業、大學畢業、博士畢業,都可以頒證書給你,但是解脫道上面,對不起!沒辦法頒證書給你,只要一頒證書出來,很容易讓你增長我慢,一方面也容易引起更多的是非、見诤。因此,整個解脫道過程是“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是不斷淨化、淨化我們的身心。

  所謂證什麼果、得什麼果,這個“證”、這個“得”,只是一個權說,以事實上來講,證到初果、二果、叁果、四果,是依照我們的貪、嗔、癡、我慢十個結,斷除了多少、降伏了多少、淡薄了多少來界定。如果以世間法來講,你放掉了多少?你本來是抓取很多、抓取很多,抓取很多繩索來捆綁自己,真正的“得”、“得道”,真正的證果是說你放掉了多少?是你放越多,不是得越多。你證的果位越高,事實上是你放掉的越多,你的我執、我慢越少,你的身心越柔軟。所以,不是得到什麼,事實上是你放掉什麼、解開了什麼,本來是以十道又高又又厚的城牆,建造一座紫禁城,在小小的皇宮裏面做你的皇帝夢,但是關到後來還是很苦、很苦啊!那些皇帝實在是很苦,表面上看著他們好像穿得富麗堂皇、好像很權威,但是事實上他們內心世界真的都很苦啊!一個是生命不保,一個是常常關在那裏面。

  形容這座紫禁城是最豪華的監獄,每個衆生只要還沒有解脫之前,就是用十道像紫禁城這樣的城牆圍起來,“自我”在裏面要展現我是、我能、我慢,因此你會覺得苦悶、會有不安。佛陀說:真正要得到解脫自在,就是把這十道牆一一拆除、拆除,不是法界隔離你,而是自我以十道城牆封閉起來、隔離在裏面,今天要得到解脫自在、要證果,就看你願不願意把這些城牆拆掉?如果你願意,姑且如佛陀所講的,把城牆拆掉嘛!放下嘛!放掉嘛!不要抓取嘛!把那些身見破除掉。如果你願意,就會越來越快樂自在。所以,逐步去做,覺得這樣不錯,就會嘗試把城牆拆開,因爲你本來以爲鞏固十道城牆,在裏面才安全,但是不知道說此安全感反而讓你快窒息,現在是因爲你很苦啊!你的苦吃夠了,就會想要拆,當你的苦吃不夠,就是有人想要幫你拆城牆,你會跟他拚命耶!如果你的決心、魄力不夠,我是不敢幫你拆城牆。

  當你真的苦吃夠了,說:“我快窒息了!我好苦啊!我苦不堪言……”好!好!好!這樣有救了,來!我有時候會用直升機,或是用熱氣球把你吊起來,讓你看到:耶!外面世界很美!你是關在小小的城牆裏面,當你看到之後,覺得是真的,于是說“ 好、好、好!我願意拆!願意拆!”當你的苦吃夠了,這時候要提升你的視野,爲什麼?讓你從一直困守在小小的紫禁城裏面,能夠提升上來看看,外面視野、世界真的很廣啊!外面世界的風光明媚啊!哇!外面空氣很好啊!因此就是苦、集、滅、道的“滅谛”,“滅谛 ”就是先讓你看到說“耶!真的有解脫自在的世界啊!”這時候你才願意腳踏實地來修行,就是要讓你看到你的苦吃夠了,你才會要提升起來,讓你看到說“嗯!只要把這些城牆拆掉之後,真的可以來到解脫自在”。

  這時候你就願意老實修行,腳踏實地面對自己,然後裏外配合,把城牆一道一道的拆除,每當你拆掉一道城牆,你的活動範圍、空間,是不是就擴大啦?就會有越來越輕松、越來越自在的感覺。當你走在正確的解脫道上,心胸會越來越寬大,越來越快樂,越來越安祥自在。如果越修越拘謹、越苦悶,表示你的觀念、知見、方向是錯誤的。你的城牆現在有十道,當你拆掉叁道,活動範圍就比原來的大很多了,叫作證到初果;當你拆掉五道城牆,就來到證到叁果,第四道跟第五道的拆除過程,就是證二果。如果你真正要邁向究竟解脫,願意把最外面的五道城牆都全部拆除掉,就會真正究竟解脫、涅槃彼岸的世界,就是四果阿羅漢。

  四果阿羅漢是把那些城牆都拆除掉,但是“喔!我得道啦!我得到自由!我得到解脫自在!”當你去跟人家講說:“啊!我得道啦!我得道啦!”“得道”本來是一個形容,因爲我們來到解脫自在,事實上是我們放下種種的抓取,放下種種的身見、框框、包袱,到最後爲什麼會無所得呢?爲什麼說無所得呢?因爲法界本來就沒有拘束你,法界本來給你的就是無限,無邊無際的大自然讓你自由的奔跑,是你自己用城牆把它圍堵起來。當有一天你真的全部撤除掉之後,這時候我們可以權說:“喔!我得到自由啦!我得到道啦!”但是你會知道說這些本來就存在,我開悟、我大徹大悟,不增什麼嘛!也不減什麼嘛!所以說“無所得”,法界本來就給你自由自在、無邊無際的大舞臺,本來你就有啊!因此本自具足啊!本來就有啊!只是說你顛倒夢想,卻不知道而已。現在當你了解之後,你只是回到這樣的一個境界,因此你會來到說 “喔!真的是無所得的境界”,你是放下、放下、放下,到最後就是來到解脫自在。

  得到“須沱洹果”的人是怎麼樣呢?“須沱洹名爲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沱洹 ”證到初果的人,我們認爲他是“入流”,“入流”的含意是很深,你從一般衆生、凡夫的情況,慢慢透過修行,然後:喔!來到見法,這時候你的智慧打開,于是進入了四雙八輩的聖者之流,叫作“入流”,這是一個說法。更重要是本來你的身心是很封閉、很僵硬的,你的心是硬梆梆的、很僵硬,慢慢有了慚愧心、感恩的心、慈悲心,你的身心越來越柔軟,加上慢慢聞思之後,進入實修、實證,各方面的貪、嗔、癡、我慢,漸漸的淡薄,過去的觀念知見也漸漸都歸零,身心漸漸柔軟,透過禅修之後,身心放松、放松之後,體悟到無常法流,而且也溶入無常法流裏面,叫作“入流”,更具體一點就是叫作“見法”,一般對無常法印都只是抽象的概念、印象,一種觀念、一種解析而已,沒有真正品嘗到。

  如果真正按照我們所提供的禅修方式,一步一腳印的這樣上來,你的身心柔軟、放松,自然就能夠慢慢溶入法界的無常法流裏面,鳥叫聲也是一個法流穿流而過,現在外面的鳥叫,以及那些蟬它們在鳴叫的聲音,都是一個法流,都是即生即滅、即知即滅,一直在流動,一直在穿流而過,外面的風、…

《金剛經深義(禅修版) 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