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41 新鑴大乘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音釋直解(明.圓杲)▪P4

  ..續本文上一頁量數也。供佛是布施,承事是立行也。佛言:我在燃燈佛無量劫前,供養承事無量諸佛功德,與持經之人功德,千萬億分莫及其一。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

  末世者,末法之世也。此經中功德,佛不一一具說者,道大難信,恐人生疑,起謗經之罪,故不盡說也。

  【「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言此般若妙義,菩提道果,其中功德,皆不可思議也。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衆生。滅度一切衆生已,而無有一衆生實滅度者。】

  如是心者,即此無分別心是也。須菩提問:發菩提心者,與前二會同意,佛告滅度衆生者,與叁會同意,不必重注也。

  【「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

  若心萌四相,即非菩薩,心無一法,即契菩提。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于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于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無法可得,言心中實無所得也。故雲心無一法,即如來是,則名如觀自在也。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如是如是者,佛許言之理當。佛者,覺也。然燈者,名也。覺心無染,名之爲佛,若心有法,則背覺合塵,違佛真體,即不授記耳。梵語釋迦,此雲能仁,梵語牟尼,此雲寂默。能仁者,于情不染,寂默者,于法不生。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實無有法,二佛體同,如鏡照鏡,似空合空,如此即授記矣。古雲:祖祖心空,佛佛道同,諸法者,塵妄之法也。義者,法之儀則也。如來覺體本空,不立諸法,不礙諸法,淨如明鏡,能應物現形,譬鏡本無相,相由鏡現;心本無法,法從心顯。故此如來之心,諸法如義也。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佛言:我菩提妙心者,實從無法中得也。故楞嚴經雲:菩提心生,生滅心滅。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

  無實者,色即是空;無虛者,空即是色,此菩提妙體,莫恻其方,莫窮其際,言實亦非實,言虛亦不虛。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法外無心,心外無法,故雲皆是佛法也。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法本無實,但是虛名。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爲非大身,是名大身。」】

  與前十會同意。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衆生』,即不名菩薩。】

  菩薩者,乃覺有情也。衆生者,即情識也。若情見未盡,即非菩薩。

  【「何以故?須菩提!無有法名爲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

  真心本寂,諸法本空,故佛說言凡一切諸法,皆無人、我、衆生、壽者之念,是人妄執四相也。謂菩薩若能空諸法相,是真菩薩,此章承上繳下之義也。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若莊嚴佛土,著相迷心,則不名菩薩,佛土在心而不在相,何假莊嚴,既著其相,即非莊嚴矣。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無我則識空,無法則情盡,若人通達情識無體,是名真菩薩。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眼雖分五,心惟是一,見有通塞,知無間斷。顔居士雲:肉眼見諸色相,天眼普照大千,慧眼智燭常明,法眼了諸法空,佛眼自性常明,融通無閡。傅頌曰:天眼通非閡,肉眼閡非通,法眼唯觀俗,慧眼直緣空,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圓。明法界內,無處不含容。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甯爲多不?」「甚多,世尊!」】

  恒河者,舍衛國城外,有河名恒河也。河中之沙細如面末,謂此恒河中有無量沙數,一粒之沙亦爲一恒河也。如是諸沙等諸恒河,亦諸恒河中有無量無數之沙,此說極多矣。言佛世界亦多之如此,佛以恒沙世界言之,甚多耳。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

  若幹者,幹是不俱之數也。所有恒沙世界國土,盡因衆生妄業所感而生。衆生諸心,如來悉知者。凡衆生妄心,因業引起,而有業識妄想,盡依真體發現。故楞嚴雲:迷妄有虛空,因空立世界,想成澄國土,知覺乃衆生。但有塵緣妄想,悉依心現,故雲如來悉知也。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爲非心,是名爲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凡有心識,盡隨業生,無有實體,遇緣即生,緣消即滅,故說非心是名爲心矣。叁心亦非有也。故論雲: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空寂,叁世求之了不可得,楞嚴注雲:叁際求心心不有,心不有處妄原無,妄心無處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

  ○法身通化分第十九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有人滿叁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因緣得福者,福因修布而生;言福德無者,福因緣消而滅。惟有法體周圓,融通無礙,是真福德也。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須菩提!于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佛者,覺也。具足色身諸相者,言具足報身叁十二相也。此覺心如海,身相如漚,若人著身相求見真佛,誠爲認漚爲海也。身相總歸幻化,雖然身相具足,佛言即非具足,是名身相具足也。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勿者,此也。佛說:此一卷金剛般若之法,恐人心生說法之念,故誡須菩提:莫謂如來有說法之念。謗者,妄言也。言人不能解其覺體本淨,無有法念,妄言佛有此說法之念。若心無一法,是真說法也。故維摩經雲:法無衆生。離衆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法無壽命;離生死,故法無有人前後際斷,故離此諸緣,何法可說?故此真空法體,無法可說,是名爲說也。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衆生,非不衆生。何以故?須菩提!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

  須菩提得佛智慧,故稱慧命也。問言:倘未來之世,若衆生聞此真心無說之法,亦能信否?佛知須菩提心起衆生之念,故答雲:彼非衆生,非不衆生。彼非衆生者,指未來衆生,非實衆生也。非不衆生者,言此衆生因業感報而生也。衆生雖妄,亦依真有,乃生佛同原惟隔迷悟,但去執情,衆生即佛矣。故華嚴論雲:一切衆生,本來成佛。雲衆生衆生者,乃佛審問須菩提言:汝以衆生爲衆生。佛言:我如來說,衆生非衆生也。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無所得耶?」「如是,如是。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須菩提深悟菩提體上實無所得,佛先許其契理的當,後亦引淺至深,言我于此理,亦無少法可得,菩提亦是虛名也。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叁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是法平等者,此法無物不有,無時不然矣。法本無高下,奈有差殊,若人有一念之善,福即隨生,報感人天之樂;若有一念之惡,罪即隨至,報感叁途之苦,故法體平等,高下由業自生,即此平等之法,是名菩提之正因也。

  【「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修一切善法者,當修四聖谛十二因緣,六度萬行,叁十七品助道法,五十五種菩提路,此一切法俱名善法也。若人空其四相,修諸善法,潔淨其心,即得證此菩提妙果矣。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善法雖美,法體實無,才生貪染…

《41 新鑴大乘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音釋直解(明.圓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