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也有坏,好处是多少有把佛陀所讲的重点精华集中,坏处是众生被经典、语言、文字、名相卡住了,大家就成为“佛学专家”、“辩论专家”,于是一直在见诤不断,迷著、也死在抽象的名相。在死的文字上面,我们看不到实相,才会有见诤,看不到实相、没有实证,才会己大人小、己高人低、己优人劣,如果真正了悟真理实相,所谓 “入空戏论灭”,真正大慈大悲悯众生,真正到达“无诤”的世界。所以,佛陀所说的法“皆不可取”,不要以有限的观念,然后执取、抓取名相。“不可说”本来真理实相就是不可说、也不必说,然而勉强说了,就不要执著在名相上面,要去看到不可言说的真理实相。
“非法,非非法”跟你宣讲无常法印、三法印,不要到刻印章的商店里面去刻三个印章,一个是无常法印,一个是无我法印,然后盖这个、盖这个、盖这个……,炫耀自己懂得无常法印,“我的无常法印比你的还大啊!… …”拜托啦!所讲的这些法则,不要把它变成很死板,想要看到真理实相,超越二元对立的语言名相,要体悟到“非法非非法”,不要执著实有,也不要落入断灭空、断灭论。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一句话又很深奥,但是我现在已经口渴了,需要向世间乞讨甘露水来喝,无我啊!不是我能。当我们能够喝到一些甘露水,就是心存感恩。“一切贤圣”大彻大悟的人,不是一般世间人所界定的圣人、贤人,是指真正大彻大悟、有智慧的人,因为一般众生所界定的圣、贤,如果还处在二元对立的世界,还没有来到大彻大悟的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都体证到究竟法,体悟到真理实相,都体证到所谓无所得、无修、无证。真正大彻大悟的人,都来到“无为法”的世界,因此“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他们所体悟的终极核心内容是相同的,但是让耶稣以中国话讲述,他就不会讲啊!他还是以他当时的语言在宣讲,佛陀还是以佛陀的巴利语在讲,老子还是用当时的中国话在讲,空海还是用现在的语言在讲,因此语言上就有差别。
虽然每个人体悟到相同的终极核心,但是跟众生诠释、解析、解释之时,每个人的偏重会有所不同,每个人所用的语言也会有所不同,每个人所用的名称、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会有所差别。每个人所指导的善巧方便会有所不同,不管这些方便法有何不同,他们所体悟的终极核心都是相同,证量都是来到无我、无私的世界,他们是来到无为法的世界,无所得、无修、无证的世界。然而,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呢?因为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跟个人成长所在的语言文化背景有关,你会用当地人所能够了解的语言来讲,会用当时代背景的人所能够了解的沟通方式跟众生沟通。如果你执著在语言名相上面,就会认为“耶稣所讲的 “上帝”与老子所讲的“道”是不一样,那是基督教的“上帝”,那是老子所讲的 “道”,跟那个无关,我们是“道”……”然后,佛教徒呢?
又会跟基督教徒起见诤、起冲突,佛教徒就认为:“我们佛陀是否定上帝的,佛陀是无神论,佛陀讲的才是究竟的、才是最高的,你们是还在拜偶像啦!……”基督教呢?就会认为:“看到佛教的展现,你们是迷信啦!还是多神信仰啊!你们还否定上帝,你们无神论,你们是大我慢啦!我们真正有体会到上帝,上帝会加持我们、保佑我们,要信奉我们的上帝,才会得到永生啦!… …”结果宗教与宗教之间,就是见诤不断,鸿沟更是不容易超越,主要都是卡在众生对语言名相的执著。真正的耶稣、佛陀与老子他们,绝对不会有争执的,而是不了解的那些教徒、信徒在争执。耶稣所讲的“上帝”与现在的基督教徒或是天主教徒他们所了解的 “上帝”,是有差距的、是不一样的。耶稣讲的是实相,一般教徒所理解的,是信仰、观念、理念中的“上帝 ”;耶稣所讲的是实相,就像佛陀讲说“空”、法界,佛陀是在诠释实相,但是佛教徒把“空” 落入在空性、性空,这个空、什么空、什么空……,把无常、法界落入语言名相里面钻研,又看不到实相。
老子所讲的“道”,本来只对法界实相的一个叙述,但是那些修道的人躲在深山里面,然后就一直要修… …,在膜拜胡子长长、头发白白的,穿著道袍的,要去膜拜仙人、要去求道,修到有一天说:“我得道啦!”结果拿著一支“蚊甩仔”,因为在山中蚊子多嘛!本来是在山中蚊子多,要赶蚊子、赶苍蝇,结果后来竟然形成是权棒,拿著一支赶蚊子的 “甩仔”出来说:“我得道了!”众生不晓得“道”的内容,结果当然修、修到最后,自认为说“他得道了!”事实上,你所讲的“道”,所认为的“得道”,跟老子所讲的“道”,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只要还有“我慢”,就表示尚未真正了悟真理实相。如果真正了悟真理实相,则“佛佛道同”,他们所用的语言、名相、诠释方式会不同,都是在破除我们对语言名相的执著,提醒我们不要一直在二元对立的空间里面,在那里钻研、在那里打架,在那里诤辩。真正看到实相,就会来到“无诤”,然而要看到实相,就要不断的提升心境。心灵要成长、心灵要净化,有一天就能够了悟真理实相,所谓入空戏论灭、无诤,而且会展现出大慈大悲。
依法出生 第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一个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财宝去布施,这样是不是很多呢?须菩提就回答:真的是很多。为什么很多呢?因为这样的布施,并没有执著布施的功德,没有贪著功德,这样的布施反而得到更多的福德。佛陀当然是要勉励大家,如果有人能够对这一部经受持全部,甚至只有四句偈,能够受持全部或是只有部分,然后为他人讲解,就是法布施,比你用全部的所有财产去布施所得的福德都还更多,要知道这一部经的重要。以下就要强调这一部经的重要,“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所有的觉悟者、大彻大悟者,“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以上所讲的无上甚深微妙法、究竟法、第一义谛……“皆从此经出”在强调这部经的重要。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如果没有正确解读,容易形成本末颠倒,不容易理解,假如从文字上的每一个字去解读、去解开,所得的结论是错误的,从经文上变成先有【金刚经】、才有佛,然后才有法。那些佛所讲“无上正等正觉”的那些法,“皆从此经出”,如果依文解字而本末颠倒,认为“经文就是这样写啊!”当你来到实修实证,就会发现这样的说法与表达方式是有问题,这一段内容是要强调这一部经的重要,空海没有否认这一部经的重要,但是这样的说法很容易产生颠倒。要了解:是先有释迦牟尼佛,还是先有【金刚经】?当然是先有释迦牟尼佛的大彻大悟,然后再讲经说法,后人再记录下来,历史、事实上是这样嘛!不是说佛陀在以前就拿著一部【金刚经】宣说、讲经说法,不是这样啊!事实上,是先有释迦牟尼佛,然后他讲经说法,何况佛陀本身并没有写书,是后来的人再加以编辑出来,我们要了解先后次序。
佛陀以前在讲经说法,并没有讲说是他的老师给他一本【金刚经】,然后照本宣科,不是这样啊!佛陀讲经说法是依据什么呢?是依据法界的真理实相、大自然的运转法则、我们身心内外的实相,佛陀是如实观,观察到这些实相之后,把它叙述出来,因此是有先后次序,不是先有佛陀的讲经说法,然后才有这些真理实相,先后次序要弄清楚,是先有法界大自然的真理实相,不管佛陀有没有出生,不管佛陀有没有讲经说法,真理实相是法界常住、永远存在,只要宇宙存在,真理实相就是如此在运转,不管佛陀有没有出生。所以,是真理实相在先,它本来就存在。佛陀出生之后,因为他的智慧满高、领悟力满高、观察力很深,看到众生所看不到的这些真理实相之后,佛陀“自觉此法”,然后“为诸众生演说”,因此才讲经说法,后人根据佛陀所讲的,然后才编辑出来。所以,我们要了解这先后的次序。
佛陀所有的讲经说法,也有讲述方便法,告诉大家如何透过一些有为法、一些技巧,体悟到那些真理实相,所有的八万四千法门都只是方便法、都是一些药物,协助你把心静下来之后,目的就是要去了悟真理实相,如果你的观念知见错误,糟糕!跟你讲述一些方便法,结果就在方便法上面一直争论,在那里一直争吵,又是本末颠倒,没有去透过方便法,而看到真理实相,结果变成是为了修行而修行,以修行为目的,而不是以了悟真理实相为目的,大家的观念要厘清。很多人变成是为了修行而修行,为了让人家认为我是圣人,我是修行人而修行,以修行为目的,这是错误的导向。佛陀是要协助我们了悟真理实相,告诉你们一些修行方法,只是协助你透过一些方便法,把心安静下来之后,然后去了悟真理实相,因此佛陀整个讲经说法的过程,有讲述方便法,让你体悟“无上甚深微妙法 ”,体悟第一义谛,体悟真理实相,才能够远离颠倒梦想,目的以及先后次序要先弄清楚。
所以,真正法的核心,就是能够帮助我们开发般若智慧的核心,了悟真理实相,整个佛法的核心是在“三法印”,“四圣谛”是一个过渡时期,让你有次第的逐步上来,要来到涅槃寂静、解脱自在,到达苦、集、灭、道的消失,一定是要体证“三法印 ”。佛陀所讲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是“三法印”,就是宇宙的真理实相、大自然的运转法则,我们身心内外的这些实相,修行没有来到这里,都还在门外绕,都是在门外汉啊!
“皆从此经出”佛陀所讲的精髓、精华,法的核心、最精髓的,是集中在这一部经,以后的人要体悟到真理实相,跟这里所讲的会有所印证。以后当你所体会到的,会跟这里有所相应,就如同说你的智慧、你所体悟到的,也是从这里流出去,要正确解读经文里面的意思,才不会错误,不要一直奉著【金刚经】,然后在文字堆里面推敲,但是却看不到真理实相,因此观念要厘清,事情就好办了!你就很有希望了。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众生把佛教、佛法抓得很紧,抓得很死,当你自认为是忠实的佛教徒,只要别人批评佛教,别人不是我所信奉的经典,就认为别人是外道、是邪魔,一定要拿著「如是我闻”某某经,才叫作佛法,才叫作佛说,这一种观念知见是不正确的。佛陀就叮咛“所谓的佛法,即非佛法”怎么理解呢?在“阿含解脱道”课程中有讲:佛法,不是佛教所专有, “佛法”的名称,是后人把“佛”与“法”联合起来。事实上,“佛 ”不要从文字上面去解读,是要从意义上面去了解,“佛”本来就是“佛陀”,一位觉悟者了悟宇宙真理实相,然后叙述出来的大自然法则,归纳出大自然运转法则,以方便众生循著途径,然后去观察到。
佛陀所讲的这些法则,都是如实叙述宇宙的真理实相。觉悟、了悟实理实相、了悟大自然运转法则之人,他们把它归纳、宣讲出来,你不能贴上变成是佛教所专有 ……。其实这些佛法哪里是佛教所专有,难道别人就不能够发现此事实吗?难道别人就不能够去体证此事实吗?一定要在佛教的框框里面,在胸前与背后都贴上大大的“佛”字,才代表你是佛教徒吗?才代表你所讲的才叫作“佛法”吗?不是啦!真理实相是永远都存在,而且遍一切处。佛陀在印度之时,可以体悟到这些真理实相,老子在中国地区一样观察到这些真理实相,一样可以讲出这些大自然的运转法则,虽然他们所用的语言会有所出入,如果你了悟他们所讲的实相,就知道完全都是相同,他们所指的方向都是完全相同。因此佛陀这里跟我们交代,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不要落入语言名相上,你要看到真理实相,贴上一个佛法的标签,也是一种方便说、一种权说。
大家要用心慢慢去体会,现在所讲的进度、深度,就像是在中鼎班延续再深入的水平,再往上、往前在推,我把大家都当作“天才”,你们的善根福德因缘都具足,大家要用心聆听、体会。为什么“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因为你头脑、你概念中,所理解的佛法,一定是透过语言与文字、名相,但是真理不是语言、不是名相,它是实相,因此当我告诉你们说:“喔!这就叫作无常法印 ……”所谓的“无常法印”,不要去抓个语言名相,然后推敲语言“无常 ”是什么,而是要去感受实际的存在,“佛法即非佛法”不用在语言名相上去找佛法,你要超越这些、看到实相。因此,佛法不是佛教所专有,也不是说他没有自我标榜是佛教徒,所讲的就不是佛法、就不是真理,不能用这样来区分,只要人家讲的是真的、是如实的,叙述法界、大自然的真理实相,就是真正的佛法。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5》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